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诗意人生:高考古诗词鉴赏(2010-2012)
2844800000018

第18章 中编2011年高考古诗词鉴赏(6)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用两个前代著名诗人的风格说明李白诗歌的风格以及承继关系,从此“清新俊逸”就成了李白诗歌风格的定评,可见天才对天才的准确理解。庾信和鲍照二人是杜甫所仰慕的两位前代诗人,杜甫在其论诗之作《戏为六绝句其一》中称赞庾信为“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在《咏怀古迹五首》中又赞其为“暮年诗赋动江关”,从这些诗评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杜甫对庾信的极度推崇,也可看出杜甫对李白诗艺的高度服膺;李白本人很推崇鲍照,并且潜心学习鲍照的诗歌艺术,杜甫敏锐地察觉到了李诗中的学鲍的痕迹,因此用“俊逸鲍参军”一语道出了这一点奥秘。李白对六朝诗人是不屑的,如他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然而却极度推崇鲍照,在诗中说道“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仅是鲍照的风格,更是李白自己的风格。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渭北、江东分别指杜甫李白所在的地方,一西北一东南,写天地相隔之遥不可及。春天树,是诗人杜甫眼前所见之景色,也代指杜甫,象征杜甫在渭北遥望李白的姿态,以景写情,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李白的思念之情,有望穿秋水深意;日暮云,是杜甫想象中的江东的景色,同时代指李白,象征李白漂泊不定的姿态,寓情于景,猜测孤独的李白也许正在思念渭北的诗人,想一起重温漫游山河畅论诗文的豪情。“日暮”二字不仅写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漂泊,也表达出诗人对李白深深的关切和同情。正如杜甫在另一首写给李白的诗《天末怀李白》中感慨道:“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李杜二人,均是诗才比天高而运命赛纸薄的巨星,惺惺相惜,相互慰勉,表现出他们之间伟大的友谊。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把酒论文应该是两位大诗人最快意的事情,“何时”表现出诗人急切的心理,有迫不及待之感,“重”是重温,重温上次相聚的欢欣畅快,而“细”则更近一层,一则说明上次相聚短暂,只是粗略谈论了一番,希望再次相逢,做进一步的深入交谈;二则说明,自从相别以来,诗人杜甫又有了新的心得见解,但身边无人理解,希望与李白共享切磋,共同增益。

本诗的构思也值得学习玩味,题为忆李白,却不直接写其人,而是以赞其诗起笔,前面四句笔力挺拔、一气贯注,热情洋溢,使人顿生敬仰之心;接着两句转入写景,以景传情,写诗人的怀念与关切,补写离别,全诗曲折变化,摇曳生姿;前面六句皆为铺垫,只为引出尾联的热切希望——把酒论诗,以此作结,与开头呼应。全诗把论诗写人结合得水乳交融,中间以景传情,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与关切写得深厚无比。

4.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孤雁

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著与勇敢。尾联用对比(或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2)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5.相关链接——杜甫诗中的李白形象

《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天末怀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梦李白》: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十、福建卷

1.入选理由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历代题咏西湖的诗词很多,每个诗人都想借此笑傲诗坛,而真正传颂千古的却不多,还是东坡概括得最为确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厉鄂虽然并不是什么知名诗人,但他这首《晓至湖上》写得却别有神韵,情感丰富,而这正是诗歌鉴赏的命题规律。想要解析本诗复杂的情感,大家只要将它与我们学过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进行一番对比,就可以明白,虽然两个作品的体裁不同,但其构思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以诗人寻找幽静和自由的行踪为线索,融情于景,最后隐约地表达出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尤其颔联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景色的层次和深阔,需要细细辨析,诗人的用心在此,命题人的着眼处也在此。

2.真题再现

晓至湖上①

清·厉鄂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3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要求能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理解诗人的感情变化。对文学作品的赏析,往往通过诗中的意象和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题型要求赏析时应根据诗句,再现诗歌所表现的内容,体味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意思对即可)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仔细阅读全诗,注意始诗中出现的形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描摹形象的象征意味,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声”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3.深度赏析

湖边的宁静,精神的超越

——厉鄂《晓至湖上》赏析

写西湖景致的名家巨擘佳作妙句实在数不胜数,福建卷选择厉鄂这首五言诗,实在是出于避熟的考虑,让考生完全面对一个陌生诗人的陌生作品,使得考生无从牵扯俗套,从而考察出学生鉴赏诗歌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起首二句中的“晓色”、“临水”分别点题,“出郭”写地僻,当然西湖历来都是热闹之地,这里说地僻是与郭中相对而言的;“微”写晨曦初显若有若无的状态,如白居易的“露白月微明,天凉景物清”,用“微”写月亮初升,“微”字总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茫然感;“人意静”交代诗人早起出郭的目的,就是来寻找这份清静的。也许诗人出郭之前还有点因他事烦心而不能平静,而此时却寻得了平静,就像朱自清先生去荷塘寻找清净一样,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幽静生活的喜爱。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这两句抓住早晨湖上的景色特征,因为时间尚早所以晨雾刚生,犹带寒意,先是丝丝缕缕,继而弥漫天地,使水天相接,融为一体。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寒”只是肤觉上的寒冷,与湖北卷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的“寒”字一样,并未渗入诗人的心理情绪,大纲全国卷周邦彦“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的“寒”字,则是诗人情感投射的结果。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如果没有注释,读者也许会误以“折”为动词,是折苇的动作发出了声响,不过这是一组对仗工整的联句,“有声”近写听觉,“无影”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我们可以确定“遥”为形容词,那么,就可以进一步推断出,“折”也应该是形容词,诗例如黄庭坚的“折苇枯荷共晚,红榴苦竹同时”(《题郑防画夹五首》)。这里既可理解为每一株芦苇的弯曲形状,也可理解为整个芦苇荡形成的形状,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之曲折有形。是什么扰动了苇丛?也许是风,也许是小舟,诗人没有明言,留给我们许多猜测,不过倒可以使我们联想到王维“莲动下渔舟”的动态景致,“遥山淡无影”可用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一句来理解,所谓“淡无影”就是说只看到了个“大意”。这两句紧承上两句而来,是在寒雾弥漫的背景下,诗人的所闻所见。同时,此处写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为以下两句写日出雾散,见三两小舟做好了铺垫。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初日”,刚刚升起的太阳,诗人用“开”而不用升,是因为“开”更能表现出初日冲开云雾的状态,而“稍见”则说明大部分雾霭尚未散去,因此只能见到三两舴艋列于湖中,舴艋是一种小舟,即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舴艋,这一句交代了“折苇动有声”一句中动的原因。诗人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敏锐地捕捉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景物随之变化的特征,同时,随着景物的变化,诗人的情感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前四句写早起到湖边寻找宁静,表现诗人对幽静生活的热爱;中间四句写大雾弥漫下湖中和远山的景色,以及晓日初现的湖中情景,又表现出诗人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最后两句描写了一幅野凫于湖面上自由自在地戏耍,先后相逐,沐浴朝阳的画面,“学野凫”、“逐清景”表现出诗人对闲适自得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安得”二字却又隐隐地传达出作者向往自由而暂不可得的惆怅之情。野凫这一意象在诗中常常含有闲适自在的意蕴,如梅尧臣“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东溪》),王炎“白水满塘蒲荇青,野凫相对浴春晴。背人飞去犹回顾,我已忘机莫浪惊”(《野凫》)。

诗人寻找宁静寻找自由的心境与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表达的心境很相似:“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而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惆怅,朱自清先生也有类似的表达:“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因此厉鄂的这首《晓至湖上》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可以互相参看,互相解释,尤其通过我们学过的《荷塘月色》的景情关系去解读厉鄂《晓至湖上》中的关系,便会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

尽管福建卷的诗歌鉴赏题选得比较偏,但我们依旧可以通过学过的诗文来找到解读的钥匙,因此,立足教材,读通读懂,才是提高阅读水平和解题技能的关键。

4.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明代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前调·阊门夜泊①

明·陈所闻

风雨萧然,寒入姑苏夜泊船。市喧才寂,潮汐还生,钟韵俄传。乌啼不管旅愁牵,梦回偏怪家山远。摇落江天,喜的是蓬窗曙色,透来一线。

【注】①阊门,苏州城西北的城门。

(1)作者在曲的前大半部分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全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这首散曲写夜泊,写钟声,写乌啼,意境与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有相似之处。试比较此曲与张继诗的内容和手法方面的不同。

【参考答案】(1)这首曲借风雨夜泊、潮汐钟韵营造了萧索、清寒、冷寂的氛围。诗人表达的感情是:羁旅之愁及行人见到曙色的喜悦之情。(2)内容上:张继诗写的是半夜不眠;这首曲写的是从人定到拂晓似乎都难以入眠,时间跨度长。手法上:张继诗纯写羁旅愁怀;此曲结尾以喜悦反衬夜来的愁闷孤寂,有振起全篇之势。

十一、四川卷

1.入选理由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不仅是写雨高手,也善于写杏花,本诗将杏花与春雨结合起来,“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一联遂成为千古传颂的佳句。这一联妙在将“客子”、“光阴”、“消息”等透露诗人情意的词语融入“诗卷”、“杏花”、“雨声”等意象之中,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平淡闲适之情,同时还暗含着对游人的挂念。一首诗中的佳句往往是命题人设置考题的重点,考生在平时阅读诗词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这些句子多下一些工夫,细细品赏。

2.真题再现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①

宋·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②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③,北栅儒先只固穷④。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⑤试春风。

【注】①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②苕溪,河名,源出浙江省天目山,流经余杭、杭州、湖州等地,进入太湖。③西庵,智老所居。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禅伯,形容智老精于禅学。④北栅,天经所居。亦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儒先,形容天经精于儒学。固穷,安于穷困,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⑤纶巾鹤氅,是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这里比喻诗人是雅人。纶巾,用丝带做成的头巾。鹤氅,用鸟羽做成的外衣。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1)小题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光阴诗卷”,生活情趣;“寻二子”,重友情;“试春风”,飘逸。(2)小题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第二联以“客子”对“杏花”,以“诗卷”对“雨声”,一我一物,一景一情,情景交融。上句写客子吟咏度日的宁静淡泊,下句写杏花春雨的清丽顺适,表达了诗人的淡泊、闲适之情,意境和谐。

【参考答案】(1)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2)答案示例: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没有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

【规律总结】人物形象鉴赏要点:①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②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③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④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3.深度赏析

杏花春雨,诗卷光阴

——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赏析

题解:题目“怀天经智老因访之”由几个因素构成,一、省掉的诗人自己;二、所访之人,天经和智老;三、两个行动,怀与访,怀因访果。因此,本诗应该会围绕这些因素展开,并借此表现作者特别的感受。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首联二句交代怀人的缘由,在剪刀似的二月春风的吹拂下,山川解冻,万物复苏,诗人敏锐地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因此如被雷霆惊醒的龙蛇一般,睡起后到苕溪寻春,溪水泛绿,滚滚向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多少文人墨客诗人士子对春水流逝而思考时间与人生的意义,陈与义会因此而想到些什么呢?是温庭筠“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栏桥”的断肠呢,还是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向东流”的愁绪呢?是韦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闲适呢,还是王安石“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的思念呢?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