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世光是1995年到南京投资的,他注意到当时南京的饮食、休闲很火爆,便多次去消费,了解他们的消费结构。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这个行业,因为他感到消费热点不一定是投资热点,往往市场越火,投资越要谨慎。然后,他计划开办租房中介公司,这时他注意到办公楼不仅难租到,而且价格也高。于是,他改变计划,决定投资开发中低档的商务中心。这一招果然击中市场要害,他的诺亚商务中心建成后,由于市场定位准确,出租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与此相对应的是,南京大量高档写字楼因为租金太贵而闲置。
看准了就大胆去做
王招富是温州第二代创业者的代表人物。1981年从乐清芙蓉中学毕业后,王招富就进入了乐清白龙山林场工作,当时他只有17岁。两年后王招富开始到外地另谋出路。1986年,王招富和妻子到郑州振兴商场租了一个柜台,经营服装生意,第一年由于没有进行细致的成本预算和及时捕捉到郑州消费市场动态等诸多因素,生意亏损了。夫妻俩没有气馁,逆流而上,凭着温州人敢想敢干的精神,第二年就改为自产自销的方式,夫妻俩起早摸黑,省吃俭用,自办了服装加工厂,终于积累了一部分资金。
1994年,王招富发现敦睦路一带商业基础很差,没有商店,但是这一带的人流量却非常巨大,他看中了这里的市场发展潜力,就租用了这些地,合资建起了几间店面,经营他最得心应手的服装生意。事实证明了王招富眼光的独到。不久,这一带发展成为郑州最大的服装市场,服装不但在河南省销售,并且扩大到周边的几个省份。对当初这一决定,王招富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做生意,眼光要准,看准了就要大胆去做。
李嘉诚的成功也是取决于他敏锐的投资眼光。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在产品外销中发现,欧美市场兴起了塑料花热潮,便迅速转产塑料花,结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接着,他以敏捷的目光发现地产业将前途无量,于是毅然转变经营方向,开始从事房地产。他敏锐的眼光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使他在短短十几年里发展成为香港地产界的超级巨富。
目光长远才能赢得未来,人和人之间之所以有差距,就是因为眼光不同。所谓富人,就是因为他们的眼光比我们看得更长远。
摆脱贫穷命运,远离平庸的生活,立志开放视野就是你成功的起点。
6.富翁总能看到世界的需求
许多创富成功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财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决定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因素,就是发现财富的眼光。
我只要一把泥土
三个年轻人一同结伴外出,寻找发财的机会。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他们发现了一种又红又大、味道香甜的苹果。由于地处山区,信息、交通等都不发达,这种优质苹果仅在当地销售,售价非常便宜。
第一个年轻人立刻倾其所有,购买了10吨最好的苹果,运回家乡,以比原价高两倍的价格出售。这样往返数次,他成了家乡第一个万元户。
第二个年轻人用了一半的钱,购买了100棵最好的苹果苗运回家乡,承包了一片山,把果苗栽种了。整整3年时间,他精心看护果树,浇水灌溉,没有一分钱的收入。
第三个年轻人找到果园的主人,用手指指着果树下面,说:“我想买些泥土。”主人一愣,接着摇摇头说:“不,泥土不能卖。卖了还怎么长果树?”
他弯腰在地上捧起满满一把泥土,恳求说:“我只要这一把,请你卖给我吧,要多少钱都行!”
主人看着他,笑了:“好吧,你给一块钱拿走吧。”
他带着这把泥土返回家乡,把泥土送到农业科技研究所,化验分析出泥土的各种成分、湿度等。接着,他承包了一片荒山,用整整3年的时间,开垦、培育出与那把泥土一样的土壤。然后,他在上面栽种了苹果树苗。
现在,10年过去了,这三位结伴外出寻求发财机会的年轻人命运迥然不同。第一位购苹果的年轻人现在每年依然还要购买苹果运回来销售,但是因为当地信息和交通已经很发达,竞争者太多,所以赚的钱越来越少,有时甚至不赚钱反而赔钱。
第二位购买树苗的年轻人早已拥有自己的果园,因为土壤的不同,长出来的苹果有些逊色,但是仍然可以赚到相当的利润。
第三位购买泥土的年轻人,他种植的苹果果大味美,和山区的苹果不相上下,每年秋天引来无数购买者,总能卖到最好的价格。
《红顶商人——胡雪岩》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拥有一县的眼光,那你可以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拥有一省的眼光,你就可以做一省的生意;如果你拥有天下的眼光,那你可以做天下的生意。”也有人这样说:“瑞士人卖的是智慧和技术,美国人卖的是脑子里想出来的东西,日本人卖的是手里做出来的东西,中国人卖的则是地里产出来的东西。”
虽说这些话有失偏颇,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经营眼光,往往决定你的生意能够做多大;赚钱方式,往往决定了你拥有财富的多少。
20世纪80年代——卖家电成就无数城市富裕阶层,直到越来越多的人来争这块蛋糕,您才发现痛失机会!
20世纪90年代——高科技产品能获得可观利润,电脑经销商成为科技新贵,直到利润一再摊薄,您也没有赶上!
21世纪初——手机开始普及,带来经销商功成名就;您还没入门,发现阶梯性的繁荣已经过去了,您又一次错过!
常常有这样的人,当他看到别人取得成功时,总是后悔不已地说:“我原来也想到了,只可惜我没有像他那么去做。”
成大事靠什么
有位记者曾同老演员查尔斯·科伯恩进行过—次交谈。记者问的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一个人如果想在生活中成大事,需要的是什么?大脑?精力?还是教育?
查尔斯·科伯恩摇摇头,“这些东西都可以帮助你成大事。但是我觉得有一件事甚至更为重要,那就是:看准时机。”
“这个时机,”他接着说,“就是行动——或者按兵不动,说话——或是缄默不语的时机。在舞台上,每个演员都知道,把握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我相信在生活中它也是个关键。如果你掌握了审时度势的艺术,在你的婚姻、工作以及你与他人的关系上,就不必去追求幸福和成大事,它们会自动找上门来的!”
这位老演员的话是正确的。如果你能学会在时机来临时识别它,在时机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动,生活中的问题就会变得大大简化了。那些反复遭受挫折的人经常会对毫不留情的、不怀好意的世界感到泄气,他们几乎永远意识不到: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了恰当的努力,但却在不恰当的时机放弃了。
要想捕捉成功的机遇,就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看准时机,如果没有眼光,即使金子在眼前也如同石头。
7.视野开阔才能实现创业梦
创业只有两条路:一、推陈出新,二、填补空白。而想领先于人有一条捷径可走:看清发达国家的做法。聪明机灵的人总是会先富起来。
几年前红火一时的湖南卫视的一些节目不就是在模仿凤凰卫视的同类节目吗?
再看央视的一些“推新人”的节目,是不是也在模仿海外的流行节目呢?
还有当当网、卓越网卖书难道不是受美国最大在线书店的灵感吗?百度的搜索和网易的邮箱难道不也是受到了美国的google、yahoo和hotmail的启示而看到了中国市场的空缺吗?
再者,百货出售由柜台改成超市难道不是海外发达城市商业模式的克隆吗?
成功的学习者
在保险领域里,泰康人寿的董事长陈东升特别令人瞩目,在成功创办全国第一家股份制拍卖行后,他又领导创办了泰康人寿,成为《保险法》颁布后诞生的第一批专业寿险公司,组建6年,连续4年赢利,创下多项第一,他的著名理论是:“最好的创新就是率先模仿。”
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担任副总编的陈东升,一直就喜欢研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在一个极偶然的机会,陈东升听说国家将要鼓励发展寿险业,嗅觉敏锐的陈东升察觉到他的机会来了。
在看到消息的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了王府井书店,因为那个时候中国人对于“保险”这个词还比较陌生,要想了解保险知识只能找书本学习。但那时的保险书寥寥无几,所以只要是保险书他都买回来,认认真真地读,仔仔细细地研究。
学习了一个月后,陈东升向中国人民银行递上了专业寿险牌照的申请。
4年后的1996年8月,泰康终于获准成为《保险法》颁布后的中国第一批股份制保险公司。泰康,我国夏商时代一个皇帝的年号,是“国泰民康”的意思,陈东升为他的新公司选中了这个名字。而此时陈东升掌管的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正如日中天。这是陈东升下海后创办的第一家公司,在业内被誉为中国首家与国际接轨的拍卖行。但陈东升决定放弃成功,从零开始。
在陈东升眼里,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金融业更具挑战性。尽管怀揣着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的文凭,尽管嘉德拍卖有限公司三年的创业历程已经使他从一个学者成功地转型为了一个商人,但在保险业的大门口,1996年的陈东升还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陈东升决定寻找一条捷径,把国外保险巨头数百年积累的先进做法照搬过来。因为他看到社会上很多人把违背规律、按照自己的意志办事标榜为创新,而到最后大多是头破血流,这样的案例太多了。所以,他决定老老实实地照葫芦画瓢,照最好的葫芦画。
就这样,短短五年的时间,陈东升先后走访了21个世界顶级的跨国保险金融集团。大到公司架构、营销模式、高级管理人才,小到公司的装修风格、服务设施等等,都被陈东升从国外带了回来。
陈东升是一个成功的学习者,“率先模仿”也让泰康人寿站在了高起点上。2002年4月,陈东升一举打破保险业“一张保单只能保一人”的传统做法,率先在全国推出“一张保全家”的组合式保单系列。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这项产品的保费收入就突破了2200万元,陈东升也忙碌地奔走在全国各大城市之间。在当年11月底,保费终于突破50亿元,完全是上一年收入的3倍。这也标志着泰康人寿彻底地和一个小型寿险公司告别了。
创新就是率先模仿,这句话在陈平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宅急送”的成功启示
1990年,刚到日本留学的陈平被满大街的“宅急便”古怪车型吸引住了。他打听得知,这是被日本人称为“飞腿”的快运公司运输车。后来,陈平请“宅急便”送了一次货,这使他对其有了进一步了解。他决定将这种中国内地没有的快速送货服务移植到北京。
1994年1月,陈平的“宅急送”公司在北京成立——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7名员工、3辆车。其服务口号就是:只要一个电话,一切不用牵挂!
但是,虽然服务口号很响亮,可“宅急送”开张两天却没有接到一笔生意。第三天,陈平坐不住了,把司机和车赶上马路“扫街”,陈平决定沿街找生意。说来凑巧,他们“扫街”的时候还真接到了一笔生意:一个过路人把他们的货车当成了中巴车,要乘车到亚运村去。无奈,陈平只好接了这笔不合法的小生意,也从中赚到了开张以来的第一笔钱。
接下来的日子,陈平的“宅急送”为了生存,什么活都接——代人取衣服、修冰箱、送烤鸭、接小孩、换煤气……
或许由于“宅急送”的经营理念打动了市民,渐渐地,“宅急送”的业务量越来越多。“宅急送”开始向全国拓展。从1998年在上海成立分公司起到现在,“宅急送”在全国开设了40多家分公司和营业网点。
陈平说:“可口可乐虽然只是一个卖汽水的,但也可以卖到世界500强的前几名,超过那些造飞机、造汽车的公司。我只帮人送货,也一样能做大。”
如今,“宅急送”的总资产已达1.5亿元。
有时候,创新真的就是率先模仿。当然,这并不是有意贬低我们的创新愿望和信心,也不是否认我们在个别领域的创新能力。但是必须承认,在很多方面我们确实同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因此,模仿也没有什么丢人的,至少在目前还没有能力全面实现自力创新的时候,追随学习也不失为一种进步的方法。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多出去走走看看,看看人家正在搞什么,这样,我们的视野开阔了,自然创业也就容易的多了,成功的几率也就大了。
8.拥有国际化视野
在国际化时代,国际视野就是人生开放必不可少的成功要素。只有拥有国际化的视野,才能够对时代发展、国家政策、市场行业、周围环境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敏感度,进而才能够更好地规划人生、把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