书城传记大探险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2599800000006

第6章 马可·波罗(1)

马可·波罗(1254~1324),意大利人。生于威尼斯。公元1271年随其经商的父亲和叔父启程来中国。经过三年半的艰辛跋涉,到达中国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在这里他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盛情款待和重用。他在元朝任官职17年,曾出使国内外各地。1295年他回到威尼斯故乡。后因参加意大利城邦间的战争而被捕入狱。在狱中经他口述,由作家鲁思梯谦诺执笔,完成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

少年中国梦

小马可于1254年降生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城。降生时,他的爸爸叔叔已经出海去经商,走后十五年未归,所以,小时候他从未见过自己的爸爸、叔叔。

由于妈妈不幸病逝,这个象孤儿般的孩子,多亏婶娘的抚养关怀,娘儿俩相依为命地生活着。

马可·波罗一家经商为业。自从十三世纪初,蒙古成吉思汗西征后,东西方的交通和贸易,又逐渐兴盛起来,地中海东部地区,便成为到东方去重要出发之地。意大利因为地理条件的方便,积极参加了对东方的贸易。身为意大利威尼斯人的波罗家族,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加入到东方旅行经商的行列之中。

1253年,小马可的父亲尼古拉·波罗和叔叔玛窦(dòu)·波罗,乘船离开威尼斯,到达君士坦丁堡去做珠宝生意。此时,尼古拉·波罗的妻子已经怀孕,等到小马可诞生时,其父叔已经在海外了。

马可是他的名字,波罗是他的姓,十五岁的他,每天熟练地摇着橹橹(lǔ):拔水使船前进的器具。,驾驭着一条威尼斯特有的尾巴翘起的小船,以运送客人和货物为生。

威尼斯城是由一百二十多个大、小岛屿组成的城市,数以百计的桥梁,把岛屿连接成一片。运河纵横交错在栉次鳞比栉次鳞比(zhì):像鱼鳞和梳齿那样密密地依次排列。的大、小建筑群之间,水上交通四通八达。这个水上城市的居民乘坐那翘尾巴的凤尾船,就如同我们现在骑自行车一样,自由地在城市中驰骋往来。对威尼斯人来说,河流就是街道马路。

小马可常到大船停靠的码头旁,等候大船下来的客人和货物,然后送到家中或别的地方,得到报酬和婶娘生活。

每当他到码头看到远航归来的大船时,常在心中想起自己的爸爸。尤其看到欢迎的人群,各自接到自己的亲人,听到欢乐的呼喊亲人的叫声时,小马可心中升起了酸酸的凄楚情感。

有时,他想:爸爸和叔叔至今不归,许多商船一出海就再也没回来,难道爸爸和叔叔发生了不测……?否则已经出外十五年了,为什么至今仍杳(yǎo)无音信呢?时间真是太长了。想到这里,小马可绝望了,泪水流淌下来。但是,每当大船回到威尼斯时,他仍然去码头接送客人和货物。除了迫于生活外,内心深处总想看到爸爸远航归来。

童年的马可想念最深的是父亲。他开始上学读书了,认识一些字之后,见到地理名词他就用心记下来,见到有图的地方就喜欢。他在书本上知道了什么是欧洲,亚细亚在哪里,君士坦丁堡在威尼斯的东方,热那亚在北方。他竭力想像着东方是什么样子。那里有教堂吗?有牧师吗?父亲在那里找到黄金和珠宝了吗?找黄金珠宝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吗?妈妈告诉他,爸爸和叔叔会回来的。这坚定了马可见到父亲的决心。他常安慰忧愁的母亲:“您不用着急,等我长大了,一定到东方把爸爸找回来,还给您带一大堆黄金珠宝。”每当此时,母亲就对他说:“黄金珠宝有什么用?你爸爸安全回来比什么都好。”

波罗兄弟把自己知道的有关欧洲的情况都向忽必烈作了介绍。他们告诉这个穿着黄袍子的威严的皇帝,西方有国王,有教皇。国王管理一个国家,而教皇却可以管理一个地区。在西方,有不同的教派,比如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在同一种宗教中,又有不同的派别。不同的派别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每一方都把对方说成是异教,都想通过武力把对方消灭。所以,在西方发生的武力冲突中,不仅有为争夺地盘进行的战争,也有为教派进行的战争。忽必烈很喜欢听这些事情。尽管在波罗兄弟见到忽必烈之前,也曾有过西方的传教士和个别商人到过中国,可是,那时的忽必烈和他的父兄们正忙于战争,没有精力了解西方的事务。所以,在波罗兄弟之前,也没有一个西方人受到过中国皇帝如此认真的接见和询问。

经忽必烈允许,波罗兄弟在中国展开了他们的生意。几个月之后,他们赚到了大钱。当腰包塞满时,他们就开始想家了。这一天,波罗兄弟听说忽必烈的一支军队打了大胜仗,他正在兴头上。于是,两兄弟就乘机向他提出了回国的要求。忽必烈当即表示同意,让他们确定启程的日期后,向他报告一声。

波罗兄弟就要启程回国了。忽必烈除了向他们赠送了不少丝绸和黄金作礼物外,还托他们给罗马教皇捎去信函(hán),请教皇派100名有学识的教士来中国进行交流。同时,忽必烈还告诉两兄弟,欢迎他们随同教士代表团再次访问中国。波罗兄弟答应了忽必烈的要求。随后,忽必烈派了一支军队,护送他们一段路程,还送给他们一块金牌(在元朝军队统治的地区,只要他们出示皇帝颁发的金牌,就可以顺利通过任何关卡(qiǎ)。波罗兄弟带着丰厚的礼物和在中国购买的黄金、珠宝,愉快地上路了。此时,成吉思汗的子孙已经征服了波斯和两河流域,在亚洲西部建立起隶属于元朝的伊儿汗政权。元朝政权建立起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在主要交通干线上设置了驿站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在通往西方道路上,中断了约6个世纪的丝绸之路又恢复起来。道路通畅,再加上皇帝金牌,波罗兄弟一路顺利。

当马可的父亲和叔叔每天看着赚来的金银珠宝心花怒放的时候,马可和母亲却在饥饿中挣扎:虽然是商人之家,可是,当时战乱不断,生意也不好做,店铺赚不到钱,还要付给雇员工钱。马可的母亲知道自己没有办法使商店兴旺起来,就把店铺关了。商店关掉之后,他们母子失掉了经济来源。波罗在家时积攒下来的一点钱也很快用光了。为了养活儿子,马可的母亲决定去给人家当女佣。

马可的母亲是个小封建领主的女儿,受过良好的教育,从小过着富裕优雅的生活。当初嫁给波罗时,原本想依靠这个富有的商人,能过舒服日子,可是,波罗的失踪打碎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她不得不为生存而发愁。丈夫失踪后,她本可以重新嫁人。凭借她良好的教养和封建领主子女特有的气质,找一个能养活她的丈夫是不困难的。亲友们中不时有人来劝说,让她改嫁。然而,每当她看到可爱的儿子时,就想起了亲爱的丈夫。她相信丈夫没有死。对丈夫的期待和对儿子的热爱,使她打消了另嫁他人的念头。

孤儿寡母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为了不被饿死,马可的母亲开始给一些富裕人家当女佣。她每天一大早起来,就到雇主家为主人做饭、洗衣、打扫家庭卫生,有时还为雇主家侍候病人。晚上回家时,她累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

童年的马可,每天早晨送妈妈离开家门,晚上又站在门口盼妈妈回来。他开始懂事了,知道妈妈很累,也知道妈妈这样做是为了他。所以,马可从小就很听话,也很乖。妈妈有什么愿望,只要给个暗示,马可就立即执行。看到妈妈每天劳累的样子,马可提出去当童工,挣钱养活自己和妈妈。可是,妈妈坚决反对,要他好好读书,将来作大事,至少要做到振兴父亲的家业。马可遵从了妈妈的意愿,一心读书识字。

马可背上母亲亲手缝制的书包上学了。来到同学们中间,马可才认识到自己是真正的穷人。别的孩子穿得整整齐齐,头发梳得光光的,有的身上还洒着香水。而马可则是一副寒酸的样子,裤子上有补丁,鞋子破得露出了一只脚趾,头发也没有人帮助梳理,乱蓬蓬的。上学第一天,马可就成了同学们嘲笑的对象。有的骂马可是个乞丐,有的骂他是捡垃圾的。在学生们排座位时,谁也不愿挨着马可坐。

放学回家后,遭受了深深伤害的马可,本想跟妈妈诉说一天中受的委屈。可是,当看到妈妈疲惫(bèi)不堪的样子,马可咬牙忍住了。他想,不能再让妈妈伤心了,她已经很累了,自己应该替妈妈分忧,而不该让妈妈为他担心。懂事的马可,自己忍下了屈辱,在妈妈面前什么也没说。

刚刚走进学堂的时候,马可仅仅是遵从母亲的意志来读书,他并不知道读书是为什么。在他的心中,是为了母亲学习。他每天学习都很刻苦,读书特别认真。他觉得不这样做就对不起母亲。马可是聪明的,在学习中逐渐表现出特有的灵气。在老师组织的各次考试中,马可几乎每次都得第一名。每当考试得了第一名,他回家后就高兴地对母亲说:“我又给你拿回了第一名。”每次听到儿子这样说,母亲的苦累都一扫而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马可逐渐明白,学习不光是为母亲,也是为自己。一天天长大的马可,学习起来很刻苦。当时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宗教、数学、逻辑、语言文字等。不管什么课程,也不管有没有兴趣,只要是老师要求的,马可都认真学好。聪明加刻苦,使马可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各种考试中,他的学习成绩几乎都在前三名。优秀的学习成绩使马可不仅获得了老师的喜爱,也得到了同学们的尊敬。尽管马可穿戴是那样破,脚趾还是常常露在鞋子外面,裤子上的补丁更多,然而,同学们再也没有人瞧不起马可了。

孩子的聪明懂事,给母亲带来极大的安慰。这个可怜而又坚强的女人,在劳累中患了不治之症。她一天天撑着,等待儿子的成大。

马可在学习成长中,有时想起父亲。不过,他想父亲绝不是怀念他,而痛恨他。马可认为,是父亲害苦母亲。如果不是他的失踪,也不会给母条带来如此大的痛苦。出于这种思想,在学习各门课程的时候,马可逐渐对语言和地理发生了兴趣。在母亲的灌输下,他了解到,父亲是到东方的伊斯坦布尔等地作生意了。因此,他对东方的波斯语、土耳其语很感兴趣,同时,也逐渐迷上了地图。

正当马可期盼着早日长大成人,以便好好孝敬母亲的时候,母亲病倒了。在亲友的帮助下,马可请了威尼斯城最好的医生。但是,母亲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在马可14岁时,她终于撑不下去了。临终时她对儿子说,一定要找到父亲的下落,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说完她就闭上了眼睛。

母亲的死对马可是个巨大的打击。然而,他没有消沉,也没有倒下。这个14岁的少年记住了妈妈的话,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一定要找到父亲。他在亲友的帮助下,埋葬了母亲,又继续上学读书了。

1269年,马可已经是个15岁的小伙子了。母亲已经去世,亲戚帮他料理生活。这一天,家里来了两个大胡子陌生人。马可不认识他们,就把亲戚找来。那位亲戚费了好太的劲,才疑惑地问:“你们是尼古拉·波罗和马窦·波罗?”两个陌生人立刻回答:“是我们俩。你是谁?”波罗兄弟问。他们也不认识到自己家来的这个年轻人。“我是你们的堂弟。你们走的时候,我才十几岁。”那个亲戚自我介绍说。“那么,这个小伙子又是谁?”尼古拉·波罗指着马可问。“他是您的儿子。您怎么连亲生儿子都不认识啦?”堂弟惊讶地说。“我走的时候还没有儿子呢。”尼古拉一边解释一边说,“你叫什么名字?你妈妈呢?”“我妈早死了。”马可对这个被称为是他的父亲的人并不热情。“马可,你天天盼望父亲。这就是你的父亲。”马可的堂弟说。

“儿子,真是我的儿子?”刚刚缓过劲来的尼古拉这才表现出惊喜。他想上前抚摸马可,马可却躲开了。一个半大小伙子,很难立刻接受一个陌生人作父亲。

堂弟向尼古拉介绍了这些年家庭的遭遇:生意一天不如一天。他们走后几个月,尼古拉的妻子就生下了马可·波罗。过了几年,尼古拉的妻子因病去世了。马可成了孤儿,靠亲戚朋友供养。他还说:“马可这孩子很聪明,上学很用心。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念叨着,长大后要到东方寻找失踪的父亲。现在好啦,终于把你们盼回来了。”

听着这位好心人的叙述,尼古拉和马可都流下了热泪。尼古拉先说话了:“孩子,爸爸对不起你们,这些年让你们受苦啦。”然后,他又说:“我们能活着回来也是万幸,当年本想到君士坦丁堡搞点生意,可是,那里的生意不景气,就听了人家的话,向东方发展。结果,我们进入了匪盗猖獗(jué)的地区,一呆就是3年。要不是一个好心的领主把我们带到东方,我们兄弟俩可能早就死在土匪的刀下了。

“你们回来就好了,马可总算有了亲人。”堂弟安慰说。

这时,马可的情绪也有了转变,他出去烧水,准备让父亲洗浴。尼古拉则开始观看阔别了15年的房子,重新拾起淡忘的记忆。他想起了离家时满眼热泪的妻子,想起了当时还健在的父母。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想到这些,他潸然潸(shān)然:流泪的样子。泪下。

经过几天的共同生活,马可·波罗开始接受尼古拉这个父亲。他从尼古拉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看到了慈祥,也把尼古拉与15年来想像中的父亲联系到一起。尼古拉不但早就接受了这个儿子,而且,他打心眼里喜欢马可。这不仅是由于血缘关系,还因为马可聪明勤快,善解人意,是个懂事的孩子。

父子俩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关系越来越密切。尼古拉这才把从东方带来的金银珠宝拿出来。他向儿了展示了忽必烈皇帝送给他的金元宝、大颗大颗白色的珍珠以及透明的金钢钻石。他一面掏出行囊(nánɡ)中的贵重物品,一面向儿子介绍美丽的东方。他说,这黄金多么纯正。皇帝的龙椅是用金子做成的,上面镶了许多珍珠。那龙椅金光闪闪,耀眼夺目,让皇帝的臣子们不敢正眼观看。皇帝的龙袍是黄色的,上面也镶满了珍珠和金片,亮闪闪的,非常好看。马可对父亲带回的金银珠宝并不怎么感兴趣,珍宝再多,也不如母亲活着好。可是,父亲讲述的故事却吸引他,使他对东方产生了神秘感。他认真地听父亲讲,偶尔也插一两句话。他问父亲:“皇帝的椅子这么好,那么,他的房子是用什么造的呢?”

“皇帝住的房子很多很多。有的房子是用贵重的材料造成的,尖尖的房顶上金光闪闪,还有各种颜色。有的房子是用木头和羊毛毡做成的,里面漂亮舒适。这种房子只是在草原上使用。皇帝住的房子多得数不过来……”尼古拉向儿子讲述着在东方的见闻。

“皇帝一个人住这么多房子干吗?”马可问。

“皇帝可不是一个人呆在皇宫里,他娶了好多妻子……”尼古拉说。

“有好几十个吗?”马可接话道。

“几十个?皇帝手下的贵族都有几十个妻子。皇帝一个人娶了好几百个妻子,这还不算多。有的皇帝一生娶了上千个妻子。这些妻子不是一下子都娶进宫的,而不断地补充。这些妻子的地位是不同的。最高的等级叫皇后,其次是贵妃,再次是嫔妃,还有地位更低的,我就说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