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中十三年(859),宣宗死,宦官王宗实等立其长子李淮,即唐懿宗。成通十四年(873),懿宗死,宦官杀其年长诸子,立年十二岁的李儇为帝,为唐僖宗。僖宗专务嬉戏,政事全交给中尉、宦官田令孜,并呼田为“阿父”。田令孜出主意,让僖宗派人去市上劫夺商人财物,敢反对者,一律交京,兆尹杖杀。光启四年(888),宦官杨复恭立皇弟寿王杰,为唐昭宗。杨复恭仿照田令孜办法,养勇士多人为义子,使之分掌兵权,又养宦官六百名为义子,分做诸道监军。唐昭宗憎恨杨复恭专权,数次发动朝官翦灭宦官,均事败。唐昭宗恨极,于大顺二年(891)发兵攻打杨复恭私宅。杨复恭只身逃往汉中,起兵反抗朝廷。景福二年(893),昭宗发兵攻打不听朝廷号令的原山南道招讨使李茂贞。李茂贞打败禁军,进逼京都,昭宗杀了西门君遂等三个大宦官,才平息这场风波。光化三年(900),宦官刘季述与人合谋废昭宗,率兵人思政殿,逢人便杀,昭宗惊倒床下,刘季述指责他“某日某事尔不从我,罪一也……”,数几十项犹未完,立逼帝传位太子监国,将帝后囚之于少阳院。凡帝之亲信皆杀之,出尸十数车。帝于囚所无衣穿,公主嫔妃无被盖,哭声传入外廷。刘季述想杀尽百官,再弑帝,挟太子以令天下。宰相崔胤以离间计,串通部将孙德昭、董从实、周承海等,杀刘季述,夷其三族,迎接昭宗复位。
崔胤与唐昭宗密谋杀死所有宦官,被宦官中尉韩全诲探知,他勾结驻京凤翔兵统率李继筠,拒绝接受一切命令,并禁止唐昭宗单独接见朝官。后又与李茂贞一道将昭宗劫持到凤翔,为他配备百官,皇帝完全成了傀儡。903年,李茂贞败降,送回唐昭宗。昭宗派人杀了韩全诲等宦官十六人,崔胤等人在凤翔城,又捕杀宦官七十余人。唐昭宗回长安后,顺从崔胤等要求,杀死全部宦官。几年后,昭宗终为黄巢起义军降将朱温所杀,唐朝灭亡。
注释
①《旧唐书》卷一八四《窦文场传》。
②《唐书》卷一七八《刘蔷传》。
③《旧唐书》卷一九○《刘蒉传》。
④《通鉴纪事本末》卷三五。
永贞革新
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治腐败,宦官专政,战事连年。公元779年,唐代宗死,太子李适即位,是为德宗。
德宗是个性情急躁,刚愎自用的皇帝。即位不久,即听信谗言,免去名将郭子仪的一切职务,任用臭名昭著的卢杞为宰相,朝政更加昏暗。大臣陆贽为人正直,敢于谏诤,却遭免职、贬逐出京。德宗猜忌文武官员,却信用宦官。兴元元年(784),任用大宦官窦文埸、霍仙呜监左、右神策军,后又升为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十五万禁军统率权归于宦官。
古代名画德宗于“奉天之难”中吃了苦头,流亡十个月后回到长安,遂巧立名目,搜刮民财。他令宦官当宫市使,手下有白望数百人,专到市场上抢劫民间货物,以供宫廷日用。各地节度使也以“进奉”迎合皇上的贪欲,名目为“内外方圆”、“用度羡余”,即将他们掠夺的额外财物送给皇帝十分之一二,每月或每日送来,称做“月进”或“日进”。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唐德宗死,太子李诵即位,是为顺宗。顺宗重用王伾、王叔文,二人均为顺宗做太子时的侍读,王拯善书,王叔文善棋。叔文有心计,侍读时常对太子讲民间疾苦。一次,太子与众侍读论及危害民间的弊政,太子曰:“寡人方欲极言之。”众皆称赞,叔文无言。太子独留叔文问故,叔文曰:“太子之事上,非视膳问安无与也。且陛下在位久,如有小人间之,谓陛下收厌群情,则安解乎?”太子曰:“非先生不闻此言。”①心中感激,遂大爱幸,与王拯相依附。
顺宗即位后,以王丕为左散骑常侍、翰林学士,王叔文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宫中之事,依以裁决。时顺宗病不能言,由宦官李忠言、昭容牛氏侍左右,百官奏事,由帷中可其奏。二王内结李忠言、牛昭容,外引荐吏部尚书韦执谊为相,又结交了陈谏、凌准、程异、韩泰、韩哗、柳宗元、刘禹锡等有识之士,共谋革除时弊,打击宦官势力。
首先贬逐了京兆尹李实。李实为官贪暴,不体恤百姓。贞元二十年(804)关中大旱,德宗召李实问民间疾苦,李实曰:“今年虽旱,谷田甚好。”②强征租税,聚敛进奉,以固主恩。百姓只好拆房卖瓦、卖青苗以供赋税。第二年,有诏免畿内租赋,李实违诏征之,官吏多遭笞罚,顺宗即位一个月内,李实即打杀数十人于府。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二王通过顺宗,贬之为通州(今四川达县)长史,百姓欢呼,皆持瓦石于道旁,欲击其首,因避道而出,方免。
二月,罢百姓深恶痛绝的进奉、宫市、五坊小儿。贞元末年,宦官及其爪牙在长安购买民间货物,或付价极少,或不付价,称做“宫市”,甚为扰民。亦设五坊小儿——在宫中雕、鹘、鹞、鹰、狗五坊供役之人。他们横行闾里,或张网于门,不许人出入;或张网于井上,不许人汲水。如有违碍,则痛殴之,曰:“汝惊供奉鸟雀!”敲诈钱财,或留一袋蛇给卖主,嘱不许使之饥渴,吓得卖者连声哀求,才带走。这些时弊,顺宗做太子时已深知,故支持二王罢除进奉、宫市,五坊小儿,又免除民间欠税和一切杂税及盐铁使每月所进的“羡余”。
叔文每言:“钱谷者,国大本,操其柄,可因以市士。”③谋整理财政,冀得国赋在手以固权,又恐人心不服,故加杜佑度支及诸道转运使,自为副使,实际专总,控制了财政大权。
王叔文改革的关键是夺取宦官的兵权。五月,任用宿将、右金吾卫大将军范希朝为右神策统军,充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以韩泰为其行军司马,欲使神策军脱离宦官掌握,遭到俱文珍等大宦官的反对,曰:“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④密令诸将不得交出兵权。范希朝赴任奉天(今陕西乾县),诸将无一来见,数月后,只好返京。
俱文珍恶王叔文弄权,借王叔文加任户部侍郎之职,削去其翰林学士,叔文大骇:“若不带此职,无由入内。”⑤王侄为之力争,仍不许保留学士之职,只允许“三五日一入翰林”。先是叔文因王侄,丕因李忠言,忠言因牛昭容,转相结构,事下翰林,由叔文定可否,宣于中书,韦执谊承奏于外。韦执谊升迁后,遂逐渐摆脱叔文,曰:“非敢负约,欲共济国家事尔。”⑥数事与叔文作梗,叔文诟怒,遂成仇。
第四项重要的改革就是裁抑藩镇。永贞年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派支度副使刘辟到长安,对王叔文云:“太尉使辟致微诚于公,若与某三川(剑南东川、西川及山南西道为三川),当以死相助,若不与,亦当有心相酬。”⑦叔文怒,欲斩之,逃去。
第五,罢盐铁使月进钱。唐后期实行盐铁专卖,设盐铁使经营。后巧立名目,除正课捐税外,每月要向皇帝送羡余钱,供其私用。这项弊政加重了百姓负担,影响国库收入,永贞时罢除。
第六,释放宫女和女乐。唐代宫廷奢侈,有“后宫佳丽三千人”,“先帝侍女八千人”之诗,可见后宫宫女几千人,过着与外界隔绝的凄惨日子,永贞年间,放出宫女、女乐九百人,使之与家人团聚。
第七,宫中禁征乳母,唐德宗时,往往要寺观选送婢女入宫,充当乳母,往往不能当选,只好卖掉产业从民间买有姿色的女子送上。这是当时一害,王叔文改革时下诏废除。
在唐顺宗支持下的永新改革,其目的是推翻宦官专政和消灭封建割据势力,革除弊政,因而遭到宦官和藩镇势力的强烈反对。刘辟为韦皋求为三川节度使不成,韦皋就勾结宦官,上表攻击王叔文紊乱朝政,又联合荆南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相继上表反对王叔文,要将他赶出朝廷。大宦官俱文珍等策划立广陵王李纯为太子,又屡请让太子监国,以取代顺宗。同时,俱文珍伪造敕书,撤了王叔文的翰林学士,调任吏部尚书。四月,王叔文以母丧去位。七月,王侄请宦官和杜佑建议王叔文为相,且总领北军,不获;又请以为威远军使、平章事,又不得。当夜,王坯盛怒中风。
此时,俱文珍等又请太子监国,顺宗许之,令皇太子李纯主管军国大事。八月,顺宗亦自称太上皇,太子即位,是为宪宗。第二天,大宦官俱文珍便对革新派下毒手。贬王叔文渝州司户,王侄开州司马。王侄病死在贬所,第二年赐王叔文死。
二王之党亦遭贬斥: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韩泰为虞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彬州司马;人称“八司马”,永贞革新亦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公元806年,顺宗亦被宦官毒死。
注释
①《新唐书》卷一六八《王叔文传》。
②《旧唐书》卷一三五《李实传》
③《新唐书》卷一六八《王叔文传》。
④《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四《丕文用事》。
⑤《旧唐书》卷一三五《王叔文传》。
⑥《新唐书》卷一六八《王叔文传》。
⑦《通鉴纪事本末》卷第三四《丕文用事》。
甘露之变
安史之乱后,宦官李辅国劝太子李亨在灵武(宁夏青铜峡县东北)即位,以收揽人心,是为肃宗。李亨由宦官拥立,则收权力付予宦官,以大宦官鱼朝恩为天下观军容使,节制九个节度使,使李辅国内掌玉玺、外管禁军。李辅国专横跋扈,终致逼死肃宗,杀死张皇后和越王,挟太子临朝听政,立为代宗。自命为定策功臣,对代宗说:“大家第坐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决。”①唐代宗处处受李辅国挟制,于是利用另一宦官程元振杀了他,而程元振又替代李辅国仍独揽大权。
到唐德宗时,经过“奉天之难”,更加信任宦官,以大宦官霍仙鸣、窦文塌为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掌管十多万禁军,使宦官得以挟兵操纵皇帝废立大权。德宗之后,顺宗、宪宗、敬宗均死于宦官之手。
公元826年,宦官王守澄拥立唐文宗后,日益骄横,招权纳贿,文宗深患之。王守澄通过襄阳节度使李愬结识了郑注。郑注多艺,诡谲阴狡。王守澄人总枢密,郑注随任京师,日夜为王守澄计议,“出入禁军、卖官贩权”。大和四年(830),文宗用翰林学士宋申锡为相,谋除专权之宦官。翌年,宋申锡引吏部尚书右丞王瑶为京兆尹,告之以谋宦官之事。王璐泄密,郑注知之,又告诉王守澄。二人设计反诬宋申锡欲谋立文宗之弟漳王凑。
王守澄、郑注唆使神策军都虞侯豆卢著先行揭发,再由王守澄密报文宗。漳王凑素多众望,文宗本有猜忌,于是命王守澄侦察此事。王守澄欲派二百人去杀宋申锡,遭到宦官飞龙厩使马存亮的反对,说宋申锡罪状未明,如乱杀无辜,会引起众怒,最好先召集宰相们核实一下情况。牛僧孺、李宗闵等来到延英殿,宋申锡被挡在门外,宦官言:“所召无宋申锡”,宰相们亦认为此事当慎重。牛僧孺说:“宰相是人臣最高的职位了,宋申锡已当了宰相,他怎么会反对陛下呢?”文宗以为然,于是贬漳王凑为巢县公,贬宋申锡为开州司马,后卒于开州。
大和八年(834),文宗中风。王守澄荐郑注为文宗治病,竟大有成效,遂宠信。前宰相李逢吉遣侄李训以金币珍宝数百万厚结郑注,郑注又引之谒见王守澄,王守澄以其善疏易经而荐于文宗。由是郑注、李训并有宠,言无不从。郑注为工部尚书、翰林侍讲学士;李训为四门助教、周易博士兼翰林侍讲学士。翌年秋,进翰林学士、兵部郎中、知制法,行宰相事。李训既秉权衡,即谋诛内竖,先以宦官仇士良为左神策军中尉,以分王守澄之权。
仇士良与王守澄有隙,想置之于死地,遂与李训合谋,追查当年杀害宪宗的凶手,宫廷内外均以为宪宗为王守澄与陈弘志所害。这时,陈弘志在襄阳做监军,李训奏请文宗将之召回,遣使者途中杖杀之。李训为相后,改右神策军中尉王守澄为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夺其实权,又寻故赐酰杀之。
唐文宗以功封李训、舒元舆、王涯为宰相,他们策划一举消灭宦官。大和九年(835),任大理卿郭行余为分宁节度使,户部尚书王瑶为河东节度使,部署他们招兵买马,以壮大自己的势力。
李训因郑注得进,然二人得势后,互相争功、势不两立,遂以内应外援谋,出郑注为凤翔节度使,待诛灭宦官后再杀郑注。又擢选相厚者分掌兵权,以京兆尹罗立言权知大尹事,太府卿韩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刑部郎中兼御史知杂李孝本权御史中丞。
大和九年(835)十一月二十一日,文宗御紫宸殿,百官朝拜完毕,韩约上奏:“金吾左仗院石榴树,夜来有甘露,臣已进状讫。”②群臣称贺。李训奏曰:“甘露降祥,俯在宫禁,陛下宜亲幸左仗观之。”③文宗许之,即乘辇出紫宸门,升含元殿,召宰相,侍臣、文武两班随之。又诏宰相率群臣往观之,李训回来奏曰:“臣等恐非真甘露。不敢轻言,言出,四方必称贺也。”文宗目:“韩约妄耶?”令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等内臣验之。此时,王瑶、郭行余部下皆执兵列于丹风门外,李训传呼:“两镇军人受诏旨!”④只有王瑶从兵人,邠宁兵不至。王瑶惧怕不敢靠前,只有郭行余拜于殿下。仇士良等至仗所,见韩约气慑汗流,不敢抬头。仇士良怪之,曰:“将军何为尔?”恰风动幕布,仇士良见幕后有许多仗兵之人,大惊,急走。门者欲闭大门,遭宦者叱止。李训急呼:“金吾卫士上殿来,护乘舆者,人赏百千!”⑤仇士良跑回含元殿,让宦官急推辇迎帝:“事急矣,请陛下人内。”扶辇下殿疾趋,李训抓住辇车曰:“陛下不可去!”仇士良叫:“李训反!”文宗曰:“训不反!”金吾卫士数十人随李训人。罗立言率府中从人自东来,李孝本率台中从人自西来,共计四百余人,上殿来与金吾卫士斗杀,内官死伤数十人。
李训推辇愈急,至宣政门,内官郄志荣奋拳击李训胸部。李训倒地,宦官将辇推人东上阎门,门随闭,宫中呼“万岁”。⑥很快,仇士良遣神策副使刘泰伦、陈君奕等率禁军五百人,持刀出阎门,逢人便杀。诸司从吏死者六七百人,捕李训余党千余人,斩之,血流成河。宰相王涯、贾悚、舒元舆均闻难出走。
李训中拳仆地,后出走终南山,投寺僧宗密,本欲剃发藏之。后又趋凤翔,欲依郑注。出山,被捉获,械送京师。李训恐受宦官侮辱,对押送的士兵说:“所在有兵,得我者即富贵,不如持我首行,免被夺取”。⑦乃斩之,以其首上报。宰相王涯、舒元舆及王瑶、郭行余、韩约等,均遭捕杀,亲属亦无一幸免。
郑注本与李训谋为外援,自凤翔率亲兵五百余人赴京。中途闻事败,欲还。时监军使张仲清已接密诏,将之诱入监军府议事,伏兵突起,斩之。
以上史称“甘露之变”。自是,宦官之权愈大,天下之事皆决于宦寺。
注释
①《新唐书》卷二八《宦者下》。
②③《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九《李训传》。
④以上事见《新唐书》卷一七九《李训传》。
⑤⑥⑦《旧唐书》卷一六九《李训传》。
牛李党争
唐朝后期,朝官内部的朋党之争日趋激烈,其中突出地表现为牛李党争。李宗闵、牛僧孺是牛党首领,笼络一批进士科出身的人结成朋党,李德裕、郑覃是李党首领,其成员大多出身世家大族,靠门荫入朝做官。
安史之乱后,地方割据势力强大,牛党对割据的藩镇一惯持姑息养奸态度,李党则坚决主张平叛。元和二年(807),李吉甫做宰相,剑南西川节度使刘辟反叛,李吉甫为唐宪宗出谋划策,平定刘辟叛乱。
中国名画在朝中,李党主张政治改革,牛党主张维持现状。李吉甫看到朝廷人浮于事,就建议裁汰冗员省并州县。宪宗采纳他的建议,于元和六年(813)精简京官一千七百六十九人,外官八百零八人。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执政时,又精简冗员一千余人。精简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