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流行词语看中国
2834300000012

第12章 1983年(1)

春 晚

●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简称。

● 关联词:明星 大腕 小品 相声

据说,早在1960年代就可以在电视上收看春节文艺晚会,但想必真正看过的人并不多,因为那个年代绝大多数中国人根本还不知道电视机为何物。“文革”以后,1978年开始恢复除夕晚会,几年来都采用先录后播的方式。进入1980年代以后,中国普通家庭“三大件”基本普及,电视机拥有量在那两年迅猛增长,1983年春节晚会剧组决定大胆改革,采用现场直播和设立节目主持人的形式,并现场开辟了四部热线电话让观众点播节目。这一年的春节晚会奠定了延续至今的春节晚会的基本格局,即影视明星歌星相聚,歌舞相声小品皆备,一台晚会,让中国民众除夕之夜一家人聚在一起坐在电视机前同喜同乐。1983年春晚黄一鹤任总导演。

第二年,即1984年的春晚令观众有一份意外的惊喜,优秀节目层出不穷,马季的《宇宙牌香烟》、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李谷一的《难忘今宵》都成了经典之作,给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批港台明星在春晚出现:张明敏、奚秀兰、黄阿原、陈思思,令中国民众大开眼界,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得群情沸腾,当时只是香港九龙一家电子表厂工人的业余歌手张明敏一下子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明星。

接下来1985年的春晚让人有记忆,是因为表演的舞台从演播室搬到了北京工人体育馆。黄一鹤导演受洛杉矶奥运会盛大开幕式表演和国庆35周年阅兵式盛况的启发,决心要做一台气势恢弘、场面盛大的晚会,但由于经验不足,加之灯光、音响、摄录技术等条件的落后,这一年春晚遭到了观众和媒体的强烈批评,中央电视台在几天后的《新闻联播》中向全国观众道歉。

从此以后,每一年的春晚都会给中国人留下难忘的记忆,或是某个节目,或是某个明星,或是一首流行歌,或是一句流行语。1987年费翔烧了“冬天里的一把火”,1988年赵丽蓉登台,1989年宋丹丹亮相,1990年赵本山“相亲”,直到近年的舞蹈《千手观音》,几乎都成为标志性事件。春晚伴随着中国人一年又一年的春节,主持人来了一茬又一茬,总导演换了一位又一位,打造出的明星一浪推一浪,节目制作越来越花样翻新,音乐灯光舞美越来越精美绝伦,而对春晚的评论却也是越来越尖锐和挑剔。但不管怎样,除夕夜看春晚,成为中国人一年一次的视听盛宴,成为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情结!春晚成了一个民俗,成了中国人过大年的一个重要元素。

中关村

● 地属北京市海淀区,中国科学院所在地,高科技产业园区。

● 关联词:联想 方正 四通 金山 汉王 王选 王永民 倪光南 柳传志

如今已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最早只是北大附近的一个自然村落,历史上曾有过“中宫”“中官儿”等称谓,因为这一带及周边有过太监庙、太监坟(明清时期称太监为中官)。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被选择建中国科学院,由北师大的校长陈垣提议定名为“中关村”。

中关村名气大振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期。中关村的第一批创业者多为由中科院各个处室及各研究所分离出来的科研人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春先有“中关村第一人”之称,他先后三次考察美国“128号公路”后,怀着一种使命感,决心要在中关村建立“技术扩散区”,探索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扩散新技术、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路子。他成立了中关村最早的一家民营公司,接着中科院科技处的陈庆振、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王洪德也分别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同时引发了一场“科研人员的任务究竟是什么”、“研究院所是否应办经济实体”的争议。

1983年1月,中央领导同志就中关村的争议作了批示,肯定了中关村科技人员的积极探索。从此,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关村的民营高技术企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1986年12月《人民日报》以“北京中关村一场悄悄变革,中国硅谷正在这里孕育”为题,向社会各界报道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成长与发展情况。接着中共中央办公厅组织联合调查组,对电子一条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总结,肯定了中关村高技术企业的方向,并提出了“兴办中关村新技术开发试验区的建议”。1988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发布《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京郊村落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科学城,现在的中关村聚集了以中国科学院为首的数百家科研机构和数十所高等院校,这种无可比拟的科研力量续写着一篇篇“中关村神话”。联想、方正、四通、金山、汉王等赫赫有名的公司都在这里成长发展,王选、王永民、倪光南、柳传志等IT界的精英人物在这里登场,现在,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微软、英特尔、IBM、西门子、AMD、日立、NEC、甲骨文企业纷纷入驻中关村。据国家科技部预测,未来十年我国将有八项重大核心技术可能实现高科技产业跨越式发展,而中关村在其中的七项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所以,中关村成了“中国高科技”的同义词。

张海迪

●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著名女作家。

● 关联词:身残志坚 轮椅上的梦 八十年代新** 当代保尔

1955年,一个聪慧美丽的女孩张海迪诞生于山东济南。五岁的时候,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从此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一生。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极度的勇敢接受挑战,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斗争。她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张海迪以保尔为榜样,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15岁时随父母下放到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热情赞誉。

《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她的事迹专访《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一个是“当代保尔”。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表彰大会,授予她“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邓小平的题词是:“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正是从这一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执著地为文学而战,陆续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并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励,比如1992 年中国作家协会的庄重文学奖,1994 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等等。

张海迪是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曾当选为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1980年代,她的事迹和名声在全中国无人不知晓,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她是那一代中国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严打

● “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简称。

● 关联词:从严、从重、从快 稳、准、狠

1983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简称“严打”。9月2日,全国人大通过《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等四项法律,对《刑法》作了补充修改,把故意伤害、流氓、强奸等罪行的法定最高刑上升至死刑,而且要求从严、从快、从重处理。就此,全国政法机关根据上述决定开展了“三年为期,三个战役”的“严打”运动,主要打击强奸、盗窃、流氓等犯罪团伙。这次“严打”历时三年半,共查获强奸、盗窃、流氓等团伙19.7万个,破获刑事案件164.7万余起。

1980年代初期,距“文革”十年动乱结束不过几年。一批打砸抢分子、抢劫犯、杀人犯、盗窃犯和流氓团伙犯罪分子活动猖獗,破坏社会治安,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那几年,杀人、抢劫、强奸、盗窃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甚为嚣张,社会影响极坏的恶性案件接连发生,东北有个姓王的兄弟俩,持枪杀人抢劫,被称为“二王”抢劫案。还有“卓长仁劫机案”、上海“控江路流氓团伙滋扰事件”、唐山“菜刀队”流氓团伙案,湖南“斧头帮”等,社会反响强烈,严重妨害人民群众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为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就有了全国实施“严打”的刑事政策。1983年“严打”的关键词有“从严从重从快”、“稳、准、狠”等,所以“严打”是在特殊时期,为有力惩治违法犯罪活动采用的特殊手段,一般发生在社会治安比较严峻的时期,又因为当时法制尚不完善,刑侦技术条件限制无法正常办案而产生的一种阶段性措施。

《霍元甲》

● 中国内地引进的第一部香港电视连续剧。

● 关联词:陈真 精武馆 万里长城永不倒 黄元申 梁小龙 徐小明

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创下了当年的影视节目收视之最!每天晚上的黄金时段,那熟悉的粤语演唱的片头曲“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一响起,男女老少不管手中在忙什么全丢下,齐齐聚在了电视机前。最叫苦的恐怕是商场,晚上七八点钟是人们下班吃饭后出门逛街购物的时段,而因为《霍元甲》的热播,结果那个时段商场里空空如也,即便有人匆匆进门来,也是直奔电器专柜而去——那是没法回家的人来蹭电视看的。

这是央视引进的第一部香港电视剧,《霍元甲》确系一部经典之作,一部可歌可泣的民族正气史诗。它反映的是民国初年民间武术英雄霍元甲的传奇故事。那时正值军阀混乱,列强侵占,山河破碎,内忧外患,仁人志士霍元甲眼见我中华国土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挺身而出,练武强身,救国救民。他开办了一家“精武馆”,并独创出一套精妙的“迷踪拳”,洗刷列强给中国人枉加的“东亚病夫”的耻辱,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而正是这样一位民族英雄,竟由于当局的腐败懦弱,被列强走狗、民族败类下毒身亡。

剧中主角霍元甲和陈真,分别由香港演员黄元申和梁小龙出演。黄元申扮相英俊,武功超群,个性内敛甚至略带拘谨,他所扮演的霍元甲,干的是出生入死、大振国威的事业,却表现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决无习武之人的豪放张狂,反倒更像一介儒生。黄元申已经退身影坛,出家多年,对于很多观众来说,他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了霍元甲这个角色上。

陈真的扮演者梁小龙在剧中表演相当出色,其利落的身手在一定程度上抢了霍元甲不少镜头,以致他后来再度出演电视剧《陈真》的主角。他一直活跃在影视圈,近年还在周星驰的《功夫》中扮演了火云邪神,其人苍老发胖,再无当年之勇。很多武侠影迷将黄元申的《霍元甲》,梁小龙的《陈真》和钱小豪的《霍东阁》一起看成是三部曲,而这三部片子都离不开香港影视界的大佬徐小明,这三部片子都是由他任监制、编导和武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