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2771100000008

第8章 犹太家庭的生活教育课(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一定要亲自去做。哪怕你完成得没有别人好,那终归也是你自己的劳动成果。只有一次一次的不好,才能换来以后的完善。如果总是依赖别人,那么你的一生将始终与贫穷和低声下气为伴。

“自己的事情一定要亲自去做。哪怕你完成得没有别人好,那终归也是你自己的劳动成果。只有一次一次的不好,才能换来以后的完善。如果总是依赖别人,那么你的一生将始终与贫穷和低声下气为伴。”犹太人常常这样教育孩子。在他们看来,孩子有了自己的能力和地位后,与家人和社会的沟通才会变得更容易,才更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有一个犹太商人有两个儿子。父亲宠爱大儿子,他想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留给他。但是母亲很可怜小儿子,她请求丈夫先不要宣布分财产的事。她想找个办法让两个儿子分得平均一些。商人听从了妻子的劝告,暂时没有宣布分财产的决定。

有一天,母亲坐在窗前哭泣,一位过路人看见了,就走上前来,问她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她说:“我怎么能不伤心呢?对我来说,两个儿子都一样亲,可是我的丈夫却想把全部财产留给大儿子,而小儿子什么也得不到。在我还没想出帮助小儿子的办法以前,我请求丈夫先不要向儿子们宣布他的决定,但是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这个烦恼。”过路人说:“你的烦恼其实很容易解决。你只管让丈夫向两个儿子宣布,大儿子将得到全部财产,小儿子什么也得不到。但以后他们将各得其所。”小儿子一听说自己什么也得不到,就离开家到耶路撒冷去谋生了。他在那里学会了许多手艺,增长了知识。而大儿子一直依赖父亲生活,什么也不学,因为他知道,他是富有的。父亲去世后,大儿子什么都不会干,最后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花光了;而小儿子却在外面学会了挣钱的本事,变得富裕起来。

实际上,在不少发达国家,对在校学习的孩子要求也是非常“刻薄”的。在日本,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做家教,在商店售货或照顾老人等,以此挣钱交学费及零用。美国人一贯教育孩子自主自立,七八岁的小孩就成了“小商人”,出售他们的“商品”来挣零用钱。美国中学生有个口号:“要花钱自己挣。”每逢假期,他们就成了打工族,自食其力。

现代家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相对优越,许多事情都由大人包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免不了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以后孩子参与社会竞争是十分不利的。为人父母者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家长应该让孩子成长为一棵独立支撑、独当一面的大树,而不是靠大树遮风挡雨的、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脆弱小草。

有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等到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了,小男孩一下子挣脱开了妈妈的手,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当他爬上两个台阶时,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看一眼妈妈,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看了看,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但他最终爬上去了。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在他那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他的母亲便是南希·汉克斯。

不言而喻,人的一生有无数级台阶——学习、工作和生活。父母如何教育孩子面对和攀登这些人生的台阶呢?是牵着手、搀扶着上,还是抱着上?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答案。显而易见,如果家长牵着、搀扶着孩子,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常常把父母当成拐棍而难以自立。如果家长抱着孩子上台阶,把孩子揽在襁褓里,那么,孩子就会成为“被抱大的一代”,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更难立足于社会。平时,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上学接送,晚上陪读,甚至考上大学父母还要跟着做“保姆”。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又得父母跑单位,当“职介”……这样,孩子是很难自立大有作为的。

犹太父母认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让孩子吃点苦,有“台阶”让他自己爬。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一鼓作气”,攀上光辉的顶点。

劳动教育从两岁开始

无论孩子是聪明早慧还是大器晚成,他们所取得的成绩都和环境有直接的影响,他们所受的教育也与个人是否勤奋努力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对于今后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从前,在犹太的一个城镇里住着一个人。这个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自己又无一技之长,没有谋生的手段,每天只有靠在城里乞讨度日,生活十分困窘。那时的城市又不大,他天天走的都是那几条街巷,讨的总是那几户人家。开始,人们出于一种同情心,还给他一点残菜剩饭。时间长了以后,人们就觉得他来的次数太多了,令人生厌,于是谁也不愿意再给他一些食物了。为此,他只有忍饥挨饿的份儿了。

恰在此时,有个马医因活太多,忙不过来,需要找一个帮手。这个乞丐便主动找上门去,请求在马厩里给马医打打杂工,以此换取一日三餐。这样,他再也不用沿街乞讨,晚上也不必漂泊流浪了。安定的生活使他的日子变得充实起来,他干活也格外卖力。可是,又有人在一旁取笑他了:“马医本来就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职业,而你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就去给马医打杂、当下手,这不是你的莫大的耻辱吗?”这个昔日的乞丐平静地回答:“依我看,天下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寄生虫,靠乞讨度日。过去,我为了活命,连讨饭都不感到羞耻;如今能帮马医干活,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这又怎么能说是耻辱呢?”

故事中这个人的生活态度是正确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自食其力好。

犹太人认为,只有精明和勤奋的人才能有所建树。因此他们把培养孩子爱劳动作为孩子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当作早期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利用幼儿期这个人类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多种多样的劳动中获得全面发展。他们让孩子从小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增强他们动手做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犹太父母还会培养他们为大家做事的良好意识。

一个犹太家长这样讲道:

“我有七个孩子,家里条件很优越,但为了给孩子更多机会学习各种劳动技能,每年我都要在夏季带孩子到山里去住一段时间,让他们过山里人的生活:喂牛、砍柴、挖水渠、给牛建围栏、给马洗澡。我每天要给他们布置劳动任务,每个人分配不同的工作,让大一点的孩子挖水渠、建牛栏,让小一点的孩子照顾比他更小的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内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学会并懂得如何战胜困难。孩子们从山里回来后多了许多生活经验,认识了各种植物,他们比其他孩子知道的多,还会把山里劳动学会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到学习中去。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不怕吃苦了。我的七个孩子都已读完大学工作了,从他们的成长看,我认为我带他们在山里生活的经历对他们有着积极的影响。”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应该培养他们为大家做事的良好意识,这样既可以促使孩子神经系统、骨骼、肌肉及各部分器官都得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社会公德。所以,要利用幼儿期这个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多种多样的劳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犹太父母重视早期劳动教育通常有以下三个层面:

首先,固定劳动岗位。给孩子确定一个长期固定的劳动岗位,如洗碗、铺自己的床等,并规定具体的标准。完成得好给予一定的奖励。有意逃避劳动的,与孩子交谈,了解其心理状况,视具体情况加以解决。

其次,随时教授孩子劳动技能。孩子做事常常会越帮越忙,比如洗碗反而打破了碗等,这时不应责备,更不要由此叫停,而应教给他一些技巧。

再次,选择劳动岗位应有的放矢。这里有两个原则值得借鉴:一是“推进”,孩子有哪方面长处,可以为他选择相关联的劳动活动。如孩子喜欢看母亲做菜,家长可以让孩子试试手。二是“弥补”,孩子有哪方面弱点,则可以选择一些对他弱点进行锻炼的劳动活动。如孩子胆小羞涩,就可以安排让孩子上街购物等。

犹太人认为,无论孩子是聪明早慧还是大器晚成,他们所取得的成绩都和环境有直接的影响,他们所受的教育也与个人是否勤奋努力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对于今后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多思考更安全

犹太人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思考敏于行。他们就是这样教育其子女的。

孩子的年龄小,在这个充满迷惑的世界里容易由于无知而受到伤害,因此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需要与一些敏感的、有责任感的、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成人在一起,才能机智地逃避生活中遇到的灾难。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太多,孩子将很难有机会发展独立性,他们会更多地依靠父母告诉他们该做什么、如何做以及什么时候做、怎么做。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一些孩子不管做什么事之前,总是不能离开父母的眼神或指导,这样怎么能真正地敢于尝试,掌握做事的技能呢?

古埃及有一位将军,曾经降服了一个叫科西亚的山贼作他的侍卫。科西亚力大无穷,可惜生性粗心大意,不大用头脑。这一天,将军骑马,科西亚步行,两人来到一片树荫下休息。见树下有一群蚂蚁在爬,将军便对科西亚说:“科西亚,你打这些蚂蚁看看。”科西亚伸出拳头,第一次用力,地面凹进一块,蚂蚁却没事;再用力,痛得哇哇大叫,蚂蚁还是若无其事。科西亚眼见小小蚂蚁都打不死,急得满面通红。将军说:“看我的。”只见他伸出食指,轻轻一揉,蚂蚁一下死了好几只。科西亚看得目瞪口呆,将军便对他说:“有很大的勇气和力量,还要懂得运用谋略和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做大事、成大器。”

做事情若靠蛮力,而不懂得运用技巧,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就好比打棒球,你本来具有能打出全垒打的力气,但假如你不用心选球、不晓得用正确的姿势来挥棒的话,往往就会失误。

通常,在婴幼儿时期,成人总是容易把自己放在发号施令的位置上,一会儿让孩子干这个,一会儿指使孩子干那个。对孩子来说,玩什么、怎么玩似乎都被大人限制住了,孩子自身的主动性思考常常无从体现。因而父母在培养孩子做事能力之前最重要的在于训练孩子学会自己独立的思考。父母怎么在做事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呢?犹太家长的做法值得借鉴:

(1)分享孩子做事的快乐。良好的情绪情感是促进孩子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孩子分享做事的快乐,能够使孩子经常处于正常的情绪中,并且增加他做事的热情和积极性。譬如当孩子即使做成一件很小的事时,爸爸妈妈都会真诚地邀请孩子展示一下,或者和孩子一起重新体验一遍他做事的过程。这种情绪将极大地丰盈孩子做事的激情。

(2)父母要学会平衡自己的权威和孩子自主之间的关系。比如妈妈在洗衣服的时候,孩子也想凑凑热闹,在旁边转来转去,试图“混水摸鱼”,这时妈妈不要怕麻烦或担心孩子弄湿衣服,可以拿一块小手巾给孩子,问孩子:“手巾该怎么洗啊?”有意识地让孩子用行动或语言来展示一下,这样孩子就会细心观察、模仿学习,产生思考的兴趣。

(3)多鼓励孩子的探究行为。孩子的探究行为是一种主动的适应性行为。由于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内在兴趣,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用于探索的时间逐渐延长,在这种情形下,父母千万不要急于让孩子做自己认为有用的活动。其实孩子此时正是处于发挥想像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时候。

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总是在无意识地深化自己对世界的认识,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经验和知识系统,并从中抽象出一定的规律和模式,进而增强自己的做事能力。所以,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学会做事,要像犹太家长那样,从锻炼孩子学会思考开始。

为孩子的谎言保守秘密

不要将大人的生气与自责投射到孩子身上,打骂他们,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反而失去教育他们的机会。每个人都会说谎,因此不必太责备孩子的行为,给他们留一些空间,且适宜地给予关心和协助,相信孩子会成为你所期望的那种人。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善的过程。父母要培养孩子能够反省自己错误的能力,这比父母或他人指出其错误再改正,效果更好。

孩子说谎常常令父母感到头痛,遇到孩子说谎时,有的家长是反应敏感,好像孩子犯下了滔天大罪;有的家长则会相当自责,认为自己的管教方式不对;也有的家长似乎不去注意这个问题,反而让孩子不知道说话的分寸。

精明的犹太家长是怎么做的呢?他们经常给孩子们讲述犹太拉比和世界各国成功人士诚实的故事,与孩子一起面对这样的问题,帮助孩子找到比说谎更好的方式,去解决遇到的困难。

列宁八岁的时候,有一次母亲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带孩子们到阿尼亚姑妈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列宁,一不留神就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没有其他人看见。后来,姑妈阿尼亚问孩子们:“花瓶是谁打碎的?”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而小列宁因为害怕说出花瓶是自己打碎的,而遭到姑妈的责骂,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其实,母亲已经猜到花瓶是顽皮的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性情好动、热烈,曾经损坏过其他物品。

应该怎样解决列宁隐瞒真相的问题呢?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揭穿并惩罚他。这样,父母和孩子都可立即“如释重负”,但是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并没有这样做。她认为,重要的是儿子犯错误后是否对自己的不诚实行为有所认识,要针对孩子的心理和思想状况启发他的觉悟。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回到家中一直对这件事保持沉默,等待着儿子从良心中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她敏感地意识到,小列宁正受着良心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