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2772100000006

第6章 捭阖术(5)

刘裕内心本是反对桓玄的,但口头上却回答说:“楚王是宣武(桓温)的儿子,若论勋德,可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啦!晋朝廷早就衰微不堪了,谁眼里还有他们?楚王如果接受禅让,那真是上应天命,下顺人情,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桓谦听后,很高兴地说:“既然你说是可以的,那当然是很可以的了。”

桓谦的问话,刘裕很清楚实是对他进行试探。

元兴二年(403)十二月,桓玄篡位称帝,把司马德宗遣送到了寻阳。刘裕跟随桓玄的堂兄桓修到建康朝见桓玄。桓玄的妻子刘氏对桓玄说:“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怕是不会甘心久居人下的,我看你还是早点把他除掉为好。”但桓玄不同意,说:“我正想怎样扫荡中原呢,除刘裕没有谁能担负得起那样重大的任务。等到关、陇地区平定以后,再另作打算吧。”

桓修在建康呆了一段时间以后,决定返回京口(今江苏镇江)。刘裕借口伤痛,不能走路,改由水路坐船,而没有与桓修同行。在船上,他与何无忌、刘毅、孟昶、诸葛长民等共同密谋,策划好了反对桓玄的整套行动计划。

元兴三年(404)二月,刘裕以外出游猎为名,率领何无忌、檀道济等二十七人和自愿跟随他们起事的一百余人,在一天早晨,待城门打开后,即冲进了京口,以出其不意地突然袭击,杀掉了桓修。与此同时,刘毅等人也杀掉了坐镇广陵(今江苏扬州)的征虏将军、青州刺史桓弘(桓修的弟弟)。桓玄这才认识到刘裕是心腹大患,可已经晚了,他的军队一触即溃,根本不是刘裕的对手。桓玄坐船往南奔逃到寻阳,挟持司马德宗去了江陵,最后被人杀死。刘裕建立了刘宋王朝。

刘裕胸怀大志,当然不会甘居桓玄之下。他在时机尚未成熟时先保持低调,不透露自己的意图,尽量不引人怀疑,为的是一击成功。

三国时的司马懿也用了同样的方法,他采用装病的方式蒙骗曹爽,使他放松戒备,趁曹爽出外打猎的机会,司马懿父子突然袭击,端了他的老窝,稍后夺取了兵权,曹爽后来被斩首。

深藏不露是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它会减少遭到别人暗算或报复的机会。如果别人根本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或准备干什么,别人怎么攻击你?如果你不说让人讨厌的话,别人怎么会报复你呢?古人说:“三缄其口”,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妄言妄语。“祸从口出”,也从反面说明了这个道理。一个干大事业的人怎么会没有秘密,怎么能不守秘密,随便相信人,授人以口实,受制于别人呢?

管理学上有一个“塔马拉效应”,塔马拉是捷克雷达专家弗·佩赫发明的一种雷达,它与其他雷达的最大不同是不发射信号而只接收信号,故不会被敌方反雷达装置发现。

这一理论常用来指导商务谈判。在同对方的谈判中,要把自己的目标隐蔽起来,把一些次要的问题渲染成很重要的问题,而让对方多占些便宜,你也表示很“勉强”地让步。

这一策略在于把对方的注意力用在我方不甚感兴趣的地方,使对方增加满足感。这是谈判中常常使用的重要策略之一,它能使我方与对方保持良好的关系,在谋得我方利益的同时,使对方也感到最大的满足。

如:我方得知对方最注重的是价格,而我方最关心的是交货时间,那么我们进攻的方向可以是支付条件问题,这样,就可以把对方的注意力引开到次要问题上,以实现我方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这种策略如果运用得很熟练,对方是很难反攻的,它可以成为影响谈判的积极因素,而不必冒重大的风险。

说是扮猪吃虎也好,韬光养晦也罢,这一战略可谓商场中的奇兵,它确实有助于隐藏自身实力,从而给对手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明朝时,周忱以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周忱有个习惯,随身带一个小本,将每日之事细细记下,连天气、地势、人情、风物都不遗漏。

某日,某县乡民来报,说送粮船遭风沉江,要求免除粮税。周忱问他是哪日哪时,刮的是何风。船民随口应答。周忱翻开日记本一看,惊堂木一拍,大喝:“撒谎!”说出那天那时是刮北风,顺风驶船,怎能翻船?且风又不大。直把那船民吓得叩头求饶,道出撒谎原因。

“周密贵微”除了加强保密之外,还应该在“微”字上下功夫。看似微小细琐之事,你若留心,说不定会派上大用场。

宋高宗建炎年间,金国粘没喝率军南进,宋军溃败,驻在扬州的宋高宗仓皇南逃。

过长江时,皇室侍卫眼见就要远离家乡,很多人不愿走。于是谣言四起,军心动摇。大臣吕颐浩见状,忙以君臣大礼晓喻侍卫,又许下好处:“凡护驾上船的人,一律晋升五级。届时在大家签名上盖官印为凭,到江南后兑现。”大家听后,慢慢安静下来,相继护卫宋高宗上船南渡。吕颐浩让大家各自签名,他往上盖官印。盖印时,吕颐浩将那些带头闹事的人倒过来盖印,协从者正过来盖印。到达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众人前去领赏时,吕颐浩根据印的倒或正,或赏或罚,或升官或查办,一个也没有冤屈。

控制别人,也要注意在微密处用手脚,做得既秘密不被人觉察,自己又十分明白,胸中有数。【现代应用】

白花油守司品牌

白花油企业的创业者颜玉莹原是做糖果、面包等小生意的。结婚后妻子刘氏从娘家带来一则祖传秘方白花油,这种药油由薄荷脑、冬季绿油、桉叶油、熏衣草和樟脑等天然草药配制而成。主治肚痛、感冒鼻塞、防治蚊虫叮咬等小毛病。原本这自制药只是家用,因药效特好,亲朋好友纷纷来讨用。有鉴于此,颜玉莹突发灵感,决定试销白花油。

为了打开白花油销路,使白花油家喻户晓,颜玉莹用出奇制胜的手法大肆进行宣传。他亲自和伙伴们一起,到港九新界每个角落张贴街头广告,或钉上铸有白花油字样的铁皮商标以广招顾客。后来他又想法子把铁皮商标钉在流动船只上,以吸引市民注意,而每月付给船主的广告费仅一元或几角就够了。这种广告费用少,收效大。他最成功的一次宣传,也许要算1953年在香港的义卖救灾运动中,因捐钱最多而摘取慈善桂冠,因此,白花油销路直线上升。为了长期吸引人们使用白花油,他还在香港开设了白花油慈善会有限公司。凡报名成为会员的,只要每月购买一瓶白花油,此人去世后,其遗产继承人便可以领取一笔可观的抚恤金。这种做法很吸引人,该慈善会吸收会员最多时达一万人。白花油的声誉也随之兴起,变得家喻户晓。

白花油所以能够长销不衰,除效果好、宣传有力外,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该企业从开创至今,60年来它的配方成分始终没变,就连它的玻璃瓶子的设计和外壳包装也一成不变。颜玉莹认为,一种为消费者欢迎的商品形象,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经营才建立起来的,它的包装形象已深入用户脑中,不应轻易改动。一种药能够风行几十年,是经过了用户的考验,认为确实有效才能生存下来。既然它已被用户所接受,贸然更改成分肯定是不明智的。

哈默柔招创品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节约粮食,美国政府禁止酿酒。极具经营头脑的哈默已算计到:威士忌必定成为缺门货。行情看准后,他急忙买下了美国酿酒厂的股票6000股,此时每股的价格几十美元。他向酒厂提出,用酒作股息付给他。酒厂老板自然应允,这等于给酒厂扩大了业务,哪有不答应之理?两个月后,股票的价格已经跳到每股150元,威士忌酒价格猛涨。按股息,哈默得到了6000桶酒。他把这些酒统统装进特制的酒瓶里,贴上商标,抛向市场。市场上威士忌已很难买到,所以哈默把这种酒一送上柜台,立即就销售光了。店铺门前还能常常看到人们为买酒而排了长队。很快,作股息付给他的酒销出去了一半。

酒厂的老板们看到哈默用他们酒厂生产的酒发财,心中很不情愿,联合起来对付哈默。他们想通过倾销低价的混合威士忌酒把哈默挤出酒市场。他们先把每瓶酒降到8美元,哈默跟着把每瓶酒降到7.49美元,这个价格虽然赚不了钱,但也不会亏本,哈默利用薄利多销的办法,还是有利可图的。可是酒厂老板们见这个价压不倒哈默时,他们就在酒里掺了35%的谷物酒精,以此来降低成本,每瓶酒标价只有4.49美元。哈默得知信息后,立即将所有的威士忌降价成每瓶4.45美元出手。

有人不解地说:“酒厂卖的是混合酒,成本本来就不高,现在你将真的威士忌卖得这么便宜,是在做无利的买卖,值得吗?

哈默很有把握地说:“诀窍就在这里。顾客自然会对两种酒作比较用4.49美元买的是假酒,用4.45美元买的是真正的威士忌酒,那人们当然都愿意买我们的酒,这样我们的酒牌子就打响了。今天我虽然少赚点钱,但花钱创品牌也是值得的。从长远看,我们的酒能争得市场。”

果然如哈默预料的一样,他的企业出售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不久便成为名酒,价格虽重新以名酒标价,但销量一直不衰,每年销售达100万箱。哈默又一次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