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2664000000012

第12章 现代人常见心理问题与自我调适(9)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人,总是胸怀宽阔,做人做事光明磊落。而心胸狭窄的人,才容易产生嫉妒。虚荣心是嫉妒产生的重要根源。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嫉妒心理来说,它的要面子,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正是一种虚荣,一种空虚心理的需要。所以克服一份虚荣心就少一分嫉妒。嫉妒心一经产生,就要立即把它打消掉,以免其作祟。这种方法,需要靠积极进取,使生活充实起来,以期取得成功。

能客观评价自己嫉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无论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所以当嫉妒心理萌发时,或是有一定表现时,要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这就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找出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当认清了自己后,再重新看别人,自然也就能够有所觉悟了。

寻找真正的快乐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真正的快乐。如果一个人总是想:比起别人可能得到的欢乐,我的那一点快乐算得了什么呢?那么他就会永远陷于痛苦之中,陷于嫉妒之中。快乐是一种情绪心理,嫉妒也是一种情绪心理。何种情绪心理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靠自己来调整。如果我们能从帮助别人中,从娱乐休闲中,从自然美景中,从甜蜜爱情中,从家庭温暖中找到快乐的话,就不会把伤害别人所得到的那点暂时的满足看得那么重要了。

帮助别人成功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心灵能获得升华。这也是人的一种需要。历史上有很多伟人和许多虽然平凡却十分高尚的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19世纪初,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而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李斯特想了妙法:那时候在钢琴演奏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深表钦佩。

学会放弃有时候,别人的成功是基于自己的特色或长处的,而我们在这方面是不擅长的,这时,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而不是非要跟她一样。比如,我们看联欢会时,看到光彩耀眼的歌星,听别人说他们一晚上的收入上几十万。这时如果我们因此寝食难安,老是想他们的收入,因此感到万分不平衡,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就不值得了。

心理学家的观察研究证明,嫉妒心强烈的人易患心脏病,而且死亡率也高;而嫉妒心较少的人群,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人,只有前者的1/3~1/2。此外,如头痛、胃痛、高血压等,易发生于嫉妒心强的人,并且药物的治疗效果也较差。所以我们一定要放宽心胸,不要和别人,更别和自己过不去。

第10节报复心理

报复是人性中一处扭曲的心理死结。它很像潜藏的癌细胞,当人能控制它时,也许并没有什么危害。可一旦它超过了正常的心理比例,就会给人造成伤害。

一、该不该教孩子“以牙还牙”

有人问我:“我的儿子3岁了。是个老实的孩子,在外面常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有时手或脸还被抓破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办?”

我回答道:“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发生磕碰是常有的事。今天你打了我,明天我打了你,后天也许俩人又和好如初了。孩子之间的矛盾,来得快,去得也快,家长不必看得那么严重。”

但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如果自己的孩子生性老实,总在外面挨欺负,三天两头“挂彩”回来,恐怕哪位家长都受不了。怎么办呢?

我们的传统教育中,一般是不让孩子对欺犯行为做出反应。“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惹不起,还躲不起”堪称是这种教育的“经典”。家长千方百计让孩子避开来自外界的“威胁”,而不是教育孩子如何正确面对外来的侵犯,学会保护自己。惹急了,也就是带着孩子找对方家长,却不告诉孩子自己应该怎么解决。

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孩子还是不知所措,要么怕“报复”,忍气吞声;要么大哭不止,仍旧找家长“告状”。这样长此以往,受欺负的一方过份忍让,不仅助长了对方的攻击行为,让霸道的更加“有恃无恐”,也会在受欺负的孩子心里埋下阴影。这种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胆小怕事,对自己没信心,易屈服于外界的压力。有的甚至会影响一生的发展。

孩子总是要长大的,要独立面对来自生活各个方面的冲击,与其家长像老母鸡一样,总是把孩子护得紧紧的,不如把自护本领早一点交给孩子。这个自护本领就是,让孩子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前提下,独立面对外来的各种挑战,应付各种问题,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家长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我们首先不欺负人,尤其不能欺负比自己弱的人。如果别人欺负你,你可以躲过,也可以和他面对面讲理,甚至还手抵抗,总之你不要受到伤害。这世界上有正义,也有权利,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维护它,捍卫它,哪怕被碰得头破血流。在外来侵犯面前,退让是怯懦的表现,是不勇敢;只会嚎陶大哭,听任拳头落在自己头上,是愚蠢。

对一般孩子尤其是生性老实的孩子,家长平时应注意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除了给孩子讲如何对待别人的欺负及怎样处理外,还要鼓励孩子多和别的小朋友接触,在游戏中建立与他人相处的信心。

有的孩子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在集体生活中也表现得内向、畏缩,家长和老师要注意纠正孩子的这些不足,创造条件,使他们多接触人,接触新鲜事物。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勇于表达、敢于据理力争的勇气。

讲这些,并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头上长角身上长刺,谁也不能碰一下的“小霸王”,而是纠正许多家长两种不正确的做法。

一是“保护型”一看自己的孩子挨打了,就再也不让孩子出去了,生怕孩子在外面吃亏:“你出去又打不过人家,还是在家呆着吧。”这类家长也不让别的孩子到家里来玩,怕人多又打架。

二是“攻击型”知道孩子挨打后,不管怎么回事,首先的反应就是“这还得了,找他们家长去”,或者就干脆告诉孩子:“他打你,你也打他!”有的甚至全家一齐出动,给孩子壮胆。

“保护型”家长的作法由于过分限制了孩子的行动,将会使孩子变得不合群,对外人充满敌意,也会变得胆小怕事,缺乏交际能力。

“攻击型”家长的作法会使孩子养成“报复”心理,不管是谁,只要“触犯”了我,都要给予回击,“以牙还牙”,决不手软。

这两种家长的作法都不足取,只能使孩子走上两个极端,要么很怕事,要么很霸道。

我们主张“理智型”的作法。

“理智型”家长的作法先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公正客观地帮助孩子进行分析,在这件事上,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告诉孩子以后再碰到类似事件应该如何解决。

在批评别的孩子的缺点同时,也要给自己孩子指出在这一事件中的责任,不要把埋怨都倾泄在别的孩子身上。即使发生矛盾的主要责任在对方,也要让孩子学会宽容,大度,不耿耿于怀。

要让孩子知道,有时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对来自外界的欺辱侵犯予以回击是必要的。

有时为了保持人与人之间的纯真友情,相互理解,相互原谅也是应该的。

现代的独生子女家庭,恐怕孩子在每一位家长的心目中都是“至高无上”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受气包”,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打架大王”。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怎样让孩子掌握好这个“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冤冤相报何时了

在社会交往中,有些人欲以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伤害或不愉快的人发泄不满,这种情绪就是报复。报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会对报复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威胁,而且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试想,如果这个世界上谁都“有仇必报”的话,那么冤冤相报何时能了呢?社会又怎么能够平静安稳?所以,脑袋中还在转着报复念头的人,劝你“放下屠刀”吧!

每个人都该学会用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观点去衡量人的行为,这样可以减少许多不满情绪的产生,为报复心的萌生断了后路。当他人给你带来伤害或不愉快时,你应该试着回想自己是否在某时某刻也给别人带来过同样的伤害。如此将心比心,报复的欲念就会慢慢散去。在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没有利害冲突。当你受挫折或不愉快时,不妨进行一下心理换位,将自己置身于对方境遇中,想想自己会怎么办。通过这样的换位,你也许能理解对方的许多苦衷,正确看待他人给自己带来的挫折或不愉快,从而消除报复心理。

报复毕竟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每个人在转报复的念头时务必要多考虑报复的危害性。报复行为会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会不会触犯纪律或法律?如果你的良心约束不了你,那只有法律来束缚你。

有报复心理的人一般心胸狭窄,易受情绪影响,且恶劣心境的作用强烈而漫长。所以,要加强自身修养,开阔心胸,提高自制能力,让自己在阳光雨露下生活。

多一点宽容,根除报复心理,我们将赢得更多的朋友。

三、女人的报复

报复是人性中一处扭曲的心理死结。它很像潜藏的癌细胞,当人能控制它时,也许并没有什么危害。可一旦它超过正常的心理比例,就会给人造成伤害。

有个女人与一个男人热恋了三年,她将一切都献给了这个男人。有天她忽然发现这男人另有所爱,而且还爱得很认真。在愤怒和绝望之下,她决心要报复他。于是她忍气吞声,假装对他好,并做了很多令他家人感动的事。当这男人大张旗鼓请好客,并到酒店交了婚宴款,准备与她大办酒席时,她突然宣布要与另一个男人结婚。

人们总认为报复的受害者是被报复者,其实不然,最倒霉的受害者往往会是报复者本人。在报复者实施报复之前,报复者就会跌进扭曲、变态的心理深渊。报复者会花很多时间去构思、幻想和实验报复的内容。他们会经常陶醉在演习的过程中,而且还会一个人冷冷地傻笑。很多时候报复者完全处于阴暗的心理状态之中,他们会有自觉犯罪心理。因此心存报复的人内心难得明朗,发霉的心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畸形的态势。要命的是这种状态会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出来。在生活中我们感到有些人很阴气;有些人总令你不寒而栗,想离他(她)远些;有些人你即使想说服自己接受,但感觉始终让你对他(她)充满警惕。原因很简单:正常人无法接受心理扭曲心态失衡的人,他们反感这类人,不屑也根本不愿意与他们交往。其实,报复心重的人有时也想轻松畅快地与人交流,但其骨子里时不时露出的报复浊气,令人望而生畏。当报复心驾驭了人的灵魂时,人就无法自己。从这一刻起,报复者就自己为自己判了无期徒刑。在这种情势之下,报复者就只有一种选择:孤独(一种像孤魂野鬼似的孤独)。

漂亮女人容易滋生报复。因为报复需要漂亮女人的实力来催生它,也需要漂亮女人用虚荣来张扬它。女人的美本质上与漂亮无关,它主要体现在亲和力。亲和力与漂亮是两回事。许多女人认为漂亮就是一切,而且经常为自己的漂亮而忘乎所以。女人的漂亮是一个是非的结构,很多出事的焦点都喜欢集聚在这个结构上,报复更不例外。漂亮女人如果懂得利用漂亮来增加自己的亲和力,使自己大度和善良,她就会是个非常迷人的女人。

有时女人很奇怪,就在一刹间,她们会平白无故地对比自己漂亮、聪明和幸运的女人产生敌意。报复心重的女人会在社交场所攻击她臆造的“敌人”,尽管这个“敌人”她根本就不认识或一点也不熟悉。我亲眼见过一位有身份的女人在餐桌上咬牙切齿地骂一个与她毫不相干的女人。她不断地贬低那女人,在贬低的过程中她自己还气得脸青面黑,我差点怀疑那女人是否杀死了她父母或抢走了她的爱人。

人是灵魂塑造的。当一个人的灵魂真的已被报复心控制,他(她)失去最多的是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宽容和慈善。失去宽容和慈善的人面部有一层潜藏的杀机,这层杀机严重衰减着这个人的魅力。人有时说不出什么高深的道理,但却能感觉出事物的本质。一个人接受另一个人,不是接受样子,而是接受感觉。许多报复心重的人也懂这个道理,不然他们就不会费力不尽地伪装自己。伪装很累,因此怀揣报复的人整天都会觉得自己很有压力。

报复的根源,无外乎是过分在乎和过分压抑的结果。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看法和意见本来很正常,如果不过分在乎,能以健康心态去对待心中不满,就可以找到消除敌对情绪的好方法。有时一些事的确让你忍无可忍,就事论事地宣泄一下也无大碍。人是一个容器,憋得过分肯定会出大事。有些突发事件非要逼你大打一顿,大打也行,打完之后说不定双方都能获得一种轻松和愉悦。重要的是不要死记前仇,如果死记着仇恨不放,就会慢慢形成报复的死结。

人的命运本来都是不错的,结果很多让变态心理改变了自己的轨迹。生命是一种在定律中舞动的音符,当你偏离自己正常的旋律,就意味着已将自己锁定在悲剧里。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审视报复的价值,我们真的会惊叹:报复的人生成本实在是太昂贵!

四、莫伤别人,莫伤自己

只要你翻开报纸一看,随时可以看到几则骇人听闻的恶性事件,且日日新鲜,件件不同。

如台湾明星陈宝莲跳楼自杀;闻名世界的甲壳虫乐队的灵魂人物约翰·列侬被他的歌迷枪杀;足球明星大摆乌龙后被球迷枪杀陈尸街头;美国的校园枪击案几月一宗;雇员遭解雇后在公司乱枪扫射;为几块钱杀人的事件多得不计其数;为点小事大动干戈的更是司空见惯;为争点面子而大打出手的也是家常便饭;小女子提出分手男友愤而杀之;女子感情受挫失恋自杀的更是多于牛毛;小两口吵架妻子上吊喝农药;小学生考试成绩未达95分要求被母亲活活打死;一群中学生因功课压力过大而集体自伤自残……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人性暴戾的一面,不过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之后,绝大多数当事人都是悔不当初的,有些人在临刑前忏悔,有些人在铸成大错后痛哭流涕,当然也有些人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就直奔黄泉路了。种种事件令人唏嘘,更令人纳闷:这个世界究竟怎么啦?其实这是激情使然,是人类情绪失控的表现,只要情绪控制得当,很多悲剧都可以避免,可以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