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黑白博弈,利与义的谋断取舍5
白热化阶段的“黑子”棋路——李世民的“夺储”之局
局之秘籍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句俗话说明了一个对弈中的真理。棋局中,首先出手的必然是“黑子”,因此,它便占据了最初的优势。但这个优势并不是决定性的,只要“白子”把握形势发展的脉搏,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同样可以将整个局势逐渐改变。到了白热化阶段时,双方实力均衡,关键在于,谁能先发制人,成为这个阶段的“黑子”,谁就掌握了局势的主动权,成功在望。
人物千秋
李世民,即为唐太宗,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他也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唐朝的建立中,出生入死,功勋卓越;在唐朝的统治中,任用贤能,从善如流;在对外交流中,开放国境,海纳百川;在文学艺术中,开创了行书写碑,编写了《秦王破阵乐》。他开创了我国封建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盛的大唐帝国,他统治的时期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
在对于李世民的评价中,我们总是习惯于把他作为一位伟人来看待,他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但“人无完人”,在这数不胜数的功绩背后,仍然有一件令人诟病的事情——玄武门之变。这场杀兄杀弟、逼父退位的政变,在后世总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在整个时局之中,李世民是处于被动地位的“黑子”,如果没有这场政变,他或许连个秦王都做不成,也或许就没有了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李世民的行为绝对是值得肯定的。但从道德的观念看来,他的行为确实并非人人都可以接受。
前奏:地位与功勋的争执
隋朝末年,于乱世中,最终获胜的是太原留守李渊,他在攻入长安之后,建立了大唐。唐朝的这个开国皇帝,一共有二十二个儿子,但真正帮他打天下的,只有三个嫡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四子李元吉。李渊称帝之时,便立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封李元吉为齐王,如此安排,无非是想避免兄弟相争。但是,在这三人之中,李世民最有才干、功劳最大。他勇毅果断、见识过人,在七年的征战中,几乎一半的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李世民不仅在战争中建立了功勋,树立了威望,而且还形成了自己的强大势力。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这一切都是太子李建成所无法比拟的。但太子也有太子的优势,他拥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自然吸引了很多人围绕在他的身边。而且,因为长居关中,他在京城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加上齐王李元吉的支持,他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一直以来,秦王李世民都是太子的心腹之患,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要排挤他,李世民自然也不甘示弱,双方都在暗中较劲。
建成、元吉经常在李渊宠爱的妃子们面前拍马送礼,讨她们的欢喜,并且向这些妃子保证,日后太子即位,一定不让她们的利益受损。这些妃子听了自然高兴万分,不仅在李渊面前说太子的好话,揭秦王的短,而且还成了太子的信息网,李渊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太子马上就可以获得消息。所幸李渊并不昏庸,这些妃子的枕边风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李建成不仅积极地扩充东宫的实力,还多次暗中谋害李世民,但都没有能够得逞。李渊知道这些事情后,虽然对于李建成的做法很生气,但是权衡再三,仍然决定站在李建成这边。首先,李建成是长子,而且已经立为太子,支持太子合情合理。其次,支持李建成可以帮助他增强实力,与李世民抗衡。再次,支持李建成无须面对改立皇储可能引发的混乱。李渊的这一决定,对于李世民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之前,李渊曾经在一时情急的时候,说过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话,事后,却对此事只字不提,而且还越来越看重李建成。李建成和李元吉认定李世民不会甘居人下,总是想方设法地排挤李世民。
一次,李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赴宴,李世民回府后,上吐下泻,最后竟呕出血来。他心里明白,一定是李建成在酒里下了药,幸亏府内有众多名医,才化险为夷。李渊听说此事后,也有所怀疑,并对李建成说:“世民不善饮酒,以后别再让他喝那么多了。”这只不过是众多事件中的一件,在李渊的支持下,原本处于劣势的李建成势力不断壮大,情势开始出现了逆转,李世民变得处处受制于人,就连他手下的谋士也遭到池鱼之殃。
李建成、李元吉先是用重金收买尉迟敬德,却碰了钉子。收买不成,便派杀手去行刺,仍然没有得逞。二人便向李渊进谗言,诬陷尉迟敬德,不久,尉迟敬德便被逮捕入狱,而且还定了死罪,经过李世民设法营救才得以幸免。接下来便轮到李世民的心腹谋士房玄龄和杜如晦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向李渊提出,房、杜二人经常挑拨他们兄弟三人的感情,李渊听了便将房、杜二人逐出了秦王府。李世民已经深刻地意识到照此种情形发展下去,自己就只能束手就擒了,便开始在暗中寻找应对的策略。
布局:迫在眉睫的先发制人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突厥进犯中原,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代替李世民领兵出征,想要剥夺李世民手中的兵权。李渊明知二人不怀好意,仍然同意让李元吉做主帅,还批准了李元吉的请求,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调拨由李元吉指挥。这招釜底抽薪,无疑是将秦王府变成了一个空架子,李世民也就只能任人宰割了。李世民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连忙找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来商量对策。二人到了之后,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犹豫不决地说:“兄弟相残,自古以来都是大奸大恶之徒的作为。虽然知道危在旦夕,但我还是想等他们先动手,然后才能以正义之师讨伐他们,这样不是更好吗?”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听了,着急地对李世民说:“大王如果再不动手,必败无疑,我们就不留下来陪您等死了。”李世民见部下个个都十分坚决,便拿定了主意——先发制人,随后又悄悄召回房玄龄和杜如晦共商大事。经过一番精心的策划,一个杀兄夺储之局便诞生了。
当天夜里,李世民上密奏,说太子和元吉谋害他,并且还有淫乱后宫之罪。李渊听了大怒,派人命兄弟三人次日一早进宫,调查事情的真相。这其实是李世民设下的一个诱饵,李渊已经上钩了,只等第二天李建成和李元吉也跳进这个局中,便可大功告成。
第二天一大早,李世民命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率领一队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附近。不久,李建成和李元吉带了几名随从朝玄武门来了。快到临湖殿时,一行人放慢了前进的步伐,李元吉环顾四周,感觉好像特别安静。突然,前方出现了兵器在太阳光下折射的光芒,两人掉转马头,便往宫外奔去。李世民见他们要跑,便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高喊:“殿下,别走!”李元吉见是李世民率众前来,拿起身边的弓箭,便向李世民射去,但心里一慌,弓都没拉开,就将箭射了出去,连射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也不理他,勒马站定,抬手射出一支箭,正中李建成后背,太子当场身亡。转眼间,尉迟敬德带着骑兵赶到,一阵乱箭,将李元吉射下马来。正巧此时,李世民的马受了惊,朝树林中奔去,被一枝横斜而出的树枝绊了一下,李世民重重地摔倒在地。李元吉大喜,直奔过去,骑在李世民身上,双手掐住他的喉咙。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拍马赶来,大吼一声:“住手!”李元吉见是自己一向忌惮的尉迟敬德,拔腿就跑。尉迟敬德抬手一箭射去,李元吉中箭身亡。
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到玄武门出了事,便直冲玄武门而来。正当双方交战之时,尉迟敬德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赶来,高声喊道:“奉旨讨伐叛贼太子和齐王,如今二人已经被诛,与其他人等没有关系。”东宫和齐王府的士兵见主人已死,纷纷弃械逃散。至此,这场政变告一段落。
定局:让一切都无法改变
李渊一早便在宫中等着三个儿子前来见驾,却久久不见人影。忽然看到一个身穿盔甲、手执兵器的大将前来,李渊定睛一看,是尉迟敬德,便问:“将军此番打扮觐见,所为何事啊?”尉迟敬德跪在地上答道:“太子与齐王作乱,秦王已经将其诛灭,特命臣前来护驾!”李渊听罢,面无血色,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许久才问:“建成和元吉都死了吗?”尉迟敬德答:“是。”李渊顿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一向对李世民爱护有加的宰相萧瑀对李渊说:“太子与齐王本来就没有什么功劳,却因妒忌秦王,而多次施用奸计,策动叛乱,理应处死。如今秦王既然已经将他们消灭,陛下便应该立秦王为太子,把国事交给他处理,您也就可以放心了。”李渊见事已至此,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只好听取大臣的意见,宣布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罪状,命令各府将士都归秦王指挥。三天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宣布国家大事全部交由太子处理。又过了两个月,李渊让位给李世民,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第二年改国号为“贞观”。至此,李世民这个在这场棋局中处于劣势的“黑子”就完完全全地掌握了整个国家的权力,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