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王朝1
2764600000003

第3章 概述(2)

宣宗于宣德十年(1435年)病死,由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年号正统。此时朱祁镇刚9岁,因年幼不能秉政,由其祖母——太皇太后张氏掌权,任用元老阁臣“三杨”主持政务。当时,“三杨”等人德高望重,宦官尚不敢飞扬跋扈。因此,正统初年基本上继承了仁、宣时期的各项政策,社会经济得到了持续的发展。但英宗亲政之后,“三杨”等元老阁臣先后因故休职,朱祁镇宠用的宦官王振,对资望较浅的新任阁臣极为蔑视,渐渐地窃取了权力,从而严重地干预了朝政,以至于到了权倾朝野的地步。其时,皇帝称王振为“先生”,公侯勋戚则呼之为“翁父”,其他的朝臣更是望风罗拜。口含天宪的王振秉政专权,不遗余力地网罗亲信,广收贿赂,以其控制的锦衣卫,迫害那些曾经弹劾过他或对自己表示蔑视的大臣。朝政在王振的把持下,政治日趋腐败,君臣之情不通,土木工程繁兴,宫廷糜费滋甚,财政危机日益深重,国内用兵连年,从而拉开了明代中叶国势衰颓的序幕。

与此同时,社会上的各种矛盾也逐渐激化。特别是在皇室、勋戚和官绅的肆意兼并下,土地集中的问题日益突出。稍后的一首无名氏《醉太平》小曲这样写道:

夺泥燕口,

削铁针头,

刮金佛面细搜求,

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

鹭鸶腿上劈精肉,

蚊子腹内刳脂油,

亏老先生下得手!

从燕子口中夺泥,从针尖上削下铁来,从泥塑木雕的佛面上刮下金粉,在鹌鹑的嗉子里找寻豌豆,在腿长细瘦的鹭鸶腿上割下瘦肉,在蚊子的肚子里挖出油脂。暗谕地主官僚侵占农民的土地,封建政府又加重赋役剥削,他们无尽无休地剥削平民百姓,真是贪得无厌!这些,都强烈地激化了社会矛盾,于是,流民问题日趋严重,农民造反此起彼伏。

随着政治上的腐败,卫所军制遭到破坏,边防空虚,武备废弛,周边少数民族跃跃欲试,不断骚扰内地。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部也先举兵南下。朝议抗御,虽然群臣反对英宗亲征,但王振却挟持英宗率军征战。结果,数十万大军于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东南)惨败,英宗被俘,王振则死于乱军之中,随驾从征的五十余名将校全部战死。也先押着明军的二十余万匹骡马和所有的器械辎重,拥着英宗皇帝,得意洋洋地退兵北去。此次战役,史称“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使明朝政府经历了严重的危机,也被视为明中叶的肇始。为了挫败也先的政治讹诈,兵部左侍郎于谦果断地拥立朱祁钰为帝,即代宗(年号景泰)。此后,在于谦的主持下,明朝政府积极更新内政,诛杀王振余党,招募民兵,檄调各路援军,加强战备。在随后的北京保卫战中,于谦率都城军民奋起抵抗,血战5日,终于打败了兵临城下的也先军队,迫使后者狼狈退军,并送回了英宗,从而使明朝得以化险为夷,摆脱困境。

英宗回朝后,被禁锢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徐有贞勾结宦官曹吉祥、武将石亨等人,乘代宗皇帝病危之际,拥立英宗复辟。史称“夺门之变”(亦称“南宫复辟”)。政变之后,于谦因拥立代宗皇帝而成为皇位争夺的牺牲品。

英宗复辟之后,年号改为“天顺”。他并没有汲取正统年间宦官专权的教训。仍然一意孤行,宦官权势恶性膨胀,使得政局日趋窳坏。天顺八年(1464年),英宗病死,太子朱见深即皇帝位,以第二年为成化元年(1465年),此即明宪宗。宪宗登位时年仅18岁,却宠爱比他大得多的万贵妃。当时,中官太监、方士妖僧,皆以结欢万氏为进身之阶。宪宗在位共23年,长年蛰居深宫,耽于逸乐,仅在成化十年(1474年)召见过大臣一次。平日里重用宦官和奸佞,造成了“朝多秕政”的局面。在此种情势下,朝中结党营私的奸佞,把持朝政,宦官的势力日益膨胀,从而加深了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当时,宦官汪直专权,口衔天宪,作威作福。有个名叫阿丑的小宦官,工于俳优,某日于明宪宗面前扮作醉汉,撒泼骂街。有人告诉他皇帝来了,但他却谩骂如故,而当告诉他汪太监来了时,他却马上撒腿避走,并口称“今人但知汪太监也”。故而当时有“只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的说法——宪宗朝皇权旁落的情形,于此可见一斑。在这一时期,土地兼并问题更加严重,皇室、勋戚、中官等开始大量设置庄田,流民数量有增无减,平民流亡成为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其中,仅荆襄地区的流民就达一二百万户。他们中有的铤而走险,终于酿成了规模宏大的荆襄流民起义。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宪宗去世,18岁的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即为明孝宗,年号弘治。孝宗励精图治,锐意推行政治上的改良,勤于政事,注意节俭,与民休息,斥逐奸邪势力,抑制勋戚、中官等权豪近幸,从而削弱了英宗、宪宗时期太监专权乱政的现象。他任用正直、练达之士,广开言路,以虚心纳谏的态度,鼓励朝野人士敢言直谏。孝宗在位共18年,旧史上对其多有誉语。有的甚至将他和汉文帝、宋仁宗相提并论。还有的说,明代皇帝中,除太祖、成祖之外,只有仁宗、宣宗和孝宗还值得称道。故而对明孝宗冠以“中兴之令主”的称号。的确,弘治年间是明代中叶政治上一个相对稳定的重要时期,称之为“弘治中兴”,实在不无几分道理。

然而,好景不长,这种“中兴”气象随着孝宗的去世很快就消失了。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孝宗死去,朱厚照即皇帝位,以次年为正德元年(1506年)。为明武宗,开始了长达16年的腐朽统治。

武宗在明代诸帝中以腐朽荒唐著称。其人“嗜酒而荒其志,好勇而轻其身”,整日不问政事,宠信太监,亲近佞臣。这位荒淫无道的昏君,游幸无度,穷奢极欲。在位16年,一次也没有召见过大臣。还嫌宫中生活单调,多次外出巡游,沿途抢掠妇女,纵情于声色犬马,大权则落入司礼监太监刘瑾之手。当时,刘瑾权势煊赫,人称“刘皇帝”。他所提督的特务机关内行厂以及东、西二厂,专制骄横,残酷勒索,陷害忠良,凌辱百姓,形成了黑暗不堪的恐怖统治,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刘瑾的专权在明代宦官中相当出名,这使得本已十分严重的宦官专政局势进一步恶化,朝政更趋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愈来愈多。据统计,自正统迄至正德年间,其中尤以正统末年、成化前期和正德时期最为集中。前后相继爆发了叶宗留、邓茂七、刘通、李原和刘六、刘七起义。与此同时,周边的鞑靼、瓦剌军事势力也屡扰边关,侵入长城以内,对国家的安危构成了威胁,使得明朝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