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2825900000017

第17章 李师师:大隐于烟花巷陌的奇女子(2)

自此以后,徽宗成为樊楼的常客,他对于国政军务向来不甚挂心,自从结识了李师师之后更是将江山社稷一并交给谗臣高俅、童贯等辈,不理政事。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宫闱之中的轶事艳闻更是十分博人眼球,没过多长时间,宫内便都传遍了宋徽宗临幸妓女并留宿青楼的消息。皇后郑氏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劝诫徽宗的任务,一日她趁皇上心情不错,开口劝道:“近日听闻皇上常留宿宫外,虽说当今天下国富民安,在陛下治理之下,汴梁城古风犹存、路不拾遗,但陛下贵为天子,到底应以万无一失为要,请皇上三思。”郑氏的话旁敲侧击,虽然没有点破徽宗私会妓女的事,但徽宗听了此言,知道宫中已有传闻,碍于皇家体面,徽宗只好忍痛暂时不去樊楼。但是李师师到底与凡人不同,宋徽宗在宫中不长时间,就对李师师思念日笃,不仅常常命人暗中赏赐她,更每每派人代为看望。

宋徽宗终于耐不住满心的寂寞,时隔一段时间之后又趁着夜色瞒着后宫众人,带着张迪和几名贴身侍从来到樊楼幽会李师师。但总是这样偷偷摸摸下去总会被外人知道,更何况堂堂的一国之君,日日如做贼一样私会情人,这样下去似乎也不是办法。就在这个时候,又是这个张迪向徽宗献上一策,他对徽宗道:“陛下这样下去并非长久之计,您应该找一万全之策,既能方便来往,又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徽宗道:“朕何尝不想,奈何苦无良策。”张迪道:“奴才有一拙计,不知可否。”徽宗忙道:“卿速速道来。”张迪道:“陛下您可还记得离宫?奴才认为您若能在离宫之下修一条暗道直通樊楼方是良策。这样既方便您避人耳目往来樊楼,又可确保圣上安全,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徽宗一听,觉得这正是一个万全之策,随即下旨将离宫一带设为御林军的禁地,表面上是为了腾出地方以方便御林军休整,然而在暗地里却命令官兵日夜不停地修建暗道,以期尽早地跟李师师幽会。一名风尘歌妓竟然能得到皇帝如此垂青,不但置六宫粉黛于不顾,还不惜工本大修暗道,可见李师师不是个仅能满足男人贪色恋貌的人。大约李师师身上总有人们挖掘不尽的魅力,以至于几乎每个认识她的人都为她的风流气质所沉迷而欲罢不能。

终于,暗道在日夜赶工之下修建完成,宋徽宗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跟李师师肆无忌惮地幽会了,于是徽宗更是每晚闲来无事便带上几个贴身随侍匆匆从地道直奔樊楼,倒也尽是方便。尽管做得如此周密,但皇上私会青楼女子这样的皇家轶闻还是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虽然没有什么名分,但李师师还是从一个名妓瞬间变成了皇上名副其实的“宠妃”。

一日徽宗召集皇亲夜宴,席间酒到酣处,歌声舞影分外热闹,贵妃韦氏此时正坐在徽宗旁边,见徽宗兴致正好,便不由得谈起李师师,韦氏道:“皇上您不辞辛劳,亲往樊楼,想来那李娃定然是貌若天仙,不然怎么会让皇上如此沉迷其中?”徽宗此时醉眼蒙眬,笑道:“你尚未见过此人,我且来做个比较。”他环顾整个宴会,见舞池内众多美女翩然起舞,又见在座的嫔妃艳妆正浓,真是宛若置身瑶池,他手指所有人对韦氏道:“师师的美貌不可言说,像你们在座的这么多人全部把浓妆去掉,穿上普通女子的服饰,再将师师混杂其间,所有人都能一眼认出她的不同来,师师不仅是倾国倾城,更有天生一段气质实在是别人无法模仿和代替的。”

徽宗的这一番话实际上是等于将李师师完全置于众嫔妃之上,可见李师师绝不仅仅是一个徒具美貌的花瓶,不然徽宗怎么能置粉黛三千于不顾而修暗道临幸。当然自从皇上临幸李师师之后,他人再想染指师师似乎也愈加难上加难,即便是皇亲国戚也再难一亲芳泽,李师师昔日门前车水马龙,然而自此以后,她的门前可以说真的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诗人晁冲之早些年年轻的时候曾长居住在汴梁城,每有夜宴,必招李师师前来陪酒,更常与李师师文辞互答,算是旧相识。过了十数年再到京城时,李师师已经是今非昔比了,想想不过匆匆数年竟有天壤之别,不但无法登入樊门,就是想见一面也是难上加难,在这里他用了“门第尤峻”这个词,不是不想,实在也是因为不敢。

但是偏有人甘愿冒着极大的危险跑来与李师师相见,武功员外郎贾奕便是其中之一。要说这贾奕与李师师相见原本无可厚非,他们相识本就在徽宗之前,而且贾奕常去樊楼走动,两人来往倒也是十分密切,可因为徽宗临幸师师的缘故,贾奕再也不便去师师处走动。也是机缘巧合,一日贾奕竟偶遇师师,两人久别不见,自然是要把酒言欢,常诉别情,贾奕大约也是酒后失态,趁着兴起,随手拿起笔墨,作了首小词:

闲步小楼前,见个佳人貌似仙;暗想圣情珲似梦,追欢执手,兰房恣意,一夜说盟言。满掬沉檀喷瑞烟,报道早朝归去晚回銮,留下鲛绡当宿钱。

徽宗与李师师的男女之事本是天下尽人皆知的,两人一个是当今圣上,一个是京城名妓,这样的身份本就十分吸引人眼球,两人的私情更是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贾奕的这首词所写的内容正是徽宗与师师两人初次相见的情景。但是在宋代公然用词来讽刺当今圣上,是件需要冒很大政治和人身风险的事,就是这首小词几乎使他丧命。这首词很快就传遍了朝野上下,徽宗自然也看到了这首词,居然这样公开的嘲讽自己,徽宗勃然大怒,随即打算下旨诛杀贾奕,但最终还是被左右拦住了。杀掉贾奕一来师出无名;二来会引来天下人的非难之声,到时候不但与李师师的丑事会传扬出去,就是各路谏官怕也是上奏不止。最后徽宗思虑再三,还是决定保住贾奕性命,但是这口气实在是难以下咽,因此寻了贾奕个不是,将他一路贬到琼州做了个参军才了事。

自从贾奕的事情之后,更是绝少有人敢踏进樊楼半步,但即使是有贾奕这样的前车之鉴,却仍然有人胆敢越雷池,并且乐此不疲,这个人就是周邦彦。周邦彦这个人我们应该非常熟悉,他是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大词人,著名到什么程度?文学史上将他列为继苏轼之后的文坛盟主,就是这样一个大文豪,与李师师也是来往密切,曲辞相和,但是周邦彦此时年岁已大,相比于徽宗来说,他与李师师更多的可能是“文友”而非肉欲之交,李师师长于文辞,周邦彦到樊楼来也无非就是写词谱曲,相与唱和,因此对于李师师来说,也许跟周邦彦的感情要远胜于徽宗。然而徽宗乃是一国之君,李师师就算是有心与周邦彦继续来往,碍于徽宗也难成全。

但周邦彦似乎与李师师并未完全断绝,他常常趁徽宗在宫内时偷偷到樊楼里来,与李师师一诉衷情,这天宫里太监到樊楼来给李师师传话道:“皇上今日龙体欠安,在宫内休养,不便过来,你且宜早些安歇。”李师师还礼送走太监,周邦彦便趁机来樊楼,两人置酒抚琴倍说相思,周邦彦拿出一沓纸来交给李师师道:“这是我今日新作之词,想来唯有你这样的丹唇纤手才能唱出这词中的境界,因此迫不及待地过来,听你绕梁之声。”李师师道:“您实在是过誉了,师师愚钝,极难领悟您词中真意,所幸的是您不嫌弃我这呕哑嘲哳之声,实在是我平生所幸,既然如此,我便献丑一曲,博您一乐。”说毕便行礼抚琴,丹唇轻启,唱了起来,周邦彦听了真如天籁之音,让人欲罢不能。

两人兴致正浓、耳鬓厮磨的时候忽然听得暗道里有脚步的声音,接着是太监禀告皇上驾到的声音,周邦彦和李师师两人都慌了神,若是被徽宗撞见尴尬倒是其次,如果因此触发徽宗雷霆之怒,有贾奕的前车之鉴,说不定不但官位不保,更可能有性命之忧,想到这里,周邦彦顾不得斯文与体面,在百无良策的情况下,索性钻到李师师床铺之下,以避徽宗。

看周邦彦已经藏好,李师师才赶忙收拾妥帖出门施礼迎接徽宗,徽宗扶起拜俯的李师师道:“朕本来今日偶感风寒不能前来,但江南富庶之地今日快马送来几颗鲜橙,朕想你久居汴梁,定然未曾尝过这新奇之物,于是便顾不得这病躯,特地专门送来给你尝尝。”李师师见徽宗真情至此,心中颇为感动,道:“我身为一介风尘女子,陛下如此待我,师师实在是受之有愧。”徽宗道:“你不要妄自菲薄,纵观朕的六宫,没有一个像你这样姿才俱佳的人,你若感念朕心,就赶快为我弹奏一曲。”李师师哪有不从之理,于是调筝落座,一连弹了数曲才罢。此时已近三更天了,徽宗道:“此时秋夜已深,朕身有微恙,就不在这里安歇了,你且好自休息吧。”说罢正要离去,李师师道:“陛下慢行,此时夜深霜浓,路上怕是风重路滑,骑马回宫多有不便,就在此处安歇了吧?”徽宗感师师心细,但为避免不便,还是婉辞了李师师回宫去了。

徽宗定然是不知道自己与李师师的床前私语早已被床下的周邦彦听了明白,周邦彦与李师师本是难得相见,不想还是被徽宗搅了局,他听李师师与徽宗一个郎情一个妾意,醋意大发,心中早已是怏怏不快,便提笔写了一首小词给李师师: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周邦彦乃是词中大家,虽然是首戏谑的小词,但是仍然写得柔情满溢,充斥着他满心的醋意,李师师精通文墨,见这词写得绝妙,便依律弹唱,十分谐乐。却说有一日徽宗又来樊楼听李师师弹琴,问起李师师最近有没有什么新学的曲子可供一听,李师师当即想起周邦彦所做的词来,此时的李师师只顾得博皇上一笑,恰是忽略了词的内容,徽宗听得蹊跷,这词中所写分明是当晚与李师师你侬我侬的情景,便问李师师这词是谁人所做,李师师看无法遮掩,只好据实说道这词的作者正是当今文坛名宿周邦彦。

徽宗一听知道当晚自己与李师师私会还有第三人在场,勃然大怒,斥责李师师道:“我待你用情至切,你不思相报,反而引周邦彦入室,真是辜负朕一片赤心!”李师师被徽宗所言吓住,忙跪伏在地哭诉道:“陛下且听妾言,我与他实在是诗词之友,当日房中我与他仅是弹琴吟诗,因见陛下驾到,无路可遁,遂有此事,望陛下治罪。”徽宗见李师师啼哭不已,真若梨花一枝春带雨,既可怜又可恋,心下软了起来,想李师师并非自己后宫嫔妃,自己虽贵为天子,但也不能强人所难,心中这么一想,便原谅了李师师,但对周邦彦却没有那么容易原谅。周邦彦此时正是开封府的监税官,徽宗回朝之后,便降旨周邦彦在任内玩忽职守,应收税银数量不足,难当此任等诸如此类各种原因,总之是寻了周邦彦一个差错,将他贬出了京城。

虽然我们不太清楚李师师与身为天子的徽宗是真的有感情还是碍于这个身份虚以周旋,但是显然徽宗对李师师确实用情颇深,两次都因为有人觊觎李师师而贬黜他人。这一日,徽宗又到樊楼来见李师师,苦等很久还不见李师师的到来,徽宗正要派人打探,只见她泪眼蒙眬地款款归来,徽宗忙问她何故如此,谁知李师师话还没说出来,大滴的泪水先冲破了眼眶,跪倒在地,哭诉道:“贱妾先请陛下治贱妾欺君之罪。”徽宗十分奇怪,问道:“平白无故朕为何要治你的罪?你有何难言之隐,快与朕说来,一切有朕为你做主。“今日正是周邦彦离京之日,”李师师哭道:贱妾念他因我一时之过而受牵累,更何况他年事已高,在异乡他地定是举目无亲,因此前去灞桥之上折柳相送,贱妾知陛下听知此事定然大怒,与其等陛下治罪,不如贱妾先行请罪,不让陛下为难。”说罢伏地大哭不已。徽宗心头一动,自己因为周邦彦与李师师私下会面降罪于他,现在李师师明知自己盛怒之中反而以身试法,可见李师师不仅姿色才艺了得,这份胆识也让人刮目相看,想到这里,徽宗正色道:“你且暂休哭泣,我问你,周邦彦临行之时可有临别之言?”李师师忙回道:“周邦彦早已心生悔意,只可惜大错已成,回天乏力,临行之前,他一再叮嘱皇恩浩荡,当尽心竭力服侍皇上以酬圣恩。”徽宗听李师师之言甚是顺耳,开口言道:

“周邦彦虽然举止唐突,但到底并非有心之举,仍是可用之材。”李师师听徽宗的言辞已经颇为松动,知道是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于是又道:“启禀陛下,周邦彦临行前还将他新作的小词教我,如今我不敢隐瞒,请圣上圣裁。”徽宗道:“你且将这首小词唱于我听。”李师师连忙收整形容,止住泪水,款款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