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小公主
2654400000017

第17章 家族聚会(2)

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说:“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了兴趣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唤起孩子兴趣的最好办法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

刚出生的婴儿会先观察,然后想去碰床柱上悬摆的彩色装饰品。6个月时,会对嘎嘎作响的玩具,或是橡皮鸭子边看、边摇、边咬、边笑。

12~18个月大的孩子喜欢把东西拆开后又拼回去。他们会乱丢垃圾桶,把锅碗瓢盆往上堆,把鞋子从鞋柜里拿出来乱丢,再不然就推、拉、掉、洒任何拿得到的东西。

2~3岁时,他们会模仿父母亲洗碗、烹饪、除草、刮胡子、涂口红。因为孩子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会挖出洋娃娃的眼睛,卸下玩具汽车的轮子,把小熊丢在马桶里,或是把沙子放在汽车油箱里。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兴致勃勃,堆积木,帮洋娃娃穿衣服,搬砖,爬树,赛玩具车。他们可以一个人玩一小段的时间,但是每隔几分钟就要找一次妈妈。

3~4岁时,孩子每次可以独自玩20分钟以上。他们会骑小三轮车和荡秋千。他们也会用蜡笔画画,玩陶土,使用剪刀。他们能接住大的球,也会用棍子打球。

4~5岁时,他们喜欢玩棋,玩牌,玩团体游戏。这时也许会出现想靠作弊取胜的现象,或是玩输了就心情不好的情形。有时候,孩子会以玩具人物为角色来演戏,独自一人高高兴兴地玩上很长的一段时间。

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在玩耍中学习,美国幼儿教育不把孩子限制得过死,不轻易责罚孩子。有这样一幕:几个孩子在房间里玩,房门敞开着,他们要到外面去,却不从门里出来,而是在门口搭了一个架子爬过去,一个个爬过去的孩子非常高兴,很像自己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任务,似乎自己多么有能耐!在一旁的老师不干预,似乎没看见。两个孩子扭打成一团,没有孩子去告状,老师也不理睬,一会儿,就有孩子主动去解劝,纠纷很快解决。

参观日本横滨某幼儿园,那里的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在树林、山丘上玩。几个孩子爬上山坡,从上面坐着塑胶椭圆形的小船滑下来,跌倒了爬起来再玩,旁边却没有老师。

这种让孩子自发活动、自由游戏的教育,看来似乎是撒手不管,其实并不是。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自由中学会独立,掌握生活知识,培养他们的个性和爱好。他们认为让孩子长时间做单调、整齐划一活动,限制孩子的个性爱好,束缚孩子手脚,对孩子生长发育是不利的,也是危险的。

我们不妨学点儿欧美幼儿教育的经验。

专家建议:

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家庭环境,以便她们充分地玩耍和探索。

提供一些适合她们年龄的玩具、积木、搭建材料,以及一些日常零碎物件,这些都可以让她们在玩耍时展开想像力。

要对孩子的玩耍表现出热心。必要时,帮助孩子开始游戏,但是随后要退出,让她自己继续下去。

鼓励孩子谈话,倾听她们的故事和想法。

“冲浪”女孩儿

琳达是一名5岁的小女孩,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的律师家庭,住在芝加哥郊外的一幢别墅中。她还有一个才1岁大的小弟弟。妈妈自从有了她俩之后,便在家里做家庭主妇了。最近,兼做一名地方报纸的专栏主持。不过,母亲也不用到城里去上班,在家里通过互联网与公司联系,一切写稿、改稿和发稿的工作都在电脑中完成,是典型的数字时代的幸运儿。

琳达并没有和许多孩子一样去幼儿园,家里请了一名保姆,专门做家务,妈妈则专职带孩子,兼职写作,每当小弟弟睡着之后,妈妈总会在电脑前操作起来,而琳达常呆在旁边,看着妈妈神奇的手指和变幻的屏幕。爸爸回来,就带她到自己的书房,跟爸爸玩电脑游戏。没过多久,琳达居然学会了电脑的基本操作,还学会了上网。不过,她只会上爸爸给她预先设定的迪斯尼网站,在爸爸的指点下,打开图标上的图片,看看最新的动画片。后来,她还从爸爸那里学到了更妙的一招,就是在电脑上画画,只要她在电脑桌面上点那只蓝眼睛两次,不一会,就能用鼠标画起画来,而且可变换很多不同的颜色,不过,琳达怎么也学不会自己上色,真是气死人了。

自从琳达与电脑交上了朋友之后,妈妈怕她会沉溺于电脑,就想办法限制她。于是布置了很多任务,可琳达总是能够很快地完成,直奔电脑,上她的网,画她的画。最后没办法,只好把她送到幼儿园,只允许她晚上和爸爸玩半个小时。不过,琳达和爸爸常常串通,多玩上一会儿,最妙的是爸爸也常常忘记时间。

其实,在当代的美国家庭中,电脑普及率很高,而且绝大多数电脑都上了网。网络和电脑正在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对网络有时也会有一些感性认识,对电脑上的卡通消息更是留连忘返。

教育专家对电脑时代的这些变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电脑游戏、电脑网络等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成为他们研究的重点。专家们认为,电脑对儿童的吸引力随着网络的发展会不断增强,尤其电脑游戏更是如此。客观地说,电脑游戏可以促进儿童动作的判断和反应能力,对动作和思维的发展都是有利的。但由于电脑游戏自身的吸引力,占用了儿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上儿童本身自控能力相对低下,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适得其反。就电脑网络而言,目前专家主要讨论如何对网络内容进行分级过滤,避免色情与暴力的内容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同时,电脑可能会对人格产生负面影响,正如电话普及的冲击一样,网络会加剧人们之间的冷淡关系,减少更多直接交流的机会。今后,要格外重视合作、协作能力的培养,尽量减少网络给人格带来的负面影响。

专家建议:

鼓励儿童较早接触和熟悉电脑及网络服务。

限制儿童接触电脑的时间。

限制儿童参与电脑游戏和网络服务的内容。

鼓励儿童参加社交活动,克服由电脑产生的隔阂。

鼓励儿童与父母一起分享电脑,参与具有动作和想像训练的电脑制作,如电脑画图。

别把家庭当学校

苔丝是刚上学的一年级小朋友。

苔丝的爸爸、妈妈曾听好多人说过:“在家里就别指望教孩子什么东西啦,孩子就得往学校里送。到了学校,上课铃一响,老师往讲台上、黑板前一站,孩子们的注意力就来了,不由得不听。”从这些话里,苔丝的妈妈似乎悟出了道理:家里不能学习,何不仿效学校呢?

于是,苔丝的妈妈买回来一块小黑板,给苔丝制定了作息时间表、教学进度计划等等。准备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让孩子在学校学习之余,再加强家庭学习,争取在四年的时间里学完小学的内容,提前升中学,然后再一步步地提前上大学、攻读硕博……结果如何呢?苔丝每次在妈妈的课堂里坐下学习时,总是愁眉苦脸,心不在焉的样子,并试图和妈妈商量不要这样学习。这使妈妈感到很气恼:这孩子怎么这么没出息,就是不爱学习?是不是在学校也这样?

如果每一位父母都像苔丝的母亲这样,就大错特错了。

对儿童来说,消遣和工作、食物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消遣会带来快乐,但快乐却不会永远听从理智,相反它听从嗜欲的时候还多一些。所以对于孩子,不但要允许她们消遣,而且还要让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消遣,只要她们自己消遣的方式没有坏处,不会损害到健康,就不必去限制。如果孩子想要这样那样去玩玩,我们不应该拒绝她们。其实如果我们采用良好的教育方式,孩子本不该缺乏快乐的。

我们应该注意凡是对孩子有益的事就应该让她们高高兴兴地去做,在她们正做着某件事,还没有感到烦腻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及时让她换另一件事做做。如果孩子还不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你就应该允许她去玩她喜欢的游戏,应该让她尽量玩个够,玩到她不再渴望去玩;但是她们在做着有益的事情的时候,应该每件事都留点余味,至少在她们感到疲倦之前放手,这样她们就会希望下次再做,就像想做一件能让她们从中得到消遣的乐事。你要孩子去做有益的事情时,一定要让她从中得到快乐,从不同的事情中得到不同的快乐。若是她的一部分感到疲倦了就立刻停下来休息,转向另一件事,让她身心的各部分更替着进行有益的练习,使她的整个生活和她的每一个进步都在接连不断的快乐中进行。只有这样,孩子才算走上了正轨。

给孩子松绑吧,将孩子的年幼的心放飞蓝天,智慧之花也就随之孕育、生长、开放。

专家建议:

孩子在紧张的学校学习之余,需要休息和放松。

孩子可能更需要和家长交流一天来的思想,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的天性。

孩子需要变化多样的活动,家庭在这方面应补学校之不足。

家庭变成学校,让孩子感到拘束紧张。

三.妈妈请放心

开放孩子的天空

约翰夫妇10岁的女儿科妮得了满分。女儿平时勤奋好学,又好动脑,速算、抢答题都是她最先做完,那些思考题、作文也是班上做得最好的。

当人们让约翰夫妇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女儿时,他们是这样说的:我们从来不管女儿的作业,也从不看着她学习。从女儿上学之前,我们就开始给她灌输一种观念——学习只是她自己的事,将来就算是有出息也是她自己的事。我们一直在给女儿讲这一道理,几年来,我们都把责任还给了她自己,同时我们也把自由还给了她自己。我们的女儿每天的作业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完成的,即使是作业多做不完,她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也是做完作业。我们要求她每晚8点半之前睡觉,有一次她贪玩结果忘了做作业,到睡觉时才想起,我们却告诉她,作业没完成是你自己的事,只有等着明天挨老师的批评吧,现在是睡觉时间,你一定上床去睡觉。从那以后,女儿就真的再也没有耽误过她的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