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像大人物一样思考
261500000055

第55章 如何成为一个善于沟通的人 (2)

第九章第三节如何成为一个善于沟通的人 (2)

尽管人的心境与场合、时机有关,但是,单独考虑人的心境,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仍然是有必要的。有句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看了脸色,才决定自己说什么话及怎样说。这种被称之为“脸色”的表情,不过是心境的好坏在脸上的显现而已。在人心境好时,什么事都提得起兴趣;在人心境不好时,什么话都听不进去。

因此,说话一定要选择适当的环境、适当的时机以及适当的人,这样才会事倍功半的效果。

先听再说

对话,是由两个人组成的,而每一方都承担着两个任务:说和听。你“说”的时候对方“听”,你“听”的时候对方“说”。听和说之间互相促进,共同构成对话的整体。

“说”与“听”二者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听”对维持对方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听”可以增加对对方的了解,明白对方的要求和意图,从而决定你应该向对方怎么说、说什么等一系列“说”的行为。

但是,我们周围许多人在与别人交谈时往往缺少“听”的功夫。他们根本顾不上听别人说了些什么,有时又急急忙忙打断别人的谈话,或者心不在焉地听别人说话,有的人甚至断章取义,把别人的话掐头去尾,还有的滔滔不绝自顾自地说……

相反,当你同别人谈话时,如果别人将头扭向一边,做出一副爱理不理、漫不经心的样子,那么你谈话的兴致会骤减,“看他这副样子,他好像不大想跟我谈话,算了,不浪费时间!”有的时候对方在你说话时也附和着说两句“是吗”“噢”、“是这样”“原来如此”等一类的话,但他那闪烁不定的神色好像在提醒你:“别浪费口舌了,我根本没听你在谈什么。”于是,好好的兴致被破坏了,一场谈话也只有半途而废。

你也许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你面对的听众对你的话聚精会神、侧耳聆听,你的心情一定会大不一样,你谈话的兴致也会大大增加,你心里一定会说:“噢!瞧,他听话的那副样子真认真,似乎他对我说的挺感兴趣的。”并且,如果对方边听边点头,并不断地说“嗯、嗯”之声,那么你一定会谈兴大增,同时你对自己会产生更大的信心,话题也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思路也变得清晰流畅。或许,这场谈话会继续好一段时间呢。

显然,出现这些结果,都是由于善于倾听的人在无形中起到了鼓励对方的作用。如果你在交际场所想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专注认真的倾听别人谈话,向对方表示你的友善和兴趣,将会对你有极大的帮助。

当然,认真听是最重要的。认真而仔细地倾听对方谈话,是尊重对方的前提,有了前提才会有真诚的交流。接下来,友好而热情地对待对方并且不时给对方以鼓励,也是尊重对方的重要内容。在倾听的过程中,你如果能耐心地听对方说话,就等于向对方表示了你的兴趣,等于是告诉对方“你说的东西很有价值”,或“你很值得我结交”。无形中,你让说者的自尊得到了满足,使他感到了他说话的价值。进一步说,说者对听者的感情就会发生一个飞跃,“他能理解我”,“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倾诉的对象”,于是,二人心灵的距离缩短了,交流使两人成了好朋友。

如何做一个听话能手,从而在交际场合中大展魅力呢?

要想成为一个听话能手,还要具有良好的听话习惯,注意礼貌是在听人说话时必须具备的。要想会听,除了热情礼貌外,还要学习一些听的方法,每一个要想在这方面尽量达到完善的人在平时都要注意适当的训练。听话要专心致志,要用眼光和说话者交流,并呼应对方的讲话,表情姿势都要适合当时的客观环境。切忌眼光飘忽不定,不要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在听说话时做其他事情。如果别人正在讲话,请不要轻易打断,也不要轻易接过别人的话头妄下结论。如果你确实没有听清,方可打断别人,询问时要显得有礼貌。

谱写沟通插曲

在对话中,听者可能不时插上一些附和的话,表示对其所言赞同,此即所谓附和语。大致说来,附和语主要有两种:一是重述对方所言,二是为所言帮腔,其中往往还夹杂着某种赞同的意思。将言、行结合起来看,往往能细致入微地洞察附会者的真意所在。

重复对方所言,主要是让对方了解“我正在专心听你的话”,表示对对方所言的重视,消除对方的心理障碍,进而深入到对方心中,探明对方的真意。因为,当人们知道对方在专心听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时,自然就会感到亲切,容易掏出自己的真心话来。只不过,要这样神情专注地听,一再追随对方所言,的确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好奇心。

在重述对方所言时,往往也会附带着表情,如一面重述对方的话,一面点头赞同,这就是立即肯定接受了对方所言。如其点头的幅度很大,就表示他的赞同不是随声附和,而是经过认真考虑的。

附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于诚意的附和,一种是随声附和,这往往也要结合表情才容易分辨出来。一般来说,表示赞同别人所言时,往往会点头示意。如点头的幅度小,频率高,即猛点头式的方式,那就有问题了,那多半是装腔作势,假意附和,有时甚至根本就没听懂你的话。

我们与喜欢说附和语的人打交道时,一定要分析他这样说是出于何种目的,是真诚还是伪善,是别有所图还是礼貌而已。认真分析其中隐含的深义,有助于我们在社交场合的成功。

关于帮腔还有一种奇妙的现象:那就是给自己帮腔,说话者一面说话一面肯定自己,一人同时扮演说者和听者两个角色。

自己说话自己帮腔,是一种自我完美主义的表现,喜欢唱这种独脚戏的人,同时兼具说话、听者的两重身份,这是出于一种不允许任何人反驳,只有我说了算的顽固心态。

关注话语前提

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过程,就是传递信息的过程。人们说话,是为了把信息传递给听话人,而听话人理解和接收新信息,必须建立在对信息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这就是“话语前提”。在交际中,关注话语前提十分重要。如果双方没有话语前提,就达不到信息的沟通,也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而如果话语前提不明,也容易产生歧义,增加双方沟通的困难。

比如说,如果甲告诉乙说:“她来了。”乙方如果要想理解这句话所含有的全部信息,就必须先知道“她”是谁,否则他会一脸迷茫,不知所云,甲说这句话也就失去了意义。

首先,表达含糊和有歧义的话语一定要避免。

因为表达含糊和有歧义的话语往往使人陷入云遮雾罩中,弄不清说话者的起初含义,给交往增加麻烦。

其次,说话时必须使你的内容有足够的信息量。

信息量不够的语言,也会给人造成不知所云的感觉。信息量不够,就是话语表达不完全,或者说只说了半截话。要使对方明白,你必须加大信息量,使你的语言让人足以听明白为止。

第三,说话要有顺序。

造成信息传递不到位的情况之一:就是说话颠三倒四,前后倒错。

答话要抓住重点

答问,是指在交际场合中进行的一问一答,是一种随意性很强的以回答对方所提问题为主的一种即席发言,因此,它需要答者有灵敏的反应,迅速而善于组织语言的才华。

它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广泛性。由于对方可以任意提出问题,特别是在记者招待会上,记者的兴趣广泛,问语犀利。无论是国际时事,还是你的生活隐私,都是他们的问话材料。因而,问的广泛性决定了它有一定的难度,也决定了你的回答的广泛度。

(2)随意性。由于事先不知道对方要提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所以对自己的回答就难以做出周密而系统的策划、组织。特别是临场提问,往往很突然,可能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提出问题,并且问题带有跳跃性,不局限于某一点上,所以你只能立即思考,恰到好处地回答。如果你反应比较慢,或话语组织较慢,都有可能造成被动局面。

现实生活中,如何答语是一门比较深的学问。面对问者,你要注意听明白所问的话,准确理解他问的重心,及时而有效的组织语言进行回答。如果你抓不住问题的实质,理解不清问者的意思,就极容易导致答非所问。

不使用质问语气

成功者告诫道:“别用质问的语气说话!”因为质问语气,极易导致双方的不快,引起争论。

谦虚、诚实、坦诚、尊敬别人,是谈话成功的必备条件。如果在谈话中,不恪守以上原则,对对方进行刁难,以逞自己一时之快,这样,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人人都有自尊,你不希望别人伤害你的自尊心,别人也不希望你伤害他的自尊心,这是一个道理。

即使在两人出现争执时,如果你想使对方对你心悦诚服,那么,越是在意见出现较大分歧的时候,你越要注意自己的措词,不可用质问的语气说话,否则一定会引起不快。有时,从表面上看,你用质问的语气使他哑口无言,好像他失败了,但实际上他一定会怀恨在心,在某个适当的时候,他也会这样对付你,这样是无法达到沟通的。

谈话时习惯质问别人的人,心胸肯定比较狭窄,吹毛求疵,喜欢为难他人,有的性情更为古怪,因此,仅仅是一般性的谈话,也可以显现出他的品格。

质问语气一般用在法庭上比较合适,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可不必如此。如果你觉得对方说错了,你可以把你的看法表达出来,而不必使用质问的语气让人觉得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