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局道中的历史博弈
260200000029

第29章 棋子的悲哀,局势背后的潜规则2

第五章 棋子的悲哀,局势背后的潜规则2

“禅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赵匡胤的“身份变换”之局

局之秘籍

“文治彬彬开盛世,武功赫赫震幽燕”。一个古代的君王在治理国家上做到如此的程度,必定会得到后世的赞扬,也必定会被看做是明君。但是在做明君之前,他们获取“第一桶金”的过程,可能并不是那么的光彩。朝代的更替总会有一个血流成河的经过,所以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想起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它既可以让我们体会远古时期人们的大公无私,又可以避免生灵涂炭的惨痛经历。在进入“家天下”的时代之后,这种“禅让制”便基本绝迹了。要在皇位争夺如此激烈的社会中实施这种继承方式,必须具备相当的条件,才能掌握好手中的、天下大局中的每一颗棋子,真正体现出“禅让制”的优势。

人物千秋

赵匡胤,宋朝的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军事家,涿州(今属河北)人,后汉初从军,屡立战功。郭威称帝建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后升殿前都虞侯。郭威死后,周世宗柴荣即位,赵匡胤升为殿前都点检。柴荣死后,其子宗训即位,改授归德军节度使。不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登上帝位,建立宋朝,定都开封,结束了五代扰攘的局面。他在位十六年,庙号太祖。

在赵匡胤的一生中,值得称赞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他的“杯酒释兵权”,比如他的文治武功,比如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但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前提和基础——登上帝位。他的帝位并非是“抢来”的,而是别人“硬塞”给他的,他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禅让”,成为一个手握生杀大权的统治者。

开局:孤儿寡母掌控下的朝廷

唐朝覆灭后,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原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的更迭。不仅如此,在中原地区周围,还陆续出现了吴、南唐、吴越、闽、楚、蜀、南汉、北汉等十国。群雄逐鹿,斗争不断。

赵匡胤便是后周皇帝周世宗手下的一员得力大将,他跟随世宗南征北战,屡建功勋。周世宗在世时,对他十分信任,官至殿前都点检,并得到整顿禁军的任务,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他逐渐培养出了一支属于自己的精锐部队,并建立了以赵普为首的超级智囊团。世宗死后,周恭帝即位。由于新君只有六岁,便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军权则落在了赵匡胤的手中。在当时的乱世之中,武将夺取皇位的事情经常发生,于是便产生了各种谣言,说赵匡胤快要夺取皇位了。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都城汴京城内,正当满朝文武大臣在朝堂之上向皇帝、皇太后符氏拜贺新春佳节之际,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一纸紧急军书,说是北方数万辽军正向后周边境的镇、正二州进犯,请求朝廷速发大军救援。

这可吓坏了年方六岁的新君和刚二十出头、入宫不到半年的皇太后符氏,大臣们也都慌作一团,后来由辅佐新君的宰相范质、王溥做主,派赵匡胤率军前往迎击。

变局:酒醉后的“黄袍加身”

赵匡胤接到命令,立刻调兵遣将,正月初三,便带领大军从汴京出发,随他出征的还有他弟弟赵光义和亲信谋士赵普。刚出汴京不远,一位以善观天象著称的军吏忽然指着天际说:“太阳下面又多出了一个太阳。”古人云,“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现在既然天有二日,那么,人世间也当有两位皇帝了。

当天晚上,大军行至距汴京城四百余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士兵们倒头就睡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纷纷鼓噪:“皇上幼小,我们出生入死,打仗破敌,谁知道我们的功劳?不如现在就拥戴都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大伙听了,纷纷表示赞成,便派了一个代表先把这个意见告诉赵光义和赵普。代表到了赵光义那里,话还没有说完,将领们便闯了进来,嚷着说:“我们已经商量过了,非请点检即位不可。”

赵光义和赵普听了,暗暗高兴,一面叮嘱大家要稳定军心,一面派人告诉留守京城的大将石守信和王审琦。没多久,整个军营都知道了,士兵们也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向赵匡胤的主帐涌去。

赵匡胤晚上喝了点酒,睡得正香,突然被外面的嘈杂声吵醒了,他还没反应过来,便见有人手执兵器,闯了进来,还高声嚷着:“诸军无主,愿奉都点检为天子。”赵匡胤还来不及回答,便有人将一袭早已预备好的御服黄袍,披到他身上。然后,纷纷跪倒在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赵匡胤忙假装推辞,说:“这可万万使不得,我有何德何能,可当此重任!”其实他心中十分高兴。众人见他如此,便直接将他“逼”上了马,好像他这个皇帝是非当不可了。

定局:冠冕堂皇的“禅让”

于是,赵匡胤不再北征,反而率师返回汴京。在回京的路上,赵匡胤说:“你们既然立我做天子,是不是应该听从我的命令啊?”众人纷纷表示愿意以他马首是瞻,于是,赵匡胤发布命令:回到京城之后,不可伤害幼主和太后,不可侵犯朝廷大臣,不可抢掠城内财富。将士们基于对赵匡胤的尊敬,一路上军容整齐,秋毫未犯。

到了汴京,有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做内应,赵匡胤轻易就拿下了京城。宰相范质和王溥见事已至此,加上赵匡胤假装为难地说:“世宗待我恩义深重。可如今将士们把我逼到了现在的地步,你们说我该如何是好啊?”范、王二人也只好俯首称臣了。至于周恭帝和皇太后这对孤儿寡母,哪里敢说半个不字,只好乖乖地让出帝位。禅让大典于正月初四在崇元殿举行,那禅让的诏书,早由翰林学士陶谷拟好。于是,赵匡胤也不谦让,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登基之后,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五十多年的混战时期,终于宣告结束。

赵匡胤本就是个好强之人,从他投靠后周开始,野心便慢慢地在酝酿了。他深知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手握大权,于是,他暗中蓄积自己的势力,却一直装作忠心耿耿的样子。又碰上世宗去世这样的大好机会,他的那些部下自然便成了他实现目标的工具和棋子。这个过程兵不血刃,甚至让人有一种顺理成章,直至浑然天成的感觉。刘邦和项羽为帝位,争得你死我活;李世民为帝位,同室操戈。跟他们比起来,赵匡胤依靠着自己的实力,玩弄各种手腕,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掌握所有利于自己的机会,不费一兵一卒便获得了天子之位,确实是非一般的手段可以实现的。其实,所谓的“禅让”只不过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所幸得到利益的是天下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