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血型密码
2674000000005

第5章 血型性格的缘起(2)

大约十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可能只存在一种血型,那就是O型。但随着人口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斗争和食物的匮乏,于是O型族群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开始走出非洲,向北和东北方向迁移,最后逐步扩散到整个欧亚大陆以至世界各地。由于欧亚大陆的地理环境和非洲大不相同,而且自身内部也不尽一致,所以人类祖先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众多的种族,作为今天种族特征的一个组成部分,血型很有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既然人类的种族是适应地理环境、气候的结果(如日照最强的赤道附近形成了黑种人,日照较强的中纬地带形成了黄种人,日照较弱的中高纬度则形成了白种人),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血型作为种族特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该是适应环境而自然选择的结果。

与此同时,与各自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相适应,不同种族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一般来说生活在开阔地带,如平原地区的人们,因为交流方便而频繁,所以性格上一般比较外向、开放、热情。而生活在闭塞地带的,如山区的人们,因为彼此交流不便也不频繁,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然会造就保守、封闭、内向、含蓄的性格。

依据这一规律,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人类祖先居住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久而久之必然也会形成与所处环境相一致、相适应、相和谐的性格特质。与广阔、开放的草原环境及草原游移不定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必然会形成游牧民族粗犷、淳朴、豁达、宽容、灵活、乐观、随大流以及游移多变、乡土意识淡薄的性格倾向(这些特征与B型人的性格是一致的);与闭塞、宁静、丰富、复杂的山林环境相适应,必然会形成山地民族保守、好静、小心、谨慎、含蓄、害羞、孤独、善思考以及细致的性格倾向(这又同A型人的性格是一致的)。当然,那些依旧留在非洲热带草原或分布于与非洲环境相似地区的族群,除了能够更多地保留有人类祖先的一些秉性外,与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自然形成了热带民族热情、开放、胆大、冲动、勇猛、率直、多动少静、固执、团伙意识强烈等性格倾向(这也是直到现在以O型为主的黑人所具有的特征)。

如果我们把这一假说和当代血型地理分布相对照的话,就会发现三大血型族群的地理分布与假说中的环境是一致的:O型族群多分布于非洲、拉美等热带地区;A型族群多分布于欧洲、日本等山林多的地带;而B型族群则集中分布于亚欧大陆温带大草原及他们在漫长历史时期频繁侵入的地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为种族的外在的性格是与内在的血型物质,还有种族的体质特征,几乎是同时形成而且相互对应的。这种惊人的一致性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体质和性格特质在形成的过程中也自然地内化为基因密码,并通过血型物质稳定的遗传性一代一代地遗传下来。现代科学对某种基因与某种性格倾向和某种疾病的关联性的发现,为人体内部无处不在的血型基因物质影响性格的科学性提供了更好的佐证。如果大家承认,某种特殊的基因会影响甚至决定某种类型的行为倾向(性格的表现形式),那么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某类血型基因物质不会对人的性格倾向产生任何的影响。

事实上,我们也能通过血型的地理分布反过来证明人类起源于非洲,因为那里的O型比例显然要比欧洲、亚洲大得多。这和人类的祖先血型的单纯性是一致的,而欧洲、亚洲O型比例较小则得益于他们在向北和东北方向迁移过程中血型基因适应不同环境而发生突变的结果。

正如地理环境在人类种族进化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一样,地理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的性格。由于这种影响是发生在人类进化的关键时期(就好比农民错过了种白菜的时节,就很难再种出像样的白菜一样),所以一经形成就会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内化为基因密码之后,就更具有了不可逆转性。就像白种人不会因移居非洲而变成黑种人一样,B型血人也不会因改变了草原的生活方式或迁入山林地带就变成A型血人。这种血型和种族所具有的稳定性就为我们研究血型和血型性格规律提供了可能,而且也使以血型划分性格更具合理的一面。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在人类走出非洲之前,三大血型已经出现,并仍旧处于进化中。但因为性格的原因和性格决定的主观选择的倾向性,O型为主的部族或O型个体(因敢于冒险、敢于斗争、争强好胜)自然有意识地迁移到竞争激烈的文明“中心地带”——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而不爱冒险、回避斗争、喜好和平的A型为主部族或A型个体则自然有意识选择竞争不太激烈的“偏远地带”——斯堪的纳维亚、日本列岛、东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半岛;而缺乏乡土观念、不恋家、好游荡、豁达大度的B型则自然有意识地选择了游牧生活方式和开放平坦的“草原地带”。

这两种假说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或者说是同时存在的,尤其在人类迁出非洲之后,这两种因素(环境塑造人和人选择环境)一直在发生着作用,环境塑造人没有停止,人选择环境仍在进行。当今人类的血型分布是人类生存环境和自身主观倾向性共同作用、交互影响的结果。

血型性格形成的假说

科学家对非洲大猩猩的调查发现:生活在山区的大猩猩为A型血,而生活在低洼地区的大猩猩为B型血。这一情况也许能够佐证:人类的祖先生活在山区的多为A型;生活在草原、开阔地的多为B型。时至今日,A型族群和B型族群的分布依然如是。

那么,生存环境的不同是否会造成A型族群和B型族群性格的差异呢?

回答这一问题,实际上也是在回答血型和性格到底有无关系。

就让我们举例说明吧。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两个最重要的国家。不论地理上,还是体质上,两国人民都非常接近。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同属于一个种族,或者武断地说日本人是中国人的后裔。因为如果是同一种族的话,血型构成也应该基本相似,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尤其是北中国人(代表典型中国人性格的族群)是以B型居多,其次为O型和A型;日本是以A型为主,其次为O型和B型。

不过在血统上,他们又的确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否则绝不会如此相似。这是因为中国越往南地区,血型构成就越接近日本人的比例,尤其到了湖南、江苏、上海一带B型比例锐减,A型比例与O型旗鼓相当,甚至超过了O型。若将历史上B型化北方民族不断南下因素考虑在内,至少在秦汉之前当地的血型分布应该与日本人最为接近(上世纪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A型贵妇女尸可以随机地佐证这种推测),就连日本学者也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源自中国南方。

尽管如此,B型化的中国社会还是同A型化的日本社会差异明显。

具体到国民性格上,日本人表现为:保守、内向、传统、执着、协作、集体主义、追求完美、悲观、重纪律和秩序、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人表现为:宽容、调和、淡泊、乐观、灵活、重人情、易动摇、随大流等。可见,两国人民的差异还是明显的。但如果将印度和中国比较,德国和日本对照,就会发现在性格上中国人与印度人更相似,德国人与日本人相似。这是因为血型构成上中国人与印度人接近;德国人与日本人相似,尽管他们不同属于一个种族,也不存在血缘关系。

由此可见,血型和性格的确有联系,不同的血型决定了不同的性格,相似的血型决定了相似的性格。据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佛教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却始终没有动摇日本神道教文化的原因;同时我们也能清楚:德国历史上的骑士精神为什么和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有着惊人的相似。

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反过来这种文化又会影响和强化某种性格。不过归根到底这一切都是由血型决定的,血型是性格的源泉。

既然如此,不同血型的性格又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呢?

“物质决定意识!”这就是血型性格假说的理论依据。在人类进化的关键时期,在种族和血型的形成阶段,地理环境(作为物质因素)的作用显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不仅人类,物种的进化都是如此)。

A型性格的形成

小心、谨慎与恋土情结

在人类形成的初期,A型族群多生活在山多林密的地带,这种生存环境显然会对人的精神起到一定的熏陶作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与环境特点相一致的性格特征。

从A型人的生存环境来看,由于视野狭小、境况复杂,敌害很容易从较近的距离向人发动袭击,为此A型人不得不时时小心、处处提防,哪怕一点儿风吹草动,也会引起A型人高度的警惕。A型人小心、谨慎、疑心重的特点就此逐渐形成了(日本人和湖南人多“招风耳”就是这种自然选择的结果)。此外,由于山林的地形复杂,敌害四伏,如果毫无警觉地自由行动,可能受到意外伤害。为安全起见,A型人常固定居住于自己熟悉的地带,很少变动,久而久之就对他们生存的地区产生了感情,这也许就是A型人恋土心理、保守性格的渊源吧。

思考与技术改良能力

由于不得不长期居住于一个地方,为了适应这一环境,同时也为了使这种环境更适合自身生存,A型人只有通过思考和实践,想方设法地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在这一过程中,A型人逐渐养成了爱思索的习惯,并培养了较强的实用技能和技术改良能力。思想家多出自德国、希腊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以工程师之乡著称的德国、瑞士以及精益求精的日本技艺则证实了A型人卓尔不群的改良技能。

讲究秩序与团队精神

A型人的生活环境对A型人社会性的形成也大有益处。要知道在交通和信息都不便的山林地区维持一个群体社会远比平原地带要困难得多,为此A型族群不得不确定一种法则,以使这一群体能够有条不紊地生活。于是乎,许多抽象的规定和形象的标志就应运而生了,并最终成为A型群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因为在复杂的境况中,各行其是的做法只会增加更多的风险和不便,所以,遵守社会秩序,不妨碍他人和集体,也就是给予了自己最大的自由和方便。这自然也培养了A型人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对社会秩序的遵守,公德意识的强烈,在日耳曼语系国家和东方的日本都达到了最高水平。

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A型人另一个气质倾向就是完美主义。试想,在视野不良、敌害四伏的山林,要免受敌人和野兽的侵害,就必须考虑周全,做到万无一失。同样,为了追捕猎物也必须小心、谨慎、轻手轻脚,而且还要注意到旁枝末节以免让猎物发觉,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这种完美主义作风一旦体现在生产领域,就会导致完美品质的产品问世,德日两国生产的汽车和精密机床正是这种完美品质的体现。

慢条斯理、安静平和

“宁静以致远”,幽静的山林、丰富的自然,显然也有助于人们去思考和联想,这种环境也许可以解释古希腊和德国何以成为哲学家的故乡。但这种到处充满羁绊的生存环境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A型人的行动,这使得他们很难像生活在草原的人一样自由地、迅速地奔跑。时间一长,就养成了A型人慢条斯理的性格,在瞬间反应上也要比B型和O型人慢半拍。不过他们与生俱来的协作精神和思维能力却能够弥补其行动上的迟缓。尤其作为一个整体的时候,效率反而会更高。

羞耻意识、天人合一

此外,A型人还有一个特征就是羞耻意识很强。这种意识同他们所处的环境也密切相关。因为在复杂的森林环境中,赤身裸体的行动极易受到伤害;加之他们所处纬度较高,气候较冷,他们只有用兽皮或树叶包裹方能更好地生存,于是衣服就应运而生了。而对不穿衣服的做法也渐生厌恶,久而久之羞耻意识就逐渐养成了。而且,森林本身的隐蔽性也足以强化这种意识。同理,我们也可以理解O型社会的开放与大胆以及不介意别人眼光的做法,因为O型族群多生活于热带地区,衣服对他们几乎没有作用;而且在一览无余的热带草原上,任何“偷偷摸摸”的举动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倒不如光明正大地行动。

与O型和B型族群相比,A型族群的环境意识也较强烈。事实上,这种环境意识在几千年以前就形成了。由于A型人长期生活在森林之中,久而久之就对森林产生了感情,而且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所具有的和谐、宁静的美;同时也能切身体会到森林对他们的重要作用。日久天长,A型族群就同森林形成了一种共存共荣的和谐关系。对他们而言,森林本身就意味着生命。这使我们不难理解,经济高度发达的德国、日本以及北欧民族环境依然优美的原因。

A型人的性格特征还很多,但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几乎无一不源自于A型族群赖以生存的森林环境。

B型性格的形成

酷爱自由、家庭本位

我们已经知道:B型族群多分布于温带草原以及地势平坦的地区,草原的环境及生活方式无疑对B型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可以想象,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极目望去是一条地平线。在这样的环境中,种种繁琐的行为规范已经失去了实际的意义。一个人在草原上随意地行动也不会对他人有所妨碍,何况牧歌式的生活本来就是自由自在的。这就促使B型人养成了不愿受约束、我行我素的性格。不过,当B型人真的被人厌弃时,他们则可能无法忍受,这显然与他们曾生活在地广人稀的环境有关。也正因为如此,B型人不得不注重以家庭为单位的迁徙生活,于是较强的家庭观念就逐渐形成了。同时,他们也非常热衷于热闹的场合,而且绝不会错过,这出于弥补内心寂寞和生活乏味的需要,也就形成了他们爱凑热闹的旁观心理。

乐观豁达、随遇而安

草原生活的单调、乏味以及飘泊不定,也使得B型人更着眼于未来,并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总是乐观地相信:这里的草地吃光了,还会找到另一块草地。所以,他们不必为现有的草地担心,更不会逗留于此,自然也就不会形成根深蒂固的恋土情结。对他们而言,有草原的地方就是故乡。这种故乡观念的抽象性和游牧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不会对某个地方倾注太多的感情,当然也就不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强烈的环境意识。

反应迅速、灵活敏捷

与A型人生存的环境不同,在平坦的草原上设防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当然,这就要求B型人必须有迅速、敏捷、灵活的身手以及良好的心态。这样,即使出现危险也能从容应对。中国的乒乓球、羽毛球之所以久盛不衰显然得益于B型人的这些特点。当然,这也是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所具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