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大计划
2647600000003

第3章 人际关系决不容忽视(3)

上个世纪20年代,一个青年从美国来到巴黎。他出身于美国社会小康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好胜心十足,做着英雄梦来到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负过伤,也获得过军功章。可是战后的经历,使他从“英雄”走向“平凡”,传统的梦幻破灭了。失业、挫折、幻想、失落……,他写出了第一部反映战争对青年价值观巨大冲击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当时巴黎的艺术家沙龙女主人斯泰因女士对他说:“你们是迷惘的一代。”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为20年代西方社会对战后青年的流行称呼。老一代的人认为他们迷失了方向,失去了理想,只知道酗酒、跳舞、画那些让人看不懂的画,粗野而荒谬。如果说“迷惘的一代”还只限于由20年代那些聚集在巴黎的青年艺术家独享,那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社会,在度过艰苦奋斗的经济恢复期之后,许多成年人便对50年代的青年表示失望,因为他们不再渴望冒险和战斗,不再奉行克勤克俭、勤奋工作的“清教徒”式的生活方式,变得追求安乐和享受,于是被称为“享受的一代”、“自我中心主义的一代”。60年代和70年代,冷战和局部冲突使青年们感到厌倦,从嬉皮士到雅皮士,从迪斯科到摇滚乐,青年被视为“迷失的一代”、“无可救药的一代”。

所以,现实社会的复杂在为青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的同时,也对青年人的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伴随的就是,如果青年人不能及时地适应这种变换了的社会要求,就极有可能遭受挫折与失败。比如说,现代社会对于青年性爱观的高要求就可能是引致青年婚恋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原始社会初级阶段,人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生存——本身的生存和人种的生存。前一种生存依靠劳动,后一种生存依靠繁衍。人的性意识直接与繁衍后代相连接,因此,当生理成熟有了性需要以后,便产生性结合,生子育女。所以,那时候无所谓青春期,也没有青年阶段,人只有童年和成年两个阶段。人的平均寿命大约在30岁左右,所以也无所谓老年。当时的社会处于蒙昧状态,还没有建立起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人伦秩序,性成熟驱动下的情感冲动表现为野性的交欢欲望,求偶只是生物的本能而已。

3.性意识性冲动期

随着文明的建立和发展,随着人的社会性的高度发展,那种原始的、本能的性冲动越来越受人伦规范的限制,受人的意识的支配。两性结合不仅仅是生物需要,更是一种精神的需要,因此,性意识作为两性相吸的潜在动力,最终是要受人的社会意识统辖的。青年学研究表明,直到20世纪前后,才有了青年这个群体,这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在一家一户自然经济的小农生产状态中,孩子到了能劳动的年龄就要跟大人一起下地干活,十五六岁便要由大人为其婚配。工业社会到来后,机器生产导致了城市的迅速发展,社会分工的精细及劳动效率的成倍增长,要求就业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失业队伍也在逐渐扩大。于是,普及教育、禁止雇佣童工等社会规范出现了,人在身体发展接近成人但又未进入或刚进入成人社会这一阶段被分离出来了,这一阶段就是“青春期”,处于这一阶段的人被称为“青年”。

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中,青年作为社会预备队的时期延长,使得他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性意识、性冲动到婚恋这一周期的时间延长,也就是说他们在处理这一问题上的难度加大。社会要求青年在青春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不赞成他们在性机能成熟后就立刻步入婚恋领地;而身体的成熟和感情的成熟又不可遏止地产生性的骚动与干扰。如何正确地对待性意识驱动下的性兴奋和情感冲动,是青年,尤其是处于青春中期的人的一大课题。早恋现象就是青春期的年轻人未能处理、把握好性意识性冲动的实证。

由上可知,现实世界的复杂性是挫折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社会的飞速发展又加剧了挫折产生的可能性。现在再去评说当今社会的飞速变化以及知识、技术、财富的猛增已经是过于迂腐了,但人类进步的速度正在加快,这却是事实。恰如有人打趣说的那样:“刚开始干,就过时了。”现代世界委实变化太快,以至诞生在这个世界的儿童们到了成年时,他们出生的那个世界已经不复存在。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功课,到他们毕业的时候,都已经因为社会的迅猛变化而成了无用的玩意儿。在过去,事态似乎稳定一些,还可以预测。人们为生存而奋斗,这似乎赋予了生活一些内在的意义,目标似乎也比较明确。然而,由于今天技术迅猛发展与财富的极大丰富,对大多数人来说,生存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奋斗目标。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开始思考他们生存的意义和本质。这时,他们常常发现自己为这一类问题所困惑,诸如:我是谁?我正走向何方?为什么我要去那里?我所干的一切意义何在?真的有必要吗?伴随这些问题而来的是烦心的焦虑、极度的苦恼。

正确看待竞争、困惑与失败

1.失败与工作难易相关

失败,与所从事的工作的难易程度相关联。工作的难度越大,就越可能遭受失败。每一个人从事的工作都会有不同的性质,因而难度也各不相同。从科学家、教授从事的脑力劳动到从事简单机械操作的工人的体力劳动,每一个人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所付出的体力和脑力是截然不一样的。正如马克思所做的分类,劳动在本质上可以划分成两大类: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虽然简单劳动也创造价值,但其创造的价值在量上与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有很大差别。马克思说,复杂劳动表现为叠加的简单劳动,就是从其创造的价值量的角度而言的。简单劳动由于其内涵的自然规律已经比较完整而全面地被人们所掌握,所以,一般人在做这种工作的时候会感觉比较得心应手,轻松自如。但是对于从事复杂劳动的人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了。复杂劳动往往涉及开创新的认识领域和实践领域,创立新的理论,揭示新的规律,发现新事物和新事实的活动规律。它往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需要一系列新的尝试,而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只能是边总结教训和经验边前进。在这个过程中,路途很可能会凸凹不平、荆棘丛生,陷阱和暗礁随时都可能使你遭受失败的命运。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风险共生。所以,尽管这种活动本身的风险有时近乎残酷,但这也构成它本身的魅力。当然,在经过认真的理论准备之后,注意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迅速灵敏地反馈信息,及时地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调整自己的策略与步骤,成功的希望还是很大的。但是,任何复杂的活动都不可能通过笔直的捷径达到成功的目标,而必然要经过探索、失败、再探索、再失败的多次反复,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前进一步需要退好儿步,甚至还需要另辟蹊径,冒无数次的风险。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深刻地揭示了科学研究过程中失败与成功的比例关系。他说:“科学研究中任何重大的成就,都是需要经过几十次、几百次、几千次甚至上万、几十万次的失败,才能取得的。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失败与成功比起来,失败是经常的,而成功只是少量的。”在创造性的复杂活动中,只有那些有着坚强毅力的人,才能最终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上风光无限的险峰。

2.“混沌”心理导致失败

听说过“混沌学”的概念吗?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其实混沌的概念和现象早已被我国古代的科学家所发觉。所谓混沌就是指在事物发展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混乱、庞杂、无序的现象。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混沌就是天地形成以前宇宙元气未分、自然合和的状态。在当今的混沌学研究中,混沌被看作是与决定性现象和随机性现象相并列的另外一种现象。混沌现象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它既不服从牛顿力学的决定性规律,也不遵循统计学的随机性规律,而是按照混沌的规律进行运转。研究隐藏在混沌现象深处的混沌规律,正是混沌学的任务。虽然混沌学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还需要有很多丁作要做,但它的诞生比它的研究结果可能更为重要,它启示人们要认识混沌的规律,否则的话,只能遭受更多的挫折。

混沌现象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的方方面面,正是由于T作中这种广泛的混沌性使得许多现象不能为人真正清楚地认识,从而使人在工作过程中陷于困惑,从而最终失败,遭受挫折之痛。因为混沌现象背后的混沌规律是较难认识的,所以在没有认识它们之前,人们的行动是盲目的、不自由的,思想观念上往往会陷入深深的迷茫。混沌性还会使得社会生活的各个主体从各自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各行其是,从而最终延误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导致全局性的失败。

所以说,尽管刺激性的工作足以让你心动,但其背后的阴影却也令人感到畏惧。在面对复杂工作之前,你确实需要进行心理、智力等各方面的投资准备,不然的话,失败与挫折会打击得你无处可逃。

3.有竞争必然产生失败

现代社会除了混沌和具有复杂性之外,它还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要从竞争中寻求效率。对个体的人来说,竞争也格外重要。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失败,并不是自己的失误所造成的,而是由于竞争对手的过于强大。如果不是遇到了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你的景况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既生瑜,何生亮!”没有一介书生诸葛亮,周瑜的个人历史将彻底改写。

由于优胜劣汰是竞争的铁律,所以,在残酷的竞争中,必然要有失败者的诞生。就像体育比赛一样,如果在正常的比赛时间内还无法决定谁是赢家,就要进行加时赛,直到胜利者出现为止。并且现代竞争的发展方向也越来越向着综合竞争力的较量方向演进。国家与国家之间强调的是包含科技、人口、资源和体制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也开始向包含容貌、智慧、个性等多方面的方向发展。君不见现在的选美吗?已经不如过去那样只看容貌定胜负了,还要有智力检测与知识问答,光有一只空皮囊,没有任何实际内涵也可以成名成家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社会要求越来越全面的人,现代竞争机制造就越来越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也正是由于现代竞争的这样一个特点,决定了无论怎样优秀的人都有机会领教别人的厉害。因为,要想在所有方面都胜人一筹,在现代社会是越来越不可能了,要想在竞争中取胜,你只有在较好的综合素质之中突出自己的强项,如果强项不强,没有一个相对于对手的制高点,你就很难获得胜利。

对手强大会让你有更多机会领教失败与挫折的残酷,但其实也是在从另外一个角度教你去争取进步。在体育比赛中,如果是水平悬殊的两个对手进行对抗,这场比赛肯定清淡无味;如果是顶尖高手之间的过招,它注定会有白热化的精彩。所以,竞争对手越是强大,越是会给你学习的机会。没有竞争就不会有改进,就不会有提高,最终这个世界也就不会有发展。所以,尽管就个人的感受来说,谁都不愿与强大的人竞争与对抗,但其实呢?你会在精彩中获得进步与提高!还记得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吗?实力强大的中国跳水队在最初的两场比赛中接连失利,金牌旁落,国内的观众无不深为恼火与惋惜。可赛后运动员自己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会让你冷静下来,她们笑着徐徐地说道:“我们输得心服口服,今天这个结果不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比赛好,我们已经发挥出了我们的正常训练水平,主要是对手表现得太好了。”所以说,笑迎竞争对手的胜利,你会知道自己输在了哪里,如果败北之后只顾去伤心哭泣,你就无法在下次重新扳回。

4.个人自身条件也会导致失败

个人生理上的缺陷、疾病以及容貌、身材等方面也可能对达到目标带来阻挠,所以说,个人生理条件的限制也构成挫折产生的一个原因。一些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了身体上难以补救的缺陷。这类挫折,也会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带来影响。某些不太严重的缺陷,像鲁迅笔下的阿Q头上的“癞疮疤”,或是有秃顶、口吃的毛病,由于老是怕别人知道,怕别人笑话,因而总想遮掩、隐藏,久而久之,就会使某些心理和行为习惯固定下来,如羞于交往,沉默寡言,心理负担沉重,过于敏感,乃至像阿Q一样,不仅忌讳人家说“秃”,甚至连说“光”或“亮”等字也会怀疑是在取笑自己。而一些比较严重的身心缺陷,则可能使某些人自暴自弃,丧失自信心和生活的勇气,表现出悲观失望,或是怨天尤人的情绪。例如,高度近视者不能担任飞行员或其他需要良好视力的工作;色盲者难以从事医疗或美术工作;一个智力缺陷者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或文学家;一个身材过于矮小的人想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无论他们怎样努力,其成功的可能性较一般人都小得多。在这种情形下,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环境和认识自己是很重要的。

以上都是失败的理由,但即便如此也并非注定要失败。失败者具有自毁性。他们年复一年地不断地使用同一的行为模式,担心自己年纪太大了,时间太迟了,难以改变了。成功者相信,不管自己受的教育熏陶多么不利,童年多么不幸,他们都可以积极地影响自己的生活道路,学会取得成功的新本领。失败者把自己或别人的徒劳无益的生活模式和招致失败的行为方法归咎于外部的原因。他们不懂得使他们处于困境和失败地位的,正是他们自己。成功者却懂得破坏自己得到生活快乐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他们不怨天尤人,而是努力学习可使自己获取成功的新技能,摒弃自己童年时期习惯了的、陈旧的、自我毁灭的行为模式。

遭受挫折与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单一的原因导致的失败是不存在的。在以上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在这里给出一些自测题,希望你能从中再找出一些自身问题的根源,以便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