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规划人生:唐骏向左,李开复向右
260300000003

第3章 3挑战权威,成为正义的化身

第一章3挑战权威,成为正义的化身

在李开复的身上,有着父亲深深的烙印。李开复父亲的朋友每次见到李开复,都说他很像他的父亲。有时候他自己也怀疑,自己一半像父亲,一半像自己。自从当上学生的“思想教父”,他总是说:“正直是美德的基石,是我们建立生活大厦的坚实基础。在我们的一生中,决定个人价值和前途的不是聪敏的头脑和过人的才华,而是正直的品格。”

受父亲的熏陶,李开复养成了主持正义的习惯。他生平第一次与正义的斗争就是在中国台湾上小学的时候,与贪污的老师对抗。

他在台湾上小学的时候,他们班的一个老师总是罚款来惩罚学生,常常把同学们的零用钱都罚光了。班里的同学都恨老师,但都只是在心里发泄不满,没有勇气。爱打抱不平的他,抓住了这个机会展示自己的政治才能。他偷偷计算老师罚款的数额:一天一天地加起来,却惊讶地发现,老师从学生手里拿走了很多钱,但班费没有增加。于是他让同学们明白老师在贪污,向校长检举。最后证明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后来,校长痛斥老师一顿,老师回来痛斥学生,还要追查检举者,却无从下手,因为他已经预先防备泄露身份,检举信是用左手写的。

第一次向权力挑战就大获成功,这让开复成了同学中的“明星”,也成为“正义的化身”。到美国之后,他继续发扬从父亲那里沿袭下来的正义的品质。

有一天老师要大家写一篇作文,题目是:“谁是美国人面临的最大的敌人?”李开复看着老师的作文题,忽然豪气大发,写下自己的答案:《漠视——美国人面临的最大的敌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在作文里写道:越南战争给很多美国人带来影响:抽烟喝酒,不看新闻,不看报纸,还吸毒,没有一个很好的目标。人们在心理上“什么都不在乎”。过去美国人只关心自己,这还是一种比较好的情形,因为这在客观上对社会有好处。可是现在,美国人连自己都不关心了。这是最大的问题,比“贸易逆差”、“环境破坏”之类的问题还要坏。因为,这个国家民主制度之所以能够有效,就是因为人人都能受教育,都能关心社会。如果人们什么都不在乎,民主制度就要完蛋了。

他的《漠视》获得优秀奖,也是那一年全洲最好的10篇论文之一。这再次验证了他正直的心,连他自己也觉得很不一般。上帝是眷顾正直的人的,后来在选择职业的道路上,正直的品质再次为他加分。

到美国后,他了解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和规则。在就业的时候,他了解到:在美国的工业社会中,每一个就业者都面临着的严峻的竞争。一年接着一年,实业家们苦心研究年轻人在学校里的成绩,审查他们的申请,为符合理想的人们提供特殊的优越条件。然而,他们实际上寻求的是什么呢?大脑?精力?实际能力?肯定,这一切都是需要的。他明白这些只能使一个人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如果他要攀上事业的高峰,担当起指挥决策的重任,就必须加上一个因素,那就是正直的品质,这样一个人的能量才可以发挥出双倍、三倍的效力。

李开复这样的认识直接来源于西蒙?福格在大学里的一次演讲。英国《泰晤士报》的总编西蒙?福格每年五六月都要到梅卡内基?梅隆大学演讲。在李开复毕业前的一天,学校再次邀请西蒙?福格去做关于择业就业的演讲,讲了一个故事,对李开复的触动很大。

西蒙?福格说他认识一位护士,这位护士刚毕业时,在一家医院做实习生,实习期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内,如果能让院方满意,她就可以正式获得这份工作,否则,就得离开。

一天,交通部门送来一位因车祸而生命垂危的人,实习护士被安排做外科手术专家——该院院长亨利教授的助手。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进行到黄昏,患者的刀口即将缝合,这位实习护士突然严肃地盯着院长,说:“院长先生,我们用的是十二块纱布,可是您只取出了十一块。”

“我已经全部取出来了。一切顺利,立即缝合。”院长头也不抬,不屑一顾地回答。

“不,不行!”这位实习护士高声抗议道,“我记得清清楚楚,手术中我们用了十二块纱布!”直到这时,院长冷漠的脸上才浮起一丝欣慰的笑容。他举起左手握着的第十二块纱布,向所有的人宣布:“她是我最合格的助手。”那位实习护士理所当然地获得了这份工作。

西蒙?福格的演讲给了李开复很深的启发。因此,李开复很注重人正直的品质,在后来跟大学生交流的时候,他总是强调:“决定一个人价值和前途的不是聪敏的头脑和过人的才华,而是正直的品格。品格就是力量,它比知识就是力量更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