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将军传
2694900000003

第3章 先秦(2)

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吴王阖闾举兵讨伐越国,被越王勾践一举打败,阖闾在战斗中被射伤,不久病逝,太子夫差即位为吴王。夫差整军备武,要为父王报仇。

越王勾践见此,便想先发制人。范蠡力谏勾践不可贸然发兵与吴交战,只宜待机而动。但是勾践已听不进劝告,一意孤行,结果越军大败于夫椒,越王勾践带着5000名残兵败将逃到了会稽山上,吴军立刻将此山围得水泄不通。

越王勾践非常后悔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但事已至此,他只好征求范蠡的意见。范蠡劝勾践以厚礼进献吴王夫差。于是,勾践便派大臣文种携带厚礼贿赂吴国大臣伯嚭,通过他向吴王夫差求和,说勾践愿意交出国家大权,和妻子一起给吴王当奴仆。最终,吴王夫差赦免了越王,与越国讲和。

越王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志在雪耻。他想让范蠡执掌国政,范蠡回答说:“在行军打仗方面,文种不如我;但在治理国家方面,我不如文种。”于是,勾践便让文种主管国家的政事,而派范蠡和越国大夫柘稽到吴国做人质,以向吴国求和。两年后,范蠡才回到越国。

吴国因连年对外用兵而衰弱,越国则因休养生息而逐渐强盛起来。七年之后,勾践打算复仇,文种认为不到时候。又过了三年,勾践问范蠡说:“吴国已经杀掉了伍子胥,朝中都是阿谀逢迎的臣子,现在可以进攻吴国了吧?”范蠡回答说:“不行,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次年,吴王率领精锐部队北上去参加诸侯大会,只剩下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在都城姑苏。范蠡说:“这次可以了。”于是,勾践派遣越国的精锐部队突袭吴国,结果吴军大败,吴太子被杀。吴王因为正在与各国诸侯会谈,便下令封锁消息,私下里派人去向越国求和。勾践估量自己还不能一下子灭掉吴国,就答应了吴国的请求。

四年后,越国再次讨伐吴国。吴军连年征战,疲惫不堪,越军很轻易就把他们打败了。越王的军队把吴王围困在姑苏山上。吴王请求越王像当年吴王饶了他一样饶了自己。范蠡对勾践说:“越国战败的时候,上天把越国赐给了吴国,而吴国不接受这桩好事;现在,吴国战败了,上天把吴国赐给了越国,越国难道可以违背天意吗?再说,君王您吃了这么多年的苦,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上天赐予你的,你不接受,是会受到惩罚的。”勾践却犹豫不决。看到勾践优柔寡断的样子,范蠡毅然击鼓进军,并对勾践说:“您已把国家的政务委托于我了。”吴王求和无望,便自杀了。这样,勾践在范蠡的辅佐下终于灭掉了吴国,成为江淮一带的霸主。

二、功成隐退料事如神

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勾践因为范蠡功劳卓着,拜他为上将军。但是范蠡觉得自己名声鹊起、地位显赫,恐怕长久不了,况且与勾践谋事二十多年,深知勾践的品行:可与之共患难,不可与之共安乐。于是他便写信向勾践辞别。勾践要同他平分越国,以此来作挽留,但范蠡婉言谢绝了。最后范蠡乘船飘洋过海,到了齐国。

范蠡虽然来到了齐国,可是他还惦记着大夫文种,于是给文种写信,告诉他说:“历来都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的长相脖长嘴尖,这样的人心胸狭窄,可以共患难,不可同富贵,何不早点离开他呢?”文种看了信,从此托病不再上朝。有人进谗言说文种将要作乱,越王于是赐给文种宝剑,说:“你教给我七种讨伐吴国的计谋,我用了其中的三样就打败了吴国,还有四种没有使用,你为我到先王那里去试用这些计谋吧。”文种就这样自杀了。

范蠡在齐国隐姓埋名,自称鸱夷子皮。他吃苦耐劳,勤奋努力,很快就积蓄了很多财富。齐国人听说他有才能,让他做宰相,可他把钱财散发给邻里好友,悄悄地离开了。后来在陶地(今山东定陶西北)住了下来。在陶时,他经营生意,耕种畜牧,发财致富,驰名天下,被人称作“陶朱公”。范蠡一直住在陶地,最后寿终正寝。

吴起

吴起(?~前381),战国初期着名军事家和政治革新家。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后世把他和孙武连称“孙吴”,着有《吴子兵法》。

一、杀妻求将为卒吮疽

吴起平素喜好用兵,一心想成就大名。他曾经在孔子弟子曾参的门下求教,后以兵法事鲁国国君。当时正逢齐国侵犯鲁国,鲁国国君素闻吴起善于用兵,欲用吴起为将,却因吴起娶齐女为妻而犹疑不决。吴起闻知此事,认为是成就大事的好机会,便毅然杀掉妻子以打消鲁君的顾虑。鲁君启用吴起为将抗拒齐军,结果大胜而还。

吴起的得势引起鲁国群臣的非议,一时流言四起,说吴起连杀三十多名耻笑他的人是残忍,母亲亡故而不回家奔丧是不孝,重用他会引起邻国的敌视。这些说法动摇了鲁君的信任,终于辞退了吴起。

吴起离开鲁国后,准备投效魏文侯。魏文侯为此征求魏相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吴起贪名而好色,虽然这是他的缺点,但是若论起他的用兵之法,即使是司马穰苴也无法胜过他。”一向求才若渴的魏文侯便任用吴起为将,命他统兵攻打秦国,取得了连下五城的辉煌战绩。

作为将军,吴起素来身先士卒,同士卒中最低等的同衣同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军粮,与士卒分担劳苦。士卒中有个生疽疮的,吴起毫不犹豫地为他吮吸排脓。

吴起治军还主张兵不在多而在“治”。他曾严格考选步兵,创建了有战斗力的常备军“武卒”。魏文侯由于吴起善于用兵,作风廉直公平,深得士卒的拥护,所以任命他为西河(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守,负责抗拒秦国、韩国的侵入。

魏文侯死后,吴起继续效力于魏文侯之子魏武侯。武侯曾与吴起一起乘船沿西河而下,突发慨叹说:“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回答说:“一个国家的强固与否,在德不在险。夏桀、殷纣都国土广大、山河险固,却分别被商汤、周武王灭掉了。由此看来,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主要在于国君行不行德政,而并不在于山河的险峻。倘若国君不修德,即使同一条船上的人,都可能背叛。”魏武侯听了深受启发。

二、惧谗离魏被害殒身

吴起做西河守,很有声誉。魏国设置国相,很多人看好吴起,可是最后却是田文(魏贵戚重臣)担任。这引起了吴起的不满。他与田文论功,但最终被田文所折服,不再争相位。

田文死后,公叔接任相国。他娶了魏武侯之女为妻,对吴起非常畏忌,起了谋害之心。仆人给他出了一个赶走吴起的主意:请武侯把魏的公主许配给他,并提前同魏公主约好,让她在吴起面前故意对公叔作出种种骄横举动和侮慢的态度,这样吴起定会拒绝这门亲事。不出所料,吴起辞绝了魏武侯的招亲,中了公叔的离间之计。从此武侯对吴起有了疑心,开始不信任他了。吴起有所察觉,担心惹祸上身,离开了魏国。

吴起离开魏国后来到楚国。楚悼王素来听说吴起的贤能,立即任他为国相。吴起在楚国大力革新政治:彰明法制,审定律令,裁减冗员和无能官吏,废除公族疏远者的爵禄用来抚养战斗之士,以增强战斗力。同时还斥逐高谈阔论的游说者,用以统一国家的舆论和集中大众的思想。在吴起的锐意改革下楚国渐渐强盛起来,南平百越,北并陈、蔡,退三晋之兵,西伐强秦,势如破竹,威慑周边的诸侯国。

吴起的改革损害和威胁了楚国贵戚的既得利益,他们都想杀害吴起。等到楚悼王一死,楚国的宗室大臣便联合作乱,攻击吴起。吴起逃到楚悼王灵前,伏在悼王尸上,意在使作乱者有所顾忌,因为如果有乱箭着射在悼王身上就意味着反叛。但追杀的楚国贵族还是射杀了吴起,箭头也射到了悼王的身上。吴起死后,太子楚肃王立,因射吴起并中悼王尸而得罪致死者达七十余家。

吴起作为军事家,与孙武并称。《汉书·艺文志》着录《吴起》48篇,已佚。今本《吴子》六篇,系后人所托。

田忌

田忌(生卒不详),战国初期齐国名将。名忌,字期,又日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故又称徐州子期。

田忌以田齐宗族的身份做齐将。他很赏识孙膑的军事韬略,向齐威王举荐孙膑,威王任孙膑为军师。田忌在孙膑的谋略和协助下,指挥了两次着名的战役——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齐威王四年(前353),魏惠王围攻赵国的邯郸,赵求救于齐。齐威王认为魏在邯郸城下经过一年多的苦战,已筋疲力竭,出兵时机成熟,便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救赵。田忌原拟直接进攻魏主力,后采纳孙膑“围魏救赵”、“批亢捣虚”的作战方针,趁魏国国内防务空虚,直捣魏国都城大粱,迫使攻赵的魏军“释赵而自救”,待魏军回兵时,中途予以截击。结果,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大败魏军。

齐威王十五年(前342),魏将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集大臣谋议“早救还是晚救”,邹忌认为“不如不救”,田忌认为“应该早救”,孙膑则认为应等韩、魏两败俱伤时出兵,这样既可令韩完全听命于齐,义可有战胜魏兵的把握。齐王采纳孙膑的意见,暗中答应救韩,韩国因为仗恃有齐国的救援,坚决抗魏。五战不胜,又向齐求救,齐威王抓住韩、魏俱疲的时机,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十万兵力救韩。齐军仍以攻其必救的“围魏救赵”(这次是救韩)战法,直奔魏都大梁。魏将庞涓闻齐进军国都,遂撤消对韩的包围而回师,欲击破齐军于大粱;魏惠王也大肆兴兵遣将,以太子申为上将军,率军十万迎击齐师,企图与齐军进行决战。田忌采纳孙膑减灶诱敌之策,大败魏军。魏国遭到严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而齐国则逐渐强盛起来。

田忌因与齐相邹忌不和,于马陵战后的第二年逃奔楚国,封于江南。齐宣王即位后,又受召回国复职。

孙膑

孙膑(生卒不详),战国时期齐国军师,着名军事策略家。本名不传,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孙武的后人,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阳谷阿城镇、鄄城北一带)。着有《孙膑兵法》传世。

一、赛马助胜围魏救赵

相传孙膑曾经与庞涓一道跟鬼谷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做了魏惠王的将军,深得魏王的信任。庞涓自以为才能不及孙膑,便阴谋派人把孙膑骗来。孙膑到了之后,庞涓越发害怕孙膑的才能超过自己,更加嫉恨他,于是蓄意用计陷害孙膑,假借法令割去他的膝盖骨,并在额头刺字。但孙膑并未因自己被刑而灰心,而是待机奋起。不久,有位齐国使者来到魏国大梁,孙膑以刑徒的身份暗中与之相见,说动齐使。齐国使者觉得孙膑是个奇才,便偷偷用车把他载回了齐国。齐国大将田忌非常赏识孙膑的才能,把他奉为上宾。

田忌经常和齐宗室公子们赌赛马,可赢的次数不多。孙膑发现他们参加角逐的马匹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脚力相差不远,于是便对田忌说:“下次比赛你尽管下大赌注,我自有办法让您获胜。”田忌深信不疑,押千金为赌。临到比赛,孙膑向田忌面授机宜:“第一局用您的下等马同他们的上等马周旋;第二局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最后一场,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局赛毕,田忌两胜一负,赢得齐王的千两黄金。田忌因此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在向孙膑讨教兵法的过程中,深感孙膑在军事上有过人之处,当下拜他为将军。

魏国出兵攻打赵国,赵国危急,向齐求救。齐威王想用孙膑为将,孙膑辞谢说:“受过酷刑的人,身体残损,不宜担任主帅。”于是齐王派田忌为将军,孙膑做军师,坐在军车之中筹谋策划。

田忌想领兵直奔赵国,孙膑劝阻道:“避实就虚,在形势上阻遏制止住敌方,自然就可以解围。现在魏国攻打赵国,它的轻兵锐卒必然都在前线,老弱残兵留守国内,您不如引兵围攻魏国的国都大梁,魏国一定放弃攻打赵国而自救。这样我们就一举解了赵国的围,又收到了攻击魏国弊弱的效果。”

田忌听从了孙膑的意见。魏军果然放弃邯郸之围,回军经过桂陵,被齐军截击,结果齐军大破魏军。

二、减灶诱敌智伏庞涓

桂陵之战13年后(齐威王十六年,前341),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统帅大军,以孙膑为军师,直取魏国首都大梁。魏国将军庞涓听到这个消息,就停止攻韩,急忙赶回,但齐军已越过西部边境攻入魏国。

孙膑向田忌建议:利用三晋士兵向来剽悍骁勇、轻视齐军的心理,示之以弱,诱敌追击,然后乘隙予以致命打击。孙膑还具体提出了诱敌的方法:在与魏军接触后就假装败退,退却中第一天挖十万个炉灶,第二天减少到五万,第三天减少为三万个,让魏军误认为齐军每天有大量士兵逃亡,战斗力迅速减弱,而不顾一切地来追赶。果然,庞涓见齐军炉灶天天减少,得意忘形地说:“我原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内才三天,士兵就逃走过半了!”于是丢下步军,只率一部分轻装精锐部队,兼程追赶。

孙膑估计庞涓的行军速度,天黑当可赶到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而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可埋伏兵马。孙膑命令削去大树的树皮,在露出的树干上写上“庞涓死在此树之下”,然后令齐军善射者一万人,手执强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夜里见到火光亮起时万箭齐发”。庞涓果然夜晚来到马陵,隐约见树干上写了字,点火照看,还没来得及读完,齐军已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彼此无法相顾。庞涓这才意识到中了孙膑的计策,只好自刎。齐军乘胜攻击,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

乐毅

乐毅(生卒不详),战国后期燕国名将,军事家。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乐毅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

一、报知遇恩破强齐兵

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作为名将的后代,乐毅贤能而又喜好军事,深得赵人推崇。赵武灵王时,因避战乱离赵去魏。这时燕昭王刚被齐国打得大败,意图雪耻,于是便屈己礼贤,延聘贤能之士相佐。乐毅恰于此时替魏出使到燕国,燕昭王用客礼厚待乐毅。乐毅谦辞退让,最后终于被昭王诚意所动,答应委身为臣,燕昭王封乐毅为亚卿。

齐国打败了赵国后日益壮大,国土面积大增,诸侯各国均表示臣服,从而助长了齐缗王的骄矜自满,人民苦不堪言。燕昭王忖度形势,兴伐齐之心,于是向乐毅询问。乐毅建议联合赵、楚、魏一起伐齐。昭王便派乐毅去赵同惠王盟约攻齐,又遣人连络楚、,魏,并请赵国以伐齐之利诱说秦国。当时各国都因厌恶齐缗王骄暴,竞相与燕联合。

乐毅返燕后,昭王尽发燕国之兵,任乐毅为上将军,赵惠王也把相印交予乐毅。乐毅统率赵、楚、韩、魏、燕五国之兵共讨齐国,联军在济水之西大败齐军。诸侯国收军回归,乐毅却率燕军乘胜追击齐军至齐都临淄。乐毅用连续进攻、分路出击的战法,陷城夺地,攻人齐都临淄后,尽收齐国珍宝、财物、祭器,运往燕国。燕昭王大喜,亲自前来犒赏、宴飨士兵,并将昌国之地封给乐毅,号昌国君。乐毅围守齐国,前后历时五年,攻拔齐国七十多座城邑,除齐缗王固守的莒城和墨城外,其余全部并入燕的版图,燕前所未有地强盛起来。

二、遭疑奔赵报书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