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叫召公虎的大臣听到国人的怨声,就向厉王进谏说:“大王,百姓对您的那项法令的怨言颇多。如果不废除的话,恐怕将会闹得不可收拾。”可厉王根本不听劝告:“这有何难,我自有应对之策。”于是颁布了一道法令,禁止国人议论朝政,并派了许多手下去监视百姓,发现有咒骂国王、发泄不满的人,就马上逮捕处死。人们只好强压怒火,把牢骚深埋心底,即使路上碰见了熟人,也不敢打招呼。
公元前841年,国人们对厉王的暴政终于无法忍受了,成千上万的奴隶和平民联合起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暴动。厉王带着几个随从,连夜狼狈逃窜,一直逃过黄河,最后来到彘邑(今山西霍县)才算免了性命之忧。
愤怒的起义群众冲进王宫,没有搜到厉王,不肯就此罢休。有人探知召公虎把太子靖藏在家里。于是就要他把太子靖交出来。召公虎被逼无奈,把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靖交了出来。假太子当即遭到毒打,一命呜呼。
厉王已经出逃,“太子”已经身死,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国人们便推贤德仁义的共和伯来京城代行天子职权。当年称为共和元年。历史上的“共和行政”也从这年开始。
共和十四年,厉王在彘邑死去。消息传来,召公虎这才通告天下:太子靖并没有死,他还活着。共和伯和召公虎等大臣们,说服了各路诸侯,拥立太子靖继承王位,称为周宣王。宣王眼见国势衰败,立志复兴。在召公虎等人的辅佐下,他勤于政务,一度实现“中兴”。
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能,整天只顾吃喝玩乐,从不理朝政。当时,他命令大臣到各地选美女送到宫里。选来的美女当中,有个叫褒姒的,长得非常漂亮,深得周幽王宠爱。
褒姒是个平民百姓的女儿,被抓来以后,常常思念自己的亲人,不习惯宫中的生活,整天愁眉苦脸,从没露过笑脸,这可急坏了周幽王。为了讨得她的欢心,他想了很多办法,但却没有一个办法奏效,周幽王不知所措。
一天,朝廷里来了个叫虢(guó)石父的大臣,此人善于逢迎拍马,他给幽王出了一个鬼主意:命人点起烽火,引来各路诸侯,到那时,兵马乱作一团,褒姒看了一定会笑。
周幽王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于是命人点起烽火。四方的诸侯以为北方的敌人犬戎打过来了,便带领人马,一齐奔向骊山援救。可是当各路大军赶到骊山脚下时,才发现这里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周幽王和褒姒正在城楼上一边喝酒,一边让舞女跳舞助兴。诸侯们知道被骗后,一个个怒气冲天。满腹怨气地带领士兵往回走。可是,由于兵马太多,突然一进一退,便乱成一团,十分狼狈。褒姒看了,终于笑了起来。周幽王第一次见到褒姒的笑容,心里万分高兴,当场赏了虢石父1000斤金子。
不久,犬戎真的对周幽王发动了进攻,大军一直打到骊山脚下,周幽王连忙命人点起烽火。
狼烟又升起了,可是,这次却没有一兵一卒前来救援,因为诸侯们不再相信他了。结果,骊山一带被犬戎的军队攻占了,周幽王被杀了,褒姒也被抢走了,接着犬戎又攻下了都城镐京。
周幽王死后,儿子平王即位,于公元前770年迁都到东面的洛邑(今河南洛阳)。这就是东周的开始。
商汤
汤是传说中部族首领帝喾之子契的十四世孙。又名天乙、唐、太乙等。是夏朝末年商族的首领,统治中心在毫地(今商丘)。汤施行仁政,很得百姓拥戴,经常有周围的小国慕名前来归附。随着势力的日益壮大,商南夏的属国变成了足以与之抗衡的对手。当时,夏的统治风雨飘摇。统治者夏桀骄侈淫逸,对百姓进行残酷的盘剥和压榨。民间怨声载道。商汤的崛起成了必然。
汤先是停止向朝廷纳贡进行试探,当夏桀调动九夷之师,准备讨伐汤时,汤马上“谢罪请服,复入职贡”,稳住夏桀,继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不久,夏桀诛杀重臣、众叛亲离的消息的传来,汤再次停止纳贡。这次,九夷之师不起,夏桀的指挥失灵了。汤见时机成熟,果断下令起兵。他先是灭掉了商附近的夏属国葛国,接着又发动战争,剪除了夏的三个重要同盟周豕韦、顾、昆吾,使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接着,汤率领战车七十辆、敢死队六千人,联合各方的军队,以迂回之术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都。夏桀仓促应战,同商的军队在鸣条(今河南洛阳附近)一带展开决战。商汤军队奋勇作战,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败退,率残部仓皇逃奔南巢(今安徽寿县南),不久病死。夏朝灭亡。汤回师商都,召开了盛大的诸侯集会,在三千诸侯的拥护下,成为了商代的第一位君王。就这样,在夏王朝的废墟之上,一个新的奴隶制王朝——商建立了起来。商朝开国,以宽治民,国力日益强大。《诗经》颂篇中有“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的诗句,即反映了商汤时的盛况。商汤在位三十年,死后谥称成汤,其子孙中的一支以谥号命氏,成为汤氏。
周文王
周文王是商末西方诸侯之长,姓姬名昌。商纣时称西伯昌,建国于岐山之下。季历之子,祖辈壹父,与殷商同祖。季历一生南征北战,年老时被商文丁封为西伯,并与文丁联姻。季历死去后,姬昌继位。两王以亲戚共处,平安二十余年。殷纣登基后,封天下九侯,姬昌袭封西伯,治理岐山之下的周地。姬昌以德施政,在位的五十年里,勤于政事,重视农业发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风气,深得诸侯的尊敬。随着国势日渐壮大,很多河东小国纷纷归附。把姬昌当作伐纣的“受命之君”。周臣散宜生亦多次劝姬昌自立,姬昌都认为时机不成熟。
在周崛起的同时,商王朝已经开始不安。纣王的亲信崇侯虎暗中向其进言,言姬昌到处行善,树立威信。纣王于是趁姬昌来京畿进谏时,将其囚禁起来。姬昌被困羡里达七年,以演易六十四卦终日。后来,周臣闳天等人以名马、美女及珍奇珠宝献给纣王。将姬昌营救出狱。
据《尚书大传》载,姬昌重回周后,做了七件事:“一年救乱,二年克敌,三年践位,四年建侯,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即第一年调解了虞、芮两国的土地纠纷;第二年伐犬戎、西戎等国,剪除商的附属力量;第三年攻打密须,排除西北方的后顾之忧:第四、五两年,伐黎、邗两国,直接构成了对商都的威胁:第六年灭崇国,将都城从岐山迁至渭水平原。势力扩张至长江、汉江及汝水流域,“三分天下有其二”。殷都已被钳形包围,处于孤立的境地。不久,姬昌死去。其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他完成了姬昌讨伐商纣的遗愿,最终建立了周朝。武王登基后,追尊姬昌为文王。
中国最早的历书
我国现存最早的历书是《夏小正》。《夏小正》中所用的月份是“夏历”的月份,把一年分为12个月,对每个月的物候、气象、天文、农事、田猎以及相关的农事活动都有比较具体的记载。因为《夏小正》中所记载的历法是与农业生产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为农民安排各个季节的农事提供了重要依据,所以人们就把夏历也叫做“农历”(俗称阴历),现在我们每年过的春节,就是夏历年的第一天。
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形态。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因刻在龟甲兽骨上面而得名。甲骨文最早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城西北的小屯村,这里曾经是殷商时期的都城。甲骨文所记载的多是当时统治者在祭祀、征战、打猎时所作的占卜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占卜的日期、事件及其结果。因此甲骨文又被称为“殷墟卜辞”或“甲骨卜辞”。甲骨文的发现才不过100多年的时间。清末担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是中国第一个发现和确认殷代甲骨文的人。王氏死后,他所收藏的甲骨片传给刘铁云(即著名的文言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刘经过进一步收集、整理,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甲骨文著作《铁云藏龟》。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共13册,收甲骨4万多片,是迄今为止收集资料最丰富、最全面,经过科学整理的一部大型甲骨著录。迄今为止,从收集的15万片甲骨中共发现超过5000多个甲骨文单字,其中有1700个左右已被破解。
“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发掘出来的最大的商代青铜器。它因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一般认为这个鼎是商王祭祀母亲“戊”用的祭器。“司母戊”大方鼎呈长方形,长110厘米,宽78厘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这个巨型的青铜器,造型雄伟,花纹华丽,结构复杂。大鼎腹部铸有蟠龙纹和饕餮纹,脚部刻有蝉纹。整个鼎具有非常强烈的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