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跟巴菲特学投资
281300000059

第59章 培养良好的投资习惯(2)

这是因为人类天生具有预知未来的渴望,它阻碍了投资者的理性决策,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在股市中获利,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去寻找明日的牛股,预测市场状况。他们中更多的是在电脑上绘制股价走势图,试图预测明天股价走势可能的突破点。

而且,在投资市场上,好多人都相信证券分析师的预测,把这些预测作为自己的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巴菲特并不受其影响,他认为证券分析师的工作,就是将所有股票分为应该买入的好股票、应该继续持有的中等股票和应该立刻卖出的坏股票。

很多证券分析师都是附属于证券公司,证券分司的生存取决于股票的交易量。因此,为了增加营业额,他们就会人为地制造一些股票价格的极度波动。

基金经理也是证券分析师报告的一大使用者。美国的基金经理也喜欢交易颇繁,一来是可以尝试吃散户投机者的钱,二来是证券商会付一些佣金给基金经理。

可是,投资者却不愿意相信,预测上市公司的未来和股市的走向,就跟预测天气一样是无法做到精准的。如果说预测明天的气温还比较简单,只要以今天的气温作为参考(例如,今天摄氏20度或30度,那么明天的温度大概就在这两者之间),因为这是一个要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如果我们预测的仅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下一季度状况,那只要消除季节性因素,则下一季度的销售额和利润很可能和本季差不多。然而,如果将预测扩展到这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除了季节性因素外,还有许多其他影响股价走势的因素,因为股市系统是许多变量的综合反映,而一种变数的改变也将和其他变数交互在一起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到整个大盘走势,进而再影响到个股走势。

尤其是预测股市的长期走势,误差更大。因为随着时间持续向后推移,变数不断增多,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大多数预测是无效”的根本原因。少数投资人或者预测者即使能偶尔预测到公司未来获利的情形,那也只能说是幸运。之所以说是幸运,是因为在你所预测的区间内没有碰到突然而至的经济萧条、央行利率没有发生调升或调降、被预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未死于空难、公司并未失去主要客户和丧失大订单、世界经济仍然坚挺、美元汇率没有波动等。所有这一切终究只是事物的特殊性,而并不具有普遍性。

如果说市场是可以预测的话,有谁预测到了2007年2月27日的中国A股市场的大跌之情?承接2月27日“黑色星期二”中国股市的大跌,美国道·琼斯指数也随后大跌400点,跌了3.29%,其他新兴市场股市开盘后多有3%~7%的跌幅,欧洲、日本等主要股市股指也纷纷大跌。习惯预测的投资者怎么也想不到中国股市在遭遇连续多年熊市,市场人士都不看好中国股市的时候,中国股市却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波牛市期,上证综合指数一路高歌猛进。难怪有人惊呼:“中国股市打个喷嚏,世界股市就伤风感冒了!”,将原来的那句“美国经济打个喷嚏,世界经济伤风感冒”作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颠覆。

在当今中国大牛市道里,预测的种种弊端都被股市大繁荣和非理性掩盖了。随着股价越涨越高,投资人越来越重视近利。只要是获利预估调升的股票即被抢进,预计无法达成获利目标的公司股票即被抛出。市场最终在一个虚涨的泡沫中崩塌了。

所以,投资者一定不要被各种漂亮的预测所迷惑,一旦用短期获利的思维方式来决定自己的投资行为,肯定就会在预测的海洋中随波逐流,投资随即由理性变成投机。如果仅仅以获利目标作为投资的唯一目的,投资者就再也看不清楚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因此就会随意地以任何价格买进股票,以利己主义的态度来对待投资。

但是,尽管未来不可预测,但有一点还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优秀的标的公司的股票最终会在股价上反映出其投资价值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才是可预知的。但是,我们只知道所有的股票价格都会上下波动,却无法预知到这些股票的价格在未来的一年是向下还是向上。我们却无法知道这个投资价值要等到何时才会反映出来。 投资者其实无需沉溺在对股票价格短期走势将如何的无谓预测中,重要的是投资人是否已投资在一个好的公司上。如此一来,才可确定自己最终将从正确的投资中获利。在中国股市大牛市里,我们请投资者谨记巴菲特的话:“请面对两个不顺你意的事实:未来永远不明,想在市场上取得预测共识,终将付出惨痛的代价;市场不确定性将是投资人做价值导向投资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好朋友。”巴菲特提醒您

市场的短期变化是不可能被精确地预测的,因为其中的变数太多,而且这种预测中还掺杂着某些个人的因素。因此,要想避免掉入投资的陷阱,就不要被市场预测左右。投资课堂

预测的危险性

在今天就能得到明天的钱当然具有明显的金融优势,但人类欲了解未来的这种冲动远比金钱更复杂。也许人类有一种深切的心理需求要掌握未来。或许对未来无所知的感觉太令人不舒服,以至于我们忍不住地被那些能解除这种感觉的人所吸引。

在10次预测中,不仅预测利率与实际利率根本不相符,而且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绝大部分预测的走势完全是错误的。

远离股市坐在办公室里的巴菲特

只有远离市场才能看清市场。——巴菲特

巴菲特远离市场,因此战胜了市场。

多年来,巴菲特远离喧嚣的华尔街住在奥马哈位于美国中部的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个不大的城市。巴菲特常用的通讯工具就是两部电话,可以在必要时与不同的经纪人进行联系。

虽然巴菲特的投资帝国在不断发展壮大,但他说自己的投资策略多年来却几乎没有改变。巴菲特称,他把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用来思考和阅读。巴菲特的日程中从不安排会议。他很善于说不,了解自己喜欢什么。不管他做什么,结果都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日常,他喜欢坐在办公室里阅读和思索。他肯定还有一些更喜欢做的事情,但是肯定不多。他常年居住在宁静的奥马哈——他出生的地方。他已同一群人交往熟了,所以他喜欢和这些人共处,度过时光。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与人谈起自己的工作时,他的态度也很谦虚平和。他感觉自己十分幸运,因为生而逢时,自己的才能可以获得如此高的认可。假如生活在别的年代,他的技巧可能不会派上用场。

巴菲特习惯于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办公室里没有电脑,也没有股票报价机或其他股票数据终端。电视机被调在了播放财经新闻的CNBC频道上,不过声音被关掉了。虽然他有时候在路上会带着手机,但他在办公室里从来不用。办公桌上没有计算器,他的计算大多数都是在脑子里完成的。他说,他的大部分投资决策并不需要很准确的数字作依据。在他办公桌后面的小柜子上有两部黑色电话机,直通他在华尔街的经纪商。

巴菲特能迅速地做出投资决策,省去了例行的决策会议,以及顾问们建言献策的程序,他也不要求手下的经理们经常向他汇报工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夏天巴菲特在其奥马哈的办公室,接到一份他从未听说过的公司发来的传真。发信人是印第安纳州休闲车生产商的一位顾问。此人建议巴菲特出资8亿美元收购这家公司。信中列举的情况令巴菲特满意:这家公司拥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而且几乎没有负债。

第二天,巴菲特即开出了对该公司的收购价,并提议让该公司的创办人彼得·利格尔继续掌管它。在一周后举行的一次历时20分钟的会议上巴菲特签署了收购协议。他在会议结束时对利格尔说,别指望一年中能有第二次得到他耳提面命的机会。

巴菲特本人具有非凡的创造力、高尚的品格、敏捷的反应,以及大家都喜欢的幽默感。多年来,那些与他一起共事的数十位企业经理,除了退休或者病故之外,都一直追随着巴菲特。

在伯克希尔公司1995年年度报告中,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公司在1995年通过企业收购接收了11000名新雇员,但是,我们总部的工作人员只从11个人增加到12个人,没有必要疯狂。”

到了1998年,他的确有点发疯,总部有12.8个人,这一年的公司年报写道:“总部的工作人员已经从12个人扩大到12.8个人(我们聘用了一名新的会计师,他每周工作四天)。到了2000年,总部有13.8个人。”在2000年伯克希尔公司年报中,巴菲特这样写道:“这个小小团队创造了很多奇迹。2000年,它处理了与8个企业收购活动有关的全部细节,编制了大量的纳税申报表(我们的纳税申报材料厚达4896页),顺利举办了一场门票数量为25000张的股东年会,并把支票准确送达股东所指定的3660家慈善机构。”

巴菲特在他的办公室里阅读、打电话,同他的经理们、朋友们和经纪人保持着联系,通常用简短而又风趣的短信回答那些如雪片般飞来的信件。他非常喜爱信件,认真阅读每一封来信。有时候,甚至在助手们还未来得及把信件转交给他时,他自己就先取走信件。巴菲特出门在外时,由行政助理每天晚上打电话通报他当天新来的信件。

没有客人来访时,巴菲特就埋头工作,常常在办公桌旁吃饭,巴菲特一向以他最爱吃的汉堡包、薯条和可口可乐作为午餐,外加少量的牛排和双份的红烧肉。公司的大量工作都是在办公室完成的。

在描述伯克希尔公司的企业收购策略时,巴菲特曾对股东们说:“收购策略非常科学。我们只需坐在办公室里等电话就行了。偶尔有人打错电话。”

有一次,在巴菲特向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学生们发表演讲之前,有人问他:“你在这里是否需要安全保护?”他的回答是:“我们不需要任何安全保护,只要求在门口检查出席者是否携带无核小果(原子弹)。”

巴菲特办公室里一直有一个飞镖盘,他说那是他的选股器:“它不好使,我打算把它送给比尔·盖茨,让他拥有飞镖盘,这样我们就可以让他位居第二。”

对于巴菲特来说,股市的价格波动只是“市场先生”的游戏而已,它所能提供的是在“市场先生”情绪低落时给出的令人满意的报仇。他也确实常在股价大幅回落时大量买进自己了解的公司的股票。但是巴菲特认为,在他购买了某支股票之后哪怕证券市场关闭数年,对他的投资也不会造成影响,因此,他对股价平时的波动根本不关心,也不在意。所谓工夫在市场外,巴菲特远离了市场,他也由此战胜市场。巴菲特提醒您

买好股票,远离股市是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