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融潜规则
2609300000018

第18章 谁在发战争财(1)

战争就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自古以来,所有战争都离不开一个“利”字。古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充分说明了金钱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因此,无利不战,无钱不战。而在金融世界里,许多金融家渴望战争,甚至主动创造战争,他们往往会利用战争对金钱的依赖性来扩大利益,提高自身经济政治地位,甚至会操作一国的政治决策。从巴林银行到罗斯柴尔德,从美国内战的杰伊·库克再到美国“反恐”战争中的凯雷集团,这些金融巨头都在利用战争来谋取利益,利用士兵和百姓们的鲜血来积聚巨额财富。

巴林银行的战争生意经

18世纪中叶,以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标志,由一系列技术革新而引发的工业革命在英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开来,英国靠着海外贸易和殖民统治积累了巨额财富,生产力也得到空前提高。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对铁路、矿山、造船、机械、纺织、军工、能源等新兴行业的巨大融资要求,大大地放大了英国的金融实力。就在信用革命、工业革命与商业资本主义全面发展的推动下,英国创造出巨额的财富。随着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问世,人们终于发现货币和信用的巨大价值。随后,以巴林为首的银行家族开始逐步掌握着英国的金融命脉,在对外战争中,大力扶持军事工业,大发战争财。

起源于北德意志格罗尼根的巴林家族,是欧洲最古老的金融家族之一。1717年,作为巴林家族开拓者的约翰·巴林移居到英国埃克赛特,从此开启了巴林家族的辉煌历程。真正将巴林家族发扬光大的是弗朗西斯·巴林,这位金融先驱1762年在伦敦创立了巴林银行。进入18世纪以后,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为了争夺利益,欧洲各国都加大了对印度、东南亚、远东和北美新大陆的渗透力度。此时,商品的制造能力、海上运输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与之相关的金融服务业却相对落后。

针对这种情况,弗朗西斯排除家族异议,转变自己的业务方向,丢弃传统制造业和贸易领域而大胆挺进金融业。然而,初入金融业的弗朗西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大大削弱了英帝国实力,导致英国对外贸易大幅度萎缩,由此,巴林家族业务遭到重创,而位于伦敦的弗朗西斯一支也没能幸免。但弗朗西斯并没有倒下,有人说,这都要归功于他的妻子,是她的持家有方、勤俭节约,才将弗朗西斯带出了深渊。弗朗西斯在其妻去世之后曾追忆道:“在那段艰难岁月里,如果没有妻子的帮助,我肯定被打入万劫不复之地了。”渡过危机的弗朗西斯逐渐带领家族步入正轨。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期,英国为了争夺利益频繁发动战争,军费开支急剧攀升,这让巴林家族找到了发展壮大的突破口。对弗朗西斯来说,这个机遇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早在1771年,渐渐在金融领域有所建树的弗朗西斯被任命为皇家汇兑保险协会的董事。此时,荷兰霍普家族正试图在英国发行一批债券以打开英国市场,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地派给了声名在外的弗朗西斯。此后,巴林家族与霍普家族在事业上如影随形。当时法国的一位评论家曾经这样说道:“巴林家族表现出来的热忱和能力深深地打动了霍普家族,他们卓越的信誉和优秀的资源给后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一刻起,巴林家族与霍普家族就成了兄弟。”在霍普家族的帮助下,弗朗西斯有了一搏的本钱,他开始在英国政坛崭露头脚。外表冷漠却诚信待人的弗朗西斯不断穿梭于英国社交场所,结交那些掌握实权的达官贵人。弗朗西斯用金钱驱使着政治家们,为了进入政治中心,他不惜掏出巨额资金为那些政治家偿还债务。在这一系列糖衣炮弹的进攻下,弗朗西斯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当时英国首相皮特将弗朗西斯视为重要顾问,在塞内加尔奴隶贸易、土耳其外交、直布罗陀驻军、海关改革等问题上咨询弗朗西斯的意见。依靠弗朗西斯的人脉,巴林家族与政府高官打成一片,使得政府好多大合同都落入了巴林家族的口袋。此时人们甚至感到,巴林家族将自身利益与英国的国家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早在17世纪初期,英国人便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起殖民地。该地除英国移民和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外,还有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及非洲黑人奴隶。当时殖民地已开发了大量的种植园,建立了纺织、炼铁、采矿等多种工业,经济比较繁荣。后来英国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殖民地的税收,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而这激起殖民地人民极大的愤怒。于是,“自由之子”、“通讯委员会”等秘密反英组织相继出现,各地都发生了反英事件,抵制英货、赶走税吏、焚烧税票、武装反抗等。这一切引起了英国政府的恐慌,他们立即派军队镇压。

1770年3月,英军在波士顿向手无寸铁的市民开枪,当场打死5名市民,打伤了6人,制造了震惊北美的“波士顿惨案”。反英的怒火在殖民地人民心中燃烧,一场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战火即将在北美大陆上燃烧起来了。

1775年4月,莱克星顿上空一声枪响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波士顿人民竖起了反英殖民统治的大旗。随着战争的深入,英国军备逐渐吃紧起来,巴林家族受托为前线提供后勤支持的重任,其中巴林为英国纳税人节省了7万英镑,而自己利用一厘的佣金收入获利11万英镑,这让巴林人尝到了战争的甜头。

到了1780年,北美战场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主要战场转到南部,美军以弱胜强,英国政府迫于战事试图寻找某一银行家族为其融资,弗朗西斯瞅准机会果断出手承揽了这笔高风险高回报的生意,直到战争结束一年以后巴林家族共在北美战场上赚取了19万英镑。战争无疑给巴林家族一个巨大的机遇,此后他们在承销债券的过程中大发横财,势如洪水。

1789年,法国路易十六登上王位后,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国王被迫召开代表法国三个等级的三级会议。当时法国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和贵族组成的第二等级,他们居于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地位。国王路易十六召开此次会议企图向第三等级征收新税,这遭到了第三等级民众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实行改革。之后,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议会,国王无权否决国民议会的决议。由于危及到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路易十六下令关闭国民议会,他偷偷把效忠王朝的军队调回巴黎,并准备以武力镇压巴黎市民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逮捕领导游行的头目。消息传出来后,巴黎民众群情激奋、怒不可遏。于是,酝酿已久的大革命终于爆发了。1789年7月13日,手执武器的民众在巴黎起义,并最终攻占了象征王权的巴士底狱。

在法国大革命火热进行之时,巴林家族看到欧洲政局动荡不堪,便将业务重心转到了北美。当时美国股市被公认为是最为安全的避风港,所以有大批英国投资者进军美国股市。英国人投资美股,收益股票分红,从而形成了一个跨大西洋的金融网络。而巴林家族就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他们不但赚取金钱,还与美国政治建立了资金上的联系。然而英美蜜月期并没持续太长时间,美国人想夺取英国控制的西部和加拿大,而雄心不灭的英国人还在利用各种手段打压美国,妄图将美国重新置于英国统治之下。一时间,战争的阴云密布于大西洋。

1812年6月18日,美国对英宣战,第二次独立战争爆发,相对英国军力来说,美国仍处于劣势。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谈及人们对战争的理解,除了死亡、鲜血之外,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战争永远是一部啃食金钱的怪兽”。换句话说,金钱是战争的主人,没有钱谁也甭想开疆扩土、攻城略地。刚成立的美国政府财政在战争打响不久后便入不敷出了,糟糕的情况使得美国战争债券在市场上都以2折的价格出售。由于缺少金钱发放士兵薪水,部分地区出现大量逃兵现象,有些地区的军队甚至宣称,如果不能及时发放薪水,他们将变卖政府财产来换取金钱。美国海军部长威廉·琼斯惊呼:“我们必须赶紧行动起来,如果再没有充足的金钱供应,我们的陆军和海军必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同样地,英国在发动了多次战争之后,其国家财力也大打折扣,也需要大银行家帮助自己承销战争债券。

英美两国的财政困难给巴林家族一次难得的好机会。他们依靠着大西洋两岸的政治关系,同时经营着美、英两国政府的债券承销业务。作为英国人,巴林家族可以不顾祖国利益,在欧洲其他国家通过代理人暗中承销美国债券,并继续为持有美股的投资人支付股票分红。巴林家族在英美两边都能通吃,凭借两国的政府债券扶摇直上,最终获得了流淌着鲜血的巨额财富。所以说,银行家眼中没有国家概念,只有金钱的多寡,为了获取财富,做一个卖国贼也是心甘情愿的。

拿破仑的滑铁卢与罗斯柴尔德的凯旋门

1799年8月,远征埃及失败的拿破仑敏锐地觉察到了法国国内紧张的政治形势和严峻的外部压力,于是秘密潜回巴黎。11月9日,拿破仑趁机发动雾月政变,一举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独裁者。在稳定国内政局之后,拿破仑指挥千军万马,开始在欧洲大陆上横行肆虐。这时候,英国靠着碧蓝海水的保护,躲过了战火袭击,英国人民将主要精力用于发展商业,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商业力量。对罗斯柴尔德家族来说,凭借内森·罗斯柴尔德的努力,罗氏家族已深深地扎根于英格兰的这块土地上。

1805年,英国被迫加入欧洲战场。在随后几年中,英国与欧洲多个国家组成了反法同盟,共同抵制拿破仑的侵略。战争永远离不开金钱的投入,英格兰为了军费开支,只能求助于银行家族。此时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混乱局面中,凭借承销债券业务,攫取了高额的融资回报。

罗家有句家训:“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整个世界。”所以一直以来,罗斯柴尔德都将信息和情报视为家族繁荣的命脉。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罗家通过定期邮班、邮件代理、信鸽和信使等方式,为自己建立了一个横跨欧洲的情报系统。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间谍”们被派驻在欧洲各大城市、重要交易中心和商业中心,而宝贵的政治、经济情报就像空气一样在伦敦、巴黎、那不勒斯和法兰克福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分部来回穿梭。这个情报系统的高效和准确程度令人感叹,远远超过了任何官方信息网络。正因为有自己的情报网,才造就了内森·罗斯柴尔德在滑铁卢战役中大发横财的传奇故事。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和威灵顿双方率领军队在比利时滑铁卢进行决战。这不仅是两军之间的生死决斗,也是众多金融投机者之间的巨大博弈。当时英法两国都发放了大量债券,获胜一方的债券会大幅升值,相反地,失败一方的债券会变得一文不值。战争结果是无法预料的,如果有人先知道大战结局,就可以通过囤积战胜国的债券稳赚一大笔钱。对此,罗斯柴尔德家族自然非常清楚,他们在前线安排了大量的情报人员,就是为了第一时间获得战争情报。

当天傍晚时分,拿破仑军队败局已定,罗家的情报人员立即从荷兰的鹿特丹港乘坐快船,渡过多弗尔海峡到达英国,以最快的速度将消息交到内森手中。内森接过拿破仑已败的书信后,仅看了一眼标题,便立即登上了前往伦敦的马车。他得到的消息,比英国政府提前了整整一天。内森在伦敦交易所中有固定的席位,他急匆匆地赶往伦敦,就是为了利用英国债券大赚一笔。

此时,伦敦交易所的人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战争的结果。从内森在交易场出现的那一刻起,人们的视线就没有离开他。内森沉稳地坐在自己固定的那个席位上,下令开始抛售英国公债。这一举动,立刻传遍了整个伦敦交易所。人们都在窃窃私语:“内森抛了,英国人肯定战败了,我们也开始抛吧!”于是,人们都在内森的带领下拼命抛售手里的英国公债,甚至已经顾不上考虑抛售价格的高低了。这种恐慌性的大抛盘,致使公债价格进一步暴跌。几个小时之后,英国公债已经成为一堆垃圾,仅剩下票面价值的5%。

当英国公债价格跌到谷底时,内森立即命令助手马上买进英国债券,而那些跟风抛售的商人此刻全部傻了眼,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在这时,伦敦交易所传来英国大获全胜的捷报,英国国债价格开始直线上涨。内森就在这几个小时之内,获利几百万英镑!

战争时期,英国财政收入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发行公债来筹集的,不仅如此,英国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还要向其国家银行——英格兰银行借钱花,甚至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因此,谁主导了英国的公债发行,谁就可以操纵整个英国经济。滑铁卢战役使内森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务人,从而控制政府公债的价格和供应量。这样,英国的经济命脉就掌握在罗斯柴尔德家族手中了。

当时,普通人听到英军大胜的消息后,一般会大量买进国债,虽然他人也会跟着买进,但大家都能获益。而内森却充分利用几个钟头的时间差和别人对他的依附心理,先抛后买,欺骗众人,让自己赚了大钱。罗斯柴尔德的奸诈狡猾再次显现出来。实际上,这种先散布谣言,后抛售,再买进的方式,与今日股市炒家的做法极其相似。虽然罗斯柴尔德家族凭借这些阴谋诡计,成为不可一世的金融巨头,但所赚之钱太过肮脏,难怪有人将他们称为“战争大毒虫”,这并不为过。

杰伊·库克与美国内战

金钱永远是战争的发动机。一场战争胜利不仅要靠天时、地利、人和,还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基础。越来越多的战争实例证明,能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的一方,往往能赢得战争的主动。

1861年,当来自伊利诺伊州的亚伯拉罕·林肯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时,美国南北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迅速激化,并导致美国内战爆发。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内战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野蛮行为,给战争双方带来前所未有的财政困难,其中较严重的是由联邦政府领导的北方军队。

早在1857年,美国经历了一段大萧条时期,衰落的经济使得北方政权连续四年出现赤字。此后,联邦政府就在不断地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亏损的财政,到内战爆发之时,联邦政府的债务已经达到恐怖的6480万美元。外有强大敌人,内有困难不堪的经济,使得林肯总统如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