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一点世界史(近现代卷)
2811800000015

第15章 民族国家的壮大(3)

1861年3月,意大利王国宣告成立,把佛罗伦萨定为首都。国王的宝座落入了撒丁尼亚萨伏伊王朝的手中。1862年,加里波第组织志愿军出征罗马,王国政府害怕得罪教皇和法国,不但不支持,还派兵阻拦。当加里波第带领的2000名志愿军沿路高呼“誓死解放罗马”的时候,王国的军队正在向阿斯普罗蒙泰山区进发。两支军队在那里相遇,立即发生流血冲突。加里波第在战斗中负伤,远征失败了。

为了实现意大利的民主统一,另一位著名的革命领袖马志尼于1865年建立了起义委员会,准备在1866年发动武装起义,赶走奥地利统治者,解放北部的威尼西亚。这个计划引起了意大利王国政府的恐慌,害怕威尼西亚落到起义者手中,使王国统一整个意大利的企图落空。于是,他们就警告起义委员会说,敌人的力量太强大,意大利应当同普鲁士结盟,联合起来同奥地利作战,依靠普鲁士的力量来收复威尼西亚。

1866年6月,普奥战争爆发,意大利加入普鲁士方面作战。王国政府军和加里波第的志愿军都参加了战斗。但是王国政府军到处打败仗,加里波第的军队却每战必胜。萨多瓦一战,奥军主力被普鲁士军队消灭,奥地利投降。根据维也纳和约,奥地利从意大利撤军,把威尼西亚归还意大利。这时候,只剩下中部的教皇辖区没有收复了,那里仍驻扎着法国军队和教皇的雇佣军,阻碍着意大利的统一。

罗马教皇顽固地反对把罗马并入统一的意大利。加里波第心里清楚,不动用武力是得不到罗马的。1867年,他组织了第二次远征。但这次远征受到了教皇雇佣军和法军的夹击,没能取胜。加里波第只得退回南方,等待时机。

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法国被迫撤回驻罗马的军队,教皇辖地顿时失去了庇护。意大利王国的军队和加里波第的志愿军乘机长驱直入,9月26日占领了罗马。10月举行公民投票,罗马教皇国并入统一的意大利王国,教皇的世俗政权也被废除。同时,意大利王国政府同意将梵蒂冈作为教皇的避居地,每年向教皇提供12.9万英镑的经费。这样,意大利的统一最后完成了。1871年1月,王国的首都从佛罗伦萨迁到罗马。

祖国的统一大业终于完成,加里波第的心愿已了,开始了在卡普里岛的隐居生活。他仍接待来访的客人,向他们了解国内外的情况,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他以顽强的毅力撰写《回忆录》。1882年6月2日,这位意大利独立运动的英雄溘然长逝。

晚年的加里波第

加里波第是一位真正爱国、不怀私心的民族英雄。他向来对金钱没有兴趣,隐居后只靠一点养老金生活。后来,巴勒莫市政府通过决议,每年拨给加里波第3000里拉作为养老金;意大利参议院也批准自1875年起,每年从政府利息中提取5%给加里波第作为生活费,但他一概拒绝。只是到晚年,加里波第经济拮据,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勋章时,他才极不情愿地接受了政府的补助。

在意大利,加里波第是一个万众敬仰的人物,人民不允许对他的任何诬蔑。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他的墓碑两侧,每天都有意大利海军战士持枪守卫。

“两面神”亚历山大一世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因其性格多变、反复无常而被世人称为“神秘沙皇”。在他统治俄国的25年里,时髦的自由主义思想和传统的专制主义政治在他身上始终奇特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些年代里,俄国发生了许多令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因此更增添了人们对这个“神秘沙皇”的浓厚兴趣。

亚历山大一世是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长孙,生于1777年12月23日。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希望他能够仿效同名的古希腊时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或者俄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涅瓦河之王”亚历山大。叶卡捷琳娜二世十分喜爱这个皇孙,为了使他成为自己皇位的继承人,便把他带到自己的皇宫内,亲自抚养。

叶卡捷琳娜二世死后,亚历山大的父亲保罗大公继承皇位,称保罗一世。他在位期间(1796—1801年),废除了女皇的一些开明制度,狂热地效法普鲁士的黩武主义,试图把国家改造成为一个大军营。他禁止俄国贵族到国外留学,禁止进口各种外国书籍,封闭全部私人印刷厂,建立了严格的书刊检查制度。保罗一世还加强军纪,压制个人自由,晚上八点钟沙皇就寝,届时实行宵禁,首都的所有居民都必须熄灯。而且,这个沙皇喜怒无常,其周围的人都身受其害,就连亚历山大也难幸免。他已经20多岁了,作为皇储却经常因为一点小小的过失而受到严厉训斥。亚历山大非常害怕自己专横的父亲,他们父子之间笼罩着一种互不信任和暗中仇视的气氛。

保罗一世的统治引起了普遍的不满,于是,一些贵族密谋将他推翻。他们事前把行动计划密告了亚历山大。在宫廷里长大的亚历山大早已谙熟俄国历史上类似的密谋,他别无选择,便表示同意。为了掩饰良心上的自责,他提出的条件是不危害他父亲的生命。1801年3月23日夜间,几名近卫军军官冲进保罗一世的卧室,将他缢死。深夜两点,亚历山大得知了这一消息,他流下了眼泪。第二天,沙皇朝廷颁布诏书,宣告保罗一世因突然中风而死。23岁的亚历山大随即继位,称亚历山大一世。

亚历山大一世在继位后的第二天颁布诏书,宣称他将遵循其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法律和精神”治理国家。他对西方启蒙思想持宽松态度,释放保罗一世囚禁的政治犯,废除了肉刑和秘密警察,允许出国和订阅外国报刊,允许私人印刷厂重新印刷书籍和杂志等等。这些新的政策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不仅俄国人,就连美国总统杰弗逊也认为,俄国新皇正在认真地准备改革。

但是,亚历山大一世最为关心的事情还是进行社会改革,主要是农奴制改革。当时农奴占全国人口的90%,但他们却不享有任何公民权,必须完全服从领主的意志。领主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农奴加以处罚或予以婚配,也可以把农奴连同土地一起出售。报纸上常有这类商业广告:“出售厨师和擅长缝纫的少女各1名以及1个旧衣柜。”亚历山大一世认为,必须尽早解决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女皇均未解决的这个棘手问题。但他又不敢立即废除农奴制,便只是采取了一些措施:1801年的法令禁止再把农奴分给私人,对功臣不再赐予土地和农奴,禁止在报刊上登载买卖人口的广告,允许商人、小市民和国有农民购买无人定居的土地;1803年的“自由农民法令”,准许地主在取得赎金后给农民自由。

19世纪初,欧洲爆发了拿破仑战争,亚历山大一世的注意力才从国内转向了国外。

1805年7月,俄国加入了第三次反法同盟。12月2日,俄奥联军在捷克的奥斯特里茨与法军发生激战,因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奥皇弗朗茨二世、法皇拿破仑一世均参加了该战役,所以它又被称为“三皇之役”。结果,俄奥联军惨败。

1806年9月,英、俄、普、瑞典组成第四次反法联盟。同年10月,拿破仑的军队在耶拿击败俄普军队。1807年1月,法军进入华沙,并把俄军逼退到涅曼河。在这种形势下,沙皇政府被迫请求停战。亚历山大一世和拿破仑在涅曼河中游的一架木筏上见了面,双方在提尔西特签订了和约。根据和约,俄国承认法国在欧洲的占领,同意法国在波兰建立华沙大公国,参加对英国的“大陆封锁”,而拿破仑则答应亚历山大一世在东方有对土耳其和瑞典的“行动自由”。

“提尔西特和约”把俄国卷入了拿破仑的政治路线,给俄国的国际威望带来了严重打击,极大地刺伤了俄国人的爱国感情,致使亚历山大一世的声望急剧下降。

使亚历山大一世在欧洲获得巨大声望的,是拿破仑侵俄战争的失败。缔结“提尔西特和约”不久,俄法关系又趋紧张。1811年,拿破仑狂妄地宣称:“5年之内,我将统治世界。还剩下一个俄国,我一定压倒它。”1812年6月24日夜晚,拿破仑下令70万法军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国。战争初期,拿破仑一再扬言:“不要一个月,我们就占领莫斯科。”当时俄军布置在西部边界的军队只有23万人,但亚历山大一世知道法国大军过于庞杂,混乱不堪。因此,他亲临前线,决意再次出任总司令。可是,俄军在法军优势兵力打击下节节败退,亚历山大一世的信心动摇了。俄国一些军事和国务活动家敦促他离开军队,认为他首先应起到国家元首而不是军事领袖的作用。于是,亚历山大一世返回首都,于8月20日任命库图佐夫为俄军总司令。

当时已67岁高龄的库图佐夫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即使莫斯科落入敌手也在所不惜,消耗法军的有生力量。亚历山大一世不止一次说:“即使耗尽帝国的一切力量,直到退至堪察加,也绝不同拿破仑媾和。”当得知莫斯科失陷后,他再次表示:“我将蓄发隐退,与我的最后一个农民同甘共苦,也绝不使我的祖国蒙受耻辱。”

冬天来临,拿破仑的军队饥寒交迫,不得不放弃莫斯科,向西南缓缓撤退。这时,库图佐夫指挥俄军追击,在几次战役中歼灭了法军的主力。12月24日,法军残部两万余人跨过结冰的涅曼河,逃出俄国。1812年俄国人民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胜利结束了。接着,亚历山大一世组织俄、普、奥、西、葡和瑞典等国,结成第六次反法同盟,联军打进法境,拿破仑下诏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

战胜拿破仑,使亚历山大一世成了欧洲命运的主宰。1815年9月,俄、普、奥三国君主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建立“神圣同盟”的文件,亚历山大一世成了欧洲各国君主反革命“神圣同盟”的盟主。

但他在欧洲人面前仍摆出一副自由主义者的姿态。1814年,亚历山大一世在同法国女作家斯诺尔夫人会面时,同她谈了专制主义的害处,要她确信自己真诚地愿意解放农奴。在同一年访问英国时,他又对在野的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人说,他打算在俄国也建立反对党。他还骑着马,身穿英国服装,前往经常举行政治性集会的伦敦海德公园,向欢呼的人群致意。

亚历山大一世在晚年变得越来越忧郁,越来越孤僻。1824年6月,他和情妇玛娅所生的漂亮女儿苏菲娅身染肺病死亡,年仅18岁,这对亚历山大一世是个沉重的打击。他和皇后伊丽莎白所生的几个子女都已幼年丧生,而且皇后的健康状况使他们再也无望有孩子了。

1825年11月19日,亚历山大一世在巡视中突然患病离开了人世,终年48岁。

亚历山大一世身体健壮,年岁也不算老。因此,他的突然死亡引起了各种各样的传闻和猜测。有人声称,沙皇并未在塔甘罗格离世,而是搭乘一艘英国船前往巴勒斯坦圣地朝圣去了;也有人认为,沙皇是被哥萨克人劫持以后隐匿了起来;还有人说沙皇已经秘密前往美洲。流传最广的是“神秘老人”库兹米奇的奇闻,据说亚历山大一世假冒这个名字隐藏起来,在西伯利亚过着简朴的生活。相信这种说法的人越来越多,并产生了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费多尔·库兹米奇的札记》。

然而,亚历山大一世的死后余波远远不止于此。因他无嗣,按皇位继承法,应由其弟康斯坦丁继位。但康斯坦丁在华沙任波兰王国总督期间,与妻子离异,另娶了一个非贵族血统的波兰女子,因此他自愿放弃了王位继承权,并指定其弟尼古拉为继承人。可是这样的安排并未公布。亚历山大一世死后,彼得堡军民立即向康斯坦丁宣誓,而宫廷又宣布尼古拉为新沙皇,要求军民于12月26日举行“再宣誓”。十二月党人的几名军官便利用政府内部的混乱,率领自己的团队开到参政院广场,宣称尼古拉是篡位者,乘机发动了起义。新沙皇尼古拉一世把起义镇压下去以后,开始了他的30年统治,并把俄国推上了“专制制度的顶峰”。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神秘沙皇”并不神秘,亚历山大一世实际上走的是他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所走过的道路,从温和的自由主义者最终变成了极端专制主义者。俄国社会再次出现了时而前进时而倒退,时而宽松时而紧张的曲线式发展状况,这是世界近代民主大潮不断冲击俄国专制堤坝所引起的必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