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第一次到广州旅行的欧洲人,很难想象,这个商业中心与欧洲已经有三百六十年的贸易史。我们不能毫无理由地认为,西方人在与中国人贸易往来的三百多年中,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行为举止,但是不管外国人来到中国怀有何种目的,中国人都把他们看作是“野蛮人”来对待,就像古希腊人对待非希腊人一样。
直至1860年,才明确规定,不允许使用“野蛮人”这个词。在这之前,即使是在官方文件中,外国人也是用“野蛮人”来指代的。
谈到中国人对待西方人的态度,我们必须认清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人习惯了周围民族的巴结奉承,尽管这些奉承只是些花言巧语。在长期的接触中,中国人发现,只要对这些外族人稍加哄骗和威胁,他们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无疑给他们造成了一种假象,以为自己处于无比尊贵、优越的地位。
三十多年后,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对于外国的文明和外国人的存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尽管如此,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人,不需要太多广泛、细致的了解,都会发现这个事实,即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态度,没有了轻视,但得到的也不是尊敬,官方的、非官方的人们心里想的、表现出来的,都带着一种恩赐。这就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处境。
我们的服装,是中国人最感奇怪的地方,虽然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服装有什么不妥之处。在我们看来,东方人的各种服装都显得很臃肿,限制了“人的自由”,而我们的服装就要舒适得多。但是,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对我们的服装除了批评和嘲笑,没有任何的肯定。东方人的服装要求宽松,要求掩盖住身体的线条,这完全适合于东方人的个性。
体面的中国人是不会穿着短上衣去公共场所的,而在中国的租界里,经常可以看到穿着紧身短上衣的外国人。外国人的服装让中国人感到莫名其妙和不可理解:短上衣、双排纽扣的礼服大衣、难看又没有样子的燕尾服;特别是有些上衣外套无法将胸部全部遮住,还露出一些内衣;衣服的尾部钉着的两粒纽扣,没什么可扣,也不漂亮。这就是我们的服装在中国人眼里的样子。
外国人的男装,在普通中国人的眼里尚且如此,女装就更不用说了,它们都有悖于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更谈不上体面。以中国对男女之间交往的限制,自然不能理解建立在男女自由交往之上的西方文明了,他们只根据自己的传统标准,时常会误解和曲解我们的做法。
外国人不懂汉语,也是中国人产生优越感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一个对现代欧洲各国的语言都能熟练使用的外国人,如果在中国,哪怕他只是听不懂一个不识字的苦力说的话,他也会被苦力瞧不起。虽然这样只能进一步表明苦力的无知,但是,他与生俱来的盲目的优越感却是真的。
即使这个外国人开始努力地去学习汉语,他也会不断地受到蔑视,甚至连他的佣人可能也会说:“天呐,他居然听不懂!”其实,很多时候,外国人听不懂,很大原因还在于中国人说的不清楚。但是中国人不会承认这个事实,即使承认了,他天生的优越感也不会被削弱。所有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都会碰到类似的情况,经常而且永远,因为无论他懂得了多少,总还是有他未曾发现的新大陆。
一般情况下,在中国居住了一段时间的外国人,就很少为他不知道的事感到不光彩、不好意思了。外国人的汉语知识,在中国人看来,就像约翰逊博士形容女人的劝诫那样:狗用后腿走路——看来是很难做好的,但后来又惊奇地发现,居然做好了。
让中国人产生优越感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外国人对中国的风俗知之甚少。中国人不相信,他们早已知道的事情,居然有人会不知道。
外国人有时看不出来,自己受到了中国人含蓄的冷落,这使得中国人更加轻视我们,我们对“当地人”态度的熟视无睹最终是要受到惩罚的。
许多中国人有意无意地会拿外国人逗乐子,就如同利特默先生看大卫·科波菲尔,似乎在说:“太小了,先生,太小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外国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只有那些敏感的外国人感知了一些,并把它们积累了起来。但是,不管一个人的经历多么丰富,总有他不知道的繁文缛节,总有一天,会受到这种对待。
任何普通的中国人能做的事,外国人不会做,就会使得中国人看不起我们。我们吃不了他们的饭菜,忍受不了太阳的曝晒,没法在嘈杂的人群中睡觉,不能居住在空气不流通的房子里,不会用他们的橹划船,不会对牲口喊“吁!吁!”。众所周知,英国炮兵在1860年进入北京时,在乡村的路上,被没人驾驶的马车队弄得七零八落,因为英国军队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制服中国的牲口,让其挪动半步!
外国人蔑视礼法,认为礼仪可有可无。即使是最有耐心的人,让他面临二十分钟的礼貌大战,他也会非常地不耐烦。对外国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他不愿意花“老半天”去闲聊;但对中国人来说,每个人都有很充裕的时间,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钱。中国人不明白,时间是自己的,丢掉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取消令人厌烦的繁文缛节,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做别的事,这使外国人与讲究礼节的中国人相比,显得有些可怜。一方是华贵的长袍,优雅的举止;一方是动作笨拙、难看的跪拜。面对这种反差,即使有礼貌的中国人,也难免会笑出声来。我们要明白,外国人忽视了中国人最为看重的礼仪,是他们轻视我们的原因。
如果中国人看到“伟大的美利坚皇帝”穿着布衣,叼着雪茄,在大街上散步,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假如一个相当于中国道台的外国领事,为调解一桩国际纠纷,到一个省会与省长会晤,那么肯定有成千上万的人会聚集在城墙上,想一睹这位外国大官的风采。但是,他们见到的,只是两辆马车,几匹马,一名翻译,一位中国跟班,一名厨师,与所想象的浩大场面极不相符,那么,很自然的,对我们会由好奇变为漠然,再变成轻视。
我们自认为比中国人优越,却不能使中国人看到这一点。虽然他们承认,我们在机械设计上占有优势,但又把我们的发明看成是变戏法——莫名其妙又没用,认为是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产生的结果,是孔夫子不谈的魔法。
一些承包商到中国后,更多的是失望,因为中国人是如此地轻视蒸汽机和电力应用产生的奇迹。中国人无一例外地不愿意(尽管有时也不得不)模仿外国人。他们不关心卫生设备、空气的流通,也不关心生理学。他们也喜欢一些西方进步的成果,但不愿意接受西方的方法。如果硬要他们接受,他们宁可把进步的成果也抛弃掉。只有能使中国成为“强国”的发明创造,他们才能接受。如果只是改良,没有时代精神,也显示不出比中国优越,那么只会被他们抛在一边。
中国的一些学者和政治家,显然也意识到了中国的劣势,但他们只会说,西方国家使用的仅仅是中国先人积累起来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只是在近代被西方人盗走,并加以了应用。
外国人在应用领域方面的能力,显然引不起中国人的兴趣。撒克逊人欣赏“能干的人”,就像卡莱尔喜欢人家称他“王”一样。对中国人来说,外国人的技能既有趣,又令人吃惊,如果他们碰巧用得着这项技能,他们不会拒绝使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要以外国人为榜样,而且从没有人这样想过。他们的理想学者是书呆子,什么都学,什么都不会忘记,有多个学位,学习刻苦,废寝忘食,虽然手指有几寸长,但却什么事也不会做(除了教书)。
中国人没有意识到,他们落后于西方国家。前任中国驻大不列颠大使郭大人的回答证实了这一看法。当里格博士谈到自己的看法,认为英国的道德状况要好于中国时,郭大人没有立刻对此作出评价,而是带着深厚的感情说:“我感到很震惊。”从外交的角度来看,这种比较不可能得到认同。它需要对两个国家的内部生活进行深入的了解,需要对各种现状的起因进行综合的分析,我们现在不要陷入这种比较,这不是我们当前的目的。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文人是我们的主要对手,尽管外国人拥有各种机械技术,但欣赏不了中国伟大的伦理道德,外国人被轻视也正是来自于这些“头脑在宋代,两脚在现代”的典型中国学者。就是他们撰写和传播了声讨外国人的文章,没几年的时间,这些铺天盖地的檄文就充斥了整个中国。
人们曾一度认为,随着西方文明的引入,中国会被刀子、叉子、长筒袜、钢琴组成的风暴吞没,会“欧洲化”。但是,如果有这样的时刻,那一定在以前,现在,不会有这样的时刻。中国不是一个可以任人宰割的国家,中国人也不是一个可以任人宰割的人种。
唯一可以使中国人对西方人保持稳定而持久的尊敬的途径,就是通过客观的事实表明,西方文明所带来的一切,是中国现有的文明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达到的。如果没有这些可信的事实,中国人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表现出的还会是一种恩赐和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