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拯救记忆
277300000012

第12章 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8)

第二章 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8)

这就要求你对上述诸多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细心找出适合于自己的首次重复脑贮信息的时间,从而获得最佳的记忆效果。

一般而言,在最佳时间里重复最难、最重要的信息;在中等佳度的时间里重复中等难度、中等重要的信息;在佳度较低的时间里重复难度相对较低的信息。这样的对应安排,可以在不同质量的记忆时段中获得最高的记忆效率。

对于没有养成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而言,由于听课时具有首次识记的性质,进入大脑中的知识与大脑中原有的经验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还很不牢固,极易消失,所以更应该加大课后即时复习的力度,下课之后及时温习课堂上所作的笔记等。

6.在实践中重复

俗话说“说一遍不如写一遍,写一遍不如做一遍”,人们自己做过的事情一般都比听说和看到的事情记忆得更加牢固。与简单的重复不同,在实践中重复是一种加大思维力度的“熟能生巧”的重复。

十三 改错记忆法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教训是深刻的。”也就是说,错误所造成的记忆是印象深刻的,有的甚至终生难忘。错误本身并不值得记忆,但是由于产生了错误,反而会对正确的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作业或考试中出现了错误,一定要找出原因,引以为戒,以加深记忆。

现在,在语文、外语、数学等学科的考试中都有了改错题,就是运用改错来加强学生对正确知识的记忆。

改错有两种情况:一是改正自己的记忆错误或行为;二是改正他人不自觉的根深蒂固的记忆错误或行为、改正他人故意设置的记忆错误或行为。

据说一名大学生在一次演讲时把鲁迅“逝世”误读成了“折世”,引起哄堂大笑,并由此而得到了带有贬义的“折世”绰号。此事过后,他痛下决心提高语文水平,很快就有了超越性的发展,他通过自身的努力摘掉了“折世”的绰号。由此看来,通过改正错误可以将获得到正确信息记忆得更加牢固。

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故意在易错、易混淆的地方卖关子,如把“减”的“冫”写成“氵”、把“纸”的“氏”写成“氐”、把“已”写成“己”等。学生通过正确信息的再现来改正错误。改错记忆法使正确信息在学生的记忆中占据重要位置,经久不忘。

有一位语文教师在教语文时,故意读错课文的二三处,让学生批评指出并改正过来。第二天让学生试着回忆这篇课文,结果证明,学生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几处读错改正过来的部分。实践证明,教学时改错、考试或游艺时出改错题、工作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比赛后善于找差距,对于认知和回忆正确的知识、信息和经验大有裨益。

现在各大电视台的很多综艺类节目都有有奖改错环节,吸引了很多观众,也让人们在改错中加深了对正确知识与经验的记忆。如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节目,就经常会请嘉宾来判断问题的真假,寓教于乐,使嘉宾参与其中,兴致盎然。

十四 心想事成记忆法

正常人记忆力的潜力很大,但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一定的压力去调动记忆者的主观能动性,潜在的记忆力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给自己规定完成某一项记忆任务的时限,是自我施加压力的一种好方法,有了时限的压力,记忆者的精神才能得到振奋,才会获得较好的记忆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兵空降德国前突击训练德语的效果特别好,原因就是有压力,因为不会说德语的人空降后一下子就会被德国人识破,很可能会被俘,所以他们临战前训练时都很用心,结果所有的人都学会了。

经常默念“天才者与我的区别仅是他懂得怎样更多地使用大脑的记忆潜能”与“我也能更多地使用大脑的记忆潜能”之类的话,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记忆力。这是改善自我心理形象、克服心理障碍的好办法,是将少慢差费的学习转化为多快好省的学习的有效途径。

好的记忆效果,大都出现于增强自信心并具有欢畅愉悦的情绪之后。自信是人奋进的动力所在,想事成是其最终结果。有许多人认为,头脑有好坏,记忆力的好坏也是天生的。我们也经常听别人说“我的记性真差”、“我总是记不住”,等等。

其实记不住并不表示人的记忆力就不好。有超强记忆力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不想记住的事情漠不关心,因而养成了一个忘带钥匙的毛病。有一次,当他举行完婚礼后,同妻子一道来到新居,开门时才发现又忘记了带钥匙,只得让新娘在门外久等,等他取钥匙回来开门。

即便是记忆天才,也会忘掉未引起注意的大事。一个人忘掉未引起注意的大事,并不能说明他的记忆力就很差。记忆时最关键的是抱着能够记住的自信和决心,如果没有自信和决心,脑细胞的活动就会受到抑制,记忆力便会迟钝,久而久之,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没有自信→脑细胞的活动受到抑制→无法记忆→更缺乏自信。

所以要想记住想记的东西,必须要有充分的自信心。“记忆力这部机器越是开动得多就越有力量,只要你信赖它,它就有能耐”。当然,光有自信心是不够的,还要有充分的努力才行,哪怕只是一次小小的成功,都能大大增强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进入到良性循环的状态。

十五 其他常用方法

众“矢”射一“的”法

用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字来表述同一信息,如人一生中最喜爱的故事,是记忆不同国家语言文字的极好方式。

19世纪德国柏林大学法学教授卡尔·威特,就是在父亲的教导下,在幼儿时期重复听父亲讲述安徒生童话,在听熟记牢之后,学习一门外语,并用这门外语朗读安徒生童话,至熟练之后再学习另一门外语,亦用这门外语朗读安徒生童话,就这样他很快地掌握了英、法、意大利、拉丁、希腊等六种外语。这种记忆外语行之有效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唤起记忆兴趣法。

记忆时空跨度大的复杂事件法

自觉主动地去记忆时空跨度大的复杂事件,如经常性地从眼前的事联想到很久以前的事,并且养成习惯,不但会使大脑增加对此类事件的信息储存,而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储存的复杂事件越多,就越容易记住新的复杂事件。

经常记忆时空跨度大的复杂事件,是思想由简单向复杂推进的过程。威廉·詹姆斯在进行过复杂思维促进记忆的心理学研究后说道:“两个智力相等的人,谁越是能思考过去的经历,并能把它们有系统地联系起来,谁就有最好的记忆力。”

跨度大的记忆需要我们启动大脑思考,而在记忆中思考具有双重作用:一是通过将新的信息与记忆中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帮助记忆;二是通过运用理性的方法整理所掌握的信息来培养创造力,如分析、综合、比较异同、抽象、概括出前所未有的新信息,或组织成全新的知识体系。

通过记忆时空跨度大的复杂事件,既能帮助人们丰富原有知识体系,又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获得更多启迪,对于人们客观认识世界和从整体上把握重大事件有很大的帮助。

“观察——模仿——习作”法

这种方法比较适宜于学生的作文训练。

文学修养的不足令当今无数学子挠头,不少人在作文方面更是捉襟见肘。提高文学修养和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自觉地持之以恒地运用“观察——模仿——习作”的方法。

对于学生而言,刚刚开始接触作文的时候,要自己独立完成一篇习作还是比较困难的。此时不要急于求成,应该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同时,注意研读和揣摩习作例文,在此基础上完成一些小作文。最初模仿的成分也许会多一些,但假以时日,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一定能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感受与模仿融为一体,只有在不断的模仿和习作中,逐渐摆脱简单模仿的影子,才能自然而然地进入创作的高级阶段。

经验结合着记忆法

遗忘规律中有这样一条:单独的信息比与经验结合的信息容易被遗忘。

为了对抗遗忘,可将单独的需记信息与经验结合着记忆,将抽象的、难懂的、陌生的知识与非抽象的具直观性和易理解的经验结合着去记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幼儿在识记“热”字时用手触摸装有热水的杯子,产生的识记效果要比单纯记忆单字强得多。在记忆新概念的过程中,将新概念与经验结合着记忆,将会产生记忆效率凸显的效果。

学用结合记忆法

学用结合记忆法的实质,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学习与实践不失时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印象深刻的效果。

实际上,在使用的过程中择优弃劣、去伪存真、改正谬误,是让所学的知识扎根于脑中并且得到升华和形成技能(养成习惯)的最重要的举措。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以自学为主成长为著名的文学思想家,学用结合记忆法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学了音乐,就从事乐谱创作;学了数学,就去丈量土地;学了药物学,就给华伦夫人采药、制药;学了意大利史,就替别人当翻译,进行口译练习;白天学天文学,晚间就用望远镜观察星象。正是通过这样的“学习+实践”的方式来补充知识,卢梭成了一个“大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学用结合,知行合一让我们大脑中的知识成为思考的一部分。

采用适中的记忆速度

心理学家将受试者分为三组,每组的智力水平及学习成绩大致相同,让他们用不同时间读完同一篇材料,然后测试复述成绩,结果如下:

复述意义连贯内容的得分

第一组用2分钟时间读完 6.3分

第二组用6分钟时间读完 9.5分

第三组用10分钟时间读完 5.2分

上述结果表明,记忆效果最好的是读速居中的第二组。第一组记忆速度过快,思维时间不足,对需记信息的理解不够深入,类似于生活中常说的“贪多嚼不烂”,近2/5的需记信息在大脑中一闪而过;第三组记忆速度过慢,思维过程中容易出现“空档”,神经系统容易出现惰性或者是由于注意力分散而不由自主地“开小差”;只有第二组的记忆速度既不慢也不快,有恰到好处的思维时间,对需记信息也理解得比较深透。

用一个适中的速度记忆,需求我们放弃急功近利的心态,给自己准备充足的时间来记忆。

辅助性动作激励记忆法

某种适合于自己的辅助性动作,有利于记忆。例如平稳的踱步,可以使记忆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世界上不少名人如贝多芬、托尔斯泰、黑格尔、蒙哥马利元帅,等等,在从事创作或制定战略时,都有在书房里踱步的习惯。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其少年时期,每当要记住拉丁文的词尾变化或希腊文法的时候,总是在适于集中注意力的环境——圆桌和墙壁之间来回踱步,并不时地叩打着圆桌或墙壁。他认为,适合于自己的环境加上身体轻快的节奏,能使人在记忆时沉浸在快感中。

演讲艺术高超的西赛罗在演讲时不看讲稿,演讲前也是靠踱步来促进记忆。

交友记忆法

顾炎武反对“独学无友”和“久处一方”。独学无友和久处一方,只能使自己变得孤陋寡闻、目光短浅,久而久之,便会处于“井底之蛙”的境地。

有时候,记忆的灵感会在与朋友不经意的交谈中迸发出来。畏友胜于严师。人们所记忆的东西是否精全少简,应该多多倾听朋友的意见,并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

带着问题去交往,在交往中促进记忆,不但能拓宽眼界,提高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还额外获得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并且由于其中的一部分需记内容在与朋友交谈的过程中得到解决而大大减轻了非交往时间里大脑对需记信息的记忆负担。

课前预习记忆法

课前预习可提前完成需要在课堂上所做的大量笔记,从而让大脑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理解课上内容并巩固记忆。实验结果表明,仅用不到十分之一的时间做笔记,而在所余时间里集中注意力去听讲的记忆效果是最好的。

人们对于笔记份额不同的课堂记忆效果进行了测试:

第一组学生由于课前未预习,而将90%的注意力放在听课记录上。测验结果是,这组学生很多问题既没理解,也没记住。

第二组学生将一半的注意力放在听课记录上。测试结果是,这组学生对所讲的新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好于第一组。

第三组学生由于搞好了课前预习,仅仅将10%的注意力放在听课记录上,记录那些在预习中没解决的关键内容,而用90%的注意力去听讲。测试发现,这组学生对所讲的新课内容的理解比前两组都深透,记忆效果也最好。

每一种记忆方法的合理选择,与科学地运用,只能使你的记忆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若想全面的提高记忆效率,还需要多选择几种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可以说,选择的记忆方法越多,运用得越合理、越科学,记忆效率提高得也就会越快。

如果你选择了两种以上的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去记忆的话,那么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时你就要让被选用的方法相互协调,使记忆的效果得到全面提高。

学习是智力活动的一种,记忆是智力活动的心理基础。学习是认识事物的过程,“记忆明显地扩大了人的认识能力,为个人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保证个人在一生中的和谐,并用全人类积累的经验来使人变得更为充实”。

记忆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积累,学习离不开记忆,记忆效率的提高也得益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