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变革的村庄
2618300000001

第1章 导读:真切展示变革乡村的轨迹

杨占平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民为主体的国家。于是,历史上农民总是在每一次社会变革和重大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中坚力量。就以近百年来说,中国农民事实上已经经历了几次根本性的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让农民从“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下解放出来,做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显示包产到户政策英明的佐证,是让农民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中解放出来,逐步过上了温饱和小康日子;村民自治制度推行的价值,是让农民从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开始真正体现出自己管理自己的意义,农村确实在向民主政治的大道迈进。可以说,中国农村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变革史。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即“三农问题”),却是近年来中国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并且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未来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关系到我们整个民族命运的前途。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农民与城市人的生活水平不可同日而语,农业的效益与工业和服务业的效益难以相比。中国的改革本来是从农村开始的,可现在农民陷入了艰难之中。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农村改革就基本停滞了。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如何减轻农民的负担、如何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等,成了社会话语中的关键词。如果解决不好“三农问题”,我们通过二十多年努力奋斗,好不容易创造出的改革开放的成果,就有可能毁于一旦。在城市变得日新月异的今天,还有上亿农民兄弟却过着艰难而沉重的日子,所有具备责任感的人都不能不作深刻的反思,文学创作当然也不能置之度外。因此,变革中的现实乡村为作家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极大可能,自然也就为我们编选这部作品集创造了机遇。

笔者注意到,表现变革村庄的小说作品,从来就是中国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上溯到“五四”至“文革”期间,这类小说就曾经比较活跃,像鲁迅先生,在他的乡村小说创作中,就集中表达了知识分子探索与改革国民性的启蒙主义思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等,更是直接表现乡村的变革;尤其是以赵树理为核心的“山药蛋派”作家群体的作品,就是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农民的思想矛盾、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乡村小说创作一直占据整个中国小说的半壁江山,而其中表现变革村庄内容的又是主流。我们能够列举出许许多多曾经影响过一代又一代读者的作品来,能够列举出一个又一个留给人们记忆的典型人物来,能够列举出一段又一段深刻揭示尖锐问题的故事情节来。入选本书的作品,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却能代表整个创作的走向,读者从20世纪80年代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乡场上》、《血魂》、《葫芦沟今昔》,20世纪90年代的《万家诉讼》、《分享艰难》、《制造声音》,到21世纪的《金鸡岩》、《人民政府爱人民》、《美满家庭》等作品中,可以读出这类小说的思想与艺术发展轨迹。

从理论上理解,表现乡村变革小说创作的本质问题,其实是个价值取向问题,因为作家自身的观念必然会贯彻到其创作的文本之中,都是要执着于对人的生存的揭示与探索:一是人的生存状态,怎样活法;二是人生存在的价值,即人的生命意义。二者缺失任何一面,文学境界与审美意境都会缺失。也就是说,表现变革乡村的小说如果远离底层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不去探究人的存在价值,作品无疑就失掉了血脉。优秀的乡村小说作家,之所以能一直充满文学活力,正是来自于创作的这一可能性。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变革生活隐藏下的悲剧,也看到了含泪微笑之下的希望。

本书所选作品说明了一个艺术道理,就是:表现变革的乡村,自然要求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但真实性并不等于照抄现实,不等于对现实生活作简单、机械地记录。如今的乡村现实生活是混乱和复杂的,它是现象和本质、偶然与必然、个别和普遍的统一体。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面对乡村变革现实生活,从选择题材、构思酝酿到艺术表现,都经过了主观思考和判断过滤,作品中反映的现实,实际上已经融合了作家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已经是比生活真实更高、更完善的艺术真实,是能够代表乡村社会变革某些本质方面和发展趋向的真实。无视生活的外在真实和事物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单纯追求外在真实,将会导致创作上的自然主义;片面强调写本质,而离开对乡村变革生活现象的真实具体描绘,则会造成创作上的抽象化、概念化,这两种倾向都是背离乡村变革小说创作原则的。

应当说,本书所选作品的作者,都是中国文坛的主流作家,他们多数都以乡村叙事为主,比如何士光、田中禾、马烽、刘醒龙、贾平凹、陈应松、王祥夫等,他们的写作题材和经验都是乡村的。崇拜、敬意、怜悯,这些古典情怀,是这些作家们对待乡村的主要方式,他们借助文学家的创造性想象,从乡村丰富的变革生活中获得了一种感悟。

编选本书过程中,笔者就感觉到,作家从事乡村变革小说创作,首先应当自觉地选择民间立场,以知识分子觉醒的现代意识和敏锐的眼光审视乡村人生,体现独特的价值判断;其次应当特别注重呈现乡土生活本色,即深入挖掘和提炼那种体现出生活本质与生命韧性的乡土精神——那种体现在最普通的人群、最本真的现实人生、最具体的生活实践中的真性情、真精神;最后还应当体现出明确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此外,乡村小说创作非常需要作家坚持文化思考,包括对传统文化中封建部分的思考与解剖以及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人际关系和道德风气的变化,都应该纳入作家的视野。这样,表现乡村变革小说的经典之作,才能不断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