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习改变命运(全集)
2673900000007

第7章 学习吧,让自己每天都进步一点点(1)

让自己每天都进步一点点

有一道“脑筋急转弯”的智力题:

荷塘里有一片荷叶,它每天会增长1倍,假使30天会长满整个荷塘,问第28天,荷塘里有占多少地方的荷叶?答案要从后往前推,即有1/4荷塘的荷叶。这时,你站在荷塘的对岸,你会发现荷叶是那么的少,似乎只有那么一点点,但是第29天就会占满一半,第30天就会长满整个池塘。

正像荷叶长满荷塘的整个过程,荷叶每天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可是前面花了漫长的28天,我们能看到的荷叶却只有那一个小小的角落。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即使我们每天都在进步,然而,前面那漫长的28天因无法让人享受到结果,常常令人难以忍受。人们常常只对第29天的希望与第30天的结果感兴趣,却因不愿忍受漫长的成功过程,而在第28天时选择了放弃。

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它具有无穷的威力,只是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力和信心,坚持到第28天以后。

养成不断学习的好习惯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则永远不会过时。

哈利·杜鲁门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没有读过大学,曾经营农场,后来经营一间布店,经历过多次失败,当他最终担任政府职务时,已年过五旬。但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不断地阅读。

多年的阅读,使杜鲁门的知识非常渊博。他一卷一卷地读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及所有查理斯·狄更斯和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此外,他还读过威廉·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和十四行诗等。

杜鲁门的广泛阅读和由此积累的丰富知识,使他能带领美国顺利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期,并使这个国家很快进入战后繁荣。他懂得读书是成为一流领导人的基础。读书还使他在面对各种有争议的、棘手的问题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

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他顶住压力把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解职。

他的信条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必须是读书人。”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在19世纪获得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而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因为他们知道,掌握知识就是掌握了一把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人。有人做过调查,世界500家大企业的CEO至少每个星期要翻阅大概30份杂志或图书资讯,一个月翻阅100多本杂志,一年要翻阅1000本以上。

如果你每天读15分钟书,你就有可能在一个月之内读完一本书。一年之后你就至少读过12本书了,10年之后,你会读过总共120本书!想想看,每天只需要抽出15分钟时间,你就可以轻易地读完120本书,它可以帮助你在生活的各方面变得更加富有修养。如果你每天花双倍的时间,也就是半个小时的话,一年就能读25本书——10年就是250本!

扩大生活领域,勇敢尝试新的事物

当你肯尝试新的活动、接受新的挑战的时候,你会因为发现多了一个新的生活层面而惊喜不已。

学习新的技术、开拓新的途径,都可以使人获得新的满足。可惜许多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白白丧失了使自己发挥潜能、获取成功的良机。

许多人以为自己应该等待一个适当的时机,以稳当的方法去开拓前程。这种想法未免过于保守,因为那个适当的时机可能永远不会到来。任何人的生命都不是精心设计、毫无差错的电脑程序,所以,应该有准备迎接挑战的勇气。

对此,萧伯纳曾有一句名言:“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年轻人尤其应该有梦想、有希望,因为奋斗的过程和达到目标一样,都能使人产生无比的快乐。你要有勇气梦想自己能成为一位名医、明星、杰出的科学家或作家等等,而且要全力以赴,奔向理想。

当然你的梦想要合理和具体可行,不要好高骛远,空做摘星美梦。还有,你要记住,就算你无法达到这个目标也并非世界末日。布朗宁曾说:“啊!如果凡人所梦想的都唾手可得,那还要天堂干吗?”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出的世界500强企业当中,在1970年名列世界500强的,到了2000年的时候,大约三分之二都已经销声匿迹了,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40年。公司失败的原因大都在于,组织学习能力上的障碍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及成长,使组织被一种看不见的巨大力量所侵蚀,乃至最终被吞没了。个人同样如此,如果你不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你也终将被整个社会看不见的力量所吞没。

踏实工作不代表故步自封,优秀的人应该勇于向新事物、新知识发起挑战,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你没有进步,就代表你正在被淘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创建的五项修炼是我们的五个学习方向:

第一,通过自我超越,可以伸展“向上的张力”,突破“成长上限”,不断实现心中的梦想。

第二,通过改善心智模式,可以消除“藏在内心深处的顽石”,实现“心灵的转换”,开启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户”。

第三,通过建立共同愿望,可以找到人生的价值,找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活出生命的意义。

第四,通过团队学习,可以彼此以诚相待,在深度会谈中实现沟通,在互动中提高智商。

第五,通过系统思考,可以廓清思想上的迷雾,更清楚地认识我们面对的世界。

多给自己的脑袋“投资”

在任何一项投资中,没有比给自己的脑袋“投资”更能使自己受益的了。

当你月收入上千元的时候,你就应该想办法把自己所赚的10%的钱都拿去学习。你收入不够,就表明你懂得不够,表明你学得不够,表明你行动的次数还不够。当你收入增加的时候,你就应该继续把这些收入的一部分做再次的投资,这样你下一步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很多人愿意花几千元买一套衣服,愿意花好几百元去唱KTV,愿意去吃大餐。然而,做这些事情会增加你多大的收入?有时候也需要休闲,也需要满足自己的欲望,或是让自己感觉到很帅或很漂亮,这些都不错,但如果要给自己“投资”,那世界上最佳的“投资”之处,就是自己的脑袋。

那些让我们羡慕的成功人士不是因为比我们聪明,而是因为他们通常会不断给自己的头脑进行一些“投资”,来帮助自己继续成功,而且效果非常好,速度非常快。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利用杠杆作用可以减轻我们的大部分负担,使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在杠杆作用的驱动下,在成长中获得比自己原先想象的还要多得多的成就。

1.学会利用其他人的知识。

如果你能够在某一时刻运用到某一关键知识,那么所产生的结果将非同一般。它能够为你节约大笔的资金,节省大量时间,甚至能够节省数周、数月的艰苦劳动。你要像雷达屏幕一样,不断地扫描,搜索书本、杂志、音带、文章和各种会议,利用各种机会以获得能够用来帮助自己更快地实现目标的想法和洞察力。

2.借用其他人的想法也很重要。

一个好的想法是成功的开始。你读书越多、学习越多、讨论越多、实验越多,就越可能碰到一个好的想法。把这个想法与你自己的能力和资源相结合,你一定会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巨大的成功。

让知识拥有生命

知识就是力量。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追求成功的第一要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打破了往日对知识的理解。

人们已认识到:知识与能力并不完全相等,知识并不等于能力。21世纪对能力界限的新要求,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学的知识。

但不管时代怎样发展,你都应使头脑保持清醒,你必须清晰明了地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以后,又明确地指出:“各种学问并不把它们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

有了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与之相应的能力。运用与知识之间还有一个转化过程,我国有句谚语:“学了知识不运用,如同耕地不播种。”

如果你有很多的知识但却不知如何应用,那么你拥有的知识就只是死的知识。死的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你在学习知识时,不但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仓库,还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熔炉,让所学知识在熔炉中消化、吸收。

知识永远是死的,必须经过转化才会拥有生命。为此,必须进行两方面的转换:

一是内化转换,让其拥有内在的“活生命”。这除了充分认识到智慧对自己的重要性和独立思考外,最关键的就是要学会知行合一:即知即行,知而善行。这样,才会将一些好的智慧理念,尽快化为一个人内在的血肉与灵魂,成为指导人的根本力量。

二是外化转换,让其拥有外在的“活生命”。有些知识分子被人说成是“书呆子”,就是因为不会与具体现实结合,死抱书本知识。而拥有“活生命”者,总是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丰富你的学习途径

学习的方法非常多,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在学习,除了学校的书本学习之外,从生活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1.每天抽时间多读书。

现在世界上平均每5分钟就会有一项新的发明。我国每一个月出版约130000种不同的新书,一年下来多么庞大的出版量。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不及时补充信息,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论读书、读杂志、读网络上的信息,各种不同的学习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信息补充都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2.利用周末时间多上课。

如果你还是在校学生,就要努力把学校里的课本都弄懂,通过你的专业和领域知识服务社会。如果你已进入社会,就要经常参加教育训练机构、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等团体组织所举办的各种学习性课程和活动。你要知道,来这种讲台演讲和教授课程的人,表面上一场演讲只有一两个小时的内容,可这些却是他们从过去二三十年丰富的工作生活经验中整理和淬取出来的智慧精华。在学习活动中,你可以当场取得你提出问题的答案。这是互动性最强、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

3.学会整合资源。

很多人无论是读书、上课、听演讲,总是从头到尾不断地听写和记录,却没有想到:讲师所讲的知识跟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应该运用在我工作中的哪一个层面?我可以把哪些重要的观念和技巧立刻运用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讲师讲的这一点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

要经常整合我们所学的信息,将学到的知识按照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需要,归纳成几类不同的信息(诸如领导类、管理类、时间控制类、生涯规划类、沟通类、团队领导类等),分别整理进不同的档案。这样就可以把所学到的东西,真正整合运用到自己工作的专业或技巧上。

4.学以致用。

学问是学了以后要去问,光是学问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当我们把成功人士的精彩分享与我们专业知识整合后加以运用,你才能真正地让这些知识变成可以活用的知识,发挥最大的效益。

5.学着多去检讨。

成功和失败之间只是一线之隔。当我们运用学到的知识时,应该把握机会加以自我检讨——有哪些地方还可以改善和加强,如何修正原来没有做好的地方。这样就可以调整错误的角度,使你朝一个正确的方向继续努力,而不会始终在原地踏步。常常不断地检讨、思考,不仅将原来没有做好的地方加以调整、改进、做好,也要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对了,可以往更好的方向扩展。

6.与家人朋友多分享。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很多东西学会之后,如果只是自己运用、自己得到、自己发展,只能运用在自己或自己公司的身上。知识应该不断地传播运用,才能改造或改善一个更好的社会。这是一个靠学习能力决定高低的知识经济时代,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可以胜出。无论你在学校受过多少教育、不管你贫富贵贱的家庭背景,只要你能够学习,都有机会独占鳌头,前瞻趋势。所以,你必须把你所学会的东西不断地分享,你分享知识的速度越快、分享知识的人数越多,你能带给别人的影响也越大,你的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

学习始于感知

大脑获取知识的途径有5条,即5个感受通道: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幼儿是通过所有的这些感受通道进行学习的。他们四处爬动、攀行、犯错,然后从错误与尝试中进行学习。他们喜欢试验、喜欢创造、喜欢探究事物,而且乐于接受挑战,并且模仿成人或比他们大一点的儿童。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一个人只有通过学习或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才能快速积累有用的知识,于是外语成了人们迈向异族求学的桥梁。但是,如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却难倒了不少成人。

而与之相反,所有的孩子都是语言天才。如果生在使用两种语言的环境里,他们就有可能学会两种语言,如果生在三种语言的环境里,就有可能学会三种。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甚至这样说:“婴儿出世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仅两年时间,他就学会了语言,比任何一位文学博士都要好。而等到了3岁~4岁,他在语言方面就是一位能手了。”

幼儿靠的是什么来达到如此神速的学习效果呢?靠的是感觉,他们自己从所有的感官体验中学得最快。

可是,在我们接受“正规的学业教育”并没有更多的获得妙趣横生、经历丰富的感官学习。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忘却了知识进入我们大脑的5条通道: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甚至忽视了最简单的道理,学习始于感知。

我们对“有字书”与“无字书”的感知,是由多种心理成分共同作用的,但基本的心理成分则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1.感觉。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比如,看见桃子,产生颜色感觉;通过舌头品尝产生味的感觉,通过手摸产生触觉等。感觉也反映有机体本身的活动状况,我们感觉到自身的姿势和运动,感觉到内部器官的工作状况等。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不通过感觉的作用,我们就无法知道实物的任何形态,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方式。只有通过感觉,才能分辨事物的各种属性。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如知觉、思维、意志等,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之上的。

2.知觉。

知觉是比感觉更复杂的心理现象,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我们感觉到苹果的颜色、香气、滋味、平滑、硬度等等,在综合了这些属性的基础上,便构成了我们对苹果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我们对苹果的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