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2825900000006

第6章 佘赛花:一曲举家赴国难的慷慨悲歌(3)

◆十二寡妇赴西征,三朝元老辞君朝

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和五代十国的混战无疑给宋朝留下了不小的阴影,宋太祖及其后继者大多按“守内虚外”的方针进行军事部署,将大多数禁军驻防在京城及附近地区,而边境上却只有少数禁军驻防。这样一来,边境上的都是老兵弱兵,一打起仗来不堪一击。北宋初年,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宋太宗赵匡胤曾于公元979年和986年两次征辽,但因为军队的战斗力低下,兵力分散,决策失误,两次战役都以失败告终,北宋朝廷逐渐丧失信心,对辽军也是非常恐惧,干脆就放弃了收复失地的打算,偏安一隅,对辽国采取消极防御的政策。但是辽国乃是虎狼之师,既得陇,复望蜀,时刻想着南下,频频侵扰中原。当此边关告急之时,宋帝寝食难安,茶饭不思,每当上朝之时就问:“谁可退辽兵?”朝中文武面面相觑,无一人应声,宋帝叹道:“要是杨老令公还活着,辽军也不至于肆掠如此吧!”说得大臣们个个羞愧难当。可叹杨家一门忠烈,男儿们早已卫国捐躯,佘老太君听闻后擦干眼泪,奏请皇帝恩准她百岁挂帅征辽军。宋帝亦是两眼垂泪道:

“想来杨家一门忠烈,纵是巾帼出征,亦胜过满朝文武千百倍!”遂封佘赛花为帅,率杨家女将奔赴沙场。

佘太君率领军队来到了阴山脚下,驻扎在一处山口,远望去辽国兵营一座接着一座,绵延数百里。佘太君心里明白,眼下即将是一场恶战,于是令将士们筑土为城,安营扎寨,誓与辽军在此一决。安顿下军队以后,佘太君带着杨排风一行人,骑着马登上一处山峰,往下一看,辽营尽收眼底。佘太君下了马,把马拴在一根大石柱上。她站在山坡上仔仔细细地察看辽营周围的地形情况。突然她眼前一亮,妙计已成竹在胸!原来她发现了敌营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山沟,终于找到攻辽的妙法了。第二天,佘太君和儿媳妇们率领部下众军前去辽军兵营前叫阵,辽军一见众多女兵便嗤之以鼻,哈哈大笑地说道:“难道你们大宋国没有男人了吗?光派些弱不禁风的女兵出战就不怕人耻笑吗?我看你们还是乖乖回去告诉大宋皇帝,把江山让给我辽王吧!”话音刚落,只见宋军人群里闪出一道红影,大喝声传出:“契丹欺我大宋太甚!”佘太君转头一看,这个人正是杨红玉。只见她手持长枪、驱马前冲直逼辽军阵前,辽军兵士见状大骇,这时一个将领手持瓮津双锤来迎战。“吭当当”一口气斗了十个回合,杨红玉一看时机成熟,佯装战败,引马反身便走;这时辽军兵士们料想,宋军女流之辈果真不堪一击,于是趁势掩杀过来,佘太君看到辽军来势汹汹,只一招手,令后军变前军,佯作撤却。辽军紧追在后,不出数里,这时忽然左右炮号齐鸣,杀声震天,他们这才发现是中了宋军的埋伏了,于是便慌忙下令往回撤。可是事已至此,大势难以挽回:他们往左面山沟一看,杨排风带着人马杀过来了,往右面一看,杨八妹带着五千人马也杀过来了,而佘太君的军马也已掉头杀到跟前了,于是辽军个个吓得屁滚尿流,心惊胆战。在激烈的战斗中,杨排风和八妹的军队就犹如两把利刃,横插进辽军的心脏,只见辽军大乱,哭声震天,死伤惨重。佘太君命令众军只管向前,奋力厮杀,众将士如洪水般奔向辽军,辽军吓得魂飞魄散,不战而走;杨家女将个个武艺超群,能征善战,她们左突右奔,所到之处,片甲不留,直杀得辽军尸横遍野,丢盔弃甲,往北逃窜。在这场战斗中,杨门女将歼敌数万人,打得契丹人心惊胆战,也打出了杨家将的威武气势,获得了首次大捷。后人为了纪念佘老太君的英雄事迹,就将当时所筑的兵营改名为“佘太城”。老太君在获得“佘太城大捷”之后,乘胜追击,率军向佘太城东进发,肃清残敌,将契丹军队全部赶出了宋境。而在这次肃清残敌的战役中,佘太君又在原来的“佘太城”以东九十里的地方修筑了一座军营,后人称之为“小佘太城”,是为了和原来的“佘太城”相区分,而原来的“佘太城”被称作“大佘太城”,因此当地人被问起“佘太城”的时候,会说有大小两座“佘太城”。

在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准格尔旗北端,滚滚的黄河南转之段,有一座形状奇特的十二连城,城连城,郭套郭,共有十二座城池。相传这座城是杨家将的古城,残垣断壁之间,隐约可以想象它当年的雄伟壮阔,想象当年兵刀相撞时的厮杀声音,想象当年杨门忠烈血染袍铠的战斗场面,依稀可见的轮廓之中散发着杨门忠烈的英雄气概。十二连城是战略要地,北踞黄河天堑,可御契丹侵扰,南临中原腹地,进可攻退可守,是兵家必争之地。宋仁宗年间,杨宗保率军抗击西夏进犯,在乱军中被流箭所伤,不幸身亡,他的儿子杨文广在混战中被团团围困,突围不得,派人向朝廷求援。年逾百岁的佘老太君听说杨文广陷入绝境后忧心如焚,整理衣冠上朝,主动请缨。佘老太君亲自带领家中的十二位女将率援军在十二连城展开一场激烈的血战。杨门女将们个个身手不凡,智勇双全,她们利用十二连城的地理优势,勇攻巧夺,最终大破西夏军,救出了杨文广。取得征战西夏的大捷后不久,黄花国造反,佘太君再次挂帅出征前往平叛,她率领杨门女将成功地将这场叛乱平息了。待班师回朝后,佘太君环顾四周,看到杨家三代男丁全部战死沙场,捐躯赴国难,马革裹尸还,只剩下曾孙杨藩一人,禁不住潸然泪下,心痛不已;又想到杨家能将兵之人只剩下佘老太君、穆桂英、杨排风等女将,杨家人口凋零严重,倘若再出征,恐怕杨家一脉宗嗣就此断绝,于是决定上书仁宗乞求告老还乡。宋仁宗对杨门忠烈还是很信任的,虽然心中一百个不愿意,但是看着杨家人为了大宋江山死伤大半,顿生恻隐之心,答应了老太君的请求。

次日,宋仁宗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在长亭为佘老太君举行了一场隆重的饯别仪式。在临别的时候老太君回想杨家四代人为了大宋江山捐躯赴国的经历,慷慨陈词,历历在目,一席话说得仁宗和群臣热泪盈眶,唏嘘不已。佘老太君声情并茂地讲述道:

我杨家祖居山西磁州镇,太祖爷下河东辅保乾坤,我公爹火山王爷叫杨衮,走线铜锤换玉带,我丈夫杨继业是‘金刀令公’,威震乾坤。我生有七郎八虎,此外还有八姐、九妹两个女钗裙,人人为国把忠尽,无一苟且偷生之辈,个个保宋室无二心,赤胆忠心,天地可鉴。想当年宋王在五台山祭祖之时,遭敌军的重重围困,身处险境。辽国摆下“双龙会”,约见我主皇帝,好比当年鸿门宴,没安好心。我大儿乔装成宋王,我二儿扮成八王爷,去幽州单刀赴会禀忠心。金沙滩前一场血战,我大儿替你宋王丧了命,我二儿替八王捐了身,我三儿被马踩如泥烂,四儿和八儿失落他乡无音信,我五儿沙场奋战到四更,犹如当年威震长坂坡的赵子龙,他力斩敌将萧天佐,使敌兵闻风丧胆,如入无人之境。我七儿去边关搬救兵,潘仁美对我七儿怀恨在心,将我儿抓住绑到百尺高杆上,叹只叹我儿被乱箭攒心。想那李陵碑前有我那誓死不降自杀殉国的丈夫杨继业,叹我杨家一代忠烈,满腔热血,一心为国,只剩我六儿这一条根。那一年,辽国摆下天门阵,我带领杨门寡妇去征西,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杀退了敌将韩昌,七个儿媳能征善战,武艺过人,杨八姐北国盗刀的奇闻威震敌胆,九妹骁勇无双胆略过人。老身我虽然年迈却不服老,带领着杨门寡妇出生入死,我东挡西杀,南征北战,渴饮刀头血,睡卧马鞍身,上马挥刀,直捣黄龙!

◆太平川将星陨落,忠烈名后世流芳

佘太君百岁挂帅的传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实际上佘赛花卒于大中祥符三年,享年七十七岁。百岁挂帅只是一个民间流传甚广的故事,关于她更多的传说还包括她的年少成名和她的死。

据传,佘赛花年幼时就志坚气勇,早在十七岁那年就随父亲征战辽军,连挑十八阵,直杀得契丹退守黄河北。萧太后对她很是忌惮,暗自命令奸细王钦若潜入宋军,想要借机除掉佘赛花。王钦若后来担任宋军的监军,他假传圣旨,赐毒酒给佘赛花,骗她说是皇上赐给她的庆功酒。佘赛花饮下毒酒,腹中剧痛,才明白自己上了当,当她拔剑想要杀掉王钦若报仇时,不料毒性发作、浑身无力,又被王钦若一刀刺入腹中,不幸惨烈身亡。王钦若杀死了佘赛花后,把她的首级割下来想去辽营邀功请赏;又把她的躯干扔进了黄河,尸体顺流而下漂到汴河,到了汴河却逆流而上漂到了皇宫,最后被人打捞起来。皇上知情后很是愤怒,立即命令包公调查此事,公孙策检查尸体发现虽然过了很多天,但是尸体没有腐烂,内脏发黑表明中毒后被人用锐器刺入腹中而死。包公夜里到阴曹地府找到了佘赛花的英灵,她告诉包公自己被王钦若杀害的详细经过。天亮以后,包公命人把佘赛花的躯体和人头缝在一起,并为佘赛花向阎王借得了九百九十九日阳寿。待佘赛花还魂以后,包公让人立即抓来了王钦若。王钦若一见到佘赛花,吓得魂飞魄散,对自己犯下的罪恶供认不讳。除掉了王钦若之后,佘赛花又率军渡过了黄河,冲入辽军营中,杀得辽军片甲不留,得胜而归。佘赛花班师回朝后,知道阳寿将尽,还没等到去朝中领赏,她就直接回家梳洗装扮,等待着死亡降临。谁料她发现过了时辰自己依然完好无损。原来是包公怜才,偷偷地在生死簿上将九百九十九日改成了九百九十九月。这样才有了后来佘赛花嫁给杨继业,夫妻两人共同保卫麟州,并生下七郎八虎,而且百岁挂帅,抗击辽兵和西夏,保卫大宋江山的动人故事。从西夏班师回朝的途中,佘赛花回想了自己的一生,她一直是在白发人送黑发人,丈夫杨继业,儿子、女儿、儿媳和孙子全部为国捐躯,不由悲从中来,慨叹不已。这时,又一件奇怪的事情突然发生了:佘赛花发现自己的相貌变得越来越年轻,除了一根银发,身材和相貌都宛如十五六岁的少女,她明白这一次真的是阳寿要尽了,于是催促手下快马加鞭赶回麟州。当军队走到太平川之时,佘赛花的战马突然一声长嘶,悲鸣着跪倒在地,只见佘赛花浑身鲜血,从马上栽了下来,她已身首异处,又回到被王钦若杀害的状态。正当这时,天空中一只金翅大鹏盘旋而来,俯冲直下叼起佘赛花的头颅,然后迅速向东方飞去。众人追赶不及,只好将佘赛花无头的尸体缝合起来入殓,安葬在太平川。众将士含泪归去。他们刚到麟州地界,就看见到处白衣缟素,哭声震天,原来麟州子民早已知道佘老太君去世的消息了,百姓们个个悲痛不已,泪流不止。其实前几日那只金翅大鹏已将佘赛花首级叼回麟州,它在麟州上空徘徊了一整天,然后落在了杨家祠堂,放下佘赛花的首级后,悲鸣几声便飞走了。原来佘赛花死后英灵升入西方极乐,对佛祖说自己心愿未了,未能在临死前再看一眼麟州,佛祖怜悯她,就让座下的金翅大鹏鸟带着她的头颅返回麟州,在空中盘旋,完成她的心愿。麟州的百姓很爱戴她,他们将佘赛花的首级清洗干净后,葬在了折窝村,因此现在的太平川和折窝村两地都有佘老太君墓。一代将星陨落,传奇的死亡经历,传奇的成名经历,传奇的征战经历,传奇的爱情经历,真可谓传奇的一生。

蒙古大漠月色如钩,银沙似雪,佘王城外,多少人曾在此纵横驰骋,呐喊厮杀,留下了无数将士的尸骨,留下了多少忠烈的美名,留下了多少凄恻的芳魂。传说在这里,金刀令公杨继业攻打佘王城时,佘赛花与杨继业大战八十回合不分胜负,惺惺相惜,私定终身。佘王城后为契丹萧太后所破,后来佘太君百岁挂帅,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佘家重新夺回此地,并重筑新城,当地人为了纪念佘老太君的丰功伟绩,改佘王城为佘太城。《杨氏族谱》中对佘太君作了全面的评价,佘老太君深明大义,一心为国为民,相夫教子,恪尽职守,于家能辅助丈夫,教导儿女尽忠尽孝,于国能征善战,力挽狂澜,守卫国家。她活了七十七岁的高龄,不管是家人还是朝臣都对她非常爱戴。她的光辉就像日月明星一样耀眼,她的业绩就像朗朗乾坤一样昭示世人。她是国家栋梁的典范,应该和有封地的王公大臣相媲美,她高风亮节,没有辜负朝廷的恩禄。她的儿女都是功臣,保卫着大宋江山,她的品德就像鲁侯寿母、松柏弥坚,她的品德与功绩昭著,可特封郑国科太君夫人。佘太君的形象已成为历代人们敬仰和歌颂的巾帼英雄的代表,她保家卫国的光辉事迹和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感染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世人。早在宋元时期,就有说书艺人将杨家将的故事敷衍成话本,及至明清时期一些作家系统地叙述杨家将故事,如《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等,佘老太君传奇的一生,精彩的故事,感人的精神为后人世世代代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