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一定要像剥洋葱一样地剥开博弈思维,看看施展各种博弈技巧的核心是什么,那么他将会看到两个字——理性。
我们的任何结果均是决策和行动的产物,要想得到想要的行动结果,就要依靠理性思维。冲动是魔鬼,冲动更是博弈思维的大敌。
博弈论的基本假设:理性人。
博弈论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那就是博弈的参与者是理性的人。其中的理性是指参与者努力运用自己的推理能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对于“理性”这个词,有必要进行深入的阐释。
其一,理性的人一定是自利的。
所谓自利,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和倾向。经济学和博弈论中的自利和社会学中的自私不是一回事。在博弈论中,“自利”是一个中性词。博弈论假设参与者都是纯粹理性的,他们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其二,理性和道德不是一回事。
理性的选择只是最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一定最合乎道德。理性和道德有时会发生冲突,但理性的人也不一定是不道德的。
其三,理性和自由不一定一致。
这一点,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小孩子厌倦学习,但父母认为只有好好学习,孩子将来才能有出息,于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展开博弈。父母会根据孩子的行动采取各种各样的激励方案,孩子也会根据父母的行动寻找对策。这时,父母和孩子都是理性的,也都是不自由的。因为父母的自由意愿是让孩子幸福快乐,但理性让他们宁愿让孩子放弃暂时的轻松快乐;孩子的自由意愿是玩耍,但由于知道父母会惩罚他们的玩耍行为,所以理性地选择了并不喜欢的学习。这就是理性和自由的悖论。当然,有时候理性的选择和自由的选择也有可能达成一致,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一个人的目标不够明确,头脑不够冷静,思路不够清晰,那么他与理性人还有一段距离。
5博弈论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专门研究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人群的理性决策行为及这些决策的均衡结果的理论,就是博弈论。它是由冯·诺伊曼和摩根斯特恩在20世纪中期创立的。他们是从研究各种扑克游戏中的各个要素,如虚张声势、使用骗术、猜测对方意图以及一切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的手法,开始创立博弈论的。他们希望找到某种数学结构揭示林林总总的博弈背后的规律,并意识到这些规律完全可以用于人生竞争的各个方面。
博弈论问世不久就得到了学术界的热情肯定。当时有人预言:“我们的子孙将把这看作是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目前,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生物进化学、军事战略问题以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和许多利用数学工具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学科的研究方法一样,都是从复杂现象中抽象出基本的元素,对这些元素构成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因此它被称为“社会科学的数学”。
尽管博弈论以数学为基础(而且本身也是数学的分支学科),但它也有平易近人的一面:即使一个人没有很好的数学基础,也读不懂其中复杂、繁琐的论证过程,仍会有所收获。它的模型案例就如同寓言故事,可以用某种生动、直观的方式揭示现象背后的原理,而且这种揭示过程往往是不乏乐趣的。
与其说博弈论是一门科学,不如说它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理性人”都希望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这个目的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制度和他人的制约,因此人们必须作出选择(也就是策略)。而人们策略的相互作用(这正是博弈研究的课题)又可能导致更多的、更高层次(群体、国家乃至人类)的问题的选择。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能不会找到最佳答案,但是思考这些问题,无疑将大大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决策能力。
6博弈思维是与人“斗心眼儿”的利器
学习博弈论的好处在于,它教会我们一种策略化思维,教我们如何与人“斗心眼儿”,帮助我们应对各种人生难题。
公元前203年,楚军和汉军正在广武对峙。当时项羽粮少,欲求速胜,于是隔着广武涧冲着刘邦喊:“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为吾两人矣。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勿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也就是说,天下战乱纷扰了这么多年,都是因为我们两个的缘故。现在,我们单挑以决胜负,以免让天下无辜的百姓跟着我们而受苦。面对项羽的挑战,刘邦是如何应答的呢?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意思是说我跟你比的是策略,而不是跟你比谁的武功更高,力气更大。
由此可知,刘邦比项羽更具有策略性思维,他的想法更符合博弈论的道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对抗局势,其胜负主要取决于身体素质或者运动技能,要在这些对抗局势中获胜,只需锻炼身体技能就可以。这样的对抗局势虽然也可纳入博弈论的研究范畴,但是这些并非博弈论研究者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在更多的对抗局势中,其胜负很大程度上甚至完全依赖于谋略技能。比如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双方的战略和战术,而不是哪一方的统帅体力更好,武功更高。要在这样的对抗局势中获胜,就需要锻炼谋略技能,也就是刘邦所说的“吾宁斗智,不能斗力”。众所周知,楚汉相争的结局是刘邦赢得了天下,项羽兵败自刎而死。“斗智”才是博弈论研究者深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我们学习博弈论、运用博弈思维能够有所收获的。
在人生这个竞技舞台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运用博弈思维,懂得策略之道,恰恰满足了我们获得成功、避免失败的心理要求,并使我们在所参与的博弈中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7博弈的均衡——纳什均衡
无论进行哪一种博弈都会形成一种均衡,在各种均衡中有一个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博弈的核心概念,那么什么是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指,每个博弈参与者都确信,在给定其他参与者战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优战略以回应对手的战略。也就是说,所有人的战略都是最优的。而讲解纳什均衡的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囚徒的困境”。
甲、乙两个囚徒联手作案,杀死了一个富翁。为了尽快破案,警察把两人隔离开来,分别进行审讯,并告诉他们:如果都坦白,各判5年徒刑;如果一方抵赖,另一方坦白,则坦白方判1年,抵赖方判10年。但事实上,如果甲、乙都抵赖,警察找不到确切证据,只能以扰乱社会治安各判2年。甲、乙两人都面临决策。
显然最好的策略是甲、乙都抵赖,结果是两人都只被判2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按照西方博弈学家亚当·斯密的理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进行选择。这两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假如他招了,我不招,得坐10年监狱,招了才5年,所以招了划算;假如我招了,他也招,得坐5年,他要是不招,我就只坐1年,而他会坐10年牢,也是招了划算。综合以上几种情况考虑,不管他招不招,对我而言都是招了划算。最终,两个人都选择了招,结果都被判5年刑期。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1年刑)就不会出现。但是纳什均衡说的是罪犯本身知道对方的策略选择,比如甲认为乙会和他合作,从而选择不招供,这样的话,两个罪犯所采取的策略就是最佳的。这种最佳的均衡就是策略选择的纳什均衡。这是一种合作性的纳什均衡,这种均衡本身正是破解囚徒困境的途径。
在知道对方策略的前提下,寻找一个合理的策略,而这个合理的策略,势必要建立在一个牢固的基点之上,才能切实可行。这样就达到了一个纳什均衡。
《红楼梦》里面形容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皆损”。这是因为这四个家族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之间有利益的合作,也有亲缘关系,结成一个牢固的联盟。那么,如果两个同时处在困境中的人,也有这种利益、亲缘的双重关系,他们合作起来就会更加容易,而且形成的合力也会更大,正所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要做到“同心”,仅合作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近乎亲情的亲缘关系。显然,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亲缘关系不是能够随便形成的。《红楼梦》中四大家族属于合作性的博弈,牵一发动全身,都是相关的。他们彼此都知道其他人的策略,并且知道自己选择和他们合作的策略。四大家族绵延一体,不会产生不知道对方策略的困境,每次选择都是一个纳什均衡。比如薛蟠打死人后贾府的庇护,贾家与薛家的选择就成了一个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犹如一盏明灯,使人们从种种困惑中找到解释其中原因的线索。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了解一些博弈论知识,学会运用博弈思维,是非常必要而有效的。
8博弈思维成就智慧人生
有生活就有博弈。在博弈中,有些时候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吃过晚饭后他跟家人一起玩纸牌,一连六盘,他拿到的都是最坏的牌。于是他变得不高兴起来,嘴里开始不停地埋怨。他的母亲停了下来,对他说道:“如果你要继续玩下去,就不要埋怨手中的牌怎么样。不管怎样的牌发到手中,你都得拿着。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尽你所能,打好手里的每一张牌,求得最好的结果。”
很多年过去了,艾森豪威尔始终记着母亲的话。他按照母亲的话去对待生活,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每一次挑战,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美国总统。
2002年获得奥斯卡大奖的影片《美丽心灵》,讲述的是博弈论中纳什均衡的创立者——约翰·纳什的人生历程。
在这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普林斯顿大学里,几个男生正在酒吧里商量着如何去追求一位漂亮女生。大家想了很多方法都觉得不是最理想的,而这时还在读书的纳什,开始运用他的“博弈论”思维,给男生们出主意:“如果你们几个都去追求那个漂亮女生的话,那她一定会摆足架子,谁也不理睬。这个时候,你们再想追求其他的女生,难度也会加大,因为别人会认为你们把她们当成了‘次品’。”
几个男生一听,觉得纳什说得很有道理,忙问他应该怎么办。纳什说道:“你们应该首先去追求其他女生,那么那个漂亮女生就会感到被孤立了,这时再去追她就容易得多。”纳什的“博弈理论”说服了几个男生,他们开始去追求漂亮女生周围的女生,漂亮女生很快便形单影只。不过这好像是纳什故意安排的,因为他也看上了那个漂亮女生。结果很显然,纳什在博弈中获胜,他成功追求到了漂亮女生。
运用博弈的思维,为自己赢得幸福,不仅仅是数学家和经济学家才能做到,我们也同样可以做到。在困境中,我们尽力作出明智的抉择,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