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军带兵艺术与领导之道
2608300000019

第19章 感动部属的艺术(3)

没有十分把握的事情,绝不能打100%的保票。有几分把握,就实事求是地说几分。部属一旦听你说“抱歉,这件事我没有十分的把握,可是我会尽力为你争取的(当然要真的去为部属尽力争取)。”一般都会理解领导已经尽心尽力了,或者是领导有领导的难处和苦衷,即使事情没办成,部属也不会怨恨领导,甚至还会觉得领导很实在。

不轻易许诺,是一个优秀带兵者必须做到的。

新战士胡志红一分到守备连,就叫嚷说“上当了”。连队领导感到莫名其妙,经过了解,才知道胡志红在家待业时,曾自修学医,来部队当兵是为了继续“深造”。对小胡不正确的入伍动机,本应当及时教育帮助,但新兵连个别领导担心拉全连训练的后腿,就让他当了新兵连的卫生员,还许诺以后调他去军分区卫生科工作。这样一来,小胡不正确的想法非但没有得到克服,反而把个人“小九九”的胃口吊得更高了。可眼下分到守备连当步兵,原先的希望化为泡影。

指导员彭达华找他谈心,他怎么也听不下去,口口声声“干吗糊弄我”。指导员继续耐心开导,并亲自去炊事班煮了一碗面条和两个鸡蛋端到他床边,之后又邀他到家里做客。胡志红终于受了感动:“指导员,当不当卫生员,没有多大关系,可为啥哄人呢?”

彭指导员感到,小胡虽然入伍动机不够端正,但有一颗渴望真诚的心,这就是积极因素。

他诚恳地对小胡说:“新兵连某些干部这样做的确有错,他们应当向你解释清楚,卫生员都是新兵连军政文化素质过硬,经过上级业务部门考核和上级机关审批才能去学的,不该乱许愿。但你当不上卫生员就闹情绪,这也是不对的。”接着,彭指导员又诚恳地向小胡提出了希望。小胡感到了指导员的一片真诚,便将更多的心里话吐了出来。打那以后,胡志红积极参加连队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军政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尊重部属

官兵一致、平等相待是解放军的优良传统。毛泽东说: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人人都有要求平等对待和受到尊重的强烈需求,所以只有真心地尊重部属才能真正地带动他们。你希望别人怎么待你,你就先怎么待人。“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多少次,当你走进上级的办公室时,你是否感到上级对你心不在焉?感到自己受到了轻视?请专注地对待进见你的下级,要把自己与每个部属的每次碰面都当作当时最重要的事情来处理。做为领导,你应该不断向下属传达的一个信号就是:他们对你很重要。一定要重视你的下属。要努力去了解他们,尊重他们,意识到你对他们的影响,常常想着:“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要毫不吝啬给予部属以关怀和帮助。要尽可能地让部属参与决策,尤其是那些对他们有影响的决定。

切勿轻视、命令或谴责部属,要把部属当成你精诚合作的伙伴,而并非你的仆役或至亲。高高在上的领导是激励不了任何人的,只能遭到部属的怨恨。

而且在连队要健全团支部和军人委员会组织,组织健全,制度落实,活动经常。按《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要求,使团支部和军人委员会成员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发扬民主,依靠群众。人人都希望自己对连队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否则他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要广泛开展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民主活动,尽可能地吸纳由下而上的意见,让连队每一个人对每一项计划都有参与感,充分调动广大官兵参与管理、实施监督的积极性,切实使部属感到在政治上、人格上是平等的,有被尊重、受重视、被认可的深切感受,这是做好带兵工作的重要条件。

现代青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高昂的“参与”热情。如何发掘战士的“参与”热情,使部属有被尊重的感觉呢?

反映在政治教育中,战士们早已不满足“官讲兵听,官答兵通”的陈旧模式,迫切要求参与教育的全过程,有的甚至还乐意登台讲课。

作为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者,要努力适应战士“参与”意识强烈的特点,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参与”要求,充分发扬政治民主,遇事多和战士平等商量,虚心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设法激发战士的“参与”热情。这样,既可以集思广益,把政治教育搞得生动活泼,又能够发掘和保持战士的工作激情和革命干劲。这样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刚刚吃过早饭,高机连刘指导员便接到上级机关的通知,要对连队进行二次艰苦奋斗教育。刘指导员想,这种教育搞过多次了,效果都不够理想。他忽然记起前不久搞反腐蚀教育时,一些班、排长曾私下议论:“假如我搞这次教育,绝不这样搞……”他心里一动,何不提供个机会让他们把高招都亮出来。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各班班长。

这天晚上,刘指导员把各班班长召集到连部,开起了“诸葛亮”会。指挥班长薛少明第一个发言。他说:“假如我搞这次教育,首先要把大家的真实想法摸清楚。比如,我就听到一些战士反映,‘现在提倡艰苦奋斗不合时宜’,‘连队生活本来就艰苦,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吗?’只有找准了思想症结,才能入情入理地帮助大家端正认识。”他还把自己考虑解决这些思想问题的具体办法讲了出来。

“不能光讲一般的道理。”三班长李根川接着说,“青年人爱听故事,建议连里开一次以艰苦奋斗为题的故事会,发动大家讲故事,谈体会,自己教育自己。还可以搞些文艺作品、格言鉴赏会,比如对***的《清贫》,**、王杰的一些格言,进行一次集中学习,使大家头脑里装上一些艰苦奋斗的模范形象和对人生有启迪的格言。”“还要帮助战士划清一些思想界限。过去有这样的现象:一提倡艰苦奋斗,好像伙食也不能改善了,没必要的加班加点也时兴开了。我建议在这次教育中,开展一事一议活动,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吃不准的事例,进行具体剖析,划清艰苦奋斗与提高物质文化生活、艰苦奋斗与正常消费、艰苦奋斗与劳逸结合等方面的界限。”

教育准备座谈会越开越热烈,刘指导员抑制不住心里的喜悦,站起来说:“到底是人多智广啊!这么多好意见,我如果坐在屋里,三天三夜也憋不出来。我一定参照同志们的意见,力争达到大家期望的结果。”

这次教育效果果然好得出奇,师里推广了他们的经验,《解放军报》还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他们连的做法呢!

荣誉共享,责难独吞

当连队表现杰出,得到一致的肯定时,带兵者有责任慷慨地分享利益。可以是公开夸赞,可以是立功受奖、树为典型,也可以是推荐任职等等。不论是哪一种嘉勉的方式,都应尽可能使每一名部属可以毫无保留地分享成果。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被包括在赞赏的名单中,这会鼓励他们竭尽所能,并愿意再次追随带领他们成功的领导人,获取更大的成功。

可是如果责难来了,带兵者应采取相反的做法,不要指责部属。千万不要公开抱怨连队中较弱的某些人。挺身承担任何外来的责难吧!就算要与部属讨论如何改善,一般也应私下进行,并设法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以后如何改进加强上,而非只是一味地埋怨和追究责任。

清代湘军杰出首领曾国藩就是一个非常善于推功与部下的人,像安庆之战,他将功劳归功于胡林翼,说“湘军围攻安庆……其谋始于胡林翼一人赞画决策,商议于臣及官文,并遍告各统领。前后布置规模,谋剿援贼,皆胡林翼所定。”打下太平天国首都后,他又将功劳归于将领们,在保举名单中开列有功人员一千多名,参战部队的统领、分统、营官等几乎一个不落。左宗棠、李鸿章等这些人的升迁,更是与他的保举有直接关系。据统计,曾国藩的幕僚有四百余人,其中绝大部分都得到过他的保举。在他的保举下,他的幕僚,即使不是实缺的官员,也有候补、候选、记名之类的名堂,这其中,有二十六人成为督抚一级大员,五十人成为三品以上的大员,至于道、府、州、县的官员就数不胜数了。因此只要进入曾国藩的幕府,就可以说是有了升迁的机会,这样人们自然就乐于为他所用。这对于鼓舞湘军的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后来曾国藩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遇到有利的事情,要注意分配;凡是遇到有名的事情,要注意分享。”

推功揽过是一名优秀带兵者应有的胸怀和修养。

变不可能为可能

带兵者的职责一般人会列出以下几条:

(1)毫无保留地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命令,坚决完成作战、训练等任务;

(2)提高全体指战员的旺盛士气;

(3)采纳部属经过论证后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4)尽可能激发部属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5)设法提高所属部门的办事效率和各个成员的业务和工作能力。

(6)做正确的事,而不仅仅是把事情做正确。

总体上说,这些并不错,但这只是对带兵者的最基本要求。而作为一名优秀的带兵者、尤其是相对高层的带兵者,必须具备坚定理想和信念,具备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远见卓识,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敢于梦想,敢于冒一定的风险,即优秀的带兵者应该放眼于部属想都没想过的事,并坚忍不拔地率领他们全力以赴走向成功和胜利。有梦想才有希望,自古以来成大功立大业的人,都是在他内心深处有个伟大的梦想。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的1930年初,在中国革命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刻,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高瞻远瞩地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提出了简单明了、充满革命必胜的伟大梦想:“打土豪、分田地”,实现“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的共产主义;使每一名红军战士坚信:“我们是为了正义而战,是为了人民的幸福而战,是为了祖国的富强而战,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战。”这为在艰难之中的中国革命指明了道路,赋予了革命军队英勇战斗的崇高意义,使中国人民树立起革命必胜的信心。后经过多年的革命斗争,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要使每一名部属视死如归、英勇牺牲,而没有一个远大的革命理想是不可能的。因此作为一名高层带兵者,要有赋予每一名部属工作和战斗的伟大意义的能力,有勇气和耐心使不可能变为可能的魄力。

领导口中最重要的几个字

最重要的六个字——“我承认我错了”;

最重要的五个字——“我以你为荣”;

最重要的四个字——“意下如何”;

最重要的三个字——“有请你”;

最重要的两个字——“多谢或我们”;

最不重要的一个字——“我”。

善待对手

对亲友的包容不算包容,对敌人的包容才是真正的包容。

春秋战国时代,有位霸主齐桓公,他就是因为有一代名相管仲的辅佐才成就霸业。可是管仲却曾经因为王位的继承问题与他敌对,甚至刺杀齐桓公未遂。因此,齐桓公继承王位后,曾经想治管仲的罪,但后经管仲的至交鲍叔牙的极力劝说,“大王若想称霸天下,就得起用管仲”,而立管仲为相。管仲为报答齐桓公的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充分发挥其政治才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使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得以称霸天下。

如果齐桓公缺乏包容之心,不肯接受鲍叔牙的忠言,对曾经是自己敌人的管仲置于死地而后快,就可能不会有日后的成就。领导对已经没威胁的、曾经的敌人的包容之心,是消除敌视的有效方法,非常容易感动人,有助于减少对立面。

作为一名人民军队的带兵者更应该有一颗怀敌附远的包容之心。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初到井冈山时,也发生了一段善待对手的动人故事。

当时,在井冈山有两支队伍,分别由王佐和袁文才统领。两人手下各有百十来人,几十条枪。他们以井冈山为根据点,杀富济贫,行侠仗义,也颇受当地人民的拥护。

由于王佐和袁文才对初来乍到的红军不了解,以为他们是来抢自己地盘的,就对红军采取敌视态度,处处与红军为敌,利用他们在当地老百姓中的影响,散布谣言,结果,连老百姓也开始反对红军。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使红军的处境更加不妙。

红军的一个连队外出执行任务时,与袁文才的队伍不期而遇,袁文才的几十条枪根本不是红军的对手,很快便被打垮,还有几名士兵被俘虏。

这下,把毛泽东急坏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毛泽东一直在想办法将王、袁二人的队伍收拢过来,使二人也加入红军,这样,红军就能很容易在当地站稳脚跟。但是,这次意外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僵化。最后,毛泽东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释放所有的俘虏,并赠送袁文才一百支快枪。自己亲自去和袁文才谈判。

袁文才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吃惊,他没想到毛泽东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况且,那一百支枪在当时是十分珍贵的。他决定接受毛泽东的谈判。

谈判那天,毛泽东只带了两名随从,目的是让袁文才解除疑虑。果然,当袁文才看到毛泽东只有一行三人,松了一口气,同时不由得开始佩服毛泽东。

毛泽东利用他雄辩的口才对袁文才讲述了中国的革命形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听得袁文才不住地点头称是。最终,他放弃了对红军的成见,加入了革命队伍。同时,他积极地配合红军劝说王佐也加入了红军。

从此,革命的种子才播撒在了井冈山,并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

冤家易解不易结。用你博大的胸怀去感化每一个人,包括曾经反对过你的人。作为领导者,必须学会以德报怨。作为一名人民军队的带兵者更应该有一颗怀敌附远的包容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