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美国一所学校的多名学生在完成生物作业时抄录了某网站提供的一些资料,任课老师毫不客气地判这些学生的生物课得分为零。这位老师说,第一天上课他就和学生定下协议并由家长签字认可。协议说,所有布置的作业都必须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欺骗和剽窃将导致课程失败。支持他的老师们说,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远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程更加重要。
诚信需要从小培养,父母就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起到好的榜样作用。我们给父母的建议是:
1.要创造一个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因为只有家庭成员相互保持诚实真挚的态度,使孩子感到成人的爱护和关心,他才能够信赖成人,有了过失才敢于承认。
2.要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愿望。如适时地给孩子添置玩具、图书及彩笔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只要是合理的,家庭又是力所能及的,是会得到满足的。这样可避免孩子因需要不能满足而把别人的东西随便拿回来而又不告诉家长和小朋友的情况发生。
3.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当发现孩子有不诚实的言行时,要采取细致、耐心的方法,冷静地听听孩子的想法,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切不可急躁、粗暴,甚至施加压力,进行打骂、体罚等,这样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为了躲避责罚打骂而说谎。
4.制定一些规则并严格要求。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带回家;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不可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了人家的东西要及时归还;有了错要勇于承认;答应了别人的请求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做好等。这些规则一经提出就要严格执行,不能朝令夕改,并要重视克服“第一次”出现的问题。对执行规则,家长要态度坚决、严格要求,切不可迁就、姑息。
5.成人要以身作则。孩子好模仿,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观察模仿成人的行为,因此家长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凡是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兑现。如因情况有变或因其他原因兑现不了,也要向孩子说明情况、解释清楚,表明不是有意骗他。要孩子做诚实的人,家长必须首先做到待人诚恳,不说假话,不夸大成绩,也不掩饰错误。家长用这样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有利于孩子逐步形成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质。
支点招:
教孩子诚信,其实也就是在教孩子做人:
如果孩子没有信守诺言,家长要教导他重视自己的诺言,不可言而无信。
发现孩子信守诺言,家长要及时表扬。
要注意避免“逼”孩子许下不可能兑现的诺言。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很不利。一方面他学会了使用大而空的诺言取悦别人,另一方面他许下这种不能或很难兑现的诺言,有损诺言在孩子心中的威严和重要性。
本节笔记:
诚信需要从小培养,父母就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起到好的榜样作用。
试一试:
可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做人要诚实”的道理。由于孩子年龄小,必须把道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孩子才能接受。所以可利用故事,把做诚实人的道理寓于故事之中,使孩子明白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假和欺骗,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第9节)帮助是互动的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究竟有什么区别,于是他找到了上帝,请求他带自己去看看。上帝欣然答应了。
他们首先来到了地狱,看到的是这样一副景象:一群饥饿不堪的人们正拿着一根长勺拼命往自己嘴里送东西,但是那根长勺实在太长了,比他们自己的手臂还要长,所以他们无法弯曲自己的手臂把食物送进自己的嘴里,有的人的手臂甚至弯曲得变形了,但还是没有吃到任何食物。地狱果然是一副活生生的惨景。
他们又来到了天堂,那个人被自己眼前所看到的惊呆了——天堂里的人们也是拿着一根同样长的长勺,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吃到了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每个人把获取的食物都舀给了坐在他对面的那个人吃,每个人都这样做,所以每个人也都吃到了食物。于是那个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作为中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倪萍,除了主持节目的游刃有余和对事业追求的执著外,她那充满爱心的形象,亦令人难忘。当她从主持人转向影视舞台的时候,在电影《美丽的大脚》中的成功表演,再次给观众留下了同样美好的印象(主演《美丽的大脚》2002年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在观众的心目中,倪萍的艺术人生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行云流水、不事张扬的人生。
倪萍的成功既非偶然,也不是运气。谈到自己的成长时,她说十分感谢母校老师的栽培,也感谢家庭亲人的教诲,其中包括姥姥对自己的影响。当谈到姥姥对她的教育时,倪萍动情地说:姥姥以她最质朴最善良的品质影响着我。而今我长大了,才知道这是多么宝贵的一笔财富。没有多少文化的姥姥,改造了我身上的许多弱点,这些年来,我一直记得姥姥说过的话——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倪萍五六岁的时候,跟着姥姥住在胶东的农村。胶东的农民特别讲面子,出门走亲戚,大人孩子都要穿得体面。如果谁家的孩子新衣服和比较好看的旧衣服都没有,就只好向邻居家借,倪萍的衣服几乎都被人借过。
有件事对倪萍来说可谓刻骨铭心。一天,倪萍的妈妈给倪萍寄来一双小红皮鞋,倪萍高兴地举着鞋满院子跑,晚上睡觉前,把鞋摆在了炕里边的窗台上,刚躺下又忍不住爬起来再看看,不知看了多少回后才睡着。
第二天早晨,倪萍一觉醒来,发现窗台上那双小红皮鞋不见了,就光着脚跑到院子里。原来,小红皮鞋已经被借给邻居爱丽姐了。倪萍急了:我不,这是我妈妈刚从青岛给我捎来的,我还没穿哪。倪萍哭着,想立即去要回那双红皮鞋,但被姥姥严厉地制止了……
那天中午,倪萍赌气没有吃饭。后来爱丽姐把红皮鞋还回来了,但前后的红皮子都不见了,鞋子的原样已经没有了。倪萍病了,为了这双红皮鞋病的。姥姥自然心疼,一边抱着倪萍,一边给她讲道理:做人就要心眼好,人家就会记你一辈子,哪一家不是靠人家帮才能过好日子。人哪,就得心眼好,不管你做好事还是坏事,老天爷都能从天上看见。倪萍从没有见过姥姥这么认真、这么有耐心地反复讲这个道理。倪萍从姥姥的表情中揣摩出这席话有多么重要,于是,那一幕就永远地刻在倪萍的记忆里了。
一年冬天,倪萍的姥姥家来了个要饭的,姥姥把饭放回锅里,在灶里烧一把柴草把饭热热,才给他吃。临出门,姥姥说让他喝碗热水再走。倪萍不解地问,为什么对要饭的那么好?姥姥说,他们穿得少,吃了凉的就会更冷,肚子里有一口热水,有时抵得上一件棉袄;人哪有不要脸面的?要饭也实在是没法儿。
支点招:
为了调动孩子的合作积极性,让孩子们聚到一起来做一样东西,相信小朋友是很乐意的。
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和其中的情感流动。小朋友在共同制作某种东西时,免不了要与其他的合作伙伴有商量讨论的时候,这在潜意识里教会了孩子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起制作的小朋友们可能都是不同类型的,各有长短,那正好可以各自发挥长处,弥补互相间的不足,在商量确定后一起完成。既可以缩短制作的时间,也可提高制作的质量,相互学习间,制作的技能也得到提高。
本节笔记:
倪萍姥姥的教育方法不能算是科学教育孩子的一种什么模式,但她注意从小培养、引导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并且自己身体力行,这正是家庭教育最需要的,因为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试一试:
大多数家长其实都是普普通通的,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感染孩子。家长本身在日常生活中常给别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第10节)感恩的心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讲到一位辛苦持家的主妇,操劳了大半辈子,却从来没有从家人身上得到过任何感激。
有一天,她问孩子:“如果我死了,你会不会买花向我哀悼?”
她的儿子惊讶地说:“当然会啊!不过,你在胡说些什么呀?”
妇人一本正经地说:“等到我死的时候,再多的鲜花都已经没有意义了,不如趁我还活着的时候,送我一朵花就够了!”
有时候,一朵花就可以表达谢意,给对方喜悦及希望。可惜的是,有些人并非不愿意表达感恩,而是天性木讷、害羞,不好意思大声说:“谢谢!”或是不懂得如何适当地向对方表示,尤其是不知道该怎么向父母表达感恩。
也许,对方并不期待回馈或报答,但并不表示受惠的人就可以因此而忽略对方的付出。长期辜负别人的付出,其实是自己的损失。没有道谢,就无法体会彼此的好意在互动之间是多么的幸福,也很可能因而无法再继续得到对方的恩惠。
其实,表达自己的感恩或接受对方的感恩,都需要练习,并且需要将它培养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大恩不言谢!”只是客套话!恩惠不论大小,宁愿相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为了感恩,请向父母送上一句“谢谢”、一张贺卡、一封信、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份礼物……
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支点招:
要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须做到以下几点:
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自己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