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国地理全知道
2635300000020

第20章 沼泽(7)

有机矿物质肥料:近些年来,许多地方用腐殖酸含量高、分解中等的泥炭与含氮、磷、钾的矿物肥料混合堆沤,制备各种有机矿物质肥料,如腐殖酸铵、腐殖酸钾,以及腐殖酸氮磷复合肥料。施用这种肥料作物都能增产,特别是经济作物,增产更为明显,一般可提高10~30%。

营养土和营养钵:泥炭具有良好的透气、保水性能和很强的代换能力。把泥炭进行简易加工,再配以适量的其他复合肥料,可制成营养土或营养钵。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吉林农业大学近些年来研制营养土用于蔬菜,花卉和育苗,效果都非常好。江苏省以泥炭配制的营养土与其他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的对比,充分说明营养土能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利用泥炭土作培养基栽培食用蘑菇,效果也很好。

(2)在饲养业上的利用20世纪60年代,中国许多地方用泥炭发酵制作饲料养猪取得一些成果。目前,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正在利用分解差、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泥炭,试验研究用酸水解泥炭,制取饲料蛋白酵母。据国外研究,在制得饲料酵母过程中,还可以得到多元醇、甘油、乙二醇、草酸、类脂物和胡萝卜素等生理活性物质,以及乙醇、糠醛。酸水解后的泥炭,含有多量的腐殖酸和木质素,可用来制造团煤黏结剂、活性炭、颗粒肥料、泥炭纤维板等。这是一种无废的综合利用途径。

(3)在能源方面的利用中国泥炭的发热量因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而有差异。一般为16747200~20934000焦耳/千克(以有机质计),东北山区和若尔盖高原的泥炭发热量较高,多为22608720~23446080焦耳/千克。在缺乏燃料的地区,如太湖平原和安徽南部农村,广泛使用泥炭作为民用燃料。

四川和吉林等省,在沼气池中添加泥炭,与秸秆、人畜粪尿、杂草和垃圾等混合,在嫌气条件下发酵,可提高甲烷产量。沼气可作燃料,沼气液可作肥料,沼气渣可制成有机复合肥料。这样变废为宝,既解决了农村能源、肥源,又保护了环境卫生,是一项综合利用泥炭资源的好途径。

此外,东北师范大学与青岛葡萄酒厂共同试验研究,利用中国某些泥炭代替进口泥炭烘烤麦芽,试制优质威士忌酒已获成功。

(4)在建筑材料方面的利用泥炭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索、木质素和果胶,经加工可制成各种建筑材料。

泥炭-木浆合成纤维板:辽宁省新宾、黑龙江省尚志和吉林省舒兰等地,利用泥炭纤维与一定比例的木浆混合,压制泥炭纤维板已初试成功,达到国家三级纤维板产品的标准。纤维板质地均匀、细致,质轻,隔音,可作天花板、间隔板等用材。

泥炭砖,泥炭瓦和泥炭保温套管:泥炭与硅藻土混合,可制成泥炭砖和保温套管。具有体轻、导热系数小、保温效率高等特点,适用于1000℃以下各种蒸汽管遭与液体输送管道的表层保温,以及各种高温窑炉、锅炉墙隔热等。泥炭瓦隔热、坚固,体轻,便于安装和运输,是临时工棚、活动房屋、民房的理想屋顶建筑材料。目前,吉林省延吉市已开始试验性生产。

泥炭—塑料制品: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省市开展了泥炭和塑料混合,制造代木制品,以节约大量木材。抚顺市利用废旧塑料与泥炭纤维混合,采用压制等成型工艺生产各种电表箱、电表盘、接线盒、包装箱、地板、家具等制品。它的刚性、硬度、压缩强度、耐热性以及温度变化时尺寸的稳定性均较强。这些产品用途广泛,成本低廉,还有利于解决“三废”。

(5)在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用泥炭是由植物残体及矿物质组成的,许多造炭植物本身就是药用植物。植物残体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生物碱、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等。用水解法就可获得葡萄糖,还可提取硫胺素(B1)、核黄素(B2)、维生素(B12)。用泥炭粉末与矿泉水混合作泥炭浴,对血液循环、风湿性关节炎等有较好的疗效。利用泥炭腐殖酸盐制作的药剂,还可治疗皮肤病、肠胃病、烧伤等疾病,具有止血、止痛、消炎、去腐生肌等作用。分解弱的藓类泥炭吸水量大,弹性好,松软,可做泥炭褥,防止患者长卧不起产生的褥疮。

泥炭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离子交换性能,是处理工业“三废”的重要原料。泥炭经过加工处理和改性,可以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油类,用它净化含油废水和含重金属废水效果很好。有的单位用泥炭处理阳离子有色废水,去色率可达90%以上。还可用泥炭吸出废气及烟尘中的一些有害气体。

(6)在工业上的利用主要是利用泥炭腐殖酸制品。腐殖酸钻井泥浆调整剂已在中国有关部门使用,对于油田深井钻探,能保证泥浆具有低失水,低切力,低黏度和抗高温等可贵性能。腐殖酸水泥减水帮已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这种减水剂可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抗渗和抗冻性得到改善,从而节约了水泥用量,降低了建筑成本。腐殖酸除垢剂用于低压锅炉、火车头锅炉除水垢,效果显著,提高热能利用率,降低了煤耗,具有经济、简便、安全等优点。在陶瓷工业发达的江西景德镇,将腐殖酸钠掺入陶瓷泥浆中,能改善泥浆的流动性,提高产品成品率和质量。利用提纯腐殖酸作铅蓄电池的阴极膨胀剂,在中国已投入工业应用,它能提高蓄电池的低温起动性能、容量和使用时间。此外,利用腐殖酸研制的染料助剂,涂料助剂等均取得较好效果。总之,腐殖酸在工业上的应用,将愈来愈广泛。

中国的主要沼泽区

中国沼泽虽然分布广泛,但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沼泽分布也具有相对的不平衡性,有些地区,沼泽比较集中,形成中国主要的沼泽区。

(一)三江平原沼泽区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

1.三江平原区域概况

区内由北东走向的完达山脉将平原分为两部分。完达山以北的三江平原是一个大面积沉降区,盆地内堆积千米以上的沉积地层。当我们驱车行进至三江平原时,就会看到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中,耸立着一些小山丘,犹如云海中的孤岛。这里的河流多无明显的河槽,发源于山区的几条河流进入平原后漫散在平原中,形成无尾河。这些现象说明全新世以来许多地方沉降运动仍在继续进行。平原西半部海拔高度为60~80米,坡降较大,地表组成物质较粗,黏土、亚黏土层很薄,或是亚沙土、沙、沙砾层直接出露地面,沼泽及沼泽化土地面积小;东半部,海拔高度一般为45~60米,坡降多为1/5000至1/10000,各种洼地星罗棋布,地表覆盖有3~17米厚的亚黏土和黏土层,渗透性差,沼泽及沼泽化土地广泛分布。

完达山以南的平原。称穆棱—兴凯平原,也为一个沉陷区,海拔高度一般为55~95米,自西向东倾斜,坡降较小,表层一般覆盖有1~4米的亚黏土、亚沙土,沼泽率也较高。

由于平原区地势低平,切割能力弱,因而河道稀疏,河网密度小。除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外,有些河流发源于完达山或小兴安岭而穿行于平原沼泽之中,而有些河流则发源于沼泽洼地又流经于沼泽之中。这些中、小型河流均具有平原沼泽性河流的特点,即河流纵比降小,河道弯曲,枯水河槽狭窄,河漫滩宽广,排水不畅。每年汛期,主要河流还受黑龙江、乌苏显江洪水顶托,回水距离一般为20~30公里,最长达70公里。由于洪水顶托,抬高了这些河流的承泄水位,使两岸低平地排水更为困难,促进了沼泽的形成和发展。

本区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一般为2400~2500小时,年总辐射量100~112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多为500~600毫米,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在一年中降水集中于夏秋,各地6~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85%,陆面可能蒸发量为550~650毫米。

总之,由于三江平原新构造运动以下沉为主,地势低平,土质黏重,夏秋多雨,排水不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河漫滩、阶地和各类洼地上形成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沼泽。根据调查和统计,本区沼泽面积达1699万亩,此外还有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化草甸1960万亩。

2.三江平原沼泽的特点和类型

本区沼泽特点是:无泥炭积累的潜育沼泽居多;沼泽普遍有明显的草根层;以草本沼泽为主。

本区主要有如下几种沼泽类型:

(1)毛果苔草沼泽分布在河漫滩及阶地上的各种洼地,是三江平原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类型。一般年份地表积水大于20厘米,水化学类型为HC3—Ca-Mg型,pH值为6.0~7.5,矿化度在50~500毫克/升之间。植被以毛果苔草为主,覆盖度50~70%,伴生植物有驴蹄草,睡菜,燕子花。由于本区水分条件不稳定,旱年积水消失,多无泥炭积累,发育为腐殖质沼泽土,表层有机质含量为10%~40%,发育在面积很小的深洼地上的毛果苔草沼泽有泥炭积累,泥炭层厚达80~100厘米,成为泥炭土。

(2)苔草—小叶樟沼泽分布于毛果苔草沼泽的边缘和一些平浅洼地。季节性积水,一般为5~10厘米,pH值为6.5~6.7,矿化度为66~120毫克/升,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春季积水往往消失,但土壤多被水饱和。植物以臌囊苔草、灰脉苔草、小叶棒为主,伴生植物有越桔柳、小白花地榆,土壤为草甸沼泽土,表层有10~20厘米的草根盘结层,其下为20厘米左右的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为10~30%,营养元素含量丰富,是最有开垦前途的一类沼泽。

(3)漂筏苔草沼泽分布于河床边缘,水线附近及牛轭湖等深洼地中。常年积水,积水深20~50厘米。水化学类型为HC03-Ca—Mg型,pH值6.0~6.5,矿化度30~70毫克/升。植物以漂筏苔草为主,覆盖度70~90%,伴生植物有狭叶甜茅、大叶樟、槐叶萍,草根层厚一般为30~40厘米,最厚达70~80厘米,一部分漂筏苔草沼泽有泥炭积累,泥炭层厚约50~100厘米,发育为泥炭沼泽土或泥炭土。由于积水较深,上层泥炭或草根层浮起,形成“浮毡”。当走进这类沼泽地时就会看到,远方地面慢慢升起,而脚下却缓缓下降,如果遇到浮毡层较薄处,就有掉进去的危险,群众称这类沼泽为“漂筏甸子”、“大酱缸”。

(4)芦苇沼泽分布于小兴凯湖周围、都鲁河下游和七星河中游地区。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芦苇长势各地不一。小兴凯湖东北部泄洪道附近的芦苇长势最好,群落纯,苇高2.5~3.0米,茎粗0.5~0.8厘米,其他地区的芦苇沼泽,由于水分不稳定或因积水过深,无排水系统,长期处于还原环境,芦苇长势不好。伴生植物有狭叶甜茅、苔草、小叶樟等。一般无泥炭累积,仅在小兴凯湖周围的一些低洼地有泥炭堆积,但泥炭中掺杂一些泥沙,有机质含量不高。芦苇沼泽多发育为淤泥沼泽土和腐殖质沼泽土。

(5)乌拉苔草—灰脉苔草沼泽分布在山前倾斜平原的地下水溢出带和阶地上的低洼地。积水深度不一,一般为0~20厘米,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pH值为5.9~6.5,矿化度较低,为30~80毫克/升。植物以乌拉苔草和灰脉苔草为主,覆盖度60~70%,乌拉苔草和灰脉苔草形成草丘,丘高20~40厘米,草丘直径为30~50厘米,地表凸凹不平,群众称为“塔头甸子”。伴生植物有沼苔草,沼萎陵菜、臌囊苔草等,这类沼泽多有泥炭积累泥炭层厚30~50厘米,有机质含量为30~70%,形成泥炭沼泽土。

完达山南麓大王家以北及兴凯湖大湖岗与太阳岗之间的乌拉苔草-灰脉苔草沼泽,伴生有泥炭藓,局部地区有20~40厘米厚的泥炭藓层。沼泽中的水分被藓类吸附,水化学类型为HC03-Ca—Mg—Na型,pH值为5.8~6.5。沼泽植物除乌拉苔草、灰脉苔草和泥炭藓外,还伴生有细叶杜香、甸杜、越桔柳。沼泽中有泥炭堆积,泥炭层厚20~70厘米,发育为泥炭沼泽土和泥炭土。

3.三江平原沼泽是该区生态平衡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三江平原开垦前,到处是茫茫无际的草甸和沼泽,素以“北大荒”称著。目前三江平原已拥有4600多万亩耕地,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三江平原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北大荒那种“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沼泽荒原景象已不复存在了,并出现某些恶化现象,如气候趋干,旱灾增多;有些耕地遭到程度不同的风蚀;丘陵、阶地水土流失明显加重;珍稀动物减少等。为了防止一些不利因素的发展,应采取开发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排蓄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保护一定面积的沼泽。

三江平原沼泽发育于低平原上,在我国沼泽中独具特点,并有多方面作用,在水文作用方面,河漫滩的沼泽能消减洪峰,均化洪水过程。沼泽率较高的别拉洪河流域,径流自然调节系数达0.647,其调节作用与森林相当。在调节气候方面,沼泽能使其广大的毗邻地区空气相对湿度增高。沼泽还影响大气圈的气体组成,地球上的沼泽植被每年向大气圈释放1.6×108吨氧气。沼泽还有净化环境的作用,沼泽增加地表糙率,防止侵蚀作用的发展。由此看来,沼泽在生态平衡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二)大、小兴安岭沼泽区

大、小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北部和西北部,这里纬度高,气温低,湿度大,沼泽分布广而集中,为中国主要沼泽区之一。大兴安岭北段沼泽率为9%,小兴安岭沼泽率为6%。

1.大、小兴安岭区域概况

大兴安岭北起黑龙江,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河谷,呈南北延伸,北高南低,平均海拔高度为1000米左右。山峦起伏连绵,山脊浑圆,北坡山体低而宽,顶部平缓。小兴安岭沿黑龙江西岸向东南延伸至松花江河谷,平均海拔高度700米,北部山幅宽阔,呈低山丘陵地貌。本区属寒温带和温带气候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湿热,年平均气温-6~4℃;降水量400~600毫米,有80%的雨量集中在6,7、8月;年平均相对湿度北部为70%,南部减少至50%;≥10℃活动积温在1400~2500℃;区内普遍存在有冻土和季节冻土,大兴安岭北部扎赉诺尔,扎兰屯、德都、铁力一线以北形成多年冻土和岛状多年冻土。可见寒冻作用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点。冷湿的气候和冻土的存在,是本区沼泽形成和发育的主导因素;平坦的分水岭和河流上游宽坦的河谷、河漫滩、阶地,又为沼泽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场所。

2.沼泽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