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能够保证劳逸结合,使各种活动按一定顺序有规律的进行,有利于动力定型,能有效地节省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损耗,预防疲劳,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同时有利于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就是合理用脑。在学习的时候,大脑所主管的视、听、读、写以及有关记忆、分析等功能区都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大脑任何部位的兴奋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原来的兴奋区域的兴奋就会减弱,抑制就会加强,兴奋开始向抑制转化,就会产生大脑的疲劳,出现困倦、头痛等,影响学习效果。休息、活动和睡眠虽然占去了一定的时间,但保证了清醒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因此,一定要学会合理用脑,善于用脑,懂得如何适当调节学习和休息。复习功课时,几门课程交替学习,每门45—60分钟较为合适,休息10分钟,再复习另一门功课;2小时后要有20分钟的户外活动较为理想,呼吸新鲜空气、散步、练操等,使部分脑细胞得到休息,调节神经机能,提高大脑的反应;上午可学习4个小时,下午安排2个小时学习,1—2个小时的户外体育锻炼,晚饭后学习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个小时;每日睡眠保证9—个10小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人可能有所不同,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切记不要打疲劳战。
优等生会进行冲刺复习
俗话说得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虽然在平时,最后的冲刺也很重要。就好比一场长距离赛跑,即使领先了,最后的百米冲刺不好,同样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竞赛成绩。考试与赛跑很相似,其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选手的实力,赛场经验和技巧也很重要。所以,那种认为只要平时学得好,考试时就可以轻松的想法,就像最后百米放慢速度一样是很愚蠢的。
考试前,优等生除了要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全面复习外,还要安排一个考前冲刺复习。
优等生冲刺复习的特点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考试复习中去,让自己的活动在考前一切围绕着考试而进行。这并不是说优等生把一天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是以学习为核心来组织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休息,使学习活动比平时更有节奏。
考试冲刺复习时,优等生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优等生考前去强化记忆一些东西
如何才能在考试时顺利回想起来有用的信息呢?那就必须强化记忆这些信息,才能犹如探囊取物般便捷的效果。
在强化记忆这一环节中,优等生会根据考前时间的充足与否,选择相适应的方法。如果时间比较充足,就可以对需要记忆的材料进行分散记忆,即每天记忆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时间比较紧迫,则可以进行集中记忆,把大量的材料放在一天之内学习。
而且,优等生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会在复习完一遍之后,大约在8—9小时内进行第二次复习。因为在记忆后9小时,会遗忘的东西已经基本遗忘,其比重大约是记忆材料的三分之二。而第一次记忆后能够进入长时记忆的东西在9小时后也基本稳定下来。因此,要想记住大部分材料,就必须在9小时前,再补记一次,这样,就可基本上把9小时内遗忘的材料从短时记忆状态转化为长时记忆状态了。
如果你向优等生学习,在考试前一天把所有的知识都复习一遍,而在9小时内没有进行强化记忆的话,第二天,考试时,你就已经遗忘了三分之二,考试成绩自然不可能理想。但再作一次冲刺的话,即第二天起床后再作一次同样的复习,其效果将会令人吃惊。
方法二:优等生考前进行强化练习
对于像数学之类需要解答问题的学科,大量的考前练习是十分必需的。这样的练习可以巩固知识,并及时发现知识弱点,进行补救。
在考前宝贵的时间里,优等生不会去选择新的参考书,而是抓住课本和平时用过并认为有良好练习价值的参考书来加以练习。做题的过程中,他们要求自己用最快的速度,把课本上所有的练习都重做一遍。因为,课本才是最好的参考书,与考试内容和题型的相关性最高。
方法三:优等生考前彻底清理一次错题
优等生要在临考前还要做的是对作业和平时小测验中的错误要进行彻底清理。在平时的作业中,出现一些错误是难免的,重要的是在考试的时候不能再犯,在平时的复习中,优等生已经把这些错误在自己的《错误集》里进行了分析、改正和总结。所以在临考前优等生就要给自己容易犯错的方面敲个警钟,吸取教训,避免考试重犯。
优等生从这以上方面三管齐下后,再加上原本就扎实的基础,就基本具备了获得好的考试成绩的条件,如果考场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后,优等生想不取得好成绩都难!
优等生的考试方法
从小到大,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场考试,可谓是“久经考场”。可是,一场考试下来,常常有人感到遗憾。有的粗心大意,盲目轻“题”,先匆匆看了一下考题,感到容易,于是做题时不假思索,提笔疾书;做完后,不再检查,急于交卷。出考场时兴冲冲,对答案时灰溜溜,大错铸成,后悔莫及。有的对基础题匆忙作答,而用主要时间和精力去攻难题,结果基础题未能把握住,难题攻之不克,得不偿失。有的做题无计划,前松后紧、顾此失彼,先做难题、大题,后面做题的时间没有了,会做的题反而没有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反,看那些优等生,他们一副成竹在胸、稳坐钓鱼台的模样,神态自若,不慌不忙,按部就班,看来考场上答题得讲究方法。
一般地,优等生考试答题会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有计划地安排答卷
现在一般考试都是提前15分钟发卷,他们在拿到试卷之后,不会马上动笔,而是抓紧这个时间先大体浏览一下题目,主要是看看题目类型、数量以及掌握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个初步答卷计划。如语文考试,可先看一下作文题,然后在做基础知识考察、阅读部分的过程中也许可能想起什么材料,或许有助于作文。浏览之后则开始答题。最后应留10到15分钟检查答卷。
二是有序地答题
正常的试卷大多是基础题在前,综合题在后,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编排。优等生依照出题规律,答题时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进行。如果在中间遇到“卡壳”,不会停在那里“死抠”,浪费时间。
三是仔细地审题
优等生在审题上舍得花时间,在他们看来,把题目审清楚,就成功一半了。如果题没审清就草草作答,容易走上“歧路”,再回头想改,既影响情绪,时间也不允许,而欲速则不达。
拿出适当的时间来审题,既能防止出错,又节省时间。优等生所谓的审题包括不漏题,不看错题,审准题,看准全题的条件和要求。要有“咬文嚼字”的工夫,反复推敲。尤其对似曾相识题目,更要特别注意其细微差别。只看题的前半部分,就凭想当然作答很少不出错。如考作文有的人把《我的母校》看成《我的母亲》,《父辈》应写“父亲这一辈人”,而有的学生只写父亲单个人。这些都是没有把好审题这一关。
四是正确对待易题和难题
考试时,优等生会给自己提出一个要求:低档题不失分,中档题得高分,高档题(难题)每分必争。容易题,往往被轻视,不费思索,顺手写来,一做就错。所以有“容易题、容易错”的说法。题目对你容易,对别人来说也容易。难题做不出,容易使人气馁。不过,对你难,对人家也不见得易,也要有点“阿Q精神”,平衡心理,以免影响整场考试甚至下一科考试。遇上难题一时做不出来,要打上记号,留在最后做。试想一个易题做错,难题做不出的人,凭什么“出类拔萃”呢?
五是检查答卷的程序不可少
答卷做完后,要进行检查。因而必须抓紧时间答卷,空出检查时间。检查主要是检查题目是否有遗漏,答案是否正确。理科试卷有时要检查演算过程,文科试卷中表述题最好快速扫一遍,以防字句错误。由检查发现问题而及时纠正,补救得分的事,是屡见不鲜的。
六是保持卷面整洁
俗话说:“美味不能装在一只邋遢的盘子里”。无论谁都喜欢干净整洁的东西,评卷老师更是对一份卷面整洁的试卷由衷的喜欢,这既是对老师表示了一种尊重,更是博得良好印象的最直接的方式。
优等生能正确对待考试结果
考试之后,不要忙着对答案。
虽然失败,我曾努力。漫漫人生路就是上下求索的过程,失败了一次并不是什么大事,痛快接受、冷静分析、轻松谈论。使自己拥有应付如何一门考试的最佳心理状态。
榜上有名,春风得意。
“胜不骄,败不馁”,这才是健康的考试心态。
有了健康的心态,下一步就要认真分析考试结果,分析得正确与否,关系重大。
分析之前,假定这次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这样能够使分析错了的不良后果减小到最少。
第一步,想一想,这次考试自己满意不满意,对什么满意,又对哪些方面不满意。再想想,这次考试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例如:第一次考试、没有复习的考试……如果有这种特殊情况,那么这里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考得不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努力,我就不信下回我考不好的!
考得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一时侥幸,还得努力,看下次才是印证我的实力的时候!
如果一切正常就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自己是不是偏科了。这时应对弱项多加练习。
第三步,自己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导致的丢分。智力因素就要调整自己的方法,非智力因素就要端正自己的态度。
第四步,作下一步学习的计划。
第五步,认真修改自己的分析。
最后,看看自己在年级里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不要太在意,不过大幅度的下降就需要一些非常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