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渴望能够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有梦想就有了前进的目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梦想造进现实,让自己能够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快乐。然而,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努力,更需要正确的方法来指导,我们应该做到先瞄准后开枪;这样能提高做事效率,少走弯路;我们总会有很多奇思妙想,如果认定了,就赶快行动吧,要牢记"知道"远不等于"做到",知道不如做到,想到了更要做到;在行动中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只要行动了,就离成功近了一步;在行动过程,要注意做事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记住细节决定成败,成功是在一个个细节中积累起来的;在自己的行动中要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好,这样能够激发自己的最大潜能。在通向成功的路上,一定要形成行动思维,不然一切都只是空谈。
先瞄准后开枪,想好再行动
"三思而后行"的古训出自于《论语》,这句话就是教我们养成做事前要多思考的好习惯,也就是要先瞄准后开枪,想好再行动。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胆小怕事、瞻前顾后,而是成熟、负责的表现。在工作中,这种习惯也会让你受益匪浅,比如有的事情,你与当事人沟通和领导与当事人沟通,会有非常不同的效果。因此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特别是重大事情时,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拿不准的时候多听听旁人的意见,也很有好处。
"三思而后行"对问题的完美解决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这个快速多变的社会中,稍一犹豫,时机会在瞬间错失。有的时候考虑得太多也是不好。正如鲍威尔曾经讲过的:在作决策的时候需要在掌握40%至70%信息的时候做出你的决策。信息过少,风险太大,不好决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对手已经行动了,你就出局了。
"三思而后行"与快速地把握时机并不矛盾,做事情要学会把握时机,同时在决策的时候还要多去思考。这样的人才有希望到达成功的彼岸,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黄昏,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领着他的三个弟子来到一片麦田前。
"现在,你们到麦田里去摘取一颗自己认为最饱满的麦穗。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采摘了就不能再换。"
三个弟子欣然前行。第一个弟子没走多远,就看到一颗大麦穗,如获至宝地摘下。可是,越往前走,他越发现前面的麦穗远比手中的饱满。他懊恼而归。
第二个弟子吸取前者的教训,每看到一个大麦穗时,他总是收回了自己伸出去的手:更大的麦穗一定在前头。麦田快走完时,两手空空的弟子情知不妙,想采一颗,却又觉得最饱满的已经错过。他失望而归。
第三个弟子很聪明。他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去识别怎样的麦穗才是饱满的麦穗,第二个三分之一的路程去比较判断,在最后的三分之一的路程里他采摘了一颗最饱满的麦穗。他自然满意而归。
如果把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归类,那么显然第一个是属于"先做了再说"之列。"先做了再说",省略了思考过程,必然会导致行为的盲目性与无序性,其结果当然"懊恼而归"。第二个当属于"等等再说"之列。"等等再说",总是在思索、观望这个台阶上停滞不前,"只想未做"也必定两手空空,"失望而归"。第三个弟子则是"先想后做"。对事物有了充分的认识以及足够的判断之后,才不慌不忙地出手,他当然能够"满意而归"。
三思,在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一思:做什么;二思:怎么做;三思:怎么做到最好。拿到老板分配给自己的任务,首先要想清楚老板让你做的是什么,最终要给老板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去进行相关的准备,这样不仅能够做到有条不紊,而且自己也会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因为你清楚了自己的目标,就会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乱撞。同样的,做买卖、找女(男)朋友、写文章、写策划方案……好多的事情都需要我们先找到方向,发现目标。连目标都没有,还谈什么成功,哪还有成就?
知道了自己要做什么,接下来就要思考怎么做,就是做事的方法,如果做事方法得当,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做出来的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就在于有的人,会积极思考地寻找最优解决方法;有的人,则是走一步,看一步,等碰壁的时候,又回头重新思考,这样不仅效率不高,最终的结果也不尽令人满意。
"三思而后行"与快速行动并不冲突
小王和小张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俩人刚进单位的时候,条件是差不多的,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工作中,小王属于比较急躁的那种人,缺乏事前思考的习惯。每次老板分配了任务,他总是急于去完成,但是每次都会付出很多,因为,他在工作的时候,总是会碰壁,所以不得不重新进行,所以,他很多时候都是匆匆忙忙的。而小张属于比较精明的类型,老板分配任务的时候,他总是把工作分成几部分,然后再着手进行,所以,他的工作进行起来好像很轻松,并没有像小王看起来那么忙碌。但是最后的结果通常是小张更能得到老板的青睐,两年后,两个人的差距就拉开了,小王依然在自己的部门忙碌着,小张已经成为了部门经理。其实,事前对工作进行整体思考,看起来是浪费时间,不如做些具体的工作好,但是实际上,这样做的结果恰恰是从长远的角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能节约资源。
人总是在不断成长的。身体的成长,使我们的外貌显得亭亭玉立,但是,我们也需要"心灵的成长"。这就是要我们遇事要冷静,做事要成熟……总结成一句话:"凡事三思而后行"。不仅在工作中适用,在生活中同样重要。也许你会轻蔑的说:这有何难?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思考,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三思而后行的结果"。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还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动手打架?为什么还会有人因为一时的不如意而产生轻生的念头呢?
这些人就是做事前没有"三思",只是图一时之快。正如一幅漫画反映地那样,男孩想要尽快砌好围墙,从而显示自己的技术,却忽略了"三思"的过程。以至于在为满意的成果而高兴时,发现没有为自己砌一个出口。
试想,这些人但凡能够多思考一下,将要做的事情会带来的结果,他们还会犯那样的错误吗?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如果因为一时的冲动,不计事情的后果,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当严重的后果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再去后悔,再去懊恼,一切已经来不及了。其实现实中,有多少足以警醒我们的事情发生啊?
有一个总想着挣大钱,对自己挣的死工资很不满足,后来看到大家都在炒股,而且有很多人赚了很多钱,他就动心了。然而,他对炒股并不熟悉,但是他当时已经被冲昏了头脑,一心想翻本,所以把自己的一大部分积蓄都投进去了,他的投资是盲目的,他并没有进行仔细的分析,也没有找专业人士进行咨询,就看着别人买什么他就买什么。结果是他买的那支股票,最后成了垃圾股,自己的投资全打了水漂,事后,他的后悔可想而知了。
俗话说的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就是告诉我们做事前一定要谨慎,凡事应做到三思而后行。要多想一想行动的方案,多想一想每种行动将产生的结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先瞄准再放枪,打中目标的机会会更大;先想好再着手做,就会有更高的效率,得到更好的结果。
我想每个人都愿意由衷地说声:无悔!因为那是一种成熟的气息,但是,也要我们将古训"谨于言,慎于行"铭记在心中,让自己的言行和谐于自己的心灵,凡事多想想、不固执、不任性,你能得到"无悔"的洒脱。
知道不如做到,想到更要做到
杰克·韦尔奇给年轻人的忠告:如果你有一个梦想,或者决定做一件事,那么,就立刻行动起来。如果你只想不做,是不会有所收获的。要知道,100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在很多人身上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看到别人的成功时,不以为然,以为那是很简单的事情,如果自己去做的话,也能做到,或者自己也知道该怎么做,只是没做而已。是的,很多事情做起来并没有想得那么复杂,也有很多事情我们知道怎样做能取得好的结果,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做了没有?当别人在脚踏实地地把自己所知道的转化成胜利果实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呢?
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不久,在西班牙的一次欢迎会上,有位贵族突然口出狂言:"发现新大陆没什么了不起,这不过是件谁都可以办到的小事,根本不值得如此张扬。"这位贵族继续说道:"哥伦布不过就是坐着轮船往西走,再往西走,然后在海洋中遇到一块大陆而已。我相信我们之中的任何人只要坐着轮船一直向西行,同样会有这个微不足道的发现。"
哥伦布听完贵族的这番"高论"后,并没有表示丝毫的尴尬,只见他漫不经心地从身边的桌子上拿起一个煮熟的鸡蛋,微笑这说:"请各位试试,看谁能够使鸡蛋小头朝下,并竖立在桌子上。"
大家用尽了办法,也没有一个人能成功,哥伦布拿起手里的鸡蛋,用小头往桌上轻轻一敲,鸡蛋便稳稳的竖立起来了。那位贵族立即说:"用这种方法,我也做得到。"
哥伦布起身很有风度地环顾这在座的每个人说:"是的,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做起来都非常容易,不过其中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我已经动手做了而你们至今也没有做。"
再多的智慧,再多的奇思妙想,如果不用在行动上,都是毫无意义的。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不在于他知道多少,而在于他能够创造多少价值。
2004年在北京举行的"2004杰克·韦尔奇与中国企业高峰论坛"中,中国的2000多名工商界的精英都希望从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CEO那里得到一些"秘笈",但是他们并没有得到万灵的秘笈,但是几句对话的确引发了深深的思考。有人问道:"我们知道得都差不多,但为什么我们大家与你们的差别那么大呢?"韦尔奇一字一句地回答:"你们"知道"了,我们却"做到"了。"一句简单的回答,却道出了卓越与平凡的真正差别。
"知道了"并不等于"做到了",而且是远远不等于"做到","知道了"距离"做到"还很远很远,然而往往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误区,认为知道了就万事大吉了,就开始沾沾自喜。现在这样的观念已经形成了一种"知道文化"--什么都知道,说起来一套又一套,谈起来一个比一个头头是道,但就是做不到。怎样才能跨过"知道"到"做到"这个槛,是每一个追求卓越,想要超越平凡的人都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只有真正把自己知道的应用好,创造出真正的价值,才能一步一步地把梦想造进现实。
日常生活中,许多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没有想到,而是我们没有立刻去做。人总是有惰性的,很多时候自己已经形成了对一件事情的想法,也知道这件事情是可行的,但就是推三阻四,迟迟不愿拿出行动去实现,所以时间一过,就慢慢地淡忘了,即使再想起,也错过了再做的时机或者已经没了再做的兴致。结果往往就是别人也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且会很快就付诸行动,所以成功的是别人,自己只能带着羡慕和不服气的眼光去看着别人的成功。
其实,已经想到了,为什么不去行动呢?"知道"与"做到"的距离很遥远,但是,"想到"距离"做到",已经不是那么遥远的事情了,只要你能积极地付诸行动,成功的可能就会大大提高。如果只是一味地想,而没有实际行动,那么你就会失去很多的机会。
有一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他非常喜欢,想把它带回家,可是又怕妈妈不同意,所以,他把小花猫拴在家附近的一棵树上,然后回家,去跟妈妈商量把小花猫收养的事情,妈妈最后同意他把小猫抱回家,但是当他再次回到那棵树下时,小花猫已经被一只狗咬死了。小朋友非常地难过,因为他知道不管怎么样,妈妈最终都会同意的,只是自己没有当机立断把小花猫带回家,才失去了它。这位小朋友实际上已经认准了这件事情,但是,他并没有当机立断,所以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思维的一瞬间可以想出很多优秀的点子,这就需要我们去把这些难得的思维转化为实际行动!想到更要做到!才是真正永恒的真正的高明!光想不去实施也是途劳无功的。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为了不让任何一个想法溜掉,在他产生新的灵感时,他会立即把它记录下来--即使是在深夜,他也会这样做。他的这个习惯十分自然、毫不费力。所以优秀的艺术家总能创造出优于他人的杰作,因为很多灵感的激发是一瞬间的事情,如果没有立刻把它抓住,它就会悄悄溜走。
2001年初,小丽找就读于某城师专的好朋友小娜玩,晚上肚子饿了想吃宵夜,在等宵夜的空档,小娜提起了这条街上还有另外几所学校,住校的学生不少,却没有几家像样的夜宵店。于是,平日就喜欢吃鸭仔粥的小丽,突然就有了在这儿开间鸭仔粥店的想法。想到了就更要做到,原本打算第二天就回去的小丽,便在师专呆了下来,观察学生流向流量、调查顾客消费意向,足足折腾了一个礼拜。
一个礼拜后,小丽带着几年积蓄的一万块钱在师专的对面租了一间20平米的小店。由于是在学校附近,所以小丽理所当然将主要的消费目标群锁定为学生。虽然启动资金有限,小丽自己动手把小店装饰得倒也惬意,从构思、设计到施工,小丽都亲力亲为,其间也融入了不少朋友的主意,小娜等几个好朋友更是帮了大忙。在装修的空档,小丽向身为大厨的表哥,学习了鸭仔汤的做法,经过一个多月的勤学苦练,她终于出师了。她的小店在几个月后正式开张了,而且生意非常红火。
人的潜力是博大的,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把它开发出来,是不是想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想不想改变现在的这种状况和处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你想到了改变现状的方法后,有没有立即行动。如果要成为一个果断干练、做事有效率的人,最好还是"想到做到"。有些人在面对一些事情时,会为它的困难而六神无主、心情紧张、沉重不安。这些人大多是较为拘谨和责任感较重的人。去除这种惧怕和紧张心理的办法,就是立即着手去处理这件事,当真正开始做了以后,往往会意外地发现,原来事情并非原来想象的那么困难,而是自己吓倒自己罢了。
做一个为了自己的梦想勇敢行动的人吧!你做了也许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做,就一定是失败的。其实,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多主动做些事情,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旦你坚定了信念,就要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赶紧行动起来。这会使你前行的车轮运转起来,并创造你需要的必要的动力。如果想要成功,就不要做空想家,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要相信自己在梦想的支撑下,你的行动,会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近!
行动时,重点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