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阿里巴巴正传
2855100000011

第11章 马云的格局到底有多大?(3)

马云的话没错,阿里巴巴根本不需要针对任何企业进行争夺。但是,事实上,阿里成功的同时的确是以更多传统企业面临更多的压力和危机为背景。当然,没有马云也会有别人。只是作为互联网界的领导者,面临转型困境的传统企业,肯定将指责的矛头指向阿里。2014年,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企业,阿里巴巴的年度活跃买家达到2.79亿,全年订单总数达到145亿笔。但是,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是,无论大量的传统企业,还是中低层的网商,都面临着成本加大,利润消失,在生死存亡危机下挣扎的局面。这个时候,堪称暴利的阿里自然首当其冲成为指责的对象。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的中小企业又经历新一轮水深火热的下行周期。2013年4月22日,工信部中小司到浙江省调研,我去参加省中小企业局的座谈会,会议中一位企业界代表的话大大触动了我。他说:我们企业主过去为银行打工,为政府打工,现在又要为马云打工。此话激起与会者不少人响应,他们将银行、政府和马云称为中小企业的三座大山。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非常新鲜,也非常触动。后来,我专门去了解了更多企业,发现中小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确爱恨交加,大多数企业都是投入大于产出,但是又别无选择。银行、政府和电子商务,一下子三者好像都成为了中国中小企业爱恨交加的对象,成为吞噬利润的重要因素,真有一种离不开、理还乱的复杂情结。

这两年,浙江的中小企业都感同身受:融资难,融资贵,利润变利息。同时,人力成本继续攀升,税收、汇率等继续雪上加霜。与此同时,向互联网转型也迫在眉睫。但是,基础薄弱、底子有限的中小企业如何进军高难度的电子商务,的确变成了新的挑战。很多企业进军电子商务,都是被美好的神话所引导,以为互联网上到处都是商机,可以财源滚滚。很少有人会理性地告知中小企业从事电子商务的真实难度。企业落网之后,才发现网络更是价格的绞肉机。前期电子商务人员的招募和投入,后续无法间断的网络营销的投入,加上最终的库存,电子商务方面要为整个企业提供利润,实际上需要高超的表现才行,只有少数企业可以实现。大多数企业当下的电子商务还是一个投入期,使得本来就已经被严重压榨的利润,进一步被蚕食。

因为事实上,要在电子商务领域脱颖而出,打造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条件远远超过传统领域竞争的素质要求,其实胜出的概率远远低于中小企业原有的竞争程度。其实,电子商务更是一种赢者通吃的竞争游戏,将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优胜劣汰的绞杀过程。中国经济以5000万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为骄傲,电子商务又将它们之间的竞争大大加剧,新陈代谢大大加快,淘汰率大大提升。这个残酷的真相,总是被电子商务少数的神话所淹没。

根据公开信息,阿里巴巴2013年第四季度净利润达6.4亿美元,超过腾讯的5.5亿美元以及百度的4.5亿美元,成为中国互联网最挣钱的公司。

阿里巴巴集团营收为18.4亿美元,同比增长80.4%。毛利润13.5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期6.9亿美元增长93.2%;净利润6.5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期2.5亿美元增长160%。2014财年实现营收更是高达84.6亿美元。

阿里集团2012年营收已经高达48.99亿美元,相当于300亿人民币。

2013年要达到50%以上的增长率,意味着必须新增150亿人民币以上的收入。阿里集团2013年净利润达35.61亿美元,2014年净利润将达到35.5亿美元以上。为了上市有更好的市值表现,阿里收入必须继续保持良好的暴涨态势,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从羊身上多拔毛。阿里需要每年新增的收入都在百亿级以上才行。对于很多电子商务企业以及开展电子商务的传统企业来说,成为阿里平台的用户别无选择,但是,随着费用的不断增加,电子商务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压缩,每年都要从客户身上新增百亿级的收入,这样下去,马云成为中小企业新大山是必然的。

目前,中小企业怀着美好的心愿前仆后继扑向电子商务。新进入的企业远远多于伤身、伤心退出的企业,所以,电子商务这种蒸蒸日上的态势还将持续,掩盖了其中的问题和挑战。但是,事实上中小企业的承受力是非常有限的。2011年因为阿里大幅度提升收费标准,发生了震惊业界的淘宝围攻事件。我在当时的微博上如此评论道:淘宝事件为什么不可能通过媒体公关简单解决?以前淘宝的形象是由神话构建的,好像进了淘宝就可发家发财,对于经营淘宝可能的风险和需要的能力不作提示。其实除了少数很成功的商家之外,大量中低层的商家满怀希望进入却连本都出不来。如果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让这个群体失去盼头,那什么更坏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也许淘宝中真正挣钱的比例比股市要高一点。当淘宝发家暴富的神话光环退却,当成千上万怀揣美好愿望并以十万、数十万投入进入淘宝的商家,发现投入都成了沉没成本而无力回本的时候,这些经济承受力有限的庞大群体总有一天会突破临界点,这就是马云必然的代价。而淘宝事件是马云主动去压强和引爆这些积累的爆发。

业界专家建议,未来要让阿里成为中国商业和社会更积极、更良性的推动力量,唯一的根本办法是打破电子商务一家独大的垄断格局。英国有句格言,“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经济学家说,“两个魔鬼的竞争,也胜过一个天使的垄断!”因为无论市场垄断,还是行政垄断,没有制约的力量一定不可依靠自觉和道德。一定是通过良性竞争才能让企业更具有建设性,让产业生态更健康。良性竞争可以让阿里更有不断进取的动力,也才有更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态度。电子商务的反垄断,任重道远。

2014年,中国反垄断从芯片到软件到汽车,开始席卷各大领域,成为反垄断法发布以来的第一次浪潮。这次浪潮的大背景不是简单的打击外企,也不是简单的打土豪分田地,而在于树立反垄断法威慑力,进一步激活和释放市场活力。那么,在BAT一路高歌猛进,国外巨头对中国互联网市场虎视眈眈,360诉腾讯垄断一案很长时间久拖不决的背景下,这波反垄断浪潮是否会波及互联网领域?对于中国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和发展究竟有什么影响?各大互联网巨头应该如何才能更好地规避?几大互联网巨头又有什么可能的高危问题?这些悬念第一次逼近阿里。

成为市场垄断者是每一个创业者的梦想,但是垄断市场之后,号称市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就将开始关照你了。这对于未来进军新的市场,产品与服务价格的调整,以及大手笔并购,都将形成制约。如同一匹骏马,必须套上辔头了。

乌镇一幕:马云们完成历史性的登台亮相

人们可能特别关注2014年11月20日的这一幕,在乌镇召开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云、李彦宏、张朝阳、刘强东和雷军对垒国外互联网大佬(当然美国最大的互联网巨头们还没有驾临本次大会)。人们可以解读出很多非同凡响的意味:加上马化腾,这几个巨头的公司市值总和达到4万亿人民币(6500亿美元左右),堪称富可敌国。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样的舞台充满神奇和玄幻。事实上,台上的情景也精彩纷呈,内容在微博、微信上大量传播,场景也被人们反复解读。

2014年9月,最早得知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乌镇,桐乡的卢跃东书记就私下告诉我一个秘密:马云小时候居然是在桐乡长大的。所以马云表示,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桐乡的乌镇,他一定会全力支持。果然,11月19日开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云格外活跃,不但在开幕式上作了简短发言,还在第二天的“跨境电子商务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分论坛中作了长篇主题演讲,系统阐述他的最新理念和战略,精彩纷呈。

这还不够过瘾,马云又马上赶场到另一个会场的“中外互联网领袖高峰论坛”,位居中外互联网巨头的中间位置。他无疑成为出场最为频繁,抢镜最为突出的业界人士。马云畅谈了四岁之前在桐乡的成长故事,以及五岁时候差点在桐乡小河中淹死的故事。又说起前不久去看了当年2米深的河水,只剩下一指之深,引申到我们面临的环境和生态的危机。

比较各位大佬,马云坐姿最为放松,或躺或坐或侧,毫无压力。相形之下,他最明显的对手刘强东就正襟危坐,上身几乎不动,显得内在紧张不安。而对于雷军孜孜不倦地讲述未来手机的革新,马云以“生态危机之下那时候还要手机干什么”回应,一下子让自己超越了创业和商业的高度。而对遭遇玫瑰来袭的美男李彦宏侃侃而谈机会太多的踌躇,马云发出的钱太多的感叹,让在商业机会中疲于奔命的人们显得有点功利。

无论是言辞的机锋,还是内涵的智慧与境界的高远,马云当然完胜所有在场的国内外互联网大佬。阿里和马云让人们心服口服的,首先来自阿里巴巴250亿美元的融资、马云的首富桂冠和3000亿美元的市值。但是,马云侃侃而谈的却尽是财富之外、商业之外、企业之外的事情,让人们感觉到,光是惊艳于阿里巴巴千亿美元级的财富显得有些浅薄和俗套,更让人们对于他的超脱、前瞻和智慧的叹服更上一层楼。显然,与马云同场开会,会是每一个互联网大佬的不幸遭遇。现在如此,今后更可能是如此。

当然,比这些台上的轻喜剧更富有历史意义的还在另一个角度:2014年11月20日,这次中外互联网领袖高峰论坛,可能是很有标志性的一幕。台上的马云、李彦宏、张朝阳、刘强东和雷军,以及前一天登台的马化腾,他们的确可以代表一个全新的境界和全新的时代。

首先,他们已经将过去很多年占据类似舞台中央的柳传志、张瑞敏、王石等老一代中国企业家彻底超越和替代了。阿里3000亿美元的市值几乎是联想集团市值的10倍,拉开了一个数量级的差距,堪称远远抛开了前辈们。其次,在这样中外对话的舞台上,当年老柳们面对国外的巴菲特、韦尔奇以及比尔·盖茨们,都还得仰视和膜拜。而今天这一代全新的互联网新贵,他们几乎已经可以与软银的孙正义、谷歌的佩吉和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们平起平坐了。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处于快速上升的通道之中,一举超越这些国外巨头,曾经是想也不敢想象的未来,现在也就在眼前。

互联网和时代将财富和荣耀最大程度地集中到马云们的身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新的后来者崛起和超越的机会。在历史漫长的长河中,他们能对得起这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厚爱和眷恋吗?

我们不妨乐见其成吧!