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2791900000006

第6章 神话故事(6)

禹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后代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由于禹在治水中的功绩,提高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传说禹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认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风氏斩了。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符其实的国王了。禹原来有个助手叫做皋陶,曾经帮助禹治理政事。皋陶死后,皋陶的儿子伯益也做过禹的助手。按照禅让的制度,本来是应该让伯益做禹的继承人的。但是,禹死以后,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贵族却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子。

这样一来,氏族公社时期的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正式被废除,变为王位世袭的制度。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出现了。

“因势利导”这一成语,其实从字面看,同大禹治水的方法是极为吻合的。禹的父亲鲧最初不懂这个道理,只知道堵塞,却不知道顺着地理位置进行疏导,最后终于失败,落得被杀的下场。而大禹则能够根据水的特性,疏通河道,让水流畅通,才终于治好了天下的大洪水。

把这个成语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许多棘手的问题,有时候硬碰硬只能碰一鼻子灰,不顾事物本身的性质特点,采取一些主观武断的措施,最终便会以失败告终。而如果能先弄清形势,再根据问题本身的特性进行疏通引导,就有可能彻底解决问题了。

孔甲养龙

传说夏朝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国王,名叫孔甲,是个荒淫无道的国王,平时就喜欢吃喝玩乐、打猎、养宠物、玩弄妇女。

当时孔甲喜欢养龙,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一雌一雄两条毛龙,但是他自己并不懂得如何饲养他们,正在发愁的时候,一个名叫刘累的人,据说曾经学过养龙术,自告奋勇地跑到孔甲那里自吹自擂,巴结逢迎,并且保证把龙养得又肥又壮。孔甲是个胡涂国王,竟然相信了,于是封他做了养龙的官,并赐给他“御龙氏”的名号。

然而刘累虽然在豢龙氏那里学了几天养龙术,却并不精通,没过多久,其中一条雌龙就被他养死了。可是刘累居然一点也不害怕,还叫人把那条雌龙剔甲剖腹,剁成肉酱蒸熟了送给孔甲吃,只说是自己打猎得来的野味,孔甲吃了,大加赞赏。可等到孔甲要看龙的时候,却只有一条精神萎靡的雄龙,孔甲几次追问之下,刘累支吾不过去,于是连夜逃到鲁县躲起来,再也不敢露面。

孔甲盛怒之下找不到刘累,只好作罢。后来孔甲又找到一个叫师门的人,是个真正的养龙高手,据说他经常拿桃李的花当饭吃。他来了之后不久,那条病怏怏的雄龙就变得精神抖擞,容光焕发起来,表演的时候,那种盘曲夭矫的雄武姿态看得孔甲手舞足蹈。孔甲对师门的养龙术非常满意,又赐给他许多的金银财宝。

然而,师门是个耿直的人,在养龙这件事上,他不喜欢孔甲那些无知的甚至愚蠢的言论,所以常常跟孔甲发生争执。师门不像刘累,凡事都顺着孔甲,从来不敢抗命,恰恰相反,师门那些毫不留情的批驳常常让至高无上惟我独尊的孔甲非常难堪。孔甲养龙本来是为了娱乐,哪知道竟然常常弄得一肚子怒火,孔甲已经越来越不能忍受了。

一次,当师门又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毫不留情地批驳了孔甲那些可笑的言论时,孔甲再也忍不住满腔的怒火了,他一下子大发雷霆,叫人立刻把师门拖出去砍头。师门回过头来对着孔甲哈哈大笑,说:“没用的,砍了我的头也没用,你输了,彻底输了!”说完毫无惧色地跟着卫士走出去了。师门的头被砍下来之后,孔甲怕他的鬼魂作怪,便叫人把他的尸首埋在荒郊野外。

谁知道尸首刚埋下,忽然狂风大作,骤雨倾盆,附近山野的林木都燃烧起来,熊熊大火直冲云霄,附近的村民都赶来救火,可是怎么都扑不熄灭。孔甲站在城楼上看见城外火光冲天,心里也很害怕,只好亲自到城外去向被冤杀的师门祈祷,请他不要再作怪。果然,火势渐渐小了,眼看就要完全熄灭。孔甲这才安下心来,坐上车子就回王宫了。谁知道到了宫门前,卫士打开车门一看,孔甲直挺挺地坐在车上,原来早已经死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范围,谁也无法做到十全十美。造成孔甲和师门的悲剧的原因,就在于双方都不明白这一点。其实他们相互之间本来是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只是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对。如果孔甲能向一个大臣虚心求教,师门能宽容一个门外汉的无知,最后的悲剧是不会发生的。

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决不能求全责备。正如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知识范围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看到自己的长处,不能忽视自己的短处;同样,看到了别人的短处,也不能忽视别人的长处。

商汤灭夏

黄河下游有个部落叫商。传说商的祖先契在尧舜时期,跟禹一起治过洪水,是个有功的人。后来,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快,到了夏朝末年,汤做了首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了。

夏王朝统治了大约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十六世纪,夏朝最后的一个王夏桀在位。夏桀是个出名的暴君,他和奴隶主贵族残酷压迫人民,对奴隶镇压更重。夏桀还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

大臣关龙逄劝说夏桀,认为这样下去会丧失人心。夏桀勃然大怒,把关龙逄杀了。百姓恨透了夏桀,诅咒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会灭亡,我们宁愿跟他同归于尽。”

商汤看到夏桀十分腐败,决心消灭夏朝。他表面上对桀服从,暗地里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

那时候,部落的贵族都是迷信鬼神的,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最要紧的事。商部落附近有一个部落叫葛,那儿的首领葛伯不按时祭祀。汤派人去责问葛伯。葛伯回答说:“我们这儿穷,没有牲口作祭品。”

汤送了一批牛羊给葛伯作祭品。葛伯把牛羊杀掉吃了,又不祭祀。汤又派人去责问,葛伯说:“我没有粮食,拿什么来祭呢?”

汤又派人帮助葛伯耕田,还派一些老弱的人给耕作的人送酒送饭,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饭都抢走,还杀了一个送饭的小孩。

葛伯的行为激起了大家的公愤。汤抓住这件事,就出兵把葛先消灭了。接着,又连续攻取了附近几个部落。商汤的势力渐渐发展了,但是并没引起夏桀的注意。

商汤妻子带来的陪嫁奴隶中,有一个名时伊尹。传说伊尹开始到商汤家的时候,做个厨司,服侍商汤。后来,商汤渐渐发现伊尹跟一般奴隶不一样,商汤和他交谈以后,才知道他是有心装扮作陪嫁奴隶来找汤的。伊尹向汤谈了许多治国的道理,汤马上把伊尹提拔做他的助手。

商汤和伊尹商量讨伐夏桀的事。伊尹说:“现在夏桀还有力量,我们先不去朝贡,试探一下,看他怎么样。”商汤按照伊尹的计策,停止了对夏桀的进贡。夏桀果然大怒,命令九夷发兵攻打商汤。伊尹一看夷族还服从夏桀的指挥,赶快向夏桀请罪,恢复了进贡。过了一年,九夷中一些部落忍受不了夏朝的压榨勒索,逐渐叛离夏朝,汤和伊尹才决定大举进攻。

自从夏启以来,同姓相传已经四百多年,要把夏王朝推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汤和伊尹商量了一番,决定召集商军将士,由汤亲自向大家誓师。汤说:“我不是敢进行叛乱,实在是夏桀作恶多端,上帝的意旨要我消灭他,我不敢不听从天命啊!”他接着又宣布了赏罚的纪律。

商汤借上帝的意旨来动员将士,再加上将士恨不得夏桀早早灭亡,因此,作战非常勇敢。夏、商两军在鸣条打了一仗,夏桀的军队被打败了。最后,夏桀逃到南巢,汤追到那里,把桀流放在南巢,一直到他死去。

这样,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历史上把商汤伐夏称为商汤革命,因为古代统治阶级把改朝换代说成是天命的变革,所以称为“革命”。这和现在所说的革命完全是两回事。

商汤灭夏,并不急于求成:先是积聚力量,而后加以试探,最后时机成熟,才最终灭掉夏朝。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壮大的过程,积聚力量由弱到强。此外,还要审时度势,在恰当的时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虽然旧事物的灭亡是必然的,但如果实力不济,时机未到,即使是再有生命力的新事物,也会被旧事物扼杀在摇篮之中。

彭祖八百

彭祖,是上古五帝中颛顼的玄孙。相传他活了八百多岁,是世上最懂养生之道、活得最长的人。

彭祖生性恬淡,不关心世俗名利,不追求虚名荣耀,只是专心致志地讲求养生长寿之道。他的师傅撰写了《九都》等养生的经书,他都潜心研究,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彭祖经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麋角散,使得颜面长葆青春。他经常盘腿危坐,凝神屏气地练功。从早晨坐到中午,调理气息,揉拭双目,摩挲身体,周身舒适后才起来行功。他脸无怒容,笑口常开,有时生病或疲劳时,他就运用气功治病,消除疲劳。他使内气潜转,从他生有九窍的特殊头面,直到五脏六腑,最后达到四肢毛发,那气流像轻云一样在体内流转,既驱除疲劳又治愈疾病。

周穆王听说彭祖是个异人,想获得长寿的秘决,多次亲自前去询问,可是彭祖每次都支吾不说。周穆王便托另一位得道的采女去向彭祖请教。这个采女也精于修身养性,已二百五十岁,看上去依然如二八妙龄。采女受周穆王之托,便虔诚地向彭祖请教延年益寿的仙方。彭祖见采女有一定的根基,便答道:“要想升天,进入仙界,就得服用金丹,像元君太一白日升天那样。对于这一点,我见闻短浅,恐怕不能够教你。大宛山有个青精先生,听说已有千岁,面相还跟儿童一样,他精于养生之道,真值得问问。”

采女问:“青精先生也是得道的仙人吗?”彭祖说:“他是得道者,但不是仙人。仙人虽然能长生不老,但已经完全失去了人的真性。得道者则不然,他们体魄强健,容貌光润,老而不衰,长在人间。其实,人的生命,只要保养得当,都可以活到一百二十岁,稍为懂得点道,能活到二百四十岁;懂得多点,可活到四百八十岁;如果精通于养生之道,就能不死长寿了。保养寿命之道,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就是不要伤身害性而已。”

采女听了直点头称是。彭祖继续说道:“伤身害性的事情很多。用脑过度伤人,忧虑悲哀伤人,极度高兴伤人,愤怒郁结伤人,汲汲追求伤人,阴阳失调伤人……避开各种伤身之事,顺着天地阴阳之道,人就可以长生不老了。我师傅写了《九都》诸经,共一万三千多字,都是养生保寿的要诀,专给入门的人揣摩的,我今天全部传给你。”

采女回去后,对周穆王复述了彭祖的话和《九都经》。周穆王亲自效法后,果然灵验,他害怕别人都掌握这种养生长寿之秘诀,就想害死彭祖。彭祖事先预知了周穆王险恶的用心,就躲藏起来,不知去向了。过了一百多年,听说有人在流沙国里见过彭祖。

后来有个叫黄山君的人,精修了彭祖的养生之道,几百岁了依然面色红润,童颜鹤发。他把彭祖的言论整理并加以阐发,编成一本《彭祖经》。

彭祖去后,人们在历阳曾经修建彭祖仙室,人们前去祷告,求风雨祛疾病,无不灵验。

修身养性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一个比较好的途径。彭祖凡胎,却能寿至八百,这跟他常年坚持修身养性是分不开的。常人因为做不到清静无为,又不能常年坚持修身养性,所以也就只能长叹人生苦短了。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忽略了修身养性的重要。其实保持健康并不是那么困难,少一些欲望,多一些清净,少一些争斗,多一些友善,少一些伤害,多一些抚慰,心态健康了,身体自然不会很差。

老子预言

老聃西行路经函谷关,有一天关令尹喜把他请到自己家里作客。

当时尹喜有两个不到三岁的孩子。老二长得聪明伶俐,老大呢,看着不但不伶俐,还一脸老实相。

尹喜手里拿个元宝,一边摆弄,一边问老聃:“先生,你看,这两个孩子,我以后能享到哪个孩子的福?”

老聃一时没回答上来。坐在旁边的一位客人见老聃没说话,就插嘴说:“当然是能享老二的福。你看这老二,聪明伶俐,以后会有很大的本领,肯定能挣很多钱,您老就等着享福吧!”

老聃沉吟了片刻,然后从尹喜手里接过元宝,把元宝递到老大跟前对他说:“好孩子,来,你打你爹一巴掌,我就把元宝给你。打,你打我就给,你不打我就不给。这元宝能买好多好多糖果呢!快,打你爹一巴掌,这个元宝就是你的了。”

但是不管老聃怎么“利诱”,老大就是睁着两只大眼,不打他老爹,也不接元宝。

老聃又把元宝递向老二:“好孩子,来,你打你爹一巴掌,我就把元宝给你。打,你打我就给,你不打我就不给。这元宝能买好多好多糖果呢!快,打你爹一巴掌,这个元宝就是你的了。”

老二高兴地瞪着小眼,掂起脚尖,伸出小手,照他爹嘴上就是一巴掌,老聃把元宝递给了老二。老二得意地接过元宝,一把揣进怀里,喜滋滋地走了。

尹喜高兴地说:“还是这孩子有办法,有办法,以后我光剩享他的福了。”

老聃说:“喜弟,依我说,以后能让你享福的是老大,不是老二。”

尹喜笑了:“先生,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老聃说:“因为老大重义不重利,有真情;老二见利忘义,没有真情。”

坐在旁边的那位客人笑着说:“可以这样断定吗?”

老聃说,人都在变化,如若中国没有特别的变化而这样发展下去,会是这样的。

事过以后,尹喜并没有在意。几十年后,尹喜告老还家,卧病在床。这时他老实巴交的大儿子成了一个穷人,二儿在外经商,因为头脑灵活,生意做得越来越好,手里很有钱。尹喜生病之后,老大整天守在他的床头,端茶倒水,想尽办法让老爹能过得舒适一点。家里的东西也因为给爹治病卖光了,就靠要饭养活老人家,日子虽然过得很苦,但是老大没有一点怨言,相反总是安慰老爹,生怕老爹自责。可是老二听说爹爹病了,竟然连理也不理,甚至都懒得派人问候一声。老大给这个在外做生意的弟弟捎信,说爹爹快要死了,要他回来看爹一眼,没想到老二把眼一瞪,说:“我做生意赚钱要紧,回家看他一眼少赚好些钱,谁赔我?他死叫他死;他死我也没有时间回去瞧他。”

这时候,尹喜一下子想起了几十年前老聃先生说过的话,握着老大的手,忍不住老泪纵横。

现象反应本质,本质决定现象。万物莫不如此。尹喜的两个儿子面对金钱的不同态度,已经反映出各自的品性和特质,智慧的老子一眼就能看出来。老子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所以才能如此肯定尹喜的两个儿子,在长大之后,对于生养自己的父亲,两人的态度会有天壤之别。

我们总是容易被表象所迷惑,经常忽略了表象背后隐藏的本质。如果我们能够多多观察,多多思考,一定能培养自己过人的洞察力,从而更好更准确地认识周围纷繁复杂的现象,不为假像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