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有不少父母习惯于在进餐时间“开庭”教子。应该说,家长孩子同围一张桌、同吃一锅饭,的确是一个交流思想、倾吐心曲、沟通情感的好机会,良好的餐桌氛围,可使人心情愉悦,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会有积极的作用。可不少家长饭碗一端上桌,便喋喋不休,不是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横加指责,就是对子女活动、交友等刨根问底,弄不好还雷霆万钧。这不仅挫伤了孩子的自尊,还使孩子食不知味,对吃饭产生了一种习惯性的悚惧和恐慌,严重扰乱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秩序。
《论语·乡党》说:“食不语,寝不言。”从生理角度看,吃饭时专心致志、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当然,家长借聚餐之机给孩子加以善意、积极的启发引导也并非不可,比如三言两语地了解一下孩子的在校情况,讲点有益的文化知识和当天新闻等。但切不可一味地质问追究、提要求、下命令,更不可不容孩子分辩,吹胡子瞪眼,甚至拍桌子摔碗筷。作为家长,应努力为孩子营造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餐桌文化氛围,切莫在餐桌上乱“开庭”。
一些家长,经常会利用全家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教育孩子、询问功课、检查作业,紧张的气氛令孩子有饭吃不下、有汤喝不好,孩子哭哭啼啼、愁眉苦脸,家长气上心头、满脸怒容,弄得好好的一桌饭菜,谁也吃不下。
儿科医生告诉家长:“餐桌教育”害处很多,孩子突然受到家长的训斥、责问,精神就会紧张,食欲也就消退,唾液分泌迅速减少,长此以往,形成不良条件反射,孩子一到吃饭就紧张,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出现厌食现象。
同时,每当进餐,孩子胃肠道的消化腺就会分泌消化液,经过消化液的消化分解后,就被肠壁吸收。因此,如果进餐时遭到家长训斥,已经兴奋起来的消化腺,也会受到抑制,消化液大大减少,食物难以充分消化、吸收,造成消化不良。
专家建议,就餐时,家长应制造轻松愉快的就餐环境,可播放一些悠扬、活泼的乐曲,既为孩子提供了愉悦的就餐环境,又提高了孩子欣赏乐曲的能力,真乃一举两得。
支点招: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父母,那么就好好学习下面这八种“餐桌态度”吧!
认识到脂肪只是饮食中的一部分。
父母不要让孩子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脂肪上。父母应该将更多的心思花在怎样在饮食中增加不同的品种,比如水果、蔬菜、全麦谷物类食品,如果你增加了食物的品种,无形中孩子自然而然会减少脂肪的摄入。健康的饮食并不仅仅是指你吃什么,还包括怎样吃,良好的态度和行为也应该成为每一餐的组成部分。
和孩子一起认真享受每一餐。
餐桌上如果一直过分关注应该吃什么,不应该吃什么,就会使食物听上去像毒药。食物应该是一种令你感到满足并得到享受的美味东西,健康的饮食意味着品尝和享受各种各样富有营养的食物,这比总是想着哪些食物对人有害、是不能吃的重要得多。
坐下来享受。
父母精心挑选和准备食物,并规定一些就餐的规矩。孩子安静地坐在餐桌前吃饭可以学到就餐的礼仪并得到美味佳肴带来的享受。如果允许孩子吃饭时东奔西跑,他们往往会选那些比较容易吃的食物,就无法学会品尝一些富有营养但吃起来较为复杂的食物。如果父母本人不能坐下来陪孩子一起吃饭,最起码要请家中的老人,或是保姆陪孩子一起吃饭。
在餐桌上不要劝诱、禁止和贿赂。
在每顿饭之前,你永远无法预测孩子到底需要多少能量。当孩子处于快速生长阶段,或是刚刚经历了激烈的体育运动之后,他们会寻找类似牛排、奶油之类的高热量食物,而当孩子感觉不太饿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在那些高能量的食物上。因此,父母最好在每一顿饭中准备卡路里含量不同的食物,有些高有些中等有些低,相信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为自己挑选合适的食品,并决定吃多少。
不断地提供新的食物。
孩子对新的从未吃过的食物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在第一次看到这些食物的时候他们一般不愿去尝试。但是如果一直看到它们出现在餐桌上,大人们也在津津有味地品尝,即使没有人强迫他们尝试,总有一天孩子会自己提出要求尝尝这些从未吃过的东西。但是如果父母只准备孩子已经接受的食物,就使他们失去了品尝并喜欢不同种类食物的机会。
为孩子做个榜样。
作为父母,如果你自己不拿个苹果或是柑桔嚼嚼,而光是命令孩子“去吃点蔬菜和水果”,孩子是不会照你说的去做的。为了让孩子吃这些健康的食品,父母首先要树立一个榜样。
永远不要说“永不”。
有些父母认为某些不能过量吃的食物应该永远受到禁止,这是不对的。如果孩子喜欢巧克力,要让他吃,但不必每天都吃。
不仅仅关注餐桌。
如果希望孩子生活得健康,不要仅仅担心脂肪,更多的关注应该是不要让孩子抽烟,以及预防孩子出现其他一些意外。
本节笔记:
餐桌虽小但意义重大。家长如果能够营造一个愉快、舒适的进餐环境,就等于搭建了一个和孩子良好沟通的桥梁。
试一试:
家长也可以利用餐桌这个“阵地”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和进餐礼仪。比如可以让孩子做一些摆放餐具、收拾餐具的事情,让孩子有家庭责任感。在吃饭的时候,要注意一些礼仪,咀嚼东西以及喝汤时,不要发出声响;夹菜时不要东挑西翻等等。
(第11节)节假日的合理利用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十分喜欢节假日,他们总是盼星星盼月亮,盼望着节假日的到来。节假日是孩子重要的生命历程,节假日活动是对孩子学校生活的必要补充,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一位家长都应努力帮助孩子合理地安排节假日活动。
据调查了解,青少年在节假日的犯罪率明显高于平时在校学习时间。有的老师惊异地发现,一个原来学习认真、遵守纪律的学生,在过了一个暑假后,变得经常迟到、旷课,学习成绩也急剧下降。与之相反,从武汉市“十佳”少年的成长历程看,他们不仅在校表现好,而且,节假日期间也积极参加健康有意义的活动。如一位学生在节假日苦练书法艺术,五年级时利用春节这个时机为市民免费书写对联。再如一位学生参加向山村贫困孩子献爱心的活动,利用暑假带领同学拾易拉罐等去卖,用其所得费用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读书。
同样是小学生,同在节假日里,不同活动安排产生了两种不同结果。这不能不促使咱们家长进行理性思考:节假日为什么会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影响呢?这是因为:(1)在节假日里,孩子离开学校,离开了教师,父母也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和管理。加上孩子学习任务轻,压力小,自由支配时空大大增多,交往时空、对象复杂;(2)节假日包括寒暑假和国庆节等重大节日,连续时间较长,约占全学年时间的1/4。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孩子离开学校,处于自由状态或家长的监护状态。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阶段,自我制约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可塑性特别大。
具体说来,节假日对孩子的成长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效应。
从正效应来看:(1)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生活,调节生活节奏,丰富生活情趣;(2)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提高,发展学生个性;(3)可以利用节假日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成绩;(4)可以扩大孩子的生活时空,让孩子走向大自然和社会,增长见识;(5)可以走亲访友,自主交往,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等。
从负效应来看,若节假日活动安排不当,则有可能让孩子浪费节假日时间,养成不良习气。如大手大脚,任性刁蛮,生活无规律,乱交朋友,或个性孤僻,甚至染上看黄色书刊、吸毒等毛病,走上犯罪道路。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给社会带来不少不健康的东西。若不注意对孩子节假日活动的管理,则孩子容易误入歧途。
支点招:
一年中有许多有意义的节日。如何使孩子愉快地度过这些节日,为自己、为他人增添欢乐,是父母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因此,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利用节日,进行有关的知识教育。
例如:在教师节进行尊敬老师、尊重知识、尊敬长辈的教育;五一节进行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六一儿童节进行未来教育。让孩子对这些不同节日有具体的认识。
过节,父母需要为孩子做好榜样。
例如:教师节,父母应通过谈话、通信或去拜访自己的老师,以体现尊师的道德风范;母亲节,父母应关心问候自己的母亲,给母亲排忧解难,让老人称心如意。这种教育效果好,与口头教育互为补充。
让孩子参与节日中有意义的活动。
如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学校社会都要组织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要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增长知识,让孩子高兴、愉快地度过节日。
让孩子和自己一起准备节日食品。
如春节过年包饺子,大人可带着孩子一起采购、一起动手,孩子既得到锻炼,又学到简单的烹饪技术,使孩子过得尽情、高兴和满足。
本节笔记:
家长必须高度重视节假日孩子活动的安排,防微杜渐,积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节假日活动,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试一试:
寒暑假到了,如何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成为每一位家长关心的话题。家长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尊重孩子,共同协商。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武断地将孩子的暑假“据为己有”,安排各种补习班、强化班、特长班,孩子们不得不从“单调”的校园走进一个家长精心打造的“鸟笼”。专家指出,暑假安排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并给孩子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与前者相反,也有一些家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或因工作繁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暑期生活,或认为假期里孩子就应该尽情玩乐,导致孩子处于一种完全放任的“无监护”状态。
温故知新,承前启后。家长要与孩子商量抽出一定时间温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但切忌在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上层层加码,要让孩子“爱玩的天性”得到充分展示,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暑假生活。对各科成绩优秀的孩子,家长要肯定孩子的良好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如果孩子成绩偏差,甚至有的功课不及格或品行有过失,则需冷静对待,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切忌粗暴埋怨甚至“武力讨伐”,以免给孩子的暑期生活蒙上阴影。
“上山下乡”、回归自然。放暑假了,家长最好能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到乡村、山区与大自然“密切接触”,让他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抚爱,悉心感受大自然的五彩缤纷。孩子的心情得到了调节,视野也会更加开阔。经济条件允许的家长还可以安排孩子参加一些夏令营活动,游览祖国的风景名胜、名山大川。经济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在家长带领下到就近的山间田野去活动,一样可以有所收获。
抽出时间、与孩子同乐。家长一定要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娱乐。暑假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是孩子们娱乐身心、展示天性的大好时光,而家长应当是孩子暑期活动的向导和亲密伙伴。在工作之余,家长应尽量多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游泳、郊游、野营、爬山、欣赏音乐、制作小工艺品等有益的活动,这样既可丰富孩子的阅历、增长其见识、愉悦其身心,又可以密切家长同孩子的关系,使家庭生活更加融洽和睦。
接触社会、陶冶情操。暑假里应当鼓励适龄青少年参加一些适度的社会活动或公益劳动,如社区活动、帮助残疾人活动等。使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培养其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格。对于网络交友,家长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既不要彻底“封杀”,也不可“放任自流”。应当鼓励孩子结交一批有共同爱好和志向的朋友,在互相交往中共同进步。当然,现在利用网络进行不法活动的人也不在少数,家长和孩子都应有防范意识。孩子与陌生网友见面,一定要有家长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