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圣经
2787700000012

第12章 话不在多,懂策略者为王--说话布局经(1)

口才圣经--口才,既然是一种艺术,那么也是有技巧可言的。比如,在话语里设下圈套。要让对方听从你的建议,就要巧妙地设下说话的“圈套”,这是一个拥有高明口才的人善用的一招。

在话语里巧“布局”

1.限定选择,逼人就范

小徐是一个孝顺的女孩。有一段时间,小徐的父亲生病了,食欲不振,看上去脸色也不大好。小徐非常担心,几次要带父亲上医院瞧瞧,可是老人非常固执,说什么都不愿意去,说是害怕没病给瞧出病来。这可把孝顺的小徐急坏了,怎样才能劝服父亲呢?

一天,吃完早饭,小徐冷不丁地劈头问老人:

“爸爸,我今天不上班,准备带您去查查身体。您说是去人民医院好还是去公利医院好呢?”

没等父亲回答,小徐又紧接着补充道:“都说公利医院环境好,设施先进,门诊上又都是老大夫,对老人的态度很和气。您老人家决定,咱们去哪家医院呢?”

“要这么说,咱们就去公利医院看看吧。”讳疾忌医的老人,竟不知不觉地听从了女儿的建议,做出了去医院就诊的决定。

这里,小徐所用的就是“限定选择,逼人就范”的劝服技巧。对方对于你所希望他去做的事,难以定夺是做还是不做,而处于犹豫不决的心态时,这一招往往能立即见效。你需要做的就是将“要不要做”这个较难选择的问题搁在一边,而是直接通过发问让对方考虑“这件事该怎么做”,并向对方提供几个具体的方案让其选择。这种技巧的奥妙在于转移对方的注意力,使之产生错觉,以为“要不要做”的问题已不存在,要解决的只是“怎么去做”的问题了。一旦他选择了你所提供的方案中的一个,你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2.给对方提供更好的选择

小凌的女朋友被上司欺侮了,小凌非常愤怒,买了一把锋利的弹簧刀,来到好友小李的家里,要求小李跟他一块去教训他女朋友的上司。小李心里很明白,那个上司固然应该好好教训一番,但如果这样冲动行事,是会触犯法律的。可是,面对怒气冲冲的小凌,怎样才能说服他呢?小李问了句:

“你爱你的女朋友吗?”

“爱,当然爱!不然我就不会这么恨那个狗上司了。”小凌回答说。

“那你就不能这样害她!”

“我怎么害她了?我要为她报仇!”

“那就好,爱一个人不容易,真正爱上一个人,不管她遇到多大的不幸,都不会动摇爱的决心,相反,还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对方从不幸中摆脱出来。可是,如果你感情用事,就不是在帮她而是在害她。你犯法了,要受到惩罚的,你让她怎么办?刚受了欺侮又要看到你被追究,谁去陪她?她会恨你的。坏人总会受到惩处,但这要靠法律。她的上司的行为是犯法的。这样吧,我帮你和你女朋友,我们一起用法律的手段去惩处他吧。”

听了小李的一番话,小凌打消了报仇的念头,听从了小李的意见,最后利用法律惩处了那位恶上司。

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会做出不理智的决定,是因为他们处于非正常状态的冲动中,说服他们的技巧就在于通过讲道理,分析其中的利害,为他们提供更好的选择,慢慢把理智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放弃不理智的选择。

3.用幽默的话轻松说服

1946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以东条英机为首的28名甲级战犯。中国法官理应安排在庭长左边的第二把交椅,可由于当时中国国力不强,而被各强权国所鄙视。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出庭的中国法官梅汝傲面对众列强进行了一场机智的舌战。首先,他从正面阐述了排座次应该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这是唯一正确的原则立场。

接着他微微一笑说:“当然,如果各位不赞成这个办法,我们不妨找个体重计来,然后依体重排座,重者居中,轻者居旁。”

各国法官全都忍俊不禁。庭长笑着说:“你这个建议很好,但它只适合用于拳击比赛。”

梅法官接着说:“若不以受降国签字顺序排座,就依体重排座。这样纵使我被排在末位也心安理得,可以对我的国家有所交代,一旦他们认为我不该坐在这个角落边上,可以另派一名比我胖的人来换我。”

这个回答引得各国法官们哈哈大笑起来,刚才还剑拔弩张的气氛缓和了下来,在平和的气氛中大家接受了梅法官的建议。

梅法官是用一个不可思议的笑话,嘲讽了帝国主义依恃强权,任意践踏国际公理的心态,达到了轻松说服别人,以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目的。这样说的效果比一本正经地据理力争要好得多。

用口才做局看似困难,但是只要你学会上述的技巧,你就会掌握这项特别而高明的技术。

使对方感到自己是“赢家”

谈判的最高境界是使谈判双方取得双赢。

就像两个人分享一个苹果,怎样才能做到令双方都满意呢?

方法就是:一个人切苹果,另一个人优先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获得了一种优先权,而且最终的结果也会相对公平。这就是双赢。

这样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而且有时由于利益的明显对立,谈判的结果只能让双方都觉得自己不是输家。如果能让双方都觉得自己是赢,那就必然需要一方具备高超的口才术。

著名的谈判专家罗杰·道森说:“有能力的谈判家会使对方感觉到是赢家,而糟糕的谈判者会让对方感觉到输了谈判。”

高明的推销员都懂得收回承诺的策略,这种策略可以使客户对他原本不同意的价格一再坚持。他所表现出来的坚决,往往连推销员都会甘拜下风。

假如有位销售人员出售一批小商品,开始时他给客户的报价是每个1.80元,客户讨价还价为1.60元。这样反反复复谈了很长时间,最后销售人员表示:1.72元,不能再低了。

可是客户却想:从1.80元降到1.72元,要是我继续坚持的话,压到1.71元也完全没问题。于是,他就会对销售人员说:“不用说,你也知道,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同样的商品到处都是,你们做生意也不容易,我也不能贪得无厌。这样吧,每个1.71元,咱们就别再消磨时间了。有这时间你就可以再做成几笔生意。怎么样?我可是真心实意的,就看你的诚意了。”

销售人员知道如果答应对方的价格,很可能又会引来下一轮谈判--谁敢保证客户不是在进行试探?

如果销售人员是个新手,他有可能被老练的客户所难住,从而答应对方的要求;但如果是个老手,他不但不会做出让步,而且只要他运用了“让对方觉得自己是赢家”的策略,就能够使客户做出自己都感到惊讶的举动:为1.72元的单价据理力争!

“您说的这个价,我不能确定是否可行,但如果真的可以的话,我一定会答应您的,我去问问我们经理。”销售人员说完,就会去“问”他们的经理。

很快他就会回来,而且还露出一副为难的表情:“刚才我犯了个错误,这种商品由于采用了新工艺,我说的1.72元那是采用之前的价格,如今的单价最低也要1.73元。实在抱歉,你看由于我的疏忽,犯了这么大的错误。”

“说什么哪你?你也别道歉,浪费了我这么长时间,你必须给我个交代呀。我不懂什么新工艺旧工艺,总之,就按你刚才说的价钱,我也不跟你多说了,以后咱们合作的机会多着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客户满脸不悦地说道。

销售人员假装很犯难地答应了客户的要求。客户自认为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不动声色地离去了。然而真实的情形只有销售人员知道:那批小商品采用了新工艺没错,但这指的是生产的成本降低了,商品的合格率提高了,跟商品的性能没有多大关系,跟商品的价格更是没有任何关系。

这种“使对方认为自己是赢家”的谈判策略应用到谈判桌上是最为有利的。因为,在谈判不让对方感觉他输了谈判,才是一名谈判高手的杰出表现。

的确是这样,让对方感觉到是赢家,这才是谈判家高超能力的表现。在使对方感到是赢家的同时,自己当然也是赢家。

有的人总是在谈判中时刻不忘表现自己的高明,因此当谈判结束时,对方就会懊悔,觉得吃了亏。因此对方不外乎要采取两手准备:一是想着下次寻找机会报复;二是合作到此为止。

如果你在谈判中时刻不忘要对方感觉是赢家,对方就会认为跟你合作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从而为你们日后的继续合作、实现双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引“蛇”出洞,诱其上钩

在与陌生人交谈时,人们总是不自觉地保持一种戒备状态。而如何解除这种戒备,关系到与人交往能否成功。我国有句古语,叫做“引蛇出洞”,说的就是这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攻心术,这里“引”是手段,“出”是目的,对方将自己防范得紧紧的,你又怎能引诱出来呢?只有麻痹对方,松懈其意志,敞开其心胸,这才能谈得上引“蛇”出“洞”,实现其目的。这是引“蛇”出“洞”法的一个基本特点。当“蛇”出洞后,其戒备基本消除,我们就可以手到擒来了。

鬼谷子是先秦时纵横学派的一大宗师,同时,也是兵家神秘的一代祖师。相传他在青溪山上向庞涓、孙膑传授谋略与兵法的时候,一天,他有心想测试一下两位弟子这一阵子学得怎么样,便坐在一个山洞里向两人问道:“你们谁有本事骗我走出洞外?”庞涓便抢先一步连哄带吓,甚至扬言要放火烧洞,不论他如何威吓,鬼谷子都安然不动,因为他知道庞涓的目的是要把他弄出洞去,所以防范得很紧。孙膑却反其道而行之,承认自己愚笨,说无论如何是无法将老师骗出洞外的。不过,他接着说:“如果老师是在洞外,我倒有办法骗老师走进洞来。”鬼谷子听后当然不信,便信步朝洞外走去,谁知他的脚刚一踏出洞外,孙膑便在背后高兴地拍手叫道:“老师,我这不是把您请出洞外了吗?”

孙膑哪里愚笨,他是布下了圈套让老师钻--鬼谷子果然上当受骗。为什么呢?因为孙膑先不说自己愚笨,哪里骗得过老师?这就使鬼谷子放松了警惕,疏于防范。这一典故虽似笑料,但却是引“蛇”出洞的最好例证。

许多人时常保持一分警戒之心,可是一旦放弃警戒,就几乎丧失了抵抗力。如果你被对方侵入了警戒防线,警戒心反而在无意识之中减弱了,一些狡猾的诈骗犯通常就是利用人的这种心理弱点,施放狡猾的攻心烟雾,使一些善良的人们不知不觉地屡屡上当。

有则外国小故事说:有个叫米勒的人听到一个鞋匠夸口说,谁也骗不了他。于是,米勒想试一试他的深浅。

这天,米勒在街上碰到了这个鞋匠,便拉住他说:“你在这里站着等我一会,我马上就来,让你看看我是怎么骗你的。”说完,米勒便走了。

鞋匠真的以为米勒会转回来骗他,心想,我还倒要看看你有什么骗人的高招。结果他在街上等了好几个小时,也没有看见米勒回来。正当他等得实在不耐烦时,他的一个朋友走了过来。“鞋匠,你在这里傻站着干什么?”

鞋匠便把他遇到米勒的事情告诉了这位朋友,他的朋友听后哈哈大笑起来。

“你真傻,上了人家的圈套还不知道,米勒把你骗了,他根本就不会回来了。”

这则小故事,与孙膑诱鬼谷子出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用后一目的作为诱饵,布下陷阱,使对方心安理得地上当受骗。

人的心理障碍通常是有准备的,遇到相关情景即表现出来,这种心中的准备为“心理组织”。通常,“不”的心理组织不可能突然变为“是”的心理组织,必须巧妙地朝“是”的方向诱导,才会逐渐造成“是”的答案。而这个过程是多变的,难以定型的,需要你随机应变。

习惯于顽固拒绝他人说服的人,经常都处于“不”的心理组织状态之中,所以自然而然地就会呈现僵硬的表情和姿势。对付这种人,如果一开始就提出主题,绝不可能打破他“不”的心理组织。所以首先应该尽量让他轻松化,并提出不勉强的问题,使对方反射地答出“是”的答案。然后,循序渐进,加以引导,就会将对方逐渐引至你所期望的答案。

请看如下回答:

“兔子跑得比乌龟快吧?”

“兔子也会打瞌睡吧?”

“这时乌龟就能超过兔子吧?”

“是。”

“结果乌龟比兔子先到达终点,我们可以说乌龟比兔子跑得快吧?”

“是。”

一般来说,女性不易抵抗这种说服术,所以想说服不易打开心胸的女性或态度不开朗的女性时,用这种方法可以收到相当的效果,在频频答“是”的情况下,对方“不”的心理组织自然会向“是”的方向倾倒,而产生“是”的态度。这时候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将话导入正题,对方一定会很乐意地答出“是”的答案。这实际上是一种阶梯层次法,每次让对方上一小级台阶,花费不大的气力,而当上了几个台阶之后,你会发现对方已经接近你的目的了。

具体说来,运用这一技巧有以下两个方面。

1.诱“敌”深入

在对方攻击自己准备得最充分、最有说服力的论点时,暂时避而不答,含而不露,造成本方防守空虚,理屈词穷的假象,引诱对方放心大胆地继续前来进攻;一旦时机成熟,突然抛出最有力的论据,使对方措手不及,击破对方的攻势。这种战术还会给对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之明明占据优势的论点也不敢贸然出击。

2.巧布局

好的防守者不是当敌人进攻时才披挂上马,匆匆应战,也不会去修筑一条大而无用的马其诺防线。他们像精明的猎人,寻踪觅迹,在猎物的必经之途上巧妙地掘下一个陷阱;他们是智谋过人的统帅,不屑于疲于奔命地寻找战机,而是在自己选择的战场上与敌人作战。

出其不意,巧答妙对

掌握出其不意的表达方式,会收到峰回路转的效果。这种表达方式在各种交际场合特别重要。

诸葛亮面对降将,善于以出其不意的问答,试探出降将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

在诸葛亮南征时,一位对方的将领投降了。面对诸葛亮的质疑,降将高定说:“我前日受了你(不杀我)的大恩,今天携带一个首级来投降你,为什么反而要杀我呢?”诸葛亮:“你是来假装投降的,怎么能够骗过我呢?”高定说:“丞相你凭什么断定我是假装投降的?”诸葛亮从一个盒子中取出一张纸,说道:“朱褒已经派人秘密地送来投降的书信,信中说你们两个是生死之交,(既然这样)你怎么会忍心杀他呢?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断定你是假投降的。”高定叫苦道:“朱褒是用的反间计。丞相你可不要相信他!”诸葛亮说:“我也不能因为他的一封书信就相信他说的话。如果你能够捉到朱褒,才能证明你是真心的。”高定说:“丞相你不要怀疑我!我马上去捉拿朱褒来见你,怎么样?”诸葛亮:“果真如此,我才不会对你怀疑。”

只简单一句话,便使得高定将实情和盘托出,诸葛亮的口才术实在高明!

一位年过半百的贵妇问萧伯纳:“您看我有多大年纪?”

“看您晶莹的牙齿,像18岁;看您蓬松的卷发,有19岁;看您扭捏的腰肢,顶多14岁。”萧伯纳一本正经地说。

贵妇高兴地笑了起来:“你能否准确地说出我的年龄来?”

“请把我刚才说的3个数字加起来。”

那位贵妇愕然。

在日常生活及特定的环境中,有些出其不意的表达的语言,是非常精彩的。在社会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一些过于自信、听不进不同意见的人。遇到这种谈话对象时,最好采用迂回说服的口才技巧,从侧面、从背面、从对方意想不到的方面去突破,使其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