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2825900000008

第8章 萧绰:谁道英才轻华仪(2)

一切不出萧绰的预料。曹彬刚刚占领涿州十几天,军队粮草就已经不够用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征战,宋军将士们也多有疲惫。萧绰命耶律休格带领一支轻骑,在深夜宋军防备空虚之时潜入涿州城内,并切断了宋军的粮道。无奈之下,曹彬只得率领余部撤出涿州,暂时在雄州停顿。

经过休整之后,曹彬再次率军攻打涿州,当他的军队浩浩荡荡来到涿州城外时,萧太后与辽圣宗早已在涿州城东50里处“恭候”多时了。萧太后此次亲征,表面看是为了鼓舞士气,在涿州一举歼灭曹彬军队,但实际上,她还有别的打算。当宋太宗和群臣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辽国群臣因节节败退而沮丧的时候,萧绰早在营帐中打好了她的算盘。她心里很清楚,儿子很快就要成年,而自己总不能永远把持朝政。她要为儿子打下一片和平的江山,为辽国百姓创造永久的和平。

萧绰并不与曹彬军队展开厮杀,而是边打边退,并故意把曹彬的军队放进城中。在萧绰的拖耗下,原本到涿州只有60公里的路程,宋军却走了整整20天,本来充足的粮草,再次面临耗尽的危险。为了避免军队在城中被辽军围剿,曹彬不得不下令军队撤离,而当初帮助过宋军的百姓,也不得不跟随军队离开长期居住的城池。

随后,萧绰集中辽军的精锐兵力,分别击败了其他几名宋军部将的进攻,宋军全面溃败,宋太宗只好下令撤退。在撤退的途中,辽军俘获了宋军将领杨继业,贺令图也在耶律休哥的诱骗下被俘。

到了辽统和十六年(997年),也就是宋至道三年,宋太宗驾崩,宋真宗即位,不喜战争的真宗向辽国“请寻旧好”,向萧绰释放出议和的信号。第二年,萧绰最为器重的将才耶律休哥病逝,这时候,萧太后执掌政权已经十七年,当时年幼的辽圣宗也转眼成了魁梧结实的男子汉。也许是长期征战导致身心疲惫,也许是心中早已勾勒好和平的愿景,萧绰决定与宋达成协议,双方不再征战。不过,在多年的战事中,辽军以胜为主,轻易求和似乎不太妥当。为了寻找议和的契机,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萧太后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表面是对宋发动进攻,实际是以战求和,好让宋主动提出平息战事。

宋真宗本就畏惧战争,看到辽国二十万大军南下,便产生了逃难的念头,在宰相寇准的极力劝阻下,宋真宗被迫亲临澶州督战。看到真宗亲临,宋军士气大振,辽军一名将领在城外被射杀。这时,为了防止宋援军到来自己被围困城中,辽军向宋提出议和。连年征战使辽、宋子民都遭到了巨大的损失,辽国议和的建议一提出,与宋真宗一拍即合,于是,双方在澶州城订下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规定,其一,辽宋结成兄弟之国,萧太后之子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以后两国君主也兄弟相称;其二,辽宋两国划白沟河为界,互不侵犯;其三,宋每年予辽“岁币”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其四,双方在边境开展贸易往来,互通有无。

对于宋朝忠臣来说,澶渊之盟简直就是丧权辱国。然而,在千年之后的我们眼中,这实在是一项明智之举。自澶渊之盟之后,辽、宋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战事终于得以平息,宋辽边境再也不是饿殍遍野,来往商贩络绎不绝,边境百姓终于得以安居乐业。在经济方面,宋生产的瓷器、香料、药材、茶叶、纺织品得以进入辽国,辽的骆驼、良马、美玉也逐渐流入中原。随着贸易往来的频繁,辽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文化的提升。受到宋朝文化的影响,契丹人开始了解汉人的历史和文化,不少契丹人也开始写诗,双方不再持敌对的态度。宋朝诗人苏辙的一首诗中,就描绘了这样的友好景象:

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年年相送桑干上,欲话白沟一惆怅。

在澶渊之盟之后的几十年里,辽宋一直相安无事,也许宋辽议和是历史必然,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如果没有萧绰这位运筹帷幄的军事统帅,也许双方不会这么快议和,百姓也许会在战乱之中挣扎更久,双方的文化也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萧绰的另一项功绩,是“岁币”。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节度使石敬瑭欲称王,由于实力不够,他曾向当时的契丹族求援。当时,辽太宗刚刚建立大辽帝国,领土扩张欲望强烈,于是答应石敬瑭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为条件,帮助石敬瑭成立晋国。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把包括幽州、蓟州、涿州、檀州在内的十六个州割让给辽帝国。后来,辽穆宗在位时不理朝政,北宋趁机攻占了易州、涿州、固安等地。到了萧太后掌权时,她一直惦记着收回关南之地(瓦桥关、淤口关以南的十个州),在与大宋交战的时候,她心里已经盘算好了怎样为辽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实际上,在双方多年的交战中,辽国并没能完全收复关南之地,到宋辽议和之时,萧绰也并没有指望能够在谈判中让宋割出这片土地。但是,精于政治的萧绰却认为,关南之地是谈判时一个很好的筹码。首次谈判时,她就以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关南理应属于大辽为理由,坚决要求大宋归还关南之地。宋真宗虽然生性软弱,但对于国家领土却寸步不让,更何况他也知道,宋朝之所以与辽多年征战,就是为了保住这块土地。第一次谈判不欢而散,第二次谈判仍旧无果,宋方甚至十分强硬地宣称如果辽执意要关南之地,宋辽只能再次为战。大概时机已经成熟,到了第三轮谈判时,萧太后终于放弃收回关南土地的主张,答应了宋提出的岁币和遗绢的条件,宋方君臣也终于大舒一口气,而实际上,十万两的岁币,正是辽国发展壮大最需要的。

遥想十几年前,宋太宗对萧绰不屑一顾,认为这样一个弱女子成不了气候,而十几年后,这名弱女子却力挽狂澜,终止了宋辽之间的战乱,这样一个才能出众的女子,恐怕多少七尺男儿都无法望其项背吧。

◆身不由己入皇室,儿女情长难割舍

辽保宁元年(969年),告别皇位十九年的辽世宗次子耶律贤被拥立为王,萧绰就是在这一年被封为皇后的。耶律贤比萧绰大十二岁,在萧绰之前,耶律贤本已娶妻,登基后皇后的位置也应给他的原配妻子,但是,由于萧绰的父亲萧思温拥立皇帝有功,登基后不久,耶律贤就迎娶了萧思温的三女儿萧绰。耶律贤和萧绰素未谋面,这场婚姻,只不过是耶律贤报答萧思温的政治联姻而已。而对于萧绰来说,她将与自己少女时代的情思永别,成为大辽帝国的政治工具。

我们所知道的萧绰,是叱咤风云、手腕强硬的政治家、军事家,但别忘了,她还是一个女人,也有过柔情似水的少女时代。萧绰还有一个小名叫燕燕(雅雅克),在家中排行第三,从小,她就是一个乖巧懂事、聪明伶俐的孩子,深得父亲萧思温和母亲长公主耶律吕不古的喜爱。在她十三岁的时候,按照契丹当地的习俗,其他同龄的女孩都已经许配给了合适的人家,但这时,母亲吕不古却执意不肯嫁女儿,她觉得,自己的女儿是人中龙凤,一定要攀上皇室的亲才行,决不能让女儿像自己一样下嫁给无用之人。

原来,对于下嫁萧思温,长公主的内心一直很不满意。长公主耶律吕不古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孙女、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女,身份地位自不必说。萧思温属于契丹外戚家族,身份地位并不显赫,并且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喜静不喜动,对骑马射猎不感兴趣,但对读书作文却兴趣浓厚。辽太宗把女儿嫁给他,完全是为了赢得外戚势力的支持,但对于一个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来说,这样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实在不能令长公主满意,所以婚后两人的生活也多有摩擦。

长公主生了三个女儿,当第三个女儿燕燕出生的时候,一种莫名其妙的预感就告诉她,这个女儿将来一定是超乎常人的,一定会像金凤凰一样回到皇室中去。也正因如此,当小燕燕长到13岁时,其他同龄的女孩子都许配了人家,燕燕却仍然名花无主,当其他小女孩开始谈论自己未来的夫婿时,燕燕也只能托着下巴幻想自己的白马王子,盼着盼着,这个“王子”居然真的出现在她的家中:她看见父亲站起身来迎接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这个小伙子虽然身材魁梧,却没有同族其他男子的粗野气息,他神态谦和,文质彬彬,坐在厅堂中和父亲侃侃而谈,燕燕远远地看着,听到他们朗朗的笑声,少女的内心已经被这个小伙子打开了。

这个人,就是韩德让。他的父亲是韩匡嗣,其父从很小的时候就博览群书,并且医术精湛,在契丹一带非常有名。有段时间,耶律吕不古身患疾病,常常找韩匡嗣来家中医治,韩匡嗣来时,偶尔也会带上韩德让。一来二去,韩德让便和燕燕的父亲萧思温成了忘年交。韩家并不是契丹族人。追溯起来,韩匡嗣的父亲韩知古幼年在战争中被辽军俘获,后来因为出色的才华得到辽太祖的赏识,继而被赐予官爵,才摆脱了奴隶的身份。契丹民族没有太多男女忌讳,随着韩德让到萧家做客的次数日渐增多,燕燕也逐渐和韩德让熟络了起来。燕燕对韩德让的学识、风度非常痴迷,而韩德让也深为燕燕的天姿所打动。两人日久生情,韩德让知道燕燕尚未婚配,一心想要等燕燕的母亲改变主意,所以尽管家人再三催促,却迟迟不肯与别的女子成亲。

辽穆宗没有子嗣,很多年过去了,皇位的继承人仍然没有选出。萧燕燕的母亲吕不古一心想让女儿攀上皇亲国戚,一年年过去,萧燕燕也一点一点长大,到了燕燕十七岁的时候,眼看周围的姑娘们一个接一个都嫁了人,吕不古这才心急了。不过,令她欣慰的是,女儿一直没有许配人家,而大女儿十二岁的韩德让同样也没有婚配。事不宜迟,萧家便向韩家表示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韩德让,让韩家早做准备。一想到能够嫁给自己的初恋情人,燕燕心中何其幸福,而韩德让也感到多年的等待没有白费,有情人最终可成眷属。然而,就在韩家忙忙碌碌准备婚事的时候,辽穆宗外出打猎遇刺的消息传来,打乱了两家的一切计划。

萧思温奉命随辽穆宗到怀州打猎,行至半路时,穆宗忽然遇刺身亡,一国不能无主,这时候,选一个合适的人选担任大辽的君主成了当务之急。在当日随行的人中,萧思温算得上与穆宗关系最亲近的,拥立君王的重任自然落到了萧思温的身上。在与穆宗血缘最近的人当中,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当属穆宗的弟弟越王耶律必摄及他的侄子、冀王之子耶律哇哥。但是,为了不在新主登基后被怀疑为刺杀穆宗的嫌犯,更是为了给自己的三女儿一个更好的将来,最先得到穆宗死讯的萧思温带着这个绝密的消息找到早已被人们遗忘的世宗后人耶律贤,决定拥立耶律贤为王。很快,耶律贤集结了500余人的队伍赶往怀州,在穆宗的灵位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耶律贤登基后,对萧思温感激不尽,作为报答,决定迎娶萧思温17岁的女儿萧绰。

成为皇后的萧绰并没有太多的喜悦。她知道,从此之后,自己的命运将紧紧地和大辽帝国联系在一起,自己的所作所为也将被载入史册。从这以后,萧皇后把自己少女时代的爱情深深埋在心底,没有人知道她一直想念着那个知书达理、君子风度的韩德让。

然而,命运似乎有意要和萧绰作对。乾亨元年(979年),宋兵攻打南京(燕京),韩德让主动请缨,站在城楼上连续指挥作战15个昼夜,终于和援军一起在高粱河附近击退了宋兵的进攻。高粱河战胜后,耶律贤大悦,授予韩德让辽兴军节度使。乾亨四年,又提拔他为南院枢密使,这样一来,萧绰见到他的机会就更多了。每日的相见,怎么能不勾起少女时期的回忆?在这种回忆中,萧绰努力克制着自己,想让自己忘掉这一切。这一年秋天,耶律贤身患中风,卧床不起,觊觎皇位的势力逐渐抬头。在皇后的授意下,韩德让想法设法剥夺了其他势力的兵权,成功地拥立耶律隆绪登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