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冠群芳,难酬倾世之恋
刘娥是宋代皇后中情感经历最为动人,宫廷生活最为曲折,辅政生涯最为尽心的奇女子。年轻时候的刘娥,不折不扣地演绎了一场东方灰姑娘的倾世之恋,其动人的经历令人唏嘘不已。
刘娥出身非常卑微贫贱,史书上记载为,“章献明肃(谥号)刘皇后,其先家太原,后徙益州,为华阳人。祖(刘)延庆,在(后)晋、(后)汉为右骁卫大将军;(其)父(刘)通,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从征太原,道卒”。她的祖父刘延庆是后晋后汉时的右骁卫大将军,在赵匡胤陈桥兵变后,父亲刘通当上北宋的禁军军官,并出任了嘉州刺史一职,这时举家迁往了四川。其实刘娥出身非常卑微,这当中有一部分头衔是刘娥当上皇后之后才追加的。后来其父刘通在奉命北征太原的途中去世了,此时的刘娥刚出生不久,因其母庞氏在怀孕时梦见一轮明月入怀便给其取名刘娥。关于托梦的传说,中国历史上不胜枚举,如刘勰少年时梦见彩云若锦,攀而采之,长大后梦见自己拿着丹漆礼器随孔子远游,最后才华与风云并驱,写成了旷世奇作《文心雕龙》;江淹写《别赋》的时候也假托郭璞所赐神笔,风靡一时。虽然庞氏的这个梦也许预示着刘娥日后贵为皇后的命程,但由于家道衰落,童年的刘娥尚不如一般孩子幸福。刘通不幸去世后,庞氏便带着刘娥寄居在娘家,刘通生前并未留下太多积蓄,而庞家本就贫困,母女的生活相当拮据。童年时期的刘娥并没有学会读书写字女工类的技能,只学会了击鼗,就是一种招徕客人的拨浪鼓,并擅长说鼓词,也就是这种技能为她后来遇见真宗埋下了伏笔。
十三岁那年,她的外祖父为了减轻经济负担,便给刘娥说了一桩婚事,把她嫁给了龚美。正史上是这样记载的,“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携之入京师”。从这里可以知道这个龚美是个银匠,当时刘娥和他在蜀中一个击鼗唱词,一个拉厢锻银,日子过得很清贫,龚美有了外出谋生的念头,于是夫妻二人就到了京城。到了开封以后,一是龚美的锻银手艺还凑合,人缘也不错,结交了襄王府的仆人张耆;另一方面,由于刘娥相貌出众,聪明伶俐,在京师已是小有名气,这些都为刘娥来到赵恒的面前创造了条件。十五岁这年,刘娥第一次遇到了赵恒,这天赵恒在王府选姬,龚美以表哥的身份送刘娥来到了襄王府。赵恒和刘娥一见面便情投意合,如惊鸿一瞥,赵恒设宴款待他们,刘娥动人的容颜和出色的才艺在当晚歌舞升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大有“小红低唱我吹箫”之风韵。因为赵恒和刘娥出生同年,有很多共同话题,越来越投机,刘娥越来越为赵恒所钟情,只觉得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刘娥留在襄王府与赵恒日笃情深。直到赵恒继位为真宗后,赵恒对他的第一个女人刘娥一直怜爱有加,矢志不渝。
然而这件事情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一方面,赵恒该如何处理刘娥的前夫银匠龚美。如果是在北朝,肯定要诛杀成千上万的人来保守这个“秘密”。然而,赵恒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了仁德的一面,一开始给了龚美大量的车马财物,不但没有杀他,后来反而让他改姓刘,以刘氏的兄长相称,并任命他当了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的大官,妥善地处理了与龚美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在宋代宗室血统是非常被看重的,贵族和贫民之间的婚姻是不被看好的,刘娥卑贱的出身成了他们爱情最大的障碍,也就是这个问题使赵恒不得不忍痛割爱,与刘娥分居两处。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得知这件事情后,认为刘娥出身低微,便苦口婆心地劝赵恒不要和她来往,然而赵恒并不以为然。看着养大的孩子对自己的话置若罔闻,秦国夫人非常气愤,便把这件事告到了太宗那里。宋太宗一听勃然大怒,认为自己的儿子沉溺女色,不思进取,便将赵恒叫到跟前教训了一顿,并让他把刘娥斥出王府。赵恒当然不忍心舍弃佳人,于是将刘娥偷藏在张耆家中,开始了两人长达十五年的私会生涯。这十五年里,赵恒的爵位不断升迁,直到成为太子,也从未停止思念,只要有机会便想方设法私会刘娥。正是: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恋情这个东西,愈是遭到反对愈是坚定,这十五年不但没有拖垮他们的爱情,反而成就了一场倾世之恋。
◆德冠后宫,岂堪狸猫之谜
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宋太宗赵光义驾崩,传位于太子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宋真宗继位后并没有忘记与自己偷偷摸摸约会了十五年的刘娥,专程派人把她接到了宫中,封为“美人”。此时的赵恒痛哭流涕地对刘娥说:“朕终于做成了想做的事情了!”刘娥掩面而泣,答道:
“陛下不负臣妾十五年的相思之苦,臣妾自当尽心陪伴陛下终老,纵然天塌地陷也不能将臣妾驱逐!”此时的刘娥,已不再是当年蜀中击鼓唱词的歌女了,而是一个识书达理、通晓琴棋书画的大家闺秀。藏在张耆家的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为了排解对真宗的相思之苦,刘娥早已博览群书,知晓礼仪,丝毫不逊于其他妃嫔。真宗对刘娥可谓是一往情深,虽然此时的刘娥已三十六岁,但丝毫没有受到冷落,反而被真宗宠爱有加。刘娥被册封为“美人”后,看见其他妃嫔的父母兄弟亲戚都有在朝中的,自己却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心里不免孤苦,于是,她便请求真宗赐前夫龚美姓刘。在这件事情上,真宗表现出了男人的气度,很干脆地答应了;当然,真宗也获得了龚美忠心耿耿的回报。此后的龚美改名叫作刘美,对宋真宗赵恒可以说是毫无二心,对真宗唯命是从。他在任职期间,从不攀附朝中权贵,也不依靠裙带关系搞小集体,而且对自己的手下特别关心,仁义爱人,外出时陪同他的士兵都是按照省籍来轮番站岗,从不偏私于谁。这样一个老实忠厚的人,真宗自然对他也是相当信任。龚美虽出身卑贱,但并不趋炎附势,做官以后也从不趾高气扬,待人接物都很随和,一直活到六十花甲才寿终。
真宗对刘美人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执着与宠爱。先前真宗奉父母之命取了两个妻子,一个是莒国夫人潘氏,当时赵恒还只是韩王;另一个是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郭氏,时年十七岁受封为鲁国夫人,后晋封为秦国夫人。潘氏结婚六年后就去世了,享年二十二岁,没有子嗣,而郭氏在真宗继位两月后被册封为皇后。这两位妻子在有生之年都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陪伴着真宗,履行着妻子的职责,真宗与她们也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然而此时的真宗对刘娥的情感丝毫没有淡化,显然是后宫三千佳丽,三千宠爱集一身。景德元年正月,真宗封刘娥为四品美人,不久晋封为二品修仪,后又封为一品德妃,此时的后宫佳丽中,已是郭皇后之下刘美人最为尊了。
由于潘氏死得早,也未留下子嗣,真宗即位后追封她为“章怀皇后”,立郭氏为后,也就是“庄穆皇后”。郭皇后为人品性宽厚,温柔贤惠,在后宫里的口碑是很好的,但也许是天意弄人,她先后为真宗生下了三个孩子,但是这三个孩子却纷纷夭折,最大的一个赵佑也在景德初年死去,当时只有九岁,时隔半月,另一名两月大的皇子也夭折了,这对她的打击很大。一个是总角之年的少子,一个是襁褓之中的婴儿,当一个母亲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孩子死去的时候,是任何一种疼痛所无法比拟的,纵然是呼天抢地,眼中泣血,也换不回自己的孩子,从此郭皇后的身体由于悲伤过度而日渐消弱。景德四年,真宗带领着宗室妃嫔前往西京朝陵,真宗是个有心的人,不但把父母长辈的坟墓一一打扫,而且祭扫了潘皇后和郭皇后孩子们的坟墓,没想到这细心之举却触动了郭皇后的哀伤,郭皇后伏于爱子的坟墓前痛哭流涕道:“生不能与我的儿子相养共居,死不能抚着你的坟墓说尽我的哀伤,我恨不能去那边照顾我的儿子!”在场的众人都不免唏嘘啜泣,为这位母亲所感动。四月十六日这天,悲伤成疾的郭皇后病薨,结束了昼思夜想的丧子之痛,享年三十一岁,谥号为庄穆皇后(后改为章穆皇后)。这件事也对真宗的打击很大,因为先后一共五个儿子和两任皇后都离开自己,真宗心里非常抑郁,一直到了这年中秋真宗都很少出席宴会。但是有一件事真宗觉得现在是时候做了,而且也是他一直想做的,那就是立刘娥为后。但是刘娥出身卑微而且没有子嗣,血统问题不光是伦理问题,更关乎政治,尽管品性出众,但是大臣们都不赞同,觉得应该找一个地位高、血统正的女子才能表里符实、实至名归,于是纷纷进谏道:“刘娘娘虽然贤良淑达,但出身低微,恐辱宗室血统,百官奏请陛下立才人沈娘娘(是宰相沈伦的孙女)为皇后。才人沈娘娘虽是大中祥符元年才入宫的,然而她出身高贵,端庄贤淑,定能母仪天下,德被后宫。”这让真宗非常不高兴,既然左右为难,加上国势紧张,就干脆先不立皇后。
关于“大中祥符”的年号来历是有说法的,这一年的国事、兵事、家事十分繁忙,可谓忙得真宗焦头烂额。家事中,由于儿女频频夭折,对于做父亲的真宗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他觉得自己和许多妃嫔们,都没有为人父母的“好命”,到了而立之年,却膝下无子,这使得他非常郁闷。因此,他便将后宫随后生下的一个公主送到道观出家,而这位公主果然顺利地长大成人,但是作为人父国君,自己的哪一个孩子不是骨肉,又忍心去舍弃哪一个呢!直到赵祯继位,这位清虚灵照大师才被封为“卫国长公主”,这件事情对于真宗的消极意义更在于又一次证明了“后宫无福”的说法。国事中,朝议的时候宰相王旦先是一顿指责,后又说:“陛下虽是夙兴夜寐,国事操劳,但当今之世已不是圣朝承平,陛下当自我训诫,不忘太祖遗志,更不可妄自菲薄,以图大宋江山永固!”这使得真宗对自己治理国家的能力和国家现状产生了怀疑。之后,权臣王钦若为了排挤宰相寇准,对宋真宗说:“陛下御驾亲征的‘澶渊之盟’只是被寇准利用了而已,陛下现在还蒙在鼓里,臣甚为担忧!”这些话果然离间了真宗与寇准的关系,但是更让真宗治国平天下的信心被打击得体无完肤。正当真宗心态很消极,日子很难熬的时候,王钦若给了他一剂“猛药”,那就是祥兆瑞梦,一心求天下太平的真宗开始沉湎在自己幻想出来的“天书”、“神梦”中不能自拔,于是改年号为“大中祥符”,祈求天下祥瑞。
但是笃信这祥瑞之梦也并非全是坏事。有一件事既改变了真宗消极的心态,更改变了刘美人的一生。因为刘美人不能生育,所以无子嗣也成了她不能成为皇后的重要原因。有一天刘美人的侍女李氏做了一个怪梦:她梦见一个羽衣赤脚的仙人从天而降,说是给她送子的。这个李氏当时是刘娥的侍女,又是刘娥的同乡,两人平日关系很好。她把这个梦告诉真宗和刘娥后,他们都很高兴,一是而立之年的真宗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二是刘娥有了子嗣之后朝皇后的位置又迈进了一步,于是两人合计了一场“借腹生子”的戏。还有另外一个祥瑞之兆也使得真宗心花怒放:有一次真宗携李氏游玩,在高台远眺,李氏头上的珠簪不慎掉落,李氏心中暗自祷告:“若珠簪完好不损,那么腹中的胎儿就是男孩;如果珠簪破损,胎儿为女孩。”随后捡起来一看,珠簪完好无损。后来在大中祥符二年,李氏果生下一个男婴,这就是未来的宋仁宗赵祯。
赵祯一出生后便归到刘娥的名下,此时的刘娥已经晋封为二品修仪,年逾四十的她便将这个孩子交给了同乡杨婕妤哺育。这个杨婕妤是刘娥蜀中的老乡,与刘娥情同姊妹,当时只有二十多岁。杨婕妤聪明机警,处事细心谨慎,而且为人又通达,真宗刘娥夫妇对她信赖有加,三人关系很亲密。真宗每每赐刘娥金钱器物都少不了杨婕妤一份,刘娥对此也不介意。风华正茂的杨婕妤自然是尽心尽力地哺育着刘娥的孩子赵祯。对于李氏,真宗和刘娥也宽厚仁爱地做了妥善的安排,真宗出于对李氏的愧疚,先是封她为嵩阳县君,频频召见其入宫,在李氏又生下一个女儿后,晋封她为才人,李氏正式进入后宫妃嫔行列。然而不幸的是,李氏的女儿像郭皇后的三个儿子一样,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这让李氏痛不欲生,为人母的愿望再一次破灭。不能和亲生儿子相认的悲剧以及女儿的夭折,使李氏再一次觉得自己福微命薄,没有在宫中享受荣华富贵的命,终其一生,她都保持缄默,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个秘密,也没有对自己的悲剧表示任何的不满,更没有想过让自己的孩子知道真相。作为一个母亲,每天看见自己的儿子却不能相认,这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啊!不管是出于对皇权和威严制度的畏惧,还是出于自身老实本分的性格,或许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前途考虑,这都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