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元王朝4
2663900000019

第19章 陈友谅兴败

陈友谅,河南江北行省沔阳渔家子。“少读书,略通文义”①。徐寿辉起兵时,参加起义,为倪文俊簿书掾,后因攻城略地有功,文俊使其领兵,升为元帅。

天完治平五年(至正十五年,1355),倪文俊迎徐寿辉居汉阳后,渐专天完政柄,友谅心不能平。七年,文俊谋杀寿辉,友谅更乘衅袭杀文俊,自称宣慰使,寻自为平章,操纵天完政柄,将这支武装力量当成自己谋富贵、图大事的工具,徐寿辉“徒存空名”而已。

经过两年多的战斗,天完政权控制了长江中游、洞庭湖周围和鄱阳湖北部地区。此外,尚有四川的明玉珍部和袁州的欧普祥部。其中心地区除东北一隅与朱元璋接界外,周围仍处在元朝势力包围之中。陈友谅掌握了天完大权后,打击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依然是元朝势力控制的地区。

十月,陈友谅沿江东下,袭击安庆。十一月,屯于山口镇。与安庆守将余阙大战于观音桥。

八年正月,陈友谅与赵普胜、祝宗分别攻其西、东、南三门。元将余阙分兵守御三门,自当西门。“阙身中三创,被十余枪,力尽,引佩刀自刎死,堕于清水塘”②,攻围两月后,城破。

攻下安庆后,陈友谅顺流而下,进攻江西。五年前,天完红巾军在江西曾横扫诸州县,至此仍有红巾军余部在境内活动。而欧普胜的势力仍占据袁州。经过天完初的打击,元朝虽收复了大部分州县,力量也相应削弱,加之当初配合官军镇压红巾军的地主武装遭到蒙古、色目官僚、将领的排挤和杀害,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深。这一切,都为陈友谅的顺利进军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月,陈友谅部将王奉国袭击信州,大军号称二十万。四月,赵普胜自枞阳进军池州,俘元枢密分院院判赵忠,下池州。同月,陈友谅占据龙兴路(今江西南昌)。王奉国占领瑞州。

陈友谅时江西行省平章政事火尔赤任专权柄,与省臣道童不和,贪忍不得将士心。“陈友谅由九江亲率水兵乘风一夕掩至,官军、义兵势衰不敌,城遂破”③。火尔赤逃遁。道童退至抚州路,“欲集诸县义兵以图克复,而势已不可为”。不久,天完追兵至抚州,道童渡水相拒,死④。

五月,陈友谅遣康泰、赵琮、邓克明等率军前往福建。

友谅自领兵下吉安路。时元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全普庵萨里、都事吴伯都剌皆总兵分省于吉安,漫不事事。陈友谅以大将熊天瑞往攻吉安,吴伯都剌遣其将塔普援吉,反降于熊,而为向导,生普庵萨里、吴伯都剌皆遁,众大溃,城陷。熊天瑞又占领抚州,俘抚州达鲁花赤完者帖木儿。

陈友谅遣将幸文才围攻赣州路(今江西赣州),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全普庵撒里(全普庵萨里)与总管哈海赤斩其劝降使,擐甲登城拒守,力战凡四月。九月,兵少食尽,全普庵撒里自刭死。城陷,哈海赤被俘,不降,被杀。

十一月,陈友谅下汀州路(属江浙行省,今福建长汀)。

天完治平九年(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陈友谅在横扫西行省后,又入江浙。

三月,略地衢州,同时遣将进攻襄阳。

六月,王奉国、陈友德占领信州路(今江西上饶),守臣江东廉访使伯颜不花的斤战死。

时伯颜不花的斤为江东道廉访副使,自衢州引兵援信州,先在城东败陈友谅将王奉国。伯颜不花的斤入城与镇南王子大圣奴、枢密院判官席闰等分兵自南、北两门出城迎击王奉国。获胜。友谅弟友德急攻东城,并遣使说降,伯颜不花的斤杀使者,誓与城共存亡。信州被围四个月之久,城中食尽“‘军民,唯食草苗茶纸,既尽,括靴底煮食之,又尽,掘鼠罗雀,及杀老弱以食”⑤。天完军穴地百余所,或鱼贯梯城而上,城中士力疲,不能战,席闺出降,大圣奴、参谋海鲁丁皆死,伯颜不花的斤自刎,城陷。

十一月,陈友谅兵突入杉关(今福建邵武西北)。遣邓克蛰建昌路(今江西南城)等三路入闽。自此,结束了江西的战事,重点转向对朱元璋的战争。

军事上的顺利进展,提高了陈友谅的声望,助长了他的政治野心。他一方面继续向西北的荆襄地区扩展势力,一方面与朱元璋争夺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加紧了篡夺天完最高领导权的活动。陈友谅自杀死倪文俊,实际上就掌握了天完政权的领导权,徐寿辉在远离前线的汉阳,对陈友谅的行动已无力控制。但天完军安庆守将赵普胜是他夺取政权的一大障碍,故陈友谅的夺权活动必自铲除赵普胜始。

赵普胜,别号双刀赵,是天完最早的将领之一。当天完红巾军反元活动陷入低潮之际,结寨巢湖,坚持斗争,曾与朱元璋共事。天完再起,复归。他堪称骁将,却勇而寡谋。在反元和与朱元璋的战争中,都起了重要作用,资历更在陈友谅之上,故素为陈友谅所忌。所守的池州,又是朱元璋向西发展的必争之地。于是,朱元璋利用陈友谅与赵普胜间的嫌隙遣人入友谅军中行间。普胜不察,“见友谅使者辄诉功,悻悻有德色。友谅衔之,疑其贰于己”⑥。至正十九年九月,朱元璋大将徐达败赵普胜军于潜山,友谅遂以会师为名,亲至安庆。“普胜不虞友谅之图己,闻其至,具烧羊迎之雁汉,登舟见友谅。友谅就执杀之,并其军”⑦。既除普胜,陈友谅即可无所忌惮地篡夺天完政权了。

至正十八年四月陈友谅占领南昌后,寿辉意欲迁都进驻其地,友谅恐对己有所牵制,不从,寿辉不得已而止。十九年十二月,徐寿辉发兵自汉阳前往友谅治所江州。陈友谅则“伏兵郭外,迎寿辉人,即闭城门,悉杀其所部。即以江州为都,奉寿辉以居。而自称汉王。置王府官属。……遣部将阳白事寿辉前,戒壮士挟铁挝击碎其首。寿辉既死,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太师邹普胜以下皆仍旧官”⑧。从此,天完政权被大汉所取代,它反抗元朝统治的宗旨也为陈友谅建立割据一方的封建政权的政治目标所取代。此后,汉政权一方面继续从事反元斗争,一方面与朱元璋争夺长江中下游地区。天完起义军也发生了分裂,进入四川的明玉珍脱离天完,自称皇帝于四川,占据袁州的欧普祥投降了朱元璋。

天完政权的这种变化早在陈友谅攻陷南昌时就已开始。当时,陈友谅曾召辟元肃政廉访使吴当、江南行台侍御史韩准,礼遇地主阶级士大夫,也博得了部分地主阶级的赞赏。这对他夺取天完统治权产生了一定影响,解开就曾建议他杀徐寿辉降元⑨。

大汉建立后,陈友谅继续遣将出兵福建,他本人则主要从事对朱元璋的战争。

汉大义元年(至正二十年,1360)二月,被派往福建的邓克明下延平。闰五月,康泰攻陷邵武。六月,邓、康合兵围建宁,城中坚守,相持六十五日不下,遂撤围走。城中兵出追击。邓、康大败人马自相蹂践,死伤过半。汉大义二年(至正二十一年,1361)三月,邓克明、胡天瑞、康泰陷邵武。五月,再攻延平、建宁。福建行省平章完者帖木儿、左丞帖木烈思和普化帖木儿等共谋退敌,分别部署守城、督战和请援,邓克明等师久无功,于八月大败而回。

同年闰五月,陈友谅约张士诚合兵进攻应天。当时,陈友谅势强,舟师十倍于朱元璋。朱元璋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趁陈、张尚未合兵之际,先克陈友谅,拆散陈张联盟。他利用康茂才与陈友谅的关系,令康茂才遣人诈降,陈友谅果然中计,兵败龙湾。部将张志雄等降朱元璋。

七月,朱元璋乘胜反击,在安庆遭到抵抗后,决定绕过安庆,直取江州。至江州五里,友谅始知,仓惶逃走,江州又为朱元璋所得。于是部将胡廷瑞、祝宗等相率降,江西又为朱元璋所有。

古代山水画鉴赏汉德寿元年(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不甘于丢失江西,乃作大舰围攻南昌(朱元璋改称洪都),“舰高数丈,外饰以丹漆,上下三级,级置走马棚,下设板房为蔽,置橹数十其中,上下人语不相闻,自为必胜之计,载其家属百官,空国而来”⑩。朱元璋侄都督朱文正一面坚守,一面向朱元璋求救。七月,朱元璋亲率大军援南昌,并遣将扼其归路。陈友谅围南昌八十五日,知朱元璋来援,遂解南昌围前往迎击朱元璋。朱元璋兵入鄱阳湖,双方激战于鄱阳湖,朱元璋军乘风以火攻陈友谅战船,“烟焰涨天,湖水尽赤,死者大半”。友谅弟友仁、友贵及平章陈普略等皆焚死,杀其殆尽。友谅左、右二金吾将军率部降,兵力益衰。朱元璋得胜后,退出鄱阳湖,邀汉军归路,控湖口十五日。友谅不得归。日久粮绝,谋出湖奔武昌,又为朱元璋军所遏,友谅中箭,“贯睛及颅而死”。太尉张定边等以小舟载其尸及其子陈理逃回武昌,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

十月,朱元璋率军围武昌,分兵下湖北诸郡。

汉德寿二年(至正二十三年,1363)二月,朱元璋亲往武昌督军攻城。武昌援绝,陈理与太尉张定边等出降,大汉亡。

注释

①《明史·陈友谅传》。

②《朱一斋先生文集·余廷心后传》,参见《元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中编第一分册。

③《万历南昌府志》卷二四《纪事》。

④《元史·道童传》。

⑤《元史·伯颜不花的斤传》。

⑥《明史·陈友谅传》。

⑦《明太祖实录》卷七。

⑧《明史·陈友谅传》。

⑨解缙《解学士文集》卷八《鉴湖阡》载:早在占领南昌前,解开就曾致书陈友谅弟,劝其杀徐寿辉降元。友谅不听其归元之议,却谋杀徐寿辉称帝,解开则逃往南昌。南昌下,又拒陈友谅于吉水。

⑩《明太祖实录》卷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