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伟大的励志书
2647300000005

第5章 正确的职业观念利于成功(2)

“一开始,我想着报复他,想把我这么多年来为公司创建的整个进货与营销网络全部消灭。可是,一想到公司的毁灭,我就无法容忍我自己这么想。如果我把公司整垮了,我对不起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我无法向过去5年的青春时光交代。只要它还存在,就能够证明我过去的存在与成绩。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我每晚安睡前,我都要想一想它的状况。以前,我每天都要去财务室,不知情的人以为我是在利用一切机会为自己谋取好处,知情的人却为我的精神所感动。老板是看不懂财务报表的,我要了解现金流转情况、债务清偿情况、债权兑现情况……毕竟,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金融是企业的根本,一旦金融混乱或是瘫痪,企业必然是要垮了。一次,为了帮助企业渡过财务危机,我把自己仅有的10万元个人存款都拿去了,而没有向公刮要一分钱的利息。”“干我们这行的,一般人都很有钱,可我不是,我就这么点钱。你可能都不相信。当初,我就不是为了钱才跟他搭伙筹建这家公司的。我这个人比较理想化,太多地追求浪漫,我是把它作为自己的理想去追求,去经营。所以,在日常的业务中,我坚决反对一些不太符合社会公众道德的行为,掺假的、冒牌的、低质量的事情,我不愿意去做,老板要做,我会尽我所能去阻止他。也许就是我的这种脾气得罪了他,所以在他谋求公司未来的发展时,首先就想到了拿我开刀……”

回忆中,羞愧、孤独、恐惧还是在无情地折磨着她。她的被解雇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她不知道自己将来应该千什么!自己义能够干什么!一次事业上的失败,摧毁了她生活和事业的大厦,未来如何走下去,她还要慢慢地琢磨。但她说,无论如何,她还要坚定地走下去……

林的故事讲完了。对于她的理想化,我不由得敬佩与叹服。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多拥有像林这样的人,我们的生活是不是能太平,能进步呢?许多人在人生的尽头感受到自己事业的毫无建树,但却是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也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事业没有成功呢?通过林的故事,我们似乎可以为他们找到治病的药方:多干点实事,少一点功利思想,俗话说,无欲则刚。在事业与理想的追求中,不要太为世俗的观念所左右,不要过于关注自己的利害得失,这样你才会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极有文学天赋的人,如果在追求文学的道路上却不甘于忍受文学的贫困与寂寞,转而去追求现实的热闹与功名,从而改搞经济的研究与创作,我想他是很难成功的。尽管他在经济领域可能做得也不错,但与他一如既往地在文学领域继续奋斗下去所取得的硕果相比较,这一点蝇头小利恐怕是微不足道的。因为理想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个人的理想就其本质来说是社会理想在个体层面的分解。上帝赋予人不同的个性与特长,就是要按照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原则,使人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最大化地促进社会理想的实现。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为了个体的利益而放弃自身对社会理想所应有的奉献,这难道不是一种对社会的犯罪吗?尽管林现在遇到了麻烦,在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的道路上,遭遇了不应有的“礼遇”,但我们相信,她最终会成功,只要她仍然坚持不懈。

事业上想永无挫折,一马平川,那是不大可能的。哪有从不失败的常胜将军?问题是,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化失败的教训为财富,青山不倒,绿水长流,从头再来。世上没有翻不过的山,也没有趟不过的河,只要那份进取的心还在,只要还在不懈努力,命运之神最终就一定会光临这不老的生命。

曾经任美国NBA超级球队纽约尼克斯队的主教练帕特·莱里,也就是带领洛杉矶湖人队在9个赛季中赢得4次冠军的成功教练,在他的事业上也曾有过失败的经历。

1976年,他作为一名球员被赶出了NBA,迫使他离开长久以来所从事的职业,同时也离开了那个让他一直拥有一份归属感的东西,如人际关系、友谊、一份固定的工作和一份稳定的收入等等。当时他很痛苦,心中充满了愤怒,但最终还是带着满腹的遗憾离开了那个令他魂牵梦萦的赛场。他有过自艾自怜,许多许多的事实让他一时间接受不了,他哀叹自己的命运,为什么在篮球场上他就不能实现他的事业的辉煌呢?

不服输的他决定不离开篮球。他开始从事一些地位很卑微的职业,先是做巡回赛的秘书,然后做湖人队比赛的广播评论员。然而,一年半之后他就签约做了湖人队的助理教练,两年后又成为湖人队的总教头。回想已经发生的过去,帕特·莱里感慨颇多。生命中唯一可以继续依赖的就是变化,但许多人抗拒变化,他们并不采取主动,做出正确而迅速的行动;不说“谢谢你,再见”,然后怀着平静的心情坦然地向前迈进。他们只是坐等不可避免的事发生。“幸运的是,我在当时并没有这样。”帕特·莱里说。

有时你被迫需要改变,因为有些事你不能控制;自时在你领悟要做改变才能前进之前,你得积累一些经验。不管是什么原因,我想我们都知道变化之风会随时吹起,倾听这些内在的声音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把生命中的这些时刻,视为跨出一步就是通往更美好世界的契机。这就是生活,没什么不对的。如果善于利用,有些变化是很美好的。拥抱变化,无上的快乐就在那里等着你。在人的事业追求过程中,被打败而不投降就是胜利。轻而易举得来的成功价值并不高,艰苦奋斗得来的才更有意义。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事业一旦开始,在还没有赢得该得的胜利之前,切莫放弃,也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中国羽毛球队少帅——李永波,一个世界羽坛的重量级人物。在38年的人生历程中,他创造出了许多的辉煌……是他,让五星红旗多次飘扬在竞技场上;是他,让雄伟的国歌回荡在赛场。小小的羽毛球在空中旋转,画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画出李永波和他率领的中国羽毛球队生命中最美的一笔……从地方队、国家队到成为世界冠军;从普通队员、教练到国家队总教练,李永波的生活历程清晰而义连续,他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向自己的生命金字塔尖攀登。但就是这样一位看起来异常顺利的幸运儿,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波折。

在李永波刚留下来做教练的时候,中国羽毛球队正处于青黄不接的困难时期,李永波、田秉义等人的留任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时刻。参差不齐的队员结构让新教头们一开始就有些尢所适从,参加几次重大比赛成绩都很不理想。一时间,苦闷与彷徨构成了李永波心中解不开的情结。教练生涯的开端就遭此不顺,多少让人感到心寒。但征战沙场多年的李永波并没有气馁,在行动上更没有为此而收敛创新的步伐。他与其他教练员一起计划新的训练方案,与地方队加强联系,为国家队尽可能多地吸收优秀人才……为此,他付出了许多许多。可是,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李永波也时不时地感受到挫折感与失败感。毕竟,人的能力的培养和一种健康体制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一蹴而就的事情总是不常见的。对于成功的强烈渴望使他多次埘自己产生怀疑……最后,坚定的信念帮了他的忙: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这种经常遭遇到的失败与挫折感受不正是对心志最好的锻炼吗?

许多人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失败。在经历一两次失败之后,他也许引以为耻,竟至于以后拒不尝试任何在他看来困难的事情。其实成功人士也经常失败,在他们迈向成功的旅途中也常常留下“本该成功但却失败”的印记。埘一砦人来说,失败就意味着终点;而对那些锲而不舍的人来说,失败却是成功的起点。垒球运动员贝勃·鲁思在击球中的失败比在本垒跑中要多,但他却因为本垒跑而被人们记在心中。英国军队在敦刻尔克遭受到严重打击,却继续战斗直到胜利。亚伯拉罕·林肯经商未成,竞选国会议员也不止一次地失败,被心爱的人遗弃,患过精神分裂症,两度想进参议院而未能成功,在副总统竞选中又惨遭失败。但就是这个亚伯拉罕·林肯,在1860年终于当选美国总统,并且因其在任职期的出色表现,成为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

聪明应对事业中的危机

在事业的前进途中,危机时时相伴,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没有足够的忧患意识,一时的成功带来的可能只是更大的失败。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人们在自己的成功面前总是容易沾沾自喜,失去了应有的警醒。在自以为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的时候,离惨败可能也就不远了。乐极生悲,福祸互动,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暂时的成功往往似乱花迷人眼,看不到失败这个达摩克利斯剑正悬在自己的头上。人生就是如此,最繁华处往往会最凄凉。

曾经有一家电脑公司闻名于世界,在80年代中期,其分公司遍及103个国家,有员工3万人,总营业额达23.5亿美元。可是,到了1990年8月18日,这个名叫王安的公司却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宣告了它的崩溃。王安公司的兴衰成败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王安194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并在同年赴美深造。1948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1年他把自己发明的“磁性记忆圈”专利权卖了,换来一笔数额不菲的资金。这是他经商的财力基础,从那以后,他用自己多项劳动所得逐步在波七顿南郊开设实验室,开始制造办公室使用的电脑设备。这一思路正应对了当时的市场需求,在不到一年的短短时间里,这家刚起步的小公司就获利15000美元,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1955年,他创建王安电脑有限公司。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他以不急不躁的态度,适度发展的原则,顶住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公司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到60年代中期,王安电脑有限公司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百万元大关,在电脑行业,它由山野中一文不名的无名小卒逐步登上大雅之堂。王安力求稳扎稳打,在站件脚跟的同时稳步发展。与此同时,他的思想也绝不保守,他敢于不断推出新产品,第一部电脑排版机、第一台电子计分器、第一架可写方程式的计算器、无线电打字计算机的频频问世,使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他敢于向当时的电脑霸主IBM公司挑战,用自己设计的优质的照相排版机、各类文字机和文字处理设备,与IBM争夺市场。1971年,由于新兴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即将问世,造成计算器价格暴跌,而且有迹象表明还将继续下跌。而这时,计算器的销售额占到王安公司的70%。无疑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管怎么做,都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因为一旦失手,就意味着灭顶之灾。怎么办?是淘汰旧产品,寻找新市场,还是依然故我,蛮干下去?在这关键时刻,王安认清形势,果断决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公司渡过了危机。与此同时,老竞争对手IBM公司,却不肯更新换代,固守自己的传统优势领地。结果很悲惨:在这次市场冲击中,IBM赔了70个亿,另一家大公司则沦为破产户。骄人的战绩令人振奋,但王安并没有自满。在突破百万大关之后,王安又采取了两项大措施:建立遍及全美的销售网;把私营独资经营改为公开发行股票。这两项决策使王氏家族很快成为拥有5000万美元的巨富。紧接着,他又在世界各国设立经营销售部,增加对外投资,设立新厂,还把亚洲区业务总部迁到香港,开拓亚洲市场,这样,他的公司便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脑王国。王安性格中的胆略、果断在商海的竞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与印证。1984年,王安成为第一个进入美国“名人堂”的亚裔科学家。作为亚裔人群中的一员,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在美国与发明电话的贝尔、发明电灯的爱迪生等人齐名名。

可是,在前进的道路上,王安未能摆脱“盛极而衰”的命运。随着事业的发展,他的发掘意识、创新意识逐渐钝化,开始变得故步自封、判断迟钝起来。80年代中后期,当IBM等把握时代潮流,开始致力于开发更廉价和具有更多功能的个人电脑时,王安还坚守着自己以中型电脑为主攻方向的思路与产业发展的重点,致使企业财源堵塞。在新的形势下,好多电脑公司为适应客户的要求,纷纷推出与IBM产品相容的个人电脑,从而大大方便了广大客户。面对这一崭新的领域,王安却固执己见,长期坚持生产与IBM公司产品不相容的电脑。公司之间的竞争演变成人与人交往中一种情绪化的夙怨,这单在公司形象上就引起了客户的反感,致使公司客源大大减少。此时的王安还违背了自己当初创建的管理模式,不顾他人劝告,任命经营素质低下而又刚愎自用的儿子王菲德为公司总裁,让一系列附属性的家族企业急剧膨胀……诸如此类不得人心的措施的出台与纷至沓来的失败使得他众叛亲离。一时间,公司内矛盾四起,人才大量流失,勉强留下的人的创新热情也日渐冷却,破产的命运实难逃避。

王安电脑公司产生、发展、壮大、衰退和覆灭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创业与守业的辩证关系。在创业的过程中,人们保持着一种昂扬的斗志和极为谨慎的工作作风。正是在事业领导人这种精神的作用下,对于企业运行中的风雨,他们往往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但是在取得初步的成功之后,很多人的警惕性就明显放松了,他们开始追求奢华和个人的享受,并不如以前那样把企业作为自己对事业的追求,而是把它视为自己辉煌过去的见证。这样下去,事业岂有不走下坡路之理!作为一种崇高的理想,对事业的追求应该一如既往,永不知足才行。

而且,在某些极端的时候,由于人生的某种追求与目标得到了一定的实现,因此,有些人没有了更高的理想,不注意锻炼自己、改造自己,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渐渐滋生出享乐主义的倾向。自我思想的免疫系统失灵,往往会使人贪图享受和奢靡,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从而导致严重的事业挫折,这时所出现的场面将是最大的人生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