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懂得感恩的50件事
2601000000003

第3章 让孩子给长辈夹菜

感恩悟语

让孩子给父母洗一次脚,会让孩子在瞬间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和他们肩上那沉重的压力,会让孩子近距离地接触父母,由此会激发孩子对父母的感恩情怀。当孩子有想为父母洗脚的意愿时,父母不要不好意思或者拒绝,而应该积极地配合。

爷爷奶奶来到小明家住几天。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妈妈做了他最爱吃的红烧带鱼,刚一端上桌子,小明就伸出筷子要夹,妈妈批评他说:“爷爷奶奶还没吃呢,你怎么这么没礼貌。”说完,妈妈把就把菜推到爷爷奶奶的位置。奶奶说:“孩子喜欢吃就让孩子先吃吧,这么多呢。”妈妈不让小明,小明觉得很委屈。

以后的几天里,妈妈总是把饭菜先夹给爷爷奶奶,他以为妈妈也同样会夹给他,可是妈妈却仿佛忘了他一样。过了些日子爷爷奶奶回老家了,妈妈把小明叫到身边说:“爷爷奶奶这么大岁数,还来这看我们,过来一趟也不容易,他们为了我们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我们不该感激他们吗?爷爷奶奶给我们的,我们怎么也回报不完,难道不该孝敬他们吗?”

小明看着妈妈,说:“对不起,妈妈,我错了,以后我有好吃的一定会给爷爷奶奶留着,我也会孝敬爷爷奶奶了,还有爸爸妈妈。”

以后爷爷奶奶再来的时候,小明都先让爷爷奶奶吃,还知道了给爷爷奶奶夹菜。

延伸阅读

让孩子为父母洗一次脚

在孩子们的记忆中,都是父母为自己洗脚,然后抱自己上床睡觉。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不要说为父母洗脚,恐怕他们都很少看过父母自己洗脚的情形。

复旦实验中学的陈老师曾经给班上的学生布置过一道特殊的作业:“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这道作业题同学们完成得并不令人满意,在两个班级共104名学生中,完成的有24人,仅占所有学生的23%,即使在完成的学生中,能从这次作业中有所收获的也不到15人。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道作业题,孩子们做起来会那么难,结果会这么令人失望。或许是因为父母的原因,其中有些孩子想要给父母洗脚,但是,却被父母拒绝。他们认为没必要让孩子做这些,他们觉得,能自己做的事绝对不让孩子做,所以不让孩子给自己洗脚。

当然,孩子自己也有责任。从这次调查结果显示,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和父母说“洗脚”的事,因为他们认为“父母不会配合”。这说明,洗脚的障碍不仅在动手,更在于“动口”,在于亲子之间的和谐沟通。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自日本一流学府毕业的大学生,参加一间大公司新进人员的招募应征。在经历几回合的激烈竞试之后,终于到了最后一关——社长的亲自面试。

他忐忑不安,惶惶然地走进社长办公室,在社长面前的椅子上坐下。社长看过他的自传履历后,凝视他的脸,出乎他意料地问道:“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

“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

“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

他想了想后说:“有过,那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了我十块钱。”

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似乎已能看出年轻人未来的发展性并不高,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面谈结束前,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能为父母做一次,做得到吗?”

他一一答应。

这个年轻人在出生不久之后,父亲便过世了,全靠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他抚育成人。年轻人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上东京的一流学府,他的母亲就靠着帮佣挣钱,供他在大学的一切学费开销。

那天,他回到家,母亲去帮佣还没回到家。“等母亲回来,要怎么替她洗呢?”他暗自思索着:“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吧?待会儿她回来,便为她洗脚吧!”

母亲回来后,见儿子预备好水盆,要为她洗脚,觉得很奇怪便说:“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吧!”

年轻人便将自己为何想为母亲洗脚的原委说一遍,母亲理解后,便依着儿子,坐在已准备好的椅子上,把脚放进儿子端来的水盆儿里。当他握着母亲的脚时,才猛然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在岁月的侵蚀下,已似木棒那样的僵硬。他情不自禁地搂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通过给母亲洗脚,他感受到母亲为了他辛劳一生。

第二天,他如约到那家公司,很伤感地对社长说:“我能不能被录取,对我来说已经微不足道。现在我才明白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大的苦,是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到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您,我恐怕不会握到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好好照顾她,再也不能让她受苦了。”

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来上班吧!”

讲给孩子的故事

离家出走的小女孩

一个小女孩经常跟妈妈吵架,有时候都不知为了什么事情而吵。有一天,小女孩又和妈妈吵起来了,一气之下,小女孩就跑了出去。

小女孩走着走着,也不知走了多久,她发现前面有个面摊,这时才发觉还没有吃饭,肚子有点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也许是刚才跑出来时太急了没有带钱。

这个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老婆婆看到小女孩站在那里,就问:“孩子,吃碗面吧?”

小女孩羞涩的说:“我忘了带钱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老婆婆面带微笑的说:“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还送了一碟小菜。

小女孩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每个泪珠都落在碗里。

老婆婆关切地问:“你怎么了?”

她忙擦干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我们并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了几句嘴,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告诉我不要再回去了。”

老婆婆听了之后,拍了拍小女孩的头,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10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小女孩愣住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想起老师曾经讲过:“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付出的恩情‘视而不见’。”

小女孩匆匆把老婆婆盛的馄饨吃完,吃完之后头也不回地开始往家走去。当小女孩刚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

小女孩的母亲看到女儿回来,脸上马上露出了喜色,疼爱地说:“赶快过来吧,饭早就给你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我还要再给你热呢!”

告诉孩子

别人对自己的好要记住,父母对自己的恩情更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