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手沉思录,右手道德情操论
280400000047

第47章 右手《道德情操论》卷三(7)

如果我们对普遍原则保持尊重,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正义者和卑劣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守了这种普遍原则。正直的人一生都坚定不移地恪守这些准则。卑劣者的行为随着自我的心情而变化无常,难以捉摸。如果没有对普遍原则的尊重,理性的人也会在下意识做出不当的事情,甚至他都说不清楚产生这种举动的缘由。你的朋友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造访,你一定会把这种造访看成鲁莽的骚扰。此刻,待人接物的普遍原则让你不会显得粗鲁,但你的言谈举止也会让他感到冷淡和无礼。过去的经验已经让你对普遍原则抱有尊重,让你的行为在任何场合都不会被坏心情影响。如果我们无视这些普遍原则,就很难做到彬彬有礼和平易近人,也难以保障公正、忠诚、贞洁等节操,更不要说去维持那些影响人类本性的重大责任。一旦这些普遍原则没有深入人心,我们的社会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

我们对普遍原则的尊重还因为它们是上帝的命令和戒律。上帝会奖励那些顺从他的人,惩罚违背原则的人。这种出于本性的观点还不太清晰,我们将在下面的推理中证实它。

人的天性让我们觉得我们的情感和激情都来自一种神秘的力量,任何国家的宗教信徒都对它抱有敬畏之情。人们想象不出有什么东西能够创造人类的感情。人们想象中的未知之神,被塑造成一种与他们感受相似,并有存在感的事物。在愚昧无知的异教时代,人们把所有的感情都归结到神的身上。就连许多低级下流的感情也是一样,如淫欲、食欲、贪念、嫉妒、报复等。出于对神的崇拜,人类也会把热爱美德、惩恶扬善之类的伟大的品质说成是神具有的,这些品质似乎是人类通向神界的阶梯。蒙冤的人祈求丘比特为他主持公道,虽然这种不公连普通人也会为之愤慨,但他更希望神也会为他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愤慨。那个害人者发现自己被众人憎恨,天性的恐惧使他把别人的看法归于神的旨意,面对神的惩罚,他无力抵抗。通过教育,让这些希望、恐怖和猜忌广为人知,人们传扬并相信神会惩罚恶人,善待好人。所以在精于推论和哲理的时代到来之前,还处于原始状态的宗教就已经对各种道德的准则表示认同。人们出于对宗教的恐惧,强迫履行着人类的各种职责。那时的人们根本不可能进行模棱两可的哲学探讨,因此这种宗教对人类的幸福可谓意义重大。

通过哲学研究,证实了人类的天性具有最初的预感。不管我们认为道德感是建立在某种温和的理性之上,还是某种所谓道德观念的本性之上,或者只是建立在某种天性之上,都是上天赋予我们对道德评价的本能,让它来规范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有人认为,我们的道德感和其他一些天然的感官处于平等地位,没有哪种感觉可以仲裁其他感官。虽然爱与恨彼此对立,但爱不能批判恨,恨也不能裁决爱。我们此刻正在讨论那些感官的特殊职能,就是判断所有天性,并给出赞许或惩罚。这种感官可能是某种感知,感知高于本性,所以本性是感知的仲裁对象。眼睛不会要求色彩美丽,耳朵不会要求声音动听,舌头不会要求味道可口,但那些感知会对这些本性作出评价。使眼睛舒服的就是美丽的,使耳朵舒服的就是动听的,使舌头舒服的就是可口的。这些特征的实质是为了使那些器官感觉舒适。同样,我们的道德感决定了我们的五官什么时候应该得到满足,我们的天性是否可以被放纵。我们的道德感赞同的就是正确高雅的;相反,就是荒谬粗俗的。对与错,合适与荒谬,高雅与粗俗,这些词语的本意只是表示那些事物是否让我们的道德感感到快乐。

道德感决定了我们所有天然的本性,它规定的准则就是上帝的指令和戒律,并由上帝在我们灵魂深处安置的代理人负责颁布。定律是普遍规则的总称,例如物体在运动时所遵守的规律就是运动定律。我们的道德感在对它们进行审查,并对它们表示赞同或批评时,遵循的普遍原则与法律极为相似。法律是君主们制定的行为规范,用它来规范自己臣民的言行举止。普遍原则无疑也是由法定的权威制定的,它规范人类的自由行为,并有各种完善的惩罚和奖励机制。上帝在我们灵魂深处的代理人,就是用这些条文来评判人们的行为,惩恶扬善。

上述观点还可以通过别的角度来证明。上帝创造人和其他所有感知的物质,其本意是想让他们得到幸福。除了幸福之外,不会有其他目的让我们认为上帝有至高无上的慈悲和贤明。我们可以通过对上帝的行为进行观察,以证明他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增进幸福,减除不幸。道德感也会促使我们寻求增进幸福的办法。由此看来,我们是在同上帝合作,尽力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如果我们违背道德,就是与上帝为敌,阻碍了人类追求幸福的计划。所以当我们按照道德标准行事时,就会充满信心地祈求上帝的赐予我们恩惠,而违背道德标准时,就会担心受到上帝惩罚。

还可以通过许多理论和天性来阐述上述道理。当我们思考管理这个世界和众生的普遍原则时,就会发现,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庞大世界里,任何一种美德都会得到回报和鼓励。除了极为特殊的情况外,人们的期望也不会总是落空。每一项事业的成功,都是勤劳、节俭、谨慎的报答,但也许有些美德终生都得不到报答。财富和敬意是对美德最好的回报,但这些都是不难得到的。周围人的信赖和尊重,最能促使人们保持诚信、公正和慈善。有些被人敬重的人并不追求飞黄腾达。财富的积累不会给诚实公正的人带来真正的快乐,他们的快乐源自别人的信赖,那些美德通常这样回报他们。

不过在一些不幸的事故中,好人也可能成为坏人的替罪羊,从此遭受人们的误解和憎恨。虽然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却因此失去了一切。不过一个对生活谨小慎微的人,也可能死于地震或洪水。和这种事故比起来,遭遇冤枉的概率要小得多。想得到身边人的信赖和尊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到诚信、公正和仁慈。一个人的个别行为容易被误解,但是他整体的特征却不会被看错。除非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一个清白无辜的人会被人误解,但是出于对他一贯的了解,即使他的罪证确凿,仍会有很多人为他辩解。同理,坏人在品行还没有暴露的时候犯罪,也许不会遭人指责。但是当他的恶行和底细广为人知时,即使他没有作恶,也会经常被人怀疑。罪行和美德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并且在普遍规律的规范下,这些报答和惩罚终会公正。

依照哲学的眼光进行冷静的思考,那些决定命运的普遍原则通常会使人适应他们所处的境地,但他们未必和人类那些天然情感相一致。我们对某些美德怀有天然的好感,希望给予它们所有的荣耀和报答,甚至把一些本应给其他美德的荣耀和报答也归于它们。相反,出于对某种罪行的反感,我们希望他们遭到各种不幸和耻辱,甚至遭到那些本不属于他们的不幸和耻辱。我们喜欢宽容、慷慨和正直,希望权力、财富以及荣誉都是这些品质的报答。其实这些回报与那些美德并无必然联系,而应该属于勤劳和节俭。从一个角度看,当我们看到引起我们厌弃和蔑视的欺骗、伪诈、残忍等行为取得了好处时,我们就会感到不公和气愤,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这些行为也具备勤劳的品质,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好处。

一个坏人辛苦耕作,一个好人懒于劳动。最终谁应该得到收获,谁应该忍受饥饿,谁应该得到富足呢?坏人也许会得到上天的照顾,但人们的本性却喜欢偏袒好人。人们觉得,坏人的勤劳使他得到的回报过多,而好人的懒惰使他得到的好报太少。因为人类制定的法律,勤勉的叛国者被剥夺了一切财产,热心公益事业的好公民即使疏忽大意,也会得到补偿。此时,我们奉行的原则与上帝自己遵守的原则不尽相同。于是在上帝的指引下,我们按照他遵循的原则,对财产进行重新分配,我们努力使各种善行和恶行恰如其分地得到我们的敬爱和憎恨。上帝没有涉及我们的思维和激情中的各种品德的优劣,单纯地惩恶扬善。在上帝看来,他的规则是合理的;对我们而言,人类遵循的规则也是合理的。这两者都是为了那个伟大的目标:人间的安定和人性的和谐。

我们已经习惯按照自身的理解去改变财务的分配状况,并像诗人歌颂神灵一样,为了惩恶扬善,我们屡次用特殊的手段对现实进行干预。但我们还是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决定善恶的命运。天地万物迅猛发展,远非我们有限的人力所能左右。虽然这个自然进程的规则因最睿智、高尚的目的而制定,但后果有时却让人的本性激动不已。大集团优先于小集团,对人生有所计划的人总会胜过毫无目标的人。各种计划只有按照上帝规定的方式才能得以实现。这些规则不仅客观存在,而且也能合理激发人们的勤劳和专注。按照这种规则,如果真诚和正义被阴谋诡计打败,每个旁观者的心中一定会燃起强烈的怒火。对不幸的无辜者,我们报以同情和悲痛;对成功的阴谋诡计,我们报以强烈的愤慨。冤屈使我们感到愤怒,但我们对此却无能为力。当我们对人世间的希望丧失信心时,我们自然会呼吁上苍,希望伟大的上帝降临到我们身边,亲自指导我们的行为,并亲手完成他为我们部署的各种计划。我们希望每个人在今世的所作所为,在来世得到报答。这样我们就会虔诚地相信来世,这不仅源于我们的弱点和人类的天性,也出于对真诚的本性,出于我们对善良的热爱和对罪恶的厌恶。

雄辩而睿智的克莱蒙特大主教,对此夸张而富有想象力地评论道:“听任自己创造的世界处在无序的混乱中,这和上帝的伟大相符吗?听任篡位者废黜善良的国君,忤逆的儿子杀死父亲,凶悍不贞的妻子谋害丈夫,这些与上帝的伟大相符吗?难道那高高在上的上帝,可以像看戏一样对这一切而置身事外吗?难道因为上帝的伟大,就应该在这些暴行面前表现为软弱、不公甚至暴虐吗?因为人的卑微,就应该放任暴行或者冷漠善行吗?如果这些就是我们崇拜的那个上帝所具有的品格,我宁可不承认你是我的父亲,我的保护人,我痛苦时的安慰者,我怯懦时的鼓舞者,我忠诚的报答者。你不过是个懒散荒诞的暴君,为了你自私而无聊的虚荣,牺牲人类的幸福。你创造的人类,不过是你在无聊时摆布的玩物而已!”

这番话尽管有些不恭,但上帝就是这样,被看做是人类行为普遍规则的制定者。上帝考察我们的言行,并在来世对我们进行奖惩。任何相信上帝的人都会认为,指导我们行为的最高准则应该是顺从他的心意。只有大逆不道、极端自负荒唐的人才敢违背他的意志。如果一个人对具有无限智慧和权力的上帝无动于衷,无视他下达的指令,那是极其令人厌恶的。人的行为总会出于利益因素的考虑,我们也明白,即使我们的恶行可以逃脱世人的惩罚,但无法逃脱上帝的眼睛。很多人经常反省这个问题,他们深知这是限制我们冲动的最后一道防线。

毫无疑问,宗教强化了我们本性中的责任感。于是很多人会认为,虔诚的信徒诚实正直,值得信赖。人们认为,这些人不仅受到那些普遍原则的约束,同时也重视名誉和理性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赞美和评价。这种动机对俗人和普通的信徒同样有效。除此之外,信徒还会受到一种约束,他的任何行为都极为谨慎,就像上帝在他身边,最终会根据他的行为对他进行补偿。所以虔诚的人值得人们信赖。无论哪里的宗教,只要没有卑鄙的小团体和宗派,只要把道德责任当成首要责任,只要不把注意力集中在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义上,更不会通过宗教的形式进行欺诈,我们就完全可以对那些虔诚的信徒给予充分的信任。

责任感是否是我们行为的唯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