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局道中的历史博弈
260200000019

第19章 占尽先机的“黑子”5

第三章 占尽先机的“黑子”5

权力和平移交的典范——赵匡胤的“收权”之局

局之秘籍

“敌国破,谋臣亡”,这是一句人所共知的话,回顾历史长河,无数的英雄豪杰,在帮助君王夺取天下之后,惨遭不幸,难免“兔死狗烹”的下场。春秋时期,勾践杀文仲;汉代,刘邦杀韩信;明代,朱元璋诛杀功臣……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归根结底,不过是权力的归属问题。权力,这个容易让人丧失理智的东西,总是会带来无数的杀戮。能够和平完成权力移交的人,便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智者。这样的智者可以巧妙地布局,等着对方自动将权力交到自己的手中,而且还避免了杀戮。这样的智者在历史上并不多见,赵匡胤就是其中之一。

人物千秋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而登上帝位,他就是一位可以实现权力的和平移交的智者。

赵匡胤黄袍加身夺得后周的政权后,前朝“废置天子,变易朝廷”之类的军事政变,尤其是陈桥兵变时,部下们将自己拥上皇帝宝座的那一幕场景,总是让他寝食难安。加上他即位不久,后周旧臣李筠和李重的起兵反叛,更让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前奏:应该如何安定天下

一天,他单独召见自己的亲信大臣赵普,问道:“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8个姓、12个人,战争无休无止,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了。我想要平息天下的战争,使国家安定,有什么好办法吗?”

赵普精通治世之道,早就已经考虑过这些问题了,答道:“陛下能有此想法,真是社稷之福、百姓之福啊!依臣看来,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藩镇的权力太大,大臣的权力过大。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削弱藩镇的势力,限制藩镇的钱谷,收回藩镇的精兵,就可以了。”

赵匡胤听了,连连称是。

没过多久,赵匡胤就下令将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罢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罢为成德节度使。从此,这些职位不再授人。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赵普曾多次提醒赵匡胤,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仍然权力过大。赵匡胤一直不以为然,对赵普说:“他们都是我出生入死的兄弟,我信得过他们,他们一定不会背叛我的,放心吧!”

赵普回答说:“我并不是担心他们会背叛您。只是在我看来,他们都没有什么统帅的才能,管不住他们的部下。万一哪一天,下面的人闹起事来,就怕到时候,他们也是身不由己啊!”

这些话一下了点醒了赵匡胤,这真的是太危险了,必须马上解决。但是赵匡胤又不想像历朝历代的君王那样诛杀功臣。一来,这些人都是他的兄弟,伤他们实在于心不忍;二来,兵权大多掌握在这几个人手中,万一发生兵变,自己的势力也会受损;三来,诛杀功臣有失民心,就这样杀了他们,实在是得不偿失。所以,只能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妥善解决这件事。经过赵匡胤和赵普的反复商量,一个令部下自动交出权力的和平之局诞生了。

设局:请他们饮酒,让他们放权

过了几天,赵匡胤在宫中设宴,请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饮酒。酒酣耳热之际,赵匡胤屏退侍从,叹一口气,对众人说:“如果没有你们,我也不会有今天的地位,你们的功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但是,做皇帝也有很大的难处,还不如以前当节度使的时候逍遥快活。不瞒各位,这段时间以来,我都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啊。”

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不解,忙问其中的缘故。赵匡胤说:“这还不明白!皇帝的宝座,谁不眼红啊!”

石守信等人听出赵匡胤话中有话,连忙跪在地上说:“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下大局已定,谁还敢存有异心呢?”

赵匡胤摇摇头说:“你们几个我还信不过吗,只不过,如果你们的部下贪图荣华富贵,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恐怕你们不想干都不行了。”

很明显,石守信等人已经掉进赵匡胤挖的“陷阱”里了,此刻只能赵匡胤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赵匡胤的一席话,软中带硬,吓坏了石守信等人,他们连连磕头,请求赵匡胤给他们指一条“活路”。

赵匡胤缓缓地说:“人生在世,有如白驹过隙,实在太短促了。一生追求荣华富贵,不过是想多积累些财富,供自己吃喝玩乐,使子孙后代免受贫穷之苦而已。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大官,多买点田地房产,给子孙留点家业。再买些歌女,与子女共享天伦之乐。我还会和你们联姻,彼此毫无猜忌,这样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见赵匡胤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忙叩头谢恩。第二天,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都递上辞呈,说自己年老体弱,请求解除兵权。赵匡胤欣然同意,收回了他们的兵权,打发他们到地方上做节度使去了。后来,赵匡胤还兑现了与众人联姻的承诺,把守寡的妹妹嫁给了高怀德,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布了一个巧妙的“和平酒局”,让那些手握兵权的大臣们自动把权力交了出来。

局的重复利用:让“历史”再次上演

当时,有些地方的节度使手中还掌握有很大的权力,赵匡胤决定再来一次“杯酒释兵权”的戏码。

过了一段时间,王彦超、武行德等几个手握大权的节度使进京来朝见。赵匡胤就在御花园设宴款待他们。酒过三巡,他就说:“你们全都是国家元老,现在藩镇的事务这么繁忙,还要你们如此奔波,真是让我过意不去。”

王彦超马上就听出了赵匡胤的弦外之音,连忙接口说:“臣本来就没有什么功劳,长久地留在这个位子上,实在是有愧,希望陛下让我告老还乡!”其他几个节度使不识时务,还唠唠叨叨地夸耀自己的功劳,赵匡胤听了,皱着眉头说:“这些陈年旧账还翻出来干什么!”

第二天,赵匡胤就解除了这些节度使的职位,收回了兵权,各封了一个虚职给他们。

就这样,赵匡胤没用一兵一卒就顺利地收回了所有的兵权,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了却了心中的一件大事。赵匡胤的这一举动,避免了其他王朝开国之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重演,让后人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