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个国王的爱犬死了,他便下令替狗订制棺木,并举行隆重的葬礼。大臣听了,赶紧劝他停止。国王说:“哎!好玩嘛!”
大臣劝道:“陛下,您可千万要三思!本来这几年的苛捐杂税已经让百姓叫苦不迭了,如果大家知道你要拿百姓的血汗钱埋葬一只狗,您想想人们还会拥戴您吗?孤苦老弱的人冻死,无人肯收尸,狗却有祭祀;贫苦的人死了没有人怜悯,狗却有棺木可以厚葬。您要是真的这样做了,百姓一定会怨恨您;邻国知道了,也一定会轻视我国。陛下应该仔细地考虑才行啊!”
国王不听大臣的好言相劝,依然我行我素,隆重地举行了葬狗的活动。此举果然引起了全国性的暴乱。慌乱之中,国王被愤怒的贫民捉住,最后不得不让出国王的宝座。
作为一国之君,虽行万人之上之尊,但是行事也需三思后行。一旦做出不当的举动,牵动的将是整个国家的命脉。
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树立危机意识。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必须预洲出未来的趋势。但有时预测未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杰克·韦尔奇曾说:“企业是很难预测未来十年的变化的,甚至预测未来三年都是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必须准备好自已,以应对时刻可能发生的变化。这种危机意识是理性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朝有个谋上叫陈平,有一天,他穿了一套新衣服,腰上佩着一口宝剑来到渡口,找到一个船大为他撑船过河。
船夫看他穿着新衣,以为他腰包里装了不少金银财宝,便想等船到河中央时,先逼他交出财宝,再将他杀死,抛尸河里。陈平坐在船尾,看到船夫不时瞟来的不怀好意的目光,便知道船夫心中有邪念,便故意叫着说:“哎呀!好热哟!要不要我来帮你撑一会儿船?”说着,一面当着船夫的面,把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放在船板上。船夫看他放下农服时,并没钱币的声音,知道他身上没有财宝。便打消了抢劫的坏主意。
在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会而临许多困难和危险,假如在事前能有周密的顾虑,想出万全的办法来加以防范,就可以化解很多麻烦。
对于企业而言,也一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危险。而且,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大,企业所而临的危机会更大。所以,无论企业看上去有多稳健,无论月前企业的状况有多么好,也不膻该放松警惕。
中国有一句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人要有忧患意识”,用现代流行的语言来说,就是要有“危机意识”。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一只野猪埘着树干磨它的獠牙,一只狐狸见了,问它为什么不躺下来休息享乐,而且现在没看到猎人!野猪回答说:等到猎人和猎狗出现时再来磨牙就来不及啦!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出问题;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垮掉。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而企业要面临更多的变数。因此,领导者要有危机意识,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时刻为企业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如果企业领导人没有危机意识,事前不加防范,等到危机真的发生时,企业就会乱作一团,还怎么能够应对变化,处珲危机呢?有危机意识,或许不能把问题消除,或许无法改变未来,但当不可逆转的灾害、困难发生时,我们做好了准备,就可把损害降低。
不要经常“拍脑袋”
决策权是领导者的最高权力,它关乎企业的兴衰存亡。任何一个领导者都要做决策也必须做出决策,领导者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就是做出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
不同的决策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决策的优劣与正误,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的健康发展就是一连串正确决策的组合。一个富有远见、充满智慧的正确决策,是做任何事情的起点,是企业创造奇迹、走向辉煌的关键。
能否做出正确的决策,能否保证决策的实施,最根本的取决于领导者是否具有智慧的头脑、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否具有谦虚谨慎的作风,是否具有三思而后行的态度。
在企业中,领导者几乎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有关经营、管理、业务技术等方而的问题,决策贯穿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且贯穿于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要保证这些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领导人就必须三思而行,就必须“吾日三省吾身”,进行理性思考,理性决策。
然而,长久以来,很多企业的领导人习惯于凭借经验、感觉和主观判断进行定性的决策,而很少用定量决策,更少依据多种(如两种以上)不同方案从中择其优而决策。很多决策就凭着领导者的脑袋一热,就新鲜出“颅”了。
在那些惯于“拍脑袋”的领导者看来,“拍脑袋”做出的决策也是有一定依据的,依据主要有两点:一种是不可名状的“灵感”——直觉,另一种则是经验。
不可否认,突然而至的灵感对于我们搞创作、搞发明大有帮助。西方很多学者也认为特殊的灵感和直觉,是决策者必要的条件。
直觉的确可以帮助我们省略很多思考、研究的过程,有时候还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但是正因为如此,它的可靠性相对于理性思考来说更加不好把握。直觉有时的确可以为企业赢得巨大的利润和成长空间,但更可能让企业陷人困境,遭受巨额损失。
和直觉一样,经验也不是很可靠的决策依据。领导者在长期的领导过程中,处理过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在领导者的脑子里留下很深的印象。而这些印象就是领导者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营管理经验。毫无疑问,在再次处理同样的问题时,经验会让领导者很省力气,而且有据可考。
但是,经验也不是万能的存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变化是永恒的主题。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昨日的经验,于今日、明日而言,很可能就不适用了,不适应就不可能去指导以后的工作。因此,领导者重视经验是重要的,但不能偏信经验。有些企业领导总是认为自己的经验最有说服力。但是过于夸大自己的经验,本来有用的经验就会成为决策的障碍。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要想不被经验主宰,必须想方设法克服对经验的依赖。当某一个问题再度出现时,试着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考量,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加以解决,这样才能纠正经验的偏差。
感觉是不可预测、不可量化的,经验是不可完全依赖的,企业的重大决策应该建立在严谨的市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决策,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直觉、经验的束缚,做出科学、理性的决策呢?
首先,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因需要的不同而异。有的企业需要解决扭亏为盈问题,有的企业需要解决微利问题,而有的企业需要解决因产品质量下降带来的困境,等等。根据需求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目标,这是理性决策的前提。
其次,以企业所要解决的问题为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收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所有情报和信息资料。十分明显,收集到的情报和信息资料越多、越准确,对于环境的判断和把握越接近客观实际,所做出的决策也就越合理。情报和信息资料的收集工作,要做到准确、及时,还要注意防走漏、防歪曲、防以偏概全。
第三,对收集到的情报和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和科学计算,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几个实现目标的方案。制定备选方案,是一项复杂且要求很高的重要工作,不但要制定出详细的行动计划,还要进行必要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分析每个方案的利与弊,然后才能提供备选。
最后,在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定一个最佳方案。能否从多个备选方案中择出最优方案,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切身利益,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选定最优方案之后,领导者要根据方案制定出详细具体的实施计划,以利于方案的落实。此外,领导者还应该考虑在决策执行过程中,是否会有意外情况发生。事先对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应急方案,一旦问题发生就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把问题对方案落实的影响减到最低限度,并适当加以补救。通过对潜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企业还可以寻找到更加经济而可行的防患于未然的方法。
做好失败的准备
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有成功与不成功两种可能。对事情只想到成功,而不想到失败,似乎是不客观、不现实的态度。
追求成功的人,做任何事之前都应该有两手准备。不因事情顺利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也不因事情受挫而悲观失望、牢骚满腹。
不管最后能否达到目的,事先宁可将不利因素估计得严重一点。俗话说:“先难后易。”是说任何事宁可在事前把不利因素估计得充分一点,也不肯到事后来找麻烦。因为,事前尚有应变、回旋的余地;事后却“生米煮成了熟饭”,要想挽救也来不及。
有一机关职员,看到别人辞职做生意赚了钱,于是自己也想发财,仿效他人做起了生意。但由于对自己不适合于做生意的种种不利条件和其他客观的不利因素估计太少,结果失败了,不仅亏了本,而且丢了原本不错的工作。后又见原来的同事加了工资,非常后悔。
究其原因,很重要一点就是对自己经商这一行为所确定的“期望值”太高,而被主观上的成功冲昏了头脑,既缺乏对情况的总体把握,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应变措施。
与前例不同,某地一教师,曾辞职经商,与人合作,办了一个电器维修和电子产品的经营商店,然而不景气.他灵活应对,立即改变门路,与合作者商谈,办起了一所电器维修学校,就学者络绎不绝,不仅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欢迎,而且经济收入颇丰。
人们常说“祝你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等等,当然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作为当事者本人,遇事总应当朝好的方面想。但一旦行动起来,就不能不从多方面考虑。其中重要一点是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处于正常行为和正常竞争的心理状态。这样,你就少了一份失败的危险,而多了一份成功的希望。
退一步海阔天空
市场经营,风险与机遇并存,在收获利润的同时,审场人士一定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要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在小利的处境中勇于割舍,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保存住宝贵的实力。
在必芟的时候进行壮士断腕式的割舍,是正确而及时的;舍小保大,化整为零,都是保存实力的果断举措;而预留适路,以退为进,着眼于对风险的防范,则显得更加高明。
市场人士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明智的决断。
“三十六计,走为上”,这句话恐怕是“三十六计”中流传最广的一句话了,对“三十六计”一知半解、甚至毫无了解的人都对这句话知之甚深,而且还常常用这句话来掩饰自己的胆怯和退缩。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大家都知道如何割舍、如何保存实力了呢?显然不是的。一遇危难就惊慌失措,抱头鼠窜,显然是对此计的片面理解,是不足取的。
能够坚持的时候却退缩了,是胆怯;不该硬干的时候却选择了蛮干,是无知。能够审时度势,当机立断,这才算得上明智。只有懂得进退、知道取舍的人,才是智者,才能在复杂的形势而前,把握住主动权。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武功高强的人,往回抽枪的动作比出枪时还要快。与此同时,无论搞经营,还是做其他事情,真正能做到不失时机地退却者,才堪称精于此道。”
中国百龙绿色科技所总裁孙寅贵也说:“蹲下去跳,总会跳得高些。”他以自己闯荡市场的成败得失总结出了这个宝贵的经验,提示我们在必要的时候应该做出果断的割舍与退让,才能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把握主动权。
然而,在市场中我们却经常看到一些勇气盖世的“豪杰”,他们勇往直前,拼命地蛮干,撞了南墙还不回头,赔得血本无归却只会怨天尤人,到底该怪谁呢?不知进退的人是缺乏经营头脑和人生智慧的糊涂虫,失败的命运是早就注定了的,因此临事无法决断,决策一错再错,只落得欲哭无泪的悲惨下场。
古人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能退、能忍的人就是富有人生智慧的人,就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长远,就会在市场经营中获取更大的成功。
“三十六计,走为上”
在两强相争的激烈对峙中,进与退、取与舍就成了双方的痛苦选择。只有当机立断,果断割舍掉那些无用的东西、无法得到的东西,才能使自己在下一阶段把握先机。
美国哈端尔公司发现了一个难得的市场机会,清洁液市场无人关注,他们就立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制出了“配方409”清洁液,很快占领了市场,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被称为“日用品大王”的宝洁公司坐不住了,他们很快研制出了“新奇牌”清洁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丹佛市场进行规模空前的试销,攻势相当凌厉。
哈端尔公司见状,知道无力抗拒,就果断地放弃了丹佛市场,“配方409”清洁液很快就失去了踪影。
宝洁公司初试锋芒,就大获成功,于是更加得意,企图全面占领清洁液市场。但哈端尔公司早已谋划好了应对之策,他们以低价策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反攻,铺天盖地的优惠广告席卷了整个美国,把众多的消费者都吸引了过来。
当“新奇牌”清洁液进入全国市场的时候,宝洁公司吃惊地发现,市场上早已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仅有寥寥可数的消费者购买了他们的产品,局面十分不利。反复考虑,权衡再三,宝洁公司只得放弃了清洁液市场。
当强攻无法得手时,就证明出击的时机尚不成熟,那么果断选择退却,就成了一个最明智的决策。
20世纪80年代,香港的华资企业向英资财团发动了全面的进攻。继包玉刚于1980年成功地从英资信和财团手中夺去九龙仓之后,李嘉诚、郑裕彤、李兆基、荣智健这四位华资企业的巨头,不断秘密商讨,积极布置力量,准备向信和财团发动更猛烈的进攻。
置地公司作为怡和财团的一大支柱,受到了恰和财团的高度重视,怡和财团的主席亲自兼任置地公司的主席,决心死守到底。因为一旦置地公司失守,那么信和财团就将在香港失去立足之地,英资财团数十年来在香港建立起的庞大基业,就将毁于一旦。
李嘉诚等人发动的收购大战,就把目标首先锁定在置地公司身上。当收购的行动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之时,一场规模很大的股灾突然降临,收购行动只得暂时收兵。
1988年4月,李嘉诚等人再次发动收购战役。怡和财团紧急应对,大规模地发行新股,使自己的控股公司都不同比例地增加持股比例,从而有效地稀释了华资企业手中所持有的股份。
李嘉诚等人前去与怡和财团谈判,提出以每股12港元的价格收购置地股权。遭到了怡和财团的坚决拒绝。为了保住自己的基业,怡和财团提出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华资企业所持有的置地股权全部购回。
一场斗智斗勇的艰难谈判开始了。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华资企业做出了重大让步:以每股8.95港元的价格让出手中的股份,并给怡和财团留出七年时间让它苟延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