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死局盘活启示录:胸有全局当弃则弃5
一场自导自演的“弃卒戏”——曹操的“借头”之局
局之秘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无论在何朝何代,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都必须要有相当高的智慧与谋略。顺境中,可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平凡中,可以独具慧眼,创造机遇,使自己的人生出现新的高潮;逆境中,可以当机立断,转危为安,使自己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甚至在有些时候,还要有“导演”的特质,面对特殊状况,导演一出可以扭转局势的戏,即使牺牲一两个“小人物”也在所不惜,为了大局,舍弃几个小“卒”也无可厚非。或许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的残忍”吧!
人物千秋
曹操一生功勋卓越,《三国演义》对于曹操的评价虽然有失偏颇,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出曹操的过人智谋,他对于形势的把握总是非常精准,他对于世事的估计总是非常准确,对于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总是可以轻易地应对。
布局:将大家的注意力转移一下
东汉末年,皇权衰落,诸侯并起。其中,势力最强大的是河北的袁绍,他在朝廷中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就连经济实力也是众诸侯中最雄厚的。在当时,北方唯一可以与他抗衡的就是曹操。
曹操镇压“黄巾起义”起家,收编了众多的义军,并挟汉献帝以令诸侯,成为政治上的实力最强者。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北方实力最强大的两方,在官渡展开了决战。袁绍兵强马壮,军事实力远远超过曹操,但因曹操善于用兵,双方一直没有分出高下,进入了对峙阶段。
曹操的各种实力都无法与袁绍相比,所以在相持了一段时间后,曹操的军粮出现了短缺。本来战争相持许久,未分出胜负,已经让人头疼了,现在又出现了军粮不足的问题,军心已经开始涣散了,照此发展下去,即便士兵不发生暴动,只怕这一战也必败无疑了。此刻的曹操,真是欲进不能,欲退不甘。
正巧,主管粮食的仓官来向曹操请示:“丞相,我军兵多粮少,看来支撑不了多久了,应该如何是好啊?”
曹操看了看这个仓官,又想了想,有了一个暂时解决粮食危机的计策。
他对仓官说:“你改用小斛发放粮食。”
仓官说:“如果这样做,必定会引起士兵的不满,可行吗?”
曹操说:“此事你不必费心,我自有安排。”
仓官见曹操这样说,便照办了,改用小斛分发粮食。表面上看是一斛,实际还不足八升。这一点很快被士兵们发现了,大家议论纷纷,指责曹操有意欺骗士兵,克扣军饷。
曹操暗中派去打探消息的人,把将士们的反应回报给曹操,并提醒曹操,照此下去,士兵的怨气必会对战事产生不利的影响。
定局:困境过后的“恩赐”
曹操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便将主管粮食的仓官召入他的营帐之中,并对他说:“我想向你借一样东西,以平息众怒,安抚军心,不知你可愿意?”
仓官问:“丞相想要什么?”
曹操说:“我想借你的项上头颅示众。”
仓官大惊,跪倒在地,颤抖地问:“不知小人所犯何罪啊?还请丞相饶命!”
曹操回答道:“你并没有犯什么过错,只是为了安抚军队,你非死不可。你死了以后,我一定会善待你的妻儿,你尽管放心!”
说罢,便命人将仓官推出去斩了,还将仓官的首级挂在营中示众,旁边贴出告示:“仓官监守自盗,克扣军粮,私自改用小斛发放粮食,现以军法处置之!”随后,他又下令将剩余的粮食取出一些,让将士们饱餐一顿。
将士们原本以为军粮已经用尽,纷纷开始打退堂鼓。而曹操的这一举动,让他们以为,只不过是仓官中饱私囊,才出现了军粮危机,情绪即刻稳定下来。一顿饱餐之后,又个个信心倍增,准备开战。曹操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与袁绍展开了决战,加上从派去的人那里获得的情报,曹军很快便占领了袁绍的战略要地,消灭了袁绍的主力部队,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这一战也为他之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在面对军粮缺乏的情况下,曹操巧妙地布了一个“借头”之局,自导自演了一场“弃子”戏。他安排仓官改用小斛发放粮食,使将士们处于半饥饿状态,将将士们的不满激发到了最高点。之后,再借仓官的人头平定这场混乱,使将士们的怒气转移到仓官的身上,同时,也让将士们相信并没有军粮短缺的问题存在。这样不但稳定了军心,获得了将士们的信任,而且达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在之后的决战中,将对方打了个落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