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学习的动力
梦想是高效学习的动力,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梦想得以实现,这也是人们达到自己最终目的的原动力。没有梦想的人什么事也干不成,刻板艰苦的工作只会使他们心灰意冷,失去创造的激情,与成功失之交臂。
我们因梦想而伟大,世界因梦想而发展,所有成功的人都是梦想家。除非你愿意,没有人可以偷走你的梦想。
小学作文课上,老师留给学生们的作文题是《我的梦想》,一个学生在本子上飞快地写下了他的梦想。
他希望将来自己能拥有一座占地10公顷的庄园,庄园中有无数的小木屋、烤肉店和休闲馆。除了自己住在那儿,还可以和前来参观的游客分享自己的庄园。
老师看过作文后,要求他重写。这个学生认为自己写的并没有错误,就去问老师。老师说:“我让你们写的是你们的梦想,而不是空想,你知道吗?”学生据理力争:“可是,这就是我的梦想。”老师坚持:“那不可能实现。我要你重新写。”
这个学生坚持没有重新写,于是他的作文只得了E。
30年后,这位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到一处度假胜地旅行,那里有美丽的风景,舒适的住宅,可口的烤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正当他为此赞叹不已时,一位中年人向他走来。他告诉老师,他正是当年那个作文不及格的学生,如今,他拥有这片广阔的度假庄园,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那么梦想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比如什么样的生活就是拥有自由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可以体验成就感的生活。如果这些不是非常明确,那么梦想依然只是梦想,只会在梦里实现。所以,面对自己向往的东西,需要进一步去想象,想象着自己在未来里的某一天是什么样子。其实,这个方法在生活规划方面叫“生涯幻游”。你需要驰骋自己的想象力,在头脑中清晰地勾画自己未来数年的某一天是什么样子、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与谁在一起、吃什么样的东西、玩什么样的工具、做什么样的事情……这些必须要非常清晰地描绘出来。只有当这些梦想的内容可以被另外一个人复述,这样的梦想才具有目标的意义。这正是像伟大的管理学大师彼德·杜拉克所说的“只有可以量化的东西才是可以管理的”。只有能被别人复述的内容,才是比较客观的内容,才是基本可以量化的内容,才是可以管理的内容,才是可以成为动力的目标。
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利用时间的诸规律中,有一条聚焦原则。它告诉人们要依据自己的最佳才能,选准成长目标,将我们现有的和潜在的需求、利益、愿望或是任务概括成明白的意图并且精准地表述出来,以及将我们的行动对准这些目标使其实现。然后集中精力,目标始终如一。这样,精神世界的智慧光芒会在聚焦效应之下形成突破性的能量。
一则寓言故事讲道:
在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它们的命运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而另一块石头却受到别人的唾骂。受到人们唾骂的那块石头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回想三年前,我们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产生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里特别痛苦。另一块石头答道:老兄,你还记得吗,在三年前,来了一个雕刻家,你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他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不在乎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所以产生了今天的不同。
两者的差别:一个是关注想要的,一个是关注惧怕的。过去的几年里,也许同是儿时的伙伴、同在一所学校念书、同在一家单位工作,几年后,发现儿时的伙伴、同学、同事都变了,有的人变成了“佛像”石头,而有的人变成了另外一块石头。
我们期望自己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己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不管我们希望拥有财富、事业、快乐,还是期望别的什么东西,都要明确它的方向在哪里?
我们为什么要得到它?
我们将以何种态度和行动去得到它?
“人生教育之父”卡耐基说:“我们不要看远方模糊的事情,要着手身边清晰的事物。”假设今天有人给我们一次机会,让选择五个我们想要的事物,而且都能让我们梦想成真,第一个想要的是什么?假如只要求选择一个,我们会做何选择呢?假如生命危在旦夕,我们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事情没有去做或者尚未完成?假如给我们一次重生的机会,我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发现了我们最想要的,就把它马上明确下来,明确就是力量。它会根植在我们的思想意识里,深深烙印在脑海中,让潜意识帮助我们达成所想要的一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只要能想到,下定决心去做,就一定能得到。
武侠小说家温瑞安说过,“真正高手会把精、气、神集中于一击。”而在生活中,真正的高手也会把集中精力作为一种明智的生活策略。所以,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明确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把时间聚焦在自己的目标和想要的东西上。目标是有效时间管理的关键,目标对我们应该如何支配自己的时间具有推动和引导的作用。
设定目标意味着展望未来,集中并投入我们所有的精力以达既定目的。目标即是努力结果的写照。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为了何种目标而做什么。有了目标才有挑战,才可唤起行动。若没有目标,每一个活动和工作结果既可以说是正确的,也可以说是错误的。缺乏一个评估的标准,就无从检验工作成绩。因此,目标就是检验工作成绩的尺度。如果没有目标,再好的工作方法也一钱不值,因为我们事先并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
制订学习目标时还应注意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一定要是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当然学习目标也就不尽相同。人生的路是自己创造的,需要一步一步踏实地朝自己固有的方向前进,而不是流连于别人心中虚幻美丽的圣地或者顶峰。所以,目标必须是针对自己设定的,只有这样的目标才值得追求,才最有可能达到,达到后才有成就感。
第二,目标必须是长期的。
没有长期的目标,一个人也许就会被短期的种种挫折所击倒。设定了长期的目标后,起初不要试图去克服所有的阻碍。就像早上离家不可能等路上所有的交通灯都是绿色时才出门,你得一个一个地通过红绿灯,那样,你不但能走到自己目力所及的地方,而且当到达那里时,你经常能看到更远的地方。
第三,目标一定要远大。
一旦一个人确定只走1公里路的目标,在走到还不到1公里时,便有可能感觉到累而松懈自己,因为反正快到目标了。然而,如果他的目标是要走10公里路,便会做好思想及其他一切必要的准备,并调动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一鼓作气走完七八公里后,才可能会稍微松懈一下自己。
第四,目标要配合自己的专长和兴趣。
在制订人生目标时,要问自己:“我最大的专长和兴趣是什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长,并配合自己的兴趣,才能有所成就。
如果有人选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目标,无异于让一个科研工作者去从事外交工作,“牛头”不对“马嘴”,风马牛不相及。这又谈何发挥、谈何成就?没有兴趣而硬性要求去做,就像“强扭的瓜,甜不了”。我们应该做的是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专长,然后使其充分发挥。
一位李姓博士,他做事讲究方法,善于规划与整理,具有说服力,从专科到博士所学的都是工业工程与管理。此外,他对实务的应用比对理论的探讨有更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为自己定的人生目标是:“发展一套处理事情的有效方法,帮助个人或组织运用所发展出来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进而节省时间。”
事实上,每个人都极富潜力,只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专长与兴趣,设定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就能尽情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立即行动,别让梦想萎缩
没有行动就无法接近你真正的人生目标。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行动的死敌是犹豫不决。即碰到问题,总是不能当机立断,思前想后,从而制订的学习目标没有付诸实现,或者半途而废,甘于过着随遇而安、乐于知命的平庸生活。
有一个幽默大师曾说:“每天最大的困难是离开温暖的被窝走到冰冷的房间。”他说得不错。当你躺在床上认为起床是件不愉快的事时,它就真的变成一件困难的事了。即使这么简单的起床动作,亦即把棉被掀开,同时把脚伸到地上的自动反应,都可能成为你的恐惧。
那些大有作为的人物都不会等到精神好的时候才去做事,而是推动自己的精神去做事的。
“现在”这个词对成功的妙用无穷,而用“明天”、“下个礼拜”、“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远做不到”的同义词。有很多好计划没有实现,只是因为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
人人都认为储蓄是件好事。虽然它很好,但是,并不表示人人都会依据有系统的储蓄计划去做。许多人都想要储蓄,然而,只有少数人才真正做到了。
这里是一对年轻夫妇的储蓄经过。
毕尔先生每个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但是,每个月的开销也要1000美元,收支刚好相抵。夫妇俩都很想储蓄,但又往往会找些理由使他们无法开始。他们说了好几年:“加薪以后马上开始存钱”、“分期付款还清以后就要……”“度过这次困难以后就要……”“下个月就要”“明年就要开始存钱。”
最后还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她对毕尔说:“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钱?”他说:“当然要啊!但是,现在省不下来呀!”
珍妮这一次下决心了。她接着说:“我们想要存钱已经想了好几年,由于一直认为省不下来,才一直没有储蓄,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储蓄。我今天看到一个广告说,如果每个月存100美元,15年以后就有18000美元,外加6600美元的利息。广告又说:‘先存钱,再花钱’比‘先花钱,再存钱’容易得多。如果你真想储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来,不可移作他用。这样做,说不定要靠饼干和牛奶过到月底,但是,只要我们真的那么做,一定可以办到。”
他们为了存钱,起先几个月当然吃尽了苦头,尽量节省,才留出这笔预算。现在他们觉得“存钱跟花钱一样好玩”。
想不想写信给一个朋友?如果想,现在就去写。有没有想到一个对于生意大有帮助的计划?如果有,马上就开始。一直想读的图书,现在开始读。时时刻刻记着班哲明·富兰克林的话:“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俗话所说的:“今日事,今日毕。”
如果你时时想到“现在”,就会完成许多事情;如果常想“将来有一天”或“将来什么时候”,那就可能一事无成。
英国社会改革家乔治·罗斯金说:“从根本上说,人生的整个青年阶段,是一个人个性成型、沉思默想和希望受到指引的阶段。青年阶段无时无刻不受到命运的摆布——某个时刻一旦过去,指定的工作就永远无法完成,或者说如果没有趁热打铁,某种任务也许永远都无法完工。”
有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几乎可以成为很多人的格言警句,那就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做的事情往往永远都不会有时间去做。
化公为私的非洲协会想派旅行家利亚德到非洲去,人们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出发。他回答说:“明天早上。”当有人问约翰·杰维斯(即后来著名的温莎公爵),他的船什么时候可以加入战斗,他回答说:“现在。”科林·坎贝尔被任命为驻印军队的总指挥,在被问及什么时候可以派部队出发时,他毫不迟疑地说:“明天。”
与其费尽心思地把今天可以完成的任务千方百计地拖到明天,还不如用这些精力把工作做完。而任务拖得越后就越难以完成,做事的态度就越是勉强。在心情愉快或热情高涨时可以完成的工作,被推迟几天或几个星期后,就会变成苦不堪言的负担。在收到信件时没有马上回复,以后再拣起来回信就不那么容易了。许多大公司都有这样的制度:所有信件都必须当天回复。
当机立断常常可以避免做事情的乏味和无趣。拖延则通常意味着逃避,其结果往往就是不了了之。做事情就像春天播种一样,如果没有在适当的季节行动,以后就没有合适的时机了。无论夏天有多长,也无法使春天被耽搁的事情得以完成。某颗卫星的运转即使仅仅晚了一秒,它也会使整个工作陷入混乱,后果不可收拾。
“没有任何时刻像现在这样重要,”爱尔兰女作家玛丽·埃及奇沃斯说,“不仅如此,没有现在这一刻,任何时间都不会存在。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或能量不是在现在这一刻发挥着作用。如果一个人没有趁着热情高涨的时候采取果断的行动,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实现这些愿望的可能了。所有的希望都会消磨,都会淹没在日常生活的琐碎忙碌中,或者会在懒散消沉中流逝。”
对学习充满热情
热情是来自人体的一种冲动,一种力量,热情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最大潜能。学习当然也需要热情。
1.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艺术家米开朗琪罗73岁的时候已经衰老不堪,躺在床上难以起身。教皇的特使来到他的床前,请他去绘制圣彼得堡教堂圆顶。他思量再三,终于同意了,但却提出了一个奇怪的条件:不要报酬。因为他觉得自己最多只能干几个月,如果运气足够好的话可以干一两年。既然注定无法完成,也就不应该索取报酬了。
教皇同意了这个条件。于是,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起了床,颤巍巍地来到教堂,徒手爬上五层楼高的支架,仰着头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竟然越画越有干劲,体力与智力越来越好。教皇老死了,换了一个新教皇,他还在画,新教皇死了,又来一个新教皇,新教皇又死了,一直死了三个教皇,他还在画。他足足画了16年,到他89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这项永载史册的艺术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