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帝师传
2695300000009

第9章 才智卓越两代帝师(5)

李斯不能进见,就上书揭发赵高说:“我听说,臣子等同君主,没有不危害国家的;妾等同丈夫,没有不危害家庭的。现在有的大臣擅自掌握赏罚大权,与您没有什么不同,这是非常不妥当和危险的。从前司城子罕当宋国丞相,掌握刑罚大权,用威权行事,一年之后就劫持了宋国国君,篡夺了王位。田常是齐简公的臣子时,爵位高到全国无人与他相匹敌,他家的财富和公家的一样多,像君主一样行恩施惠,在下面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在朝廷上得到了群臣的拥护,暗中窃取了齐国的权力,杀死了宰予和齐简公,这样,就完全控制了齐国。

这是天下人明明知道的。现在赵高有邪辟过分的心志和险诈叛逆的行为,就如同子罕当宋国丞相时的所作所为;私人占有的财富也像田常在齐国那样多。他一旦使用田常、子罕的叛逆方式而又窃取了陛下您的威信,他的志向就如同韩圮当韩安的宰相时一样。陛下您不早打算,我担心他迟早会发动叛乱啊。”二世说:“这是什么话?赵高是个宦官,但他不因处境安逸就为所欲为,也不因处境危险就改变忠心;他品行廉洁、心志善良,依靠自己的努力才得到今天的地位;他因为忠心耿耿才能得到提拔,他因为讲信义才能保住禄位,我确实认为他是贤才,而你却怀疑他,这是什么原因呢?并且我年纪轻轻就失去了父亲,没什么知识,不知如何管理百姓,而你年纪又大了,我担心与天下人隔绝了。我如果不把国事托付给赵高,还应当用谁呢?况且赵先生为人精明廉洁,竭尽所能,下能了解民情,上能顺适我的心意,请你不要怀疑他。”李斯说:“并非如此。赵高从前是卑贱的人,并不懂道理,贪得无厌,求利不止,现在地位权势仅次于陛下,但他追求地位和权势的欲望却是没有止境,所以我说是很危险的。”虽然李斯这次说得字字珠玑、正确无比,但是二世却不信任他,不仅因为二世早已相信了赵高,而且他也犯了直接否定君主的大忌,他因为性命攸关早忘了要“顺情”。这次李斯对赵高的反击是鲁莽、匆忙的,这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他低估了赵高却又过高地估计了胡亥的智商。胡亥不仅不信任反而担心李斯杀掉赵高,就暗中把这些话告诉了赵高。赵高说:“丞相所忧虑的只有我赵高,我死之后,丞相就可以干田常所干的那些事了。”

可以说赵高迁移的功力很棒,虽然只有一句话却暗示出李斯表面针对赵高但实际是皇帝的潜台词,攻击的效果比李斯的长篇大论好得多,说服力也比李斯引经据典强好多倍,真是话不在多有力就行。于是二世说:“就把李斯交给你这郎中令查办吧!”

赵高查办李斯。李斯被捕后并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唉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我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还是不免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忠错了人。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胡乱治国!不久前杀死了兄弟而自立为皇帝,又杀害忠良,重用低贱的人,修建阿房宫,对天下百姓横征暴敛。并不是我不劝谏,而是他不听我的呀。

二世对自己的兄弟,施加违反常情常理的残暴手段,不考虑会有什么灾祸;迫害、杀戮忠臣,也不考虑会有什么灾殃;大力修筑宫殿,加重对天下百姓的税收,不吝惜钱财。这三件措施实行之后,天下百姓不服从。现在造反的人已占天下人的一半了,但二世心中还未觉悟,居然重用赵高,我一定会看到盗贼攻进咸阳,使朝廷变为麋鹿嬉游的地方。”这次的叹息完全为的是他自己,而不像沙丘政变时可能为秦始皇叹息。也许李斯演戏时间太长也太投入,不仅想欺骗别人说他忠诚,而且还欺骗自己,大概忘了他也是阴谋的参与者、暴行的帮凶和策划。自欺欺人也许是为了寻找心理安慰罢了,但是依然不能否认李斯的分析、判断和预测能力。也由此看出李斯是明知故犯,是清醒的犯罪,是有意识的助纣为虐,是假忠诚真奸诈。居然还把自己比作忠臣真是无耻之极,还真把自己当作一心为了学生的好老师真是滑稽之极。

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丞相一案,对他加以惩处,让比他还要奸诈、比他还要坏的老师赵高来惩治他,一物降一物,也算是报应。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把他的宾客和家族全部逮捕。赵高惩治李斯,拷打他一千多下,李斯不能忍受痛苦的折磨,冤屈地招供了。

李斯不自杀的原因是他自恃能言善辩,又对秦国有大功,且确实没有反叛之心,希望能够上书为自己辩护,希望二世能觉悟过来并赦免他。到了这时候他还没认清形势,高估自己,心存侥幸,认为还有生还的希望。于是他在监狱中上书罗列七大罪状实际是表明对秦的统一强大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显示自己对秦的功劳,还想像上次给秦始皇上书一样来改变命运,但是胡亥不是赢政而是接受奸诈的坏老师赵高教育的昏聩学生,这次他打错了算盘,错估了对手,白费了心机。李斯这个伪君子遇到赵高这个真小人,坏老师遇到更坏的老师,根本不是对手,只会以失败告终。奏书呈上之后,赵高让狱吏丢在一边而不上报,说:“囚犯怎能上书!”

赵高真不愧是大奸臣,他不仅奸诈而且还有阴险毒辣的各种招数。赵高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轮流审问李斯。李斯改为以实对答时,赵高就让人再拷打他。

后来二世真的派人去验证李斯的口供时,李斯哪里分得清真假,以为还和以前一样,终于不敢再改口供,在供词上老实地承认了自己的罪状。赵高把判决书呈给皇帝,二世皇帝很高兴地说:“没有你,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等二世派的使者到达三川调查李由时,项梁已经把他杀死。使者返回时,正当李斯已被交付狱吏看押,于是赵高就编造了一整套李由谋反的罪状。

黄犬之叹终遭腰斩

二世二年(前208)七月,李斯被判五刑在咸阳街市上腰斩。在他走出监狱通往刑场的路上,他也可能想到当初赵高曾经给他许下的美丽诺言,什么永保富贵、世代封侯,还威胁他如果不听从就会祸及子孙,而现在不但没有永保子孙封侯,还真正是要殃及亲属、家人被灭三族(父族,母族,妻族),诺言成了泡影,威胁倒是成了可怕的现实。一直都认为聪明无比的李斯此时一定觉得自己很傻,很可笑。也一定后悔当初上了赵高这条贼船脱身不得,现在可就不是葬身大海喂鲨鱼那么简单的死法,而是“具五刑”:先是黥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然后劓(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酱),这在当时是最为残忍的一种处死方式,叫做“具五刑”,即用五种刑罚处死。真是无比讽刺,因为这些复杂的刑法都是出自李斯聪明的头脑,今天居然以身试刑,由他一手培养和锻炼的刽子手今天却要在他身上动刀。他原来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情,今天偏偏都发生在他的身上。反省一下最后落得如此悲惨下场都怪自己那当“仓鼠”的伟大抱负,对荣华富贵的过分贪婪,李斯明白了,仓中鼠再怎么硕大,也只不过是一只老鼠,终有一天,不小心也会成为家猫口中的美食。李斯突然来了个大彻大悟。临死最后时刻想到的不是权势,地位和富贵,而是带着儿子们和他家那只大黄狗猎兔嬉戏、一起玩耍的美好时光。

临刑前,李斯和他的即将同时俯首就刑、同道奔赴黄泉的二儿子李俱握手依别,他叹息说:“我的孩子,你还记得吗,那时候我领着你们哥儿几个手牵着黄犬,到上蔡东门去猎兔的欢乐情景吗?看来,这样的美妙时光大概是不会再有了。”所有的人生感慨都化作了这最后的叹息。于是父子二人抱头痛哭,这是演了一辈子戏的李斯最后一次哭了,哭得一定很真实也很伤心,因为他的一切都要结束了没有必要再演戏了,虽然他觉悟了但是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还是不免让人痛心悲伤。所有的悔恨都化作了这最后的哭泣。最终李斯走下历史舞台,魂断秦国,告辞人间,走完了他并不平静也不平凡的76年。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赵高后来也为自己的残忍付出了代价:两年后被秦王子婴诛杀,被灭三族,也算是恶有恶报。此后不久,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洪流中很快土崩瓦解成为有名的短命王朝。轰轰烈烈的大秦就这样失去了天下。可以说,李斯为秦王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他又亲自参与了毁掉秦王朝江山的行动。可谓成也李斯,败也李斯。司马迁肯定了李斯辅佐秦王统一中国,“明法度,定律令”、“同文书”,建郡县,促进社会发展之功。然而也尖锐批评说:李斯之死并非因忠,李斯知道儒家《六经》的要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用以弥补皇帝的过失,而是凭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随意附和,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各地已经群起反叛,李斯这才想直言劝谏,这真是太愚蠢!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司马迁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认为李斯的功绩是不能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的。

李斯身后留下了不朽业绩,也留下了前车之鉴的沉重教训。同是一个人,功劳和过错都是如此巨大,真是难以想像。虽然李斯早已离开历史舞台,他的那段历史也离我们很远了,然而李斯的一生的荣辱、得失,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是非曲直,却留下了很多值得玩味和思考的东西值得后人感慨和探究。李斯是很有才干也很有才华的难得的人才,能够当一个好老师,然而,他的低劣品质,凡事都以个人的利害得失为前提和准绳,以个人利益而不是国家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原则,心中没有学生只有他自己,是李斯落得如此悲惨下场的根本原因。为了保住个人的权势而丧失了起码的做人立场成为他致命的弱点,也导致了他的人生失败,即为了个人荣华富贵和奸邪之人同流合污,助纣为虐。他为了个人利益而帮助小人,最后却又被小人所害。可以说是自食恶果、自掘坟墓,咎由自取。所以,现在我们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品德和才华都很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在当今有些人一味拜金,更需要良好师德作为社会良知的基础,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健康发展。

李斯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改革家,同时还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文章语言流畅,气势磅礴,如奔腾江河,说理精辟,论据确凿。鲁迅先生曾称赞:“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他的书法“小篆入神,大篆人妙”,被称为书法鼻祖;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他针对战国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弊端,统一了文字,他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便于人们的语言和思想交流沟通。总之,李斯对秦朝的建立和统治是功不可没的,在中国历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虽然有过失,在胡亥统治下充当了坏老师,但还是功大于过,尤其是他勇于变革的胆略和卓尔不群的远见卓识可作为后世学习的榜样,不失为一代帝师。

参考文献:

《史记·李斯列传》

张连科译注《史记·李斯列传》

《千古一相——李斯》作者聂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