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工作的成就
2833800000007

第7章 工作的拓展(6)

也许没有人喜欢强势的人,例如像戴高乐、肯尼迪、拿破仑、罗斯福……等,但我们却情不自禁地尊敬他们,信任他们,而且在生活中或战争中得到有力的证明。强势但能力卓越的领导者也许很容易招来别人的憎恨,不过却比温和但软弱的领导者受爱戴,后者固然比较可爱,但却可能因为太软弱而将部属带入死亡的陷阱。

假设每位员工都愿意成为积极的操控者

关于责任的问题,杜拉克谈论了很多很多,并引述了各种状况下的工业调查。这些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员工担负责任时的表现比较良好。这的确是真的,但只适用较成熟、健康的人。世上还有很多人害怕死亡。他们是一群怕死鬼,依赖心理特别严重,喜欢从事奴隶性的工作,而不愿自己下决定。可参考关于独裁性格的研究案例,以及在《卡拉马助夫兄弟》里的那位质问者。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只是一个前提,一项假设,只适用特定的人选。

假设每位员工都愿意改善周遭的事物

在此项假设里,我们认为每位员工都有这样的倾向:愿意改善周遭的事物,矫正墙上的扭曲影像,清理脏东西,把事情做对,让情况变得更好,把事情做得更好。事实上,我们在这方面了解的不是很多;完形心理学家在提出封闭性与连续性的作品当中,是有科学性论证的。我们常常在健康的人身上观察到此种倾向,我们称他们为完美主义,但我们还不知道这种倾向有多强烈,也不清楚在较不健康、较不聪明、较没有人性的人身上是否也有此种倾向。但无论如何,杜拉克假设所有人都具有此倾向,他认为这是建立开明经济的先决条件。

假设人在成长之际愉悦与厌倦是相当相似的

孩童的成长就是愉悦与厌倦相互交替的过程。小孩总是喜欢寻求新鲜感,充满好奇心,探索新事物,喜欢一切新奇的事物,但不久之后就会感到厌倦,而去找寻更新奇的东西或活动。这是一个非常稳当的假设,即理想化管理是对新鲜的事物、新挑战、新活动、多元化的活动的前提,不能太简单。但一切很快又会变得熟悉、无趣,甚至无聊,所以你必须再次提供更新鲜、更多元化、更高层次的工作。

假设每位员工都比较喜欢做一个完整的人

人们比较喜欢发挥自己的潜能,情愿收紧他所有的肌肉;相反的,如果只把他当作别人的一部分,他会觉得很生气。

譬如说妇女——当然不包括那些出卖肉体的妓女——拒绝当作性工具,出卖体力的劳工,也会拒绝当别人的一双手、一块肌肉或是结实的背,就连在餐厅工作的服务生也厌恶他人把他当作是一个只会端盘子的人。

假设每位员工都比较喜欢工作而不愿无聊

在这项假设上,杜拉克当然是对的,但需要有一些限制条件。例如,大部分人不愿做没意义、浪费时间的工作,也不愿做无谓的工作。当然,还应注意员工间的差别,不同的人会喜欢不一样的工作,例如知识型或劳动型。我们也必须了解工作期间的快乐与完成为了目标工作时的乐趣之间的区别。

此外,我们必须化解工作与娱乐之间的分歧。杜拉克式原理的主张是:工作让人享受、着迷与喜爱。对自我实现的人而言,他们可能比较喜欢把工作当成是一种“任务”,一种“使命”,一种“责任”,或是神父所谓的“天职”。人生的使命实际上与一向的自我是相同的,好比身体和肝或肺同等重要。对一个幸运、开明的工作者而言,夺走他的工作就等于要了他的命。

真正专业化的工作者就是最好的例子。

另外,我们必须针对“工作”的语意有更明确的解释,因为依据社会上的认知程度,劳动确实令人感到不快,而自我欣赏又意味着躺在阳光下什么事也不做。强调一点,强迫人不工作其实是一项严酷的惩罚。

假设所有人都喜欢做有意义而非无意义的工作

此项假设强调人们对价值体系、了解世界并赋予意义的高层需求。这与人道主义宗教信仰的态度非常类似。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毫无意义的,你的生活可能也会毫无意义,更不用说生命的意义了。无论多么卑贱的工作——洗碗盘、清水管的工作——有意义与否,完全在于这份工作是否有其重要而崇高的目标。

比方说,很多人都不喜欢洗婴儿尿布,但婴儿的母亲却能充满爱心地洗它。对一个关爱小孩的母亲来说,这是充满幸福的、乐趣无穷的工作。洗碗盘可以是一件毫无意义的工作,也可以是对家人爱的表现,因此它就成为一件既有自尊又神圣的工作。

这些观念也可以运用到组织中。某位妇女是一家口香糖工厂的人事经理,但她对口香糖一点都不感兴趣,因此造成苦乐感缺失(指无法感受生活中的苦与乐)的情形。如果她能到她认为比较有意义的工厂做事,即使是一份职位相对低一些的工作,也会觉得快乐无比。

假设每位员工都憎恨默默无名

在杜拉克的理论体系当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相对于一个无名或者可以随时被替换的人来说,每位员工都情愿做一个具有独特身份的人。

假设每位员工都具有足够的勇气

这并非表示他没有恐惧感,而是说,他能克服那些害怕心理而勇往直前。他能抗拒压力,他能接受创造力的不可靠感,他也能忍受焦虑。

假设所有人都有良知

我们必须认同别人,了解他们的感觉。我们也必须假设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妄想、疑心、夸张……

的感觉。因此,必须认定人们或多或少都有心理疾病。

假设存在自我选择的能力和智慧

杜拉克曾不止一次提到这个理念,不过并没有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事实上,在开明管理中,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开明的管理人士借由了解自己最喜欢什么,发掘自己最好的一面。开明管理假设每位员工所喜欢的、所偏爱的、所选择的都是明智的决定。我们必须更详细地说明这一点,因为我们发现某些相反的证据的存在。这个自我选择的明智原则大致而言是正确的,特别是对人格健全的人更适用,但对神经质或有精神疾病的人就不太恰当。

事实上,神经质的人可能无法真正依据自己的需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通过长期的案例分析,我们也了解员工的习惯会影响他作出聪明选择的能力。此外,持续的挫折感等其他的原因,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实际上,每位员工在任何情况下,做出的决定或假设不可能都与事实完全相符。杜拉克又再次忽略某些不可忽视的东西,固执地承认开明管理只适用某些特定人选,也就是比较健康、坚强、优秀和善良的人。

假设每位员工都喜欢公正公平地被别人赞美

在现实的社会环境里,人对谦虚有着错误的观念。

相比之下,平地印第安人就比较现实些。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喜欢炫耀自己的成就,也喜欢听别人赞赏他的成就。这是必要的、实际的。不过要拿捏得恰到好处,因为夸赞不值得夸赞的人,或不当地夸大某人的成就,同时也会产生罪恶感。

假设正面倾向会有相对立的负面倾向存在

当我们谈到人性的良性的倾向时,必须假设还有相对应的反面倾向。比方说,几乎每位员工都有自我实现的意图,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每位员工也都有退步、害怕成长、不愿自我实现的意图。当然,每位员工都具备勇气,但相对的,人人也都存在恐惧感。每位员工都希望知道事情的真相;但相对的,每位员工也都害怕知道真相。这些相互对立的倾向,彼此会找到平衡点,并以辨证的方式彼此共存着。关键在于,在某个特殊情况、特殊时间、特定的人身上,哪一种倾向会较突出?

假设每位员工都有责任感

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喜欢责任和成熟的倾向,会在人觉得软弱、害怕、生病或沮丧时有所减弱。另一方面,责任要有一定的限度,才能处理得很好。太多的责任会压垮一个人,太少的责任会让人松懈。太早要求小孩背负责任,会造成他一生中无法摆脱的焦虑感以及紧张情绪,我们必须循序渐进地加重员工的责任。因此,考虑节奏、水平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假设人从“爱”中获得的乐趣比

也许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说明,对一个健全发展的人而言,因为爱、友谊、团队合作、身为优秀组织中的一员而得到非常真实而强烈的快乐,超过因为扰乱、毁坏以及敌对所得到的快乐。我们必须有所警觉,对一些发展不健全的人,例如对神经过敏或有精神病的人而言,从怨恨以及毁灭中得到的快乐,远远超越从友谊以及情感中获得的快乐。

假设健全发展的人宁愿创作而不愿毁灭

必须指出,毁灭的快乐确实存在,绝不能视而不见。这种感觉对低度发展的人非常强烈,特别是神经过敏、不成熟、过度冲动以及患有精神病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控制能力。

假设每位员工都追求真、善、美、正义、完美等存在价值,而且我们也必须提出对超越动机和超越病理的假设。

以沟通激发员工潜能

很显然,以大思路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就我所涉猎过的关于管理以及企业组织方面的书籍,缺点是不够深入、不够广泛、不具整体性,大部分都只是针对特定的工厂、特定的场所或特定的团体所做的调查分析。这些作者和研究者必须学习以更广阔的规模——如人口以10亿,时间以100年——去思考;在解决问题时,他们必须扩大研究的规模,必须更具哲学原理,必须更能接受时间的考验;他们必须将人类视为单一的物种、种族,或是具有大家庭观念——世上每个人都是兄弟姐妹,每个人只有微不足道的差距,而且这些差距没有太大的关联。

马斯洛曾经做过团体治疗实验(每一个团体训练2年):每个团体有25人参加,要求每一个人除了扮演病人的角色,同时,还扮演另一个人的治疗师的角色。因此每个人都必须同时练习扮演两种不同的角色。换一种方式来说,你是某人的病患,同时又是另一人的治疗师。

马斯洛训练两个团体共50个人,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训练他们。他利用罗嘉斯的非指导性方式训练他们成为好的听众,他也告诉他们扮演心理分析师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就是随意地就说出心里的话,无须加以批判或组织。

印第安黑脚族人是最好的例子,他们每个人自然而然地与另一人成为“极为相爱的朋友”,他们的关系非常亲密,彼此都可以为对方牺牲生命。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治疗关系——人际关系,治疗关系,刺激发展的关系,主要是建立在亲密、诚实、自我揭露、觉察自我的基础之上的,并负责任地回应我们对他人的印象。这是极具革命性的观念,也就是说,他们将整个人类带往一个更有利的方向,过不了多长时间,整个世界的文化将会产生巨大的改变。

我们一直试着将这些治疗团体或是个人发展团体的技巧和目标压缩成几个重点。

首先,在非结构性团体中,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可以表露最真实的性格,别人看到的是我们自己真正的特质,而非外加的社会角色或伪装印象。透过别人的反馈,我们可以认知自己的社会刺激值。也就是说,如果我现在处于一个可以完全展现自我的环境,那么对他人而言,我看起来如何?我对他人产生如何的影响?他们在我身上看到什么?他们共同看出什么特征?为了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我应该如何做?我应该如何看待别人?等等。

其次要强调的是,罗嘉斯所称的体验或是开放体验,或是马斯洛所谓的天真的觉察,或者这样说,我们必须体验最深处的心灵,同时学习去体验他人真实的自我。例如,仔细地聆听、观察对方,了解他所弹奏的曲子、所说的话和话中意义,这是永不间断的感知训练过程。

最后,诚实而流畅地表达自己。我们不仅要有觉察力,还必须毫无顾忌地、没有负担地说出我们所感觉到的、所觉察到的,事实上也就是表露诚实的话语与行为。当马斯洛与卢本谈到这个议题时,卢本很欣赏马斯洛的说法。不过,卢本认为团体历程经由团体活动而达到预期目标的历程,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马斯洛却觉得,就个人发展和个人成长而言,这一点并不是那么重要。也许我们会在处理团体的问题时体验这种观点,但在这里我没有这样的打算。

此外,我们必须做到让沟通更不具结构性。在我们的社会定义下,好的思考与好的写作一样,必须是有逻辑的、有组织的、可分析的、可说明的、符合现实的。但事实上,以荣格的理论而言,我们必须更有诗意、更有想象力、更有容格意义上的原始性,现今的人们太过强调理性与可述性,特别是在科学界,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其实,那些学习团体不仅允许非结构性的沟通,他们还容忍其他许多新生事物。每个人都可以试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这些事做起来显得很困难,因此你可以使用比较隐喻式的字眼,断断续续地说出你的感觉。

在治疗的情境中,一个人向另一个人表述内心对所有事物的感觉和情感,但这些很难用理性而有次序的词句表达。所有参与这类团体治疗的个人,在表达心中情感的亲密关系时,都必须凭借非结构性的沟通来完成,也只有采取非结构性的沟通才起作用。

也许观察真实存在的非结构性沟通,会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计划。例如,我时常会结结巴巴、犹豫不决地表述,根本不知道要用什么字眼,然后又推翻先前的话,重新再来一次;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希望能提出最清楚的论述,但是之后又会说:“很抱歉,这并不是我要说的,让我再来一次。”

当马斯洛认为自己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时,他建议团体中的学员进行这项研究,并把非结构性沟通纳入学习团体的目标清单中。正式一点地说,学习团体的目标之一是接受较不具结构性的沟通或是非结构性的沟通,尊重它、珍视它,并教导人们使用它,这是学习团体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