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清宫梦里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2826000000020

第20章 慈安太后:大音希声(2)

同治十一年,同治帝颁布了册封皇后的上谕,并定在九月举行大婚的典礼。大婚之后的同治帝,虽然名义上得到了亲政的机会,但是在生活中还处处是慈禧的影子,受到慈禧很深的影响。阿鲁特氏从小生活在一个有教养的家庭,是个十分独立有见解的女性。对于慈禧处处干涉同治帝的行为,她感到十分不赞同。慈禧因为阿鲁特氏并不是自己喜欢的皇后人选,所以对阿鲁特氏也并非十分喜爱。夹在中间的同治帝,时常感到十分为难。

同治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十七岁亲政之后,政务上还是由慈禧在一旁干预,然而同治帝在政治上也确实辜负了朝廷上下对他的期待。同治帝是一个比他的父亲咸丰还要荒淫无度的人,他在后宫中有许多个美貌的后妃,但是这些后妃并不能满足他。根据历史记载,同治帝经常换上平民的衣服,带着两个太监去寻花问柳。时间一长,染上了重病,病倒了。太医根据症状,以前以为只是普通的小病,治疗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病情加剧。同治十三年的十一月,他头部、脸面上都出现紫色发亮的斑块,到了这一年年底,同治因为病重逝世。

同治帝逝世时只有十九岁,他所有的后妃都没有生育,他还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个子嗣。同治死后,日子最为难熬的莫过于皇后阿鲁特氏。阿鲁特氏自进宫以来,一直小心谨慎,懂得进退,毫无失礼的地方,但是慈禧对她,依旧是十分讨厌,经常左右为难,做什么事情都被慈禧挑出错误。人一旦有了自己的偏见,无论对方做了什么事情,都会挑出错误。更何况是慈禧这样偏执的人,她心中的想法是很难被旁人动摇的。

关于阿鲁特氏的处境,在末代皇帝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有过这样的记载:“有一天皇后去看同治帝,说起慈禧太后因为一件小事而骂她,皇后说着,竟失声痛哭起来,同治听了也很是同情,就劝她暂且忍耐,将来会有出头的日子。没想到这些话被太后听见了,太后非常愤怒。冲进皇帝居住的西暖阁,一把抓住皇后的头发,举起手来就痛打,还命令太监准备棍杖,非要把皇后打死不可。”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因为一件小事,慈禧就可以让阿鲁特氏在整个皇宫都没有面子,像个下人一样被打被骂。

同治帝死后,宫里除了慈安太后,再也没有可以帮助阿鲁特氏的人了,但是慈安太后与世无争的性格,并不能帮助阿鲁特氏多少。阿鲁特氏对自己的前程感到十分绝望,同治帝没有留下子嗣,继承大统的是和同治相同辈分的载湉,阿鲁特氏以长嫂的身份居住在宫中十分尴尬,同时,慈禧的专制和暴虐又让阿鲁特氏十分难熬,于是她想到了死亡——追随死去的同治帝。

阿鲁特氏作为一个年轻的女子,脑海中对于“死”这个概念,还是有着畏惧的。在准备自杀之前,她给自己的父亲写过一封信,信中问自己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处理。崇琦虽然很爱这个女儿,但是在官场中打滚多年的崇琦知道,唯有“死”才是阿鲁特氏最好的归宿。于是阿鲁特氏在自己的宫中准备吞金自杀,被宫人发现,经过抢救之后,性命被救了过来,但她还没有放弃死亡,她在被救活之后进行绝食。在同治帝死后75日,阿鲁特氏绝食自尽,年仅二十二岁。这位年轻的皇后追随了同治而去,死后被追封为孝哲嘉顺淑慎贤明宪天彰圣毅皇后。

阿鲁特氏和慈禧之间的矛盾,也加深了慈安和慈禧之间的矛盾。慈安和慈禧,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相安无事,但是实际上,在两人的关系中有暗潮汹涌。

同治帝死后,年仅四岁的载湉作为继承人被接到了宫中,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光绪皇帝被抱进皇宫之时,还在熟睡之中,这个年幼的小男孩,并不知道在醒过来之后自己的命运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宫之后,载湉的日子并不好过,慈禧对于这个未来要掌管国家的孩子十分严厉,常常因为行为不符合她的要求而进行责骂。年幼的载湉,在四岁之前还幸福地生活在王府当中,被接入宫之后,开始了悲剧的人生。

在慈禧的眼中,载湉只不过是她用来夺权的工具,像个任意被玩弄的木偶一样。慈禧一味地对载湉要求严格,并没有给予他男孩子在这个年纪最需要的母爱和温暖。相反是一向与世无争又温柔宽厚的慈安,成了载湉在宫中最大的安慰。慈安和慈禧不同,对于载湉并没有太多政治上的要求,只是在做人方面会对载湉进行教育。载湉在和慈禧太后关系越来越紧张的同时,和慈安太后的关系则越来越密切。

然而光绪七年,也就是1881年,慈安太后逝世。慈安是在宫中少数几个能给载湉温暖的人之一,她的逝世,让载湉的生活再度陷入黑暗。

◆死亡的秘密

慈安比慈禧还小两岁,且在逝世之前一直身体健康,没有传出生病的消息,突然的暴病死亡,让她的死变得疑团重重。

在光绪七年的三月初九,也就是慈安死前的一天。慈安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于是召集了太医进宫给她医治。但是当时太医诊断出来的结果,只不过是轻微的感冒,并没有其他的症状。于是第二天,慈安照例上了早朝,恢复了正常的生活,接见军机大臣时,也没有出现什么和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唯一的特殊之处就是面色一直潮红。

反倒是慈禧,在那几个月身体一直不太好,过分劳累和忧思压垮了她的身体,她夜不能寐,即使睡着了,也会出现盗汗的现象。面色蜡黄,眼窝深陷,没有精神,任何珠宝头饰都无法掩盖她的病容。对于慈禧的病,当时宫中的太医轮番进行了诊治之后,都感到束手无策,于是慈禧要在全国范围内求医。慈禧的病一直拖着得不到医治,在这一段时间里,朝廷上的事情都交给了一向不太理会政治的慈安。虽然慈禧不愿意看到权力就这样落到了别人的手中,但是身体迟迟不好起来,让慈禧束手无策。

当光绪七年三月十日深夜,宫里传出太后逝世的消息时,人们都以为是久病的慈禧太后不治身亡。而当宫里传出确切的消息说逝世的是慈安时,人们都感到难以置信。慈安只不过是在前一天患了感冒,却没有想到在一天之内就逝世了,于是朝廷上下关于慈安之死的种种猜测不胫而走。

在所有的猜测中,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认为慈安的死是官方所记载的“正常病死”,另外一类则认为慈安是被“慈禧毒死(逼死)”。这两种说法都有大量的支持者,那么慈安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根据《清德宗实录》“(慈安)初九日偶染微疴,记载: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也就是说,慈安确实是因为初九那日小病而引发的死亡。但是人们都知道,小小的感冒并不会让一个健康的人在二十四小时内就暴病身亡,于是对慈安的病史进行了追问,发现慈安的两次病史。这两次病史是记载在当时的礼部尚书翁同龢的日记当中,一次是同治二年十月九日,当时的慈安才二十六岁,这次的生病根据“有类肝厥,不能言语”来判断,属于中风先兆,但由于当时的症状较轻,也因为慈安的身体健康,因此很快就恢复了。另一次出现在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日,当时慈安三十三岁,距离第一次记载的时间已经过去七年,再次病倒,在翁同龢的日记中把这次病记载为“厥逆”,所谓的“厥逆”是脑供血不足而再次发作,但这次由于慈安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并没有造成遗留病症。

这些记载,说明了慈安的身体并不是没有任何毛病的。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慈安患有比较常见的血管疾病,虽然没有造成过致命的伤害,但是在慈安的身体里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就像沉睡的巨龙一般,在沉睡的时候,不能对身体造成任何危险,或许它一辈子也不会从沉睡中醒过来,但是一旦这条巨龙醒来,就会对身体造成致命的伤害。所以慈安的死,或许就是这条沉睡的巨龙突然醒来所造成的。

慈安死后,慈禧立马召集大臣进宫,商量慈安的后事问题,并安排王公大臣瞻仰慈安的遗容。这些做法,都显得慈禧在这件事情上面没有一点心虚,也没有任何私心。

另外一部分人认为慈安是被慈禧毒害而死的。根据恽毓鼎的《崇陵传言录》记载,在咸丰皇帝死前的一段日子,因为当时唯一的继承人载淳的年纪尚小,载淳的生母慈禧又是一个十分有野心的女人,咸丰皇帝对于清朝的未来十分不放心。因此,他在死前留下了一份遗诏给慈安,这份遗诏让慈安监视慈禧,若是慈禧安分守己,那么这份遗诏就不必公诸于世,若是慈禧不安分守己,那么根据这份遗诏将慈禧除去。

老实宽厚的慈安,将这份遗诏的事情告诉了慈禧。慈禧感到了空前的威胁,虽然她知道咸丰帝对自己不信任,还想过要将她除去,但是对于这份遗诏的存在,她还是感到十分惶恐。慈禧用了计谋让慈安秘密地烧掉了这份遗诏,并且,慈禧对于知道这件事情的慈安,也起了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